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食品搬运机器人工作空间仿真与轨迹规划
    蔡国庆,郝瑞林,周利杰,石岩
    2022(9):114-11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22
    [摘要](882) [HTML](0) [PDF 3.00 M](36793)
    摘要:
    目的:提高食品搬运机器人连续平稳运动时对轨迹插值点位的追踪控制能力。方法:分析食品搬运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建立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验证,对机器人工作空间进行建模求解,给出食品搬运台的合理布置位置;结合食品搬运任务要求,提出3段五次多项式插值方法对机器人末端轨迹进行规划,通过MATLAB仿真计算与采集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食品搬运台的合理布置空间为z>0 mm且200 mm<r<500 mm的区域,3段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的方法可以使机器人平稳地执行食品搬运任务,提高了对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点位、速度、加速度的准确控制。结论:3段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的方法对于机器人执行食品搬运任务是有效的。
    2  离子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6种母乳寡聚糖
    张嘉杞,李云萱,王璐璐,张水锋,潘项捷,施元旭,阙利明
    2025, 41(5):64-7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4.80913
    [摘要](106) [HTML](59) [PDF 38.57 K](7727)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离子色谱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6种母乳寡聚糖(HMOs)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果聚糖酶酶解,以水-0.5 moL/L氢氧化钠-0.3 mol/L乙酸钠为流动相梯度洗脱,Thermo Fisher CarboPacTM PA1 Analytical Column分离柱分离,采用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结果 乳粉中2'-岩藻糖基乳糖(2'-FL)、3-岩藻糖基乳糖(3-FL)、乳糖-N-四糖(LNT)在1~100 mg/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乳糖-N-新四糖(LNnT)、3'-唾液酸乳糖(3'-SL)、6'-唾液酸乳糖(6'-SL)在0.5~50.0 mg/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2'-FL、LNnT、3-FL、LNT的检出限为10 mg/100 g,定量限为30 mg/100 g;3'-SL、6'-SL的检出限为5 mg/100 g,定量限为15 mg/100 g。6种HMOs在低、中、高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8.0%~101.0%,相对标准偏差为0.3%~2.4%。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当6种HMOs含量为0.1~10.0 g/kg时,RSD为0.5%~9.4%;当6种HMOs含量为10~100 g/kg时,RSD为1.4%~4.0%。结论 该方法可满足日常检测需求,适用于多种含HMOs婴配乳粉中6种母乳寡聚糖的测定。
    3  不同成熟度桑椹多糖在体外粪菌发酵中的代谢特性
    过尘杰,陈健乐,吴家雄,程 焕,陈士国,叶兴乾
    2024, 40(10):156-16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4.60077
    [摘要](117) [HTML](0) [PDF 1.88 M](6870)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度桑椹多糖的体外酵解特性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方法]对桑椹青果、红果和紫果中的多糖进行体外粪菌发酵,测定体系的 pH、短链脂肪酸和底物的变化情况,利用 16S rDNA测序分析菌群结果。[结果]3种桑椹多糖均能被降解利用,并产生高含量的乙酸、丙酸和丁酸等代谢产物。而紫果和红果桑椹多糖的促短链脂肪酸生成能力强于青果。此外,它们还能选择性地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副拟杆菌属 (Parabacteroides )、考拉杆菌属 (Phascolarctobacterium )等的增殖,抑制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等有害菌的生长。[结论]不同成熟度桑椹中的多糖均具有益生活性,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其中,成熟度最高的紫果桑椹中的多糖效果最佳。
    4  功能性食品研发新模式:柔性精准营养干预系统
    周丹,郑建仙,黄寿恩
    2022(6):1-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30
    [摘要](1732) [HTML](0) [PDF 1.59 M](3227)
    摘要:
    在现代营养学和功能性食品学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生物技术及信息数字化技术建立了一种更加精准化、柔性化、整体化、数字化的功能性食品研发新体系——柔性精准营养干预系统(Flexible Precis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System,FPNIS),并通过FPNIS的搭建,解决了目前常见的两种以传统复方中药材为主或以简单成分膳食补充剂为主的功能性食品研发模式的不足,同时对该探索新途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5  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其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陈思妤,焦叶,崔波,方芳,杨进洁,程云辉
    2022(5):234-2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25
    [摘要](1377) [HTML](0) [PDF 1.52 M](3201)
    摘要:
    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分类、结构及理化特性,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膳食纤维改性方法及其理化特性的相关文献,并对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其改性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6  红烧肉制备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风味化合物分析
    姚敏,谢国芳,杨蓉,周迪,龙清孟,张春江
    2022(1):13-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2.01.002
    [摘要](1151) [HTML](0) [PDF 1.61 M](3088)
    摘要:
    目的:研究红烧肉风味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红烧肉加工过程中的漂烫、油炸、炖煮及添加调味汁等关键过程,分析其风味物变化情况。结果:电子鼻测定结果与气质联用分析结果一致。五花猪肉和调味汁的风味物含量最高,漂烫、油炸、炖煮阶段风味物质减少但特征风味物不断形成。气质联用共检出148种化合物,其中猪肉、漂烫、油炸、炖煮以及成品和调味汁分别为39,32,23,20,38,65种,主要生成了醛酮类、酯醇类、杂环化合物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成品的特征风味物有己醛、苯甲醛、1-辛烯-3-醇、桂皮醛、2-戊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2,3-二甲基-5-乙基吡嗪等。红烧肉制备前期乙偶姻含量较高,而甲氧基苯肟则在制备过程中均比较高。结论:电子鼻技术可以较好地反映红烧肉不同加工阶段的风味物质变化情况,但具体的物质变化需要GC-MS进行检测分析。
    7  变异系数法评价预处理方式对黄秋葵热风干燥品质特性的影响
    屈展平,张小燕,宋淑亚,张静林,刘德阳
    2022(4):150-15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29
    [摘要](1118) [HTML](0) [PDF 1.60 M](3004)
    摘要:
    目的:改善黄秋葵干制品品质。方法:以复水比、收缩率、维生素C含量、干燥时间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黄秋葵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其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价。结果:烫漂和超声波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干制品的复水比(P<0.05);收缩率受烫漂的影响最大;3种预处理组的维生素C含量均低于照组,其中超声波处理组的损失最小;烫漂和超声波预处理可缩短样品的干燥时间;超声波和护色预处理样品的感官评分明显高于烫漂预处理的样品(P<0.05)。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表明:超声预处理的黄秋葵品质最好,护色预处理次之,烫漂预处理综合评分最低;超声波预处理温度为20 ℃时所得干燥样品综合评分最高,为0.907。结论:超声波预处理在黄秋葵热风干燥中是一种较优的预处理方式。
    8  酿酒酵母低渗敏感性突变株的选育
    叶菁,岳希洁,蒋雪薇,罗晓明,陈代文,吴健,李赤翎
    2017, 33(8):23-26,1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8.006
    [摘要](118) [HTML](0) [PDF 1.62 M](3000)
    摘要:
    为促进酿酒酵母胞内产物的有效释放,以其野生型二倍体(2n)菌株Y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通过测定其胞外FDP浓度及核酸、蛋白质渗透率,对比各突变株在低渗条件下的自溶程度。结果表明:突变株Hs5*(n)低渗培养时,条件性自溶程度最高,其胞外FDP浓度达25.82 μg/mL,低渗培养6 h时,其核酸、蛋白质渗透率高达1.86,2.07。此外突变株Hs2*(n)、Hs1(2n)也具有较好的条件性自溶能力。试验共筛选获得3株低渗敏感性突变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条件性自溶的低渗敏感性突变株能有效促进胞内大分子物质的外泌。
    9  多花黄精非药用部位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比较
    王天梅,王华磊,李丹丹,陈松树,潘克琴
    2022(1):55-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2.01.008
    [摘要](598) [HTML](0) [PDF 1.56 M](2963)
    摘要:
    目的:提高多花黄精的综合利用。方法:测定多花黄精根、茎、叶、花和嫩芽5个非药用部位的总黄酮、总皂苷和总酚含量,并比较非药用部位提取液的DPPH·、·OH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结果:多花黄精5个部位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顺序大小一致,依次为叶>嫩芽>花>茎>根,总皂苷以花中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方面,叶提取液的DPPH·、·OH和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其次是嫩芽、花。相关性分析发现,多花黄精非药用部位提取液对DPPH·、·O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与总黄酮、总皂苷和总酚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结论:多花黄精非药用部位提取液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10  两种滴定法测定食用油中过氧化值和酸价的不确定度评价
    程慧,刘顺,关洪宣
    2022(1):71-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2.01.011
    [摘要](1252) [HTML](0) [PDF 1.45 M](2959)
    摘要:
    目的:利用GB 5009.229及GB 5009.227的两种滴定法(自动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滴定法)对食用油中酸价(值)和过氧化值的测定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得出两种滴定方法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方法:采用CNAS-GL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进行不确定度评价。结果:标准溶液是影响酸价(值)和过氧化值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论:两种滴定法对于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值)的影响相差较小,对于基层检测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滴定法。
    11  淀粉酶链霉菌几丁质酶克隆表达及催化功能分析
    李芹,王立梅,齐斌
    2022(5):1-7,7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0
    [摘要](1038) [HTML](0) [PDF 3.06 M](2948)
    摘要:
    目的:提高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生产几丁寡糖产量。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淀粉酶链霉菌几丁质酶进行克隆、原核表达、酶学性质探究,并通过同源建模、催化域氨基酸比对、定点突变等方法探究几丁质酶活性位点。结果:克隆和原核表达后,产酶周期由7 d缩短至24 h,酶活可达132 U/L,较原始菌酶活性(100 U/L)提高了32%。决定几丁质酶活性的氨基酸为催化域的128,130位的天冬氨酸和132位的谷氨酸。结论:对几丁质酶基因克隆表达后,其产酶周期缩短、酶活性提高。
    12  鳓鱼鱼糜与常见鱼糜凝胶品质对比
    陈慧,黄建联,周文果,陈江平
    2022(5):19-23,13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37
    [摘要](1088) [HTML](0) [PDF 3.61 M](2867)
    摘要:
    目的:为鳓鱼鱼糜在鱼糜制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制备鱼糜凝胶样品,分别从凝胶强度、全质构、凝胶化指数、凝胶劣化指数、持水性、白度和微观结构7个方面研究其与白鲢鱼糜、铜盆鱼糜、金线鱼糜的凝胶品质差异。结果:鳓鱼鱼糜的硬度、咀嚼性、胶着性、凝胶强度、持水性显著高于白鲢鱼糜(P<0.05);这与扫描电镜检测的鳓鱼鱼糜凝胶表面结构光滑致密、孔径大小规则均匀的试验结果相一致。同时鳓鱼鱼糜的白度(71.23±0.09)显著高于铜盆鱼糜(67.81±0.25)和金线鱼糜(67.16±0.55)。结论:鳓鱼鱼糜在凝胶强度、白度、持水性和微观结构等方面兼具淡水鱼糜和海水鱼糜的优势。
    13  四川产区蓝莓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精油成分对其的抑菌作用
    刘春燕,丁捷,邓尚贵,秦文,刘艳
    2022(4):134-1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27
    [摘要](514) [HTML](0) [PDF 19.06 M](2841)
    摘要:
    目的:控制四川产区蓝莓采后的真菌性病害。方法:以四川省14个种植基地的蓝莓果实为试材,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针对蓝莓采后优势和亚优势菌株,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及有效天然抑菌成分筛选。结果:引起蓝莓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有Q1W1(Aspergillus niger)、Q1W11(Aspergillus tubingensis)、Q2W13(Neofusicoccum parvum)、Q2W19(Neopestalotiopsis sp. )、Q2W20(Fusarium graminearum)、Q2W22(Alternaria alternata)、Q2W26(Mucor fragilis)、Q3W7(Penicillium sp.)、Q3W25(Cladosporium xylophilum)9种。其中Q1W1是优势菌株,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Q2W19、Q2W22、Q3W7和Q3W25是亚优势菌株,分离频率大于10%。Q1W1、Q2W19、Q2W22、Q3W7和Q3W25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5 ℃。光照对Q1W1、Q2W19、Q2W22和Q3W25的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对Q3W7的无影响。15种精油组分中以麝香草酚的广谱抑菌活性最好,其对蓝莓采后优势和亚优势菌株的EC50范围为30~50 mg/L,而麝香草酚水溶液直接用于蓝莓采后真菌防治的实际施用浓度不应高于50 mg/L。结论:麝香草酚对四川产区蓝莓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较好。
    14  枸杞原浆抗氧化及增强免疫活性研究
    杨露,赵冉吴,镇槐余,建强,杨佳美
    2022(9):18-21,2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63
    [摘要](1272) [HTML](0) [PDF 2.62 M](2819)
    摘要:
    目的:研究枸杞原浆的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力功效。方法:通过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枸杞原浆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含量水平和足跖增厚程度等指标评价枸杞原浆的免疫活性。结果:枸杞原浆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P<0.05,P<0.01)及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 含量(P<0.05) , 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蛋白质羰基含量(P<0.05, P<0.01) 及丙二醛(MDA) 含量(P<0.05,P<0.01),表明枸杞原浆抗氧化活性良好。连续灌胃枸杞原浆45d后,试验各组小鼠的脏器发育不受影响,且受试样品剂量组与正常组小鼠相比,血清溶血素含量水平(P<0.01)、足跖增厚程度(P<0.05)及吞噬指数(P<0.01)显著提高,表明枸杞原浆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结论:食用一定剂量枸杞原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活性。
    15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花生籽粒完整性检测
    张军锋,尚展垒
    2022(5):24-29,3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49
    [摘要](1168) [HTML](0) [PDF 3.10 M](2810)
    摘要:
    目的:准确区分完整花生、果仁破损花生和表皮破损花生。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花生籽粒完整性检测方案。搭建了花生籽粒色选系统,建立了花生籽粒图像库;利用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对CNN卷积核进行自适应压缩,有效平衡网络深度和运算效率;采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对CNN超参数配置和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得到适用于花生籽粒完整性检测的CNN模型。结果:相比于DL-CNN、CO-Net等检测方法,该方案识别准确率提高了5.41%~13.92%,花生籽粒单幅图像检测时间缩短了约16.9%。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花生籽粒完整性检测的准确率和实时性。
    16  基于气味检测的西芹茎热风微波耦合干燥控制
    刘旭,宋春芳
    2022(6):128-1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9
    [摘要](756) [HTML](0) [PDF 1.80 M](2802)
    摘要:
    目的:获取多风味物质的西芹茎干制品。方法:设计了在线检测干燥过程中西芹茎气味的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系统,选定恒温干燥(50,60,70,80 ℃)中对西芹挥发性物质较为敏感的电子鼻传感器2、7和9应用于复合控制中,并根据传感器的响应值对温度进行在线调控。结果:相较于恒温干燥,添加了气味检测的复合控制干燥能保留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并在干制品品质和干燥速率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干燥耗时为67 min与70 ℃恒温干燥的(63 min)接近,得到了最优的色差(16.313±1.745)和感官评价(28.9)。结论:基于气味检测的热风微波耦合干燥方法可用于生产高风味西芹茎干制品。
    17  蛋白质对淀粉的影响及其复合体系应用研究进展
    赵海波,孙纯锐,邱洪伟,崔 波,程云辉,陈 玲
    2023, 39(4):191-19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587
    [摘要](1612) [HTML](0) [PDF 1.48 M](2800)
    摘要:
    淀粉和蛋白质是食品体系中两种重要的组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淀粉基食品的质构特性和消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外源蛋白质对混合体系中淀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成为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蛋白质对淀粉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回生特性、流变学特性、热力学特性和质构特性)及淀粉—蛋白质混合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总结了蛋白质对混合体系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综述了该体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挤压处理对豌豆蛋白功能特性及结构的影响
    张百汝,王斌,王琨,董宇晴,崔波
    2022(1):30-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2.01.004
    [摘要](361) [HTML](0) [PDF 1.91 M](2751)
    摘要:
    目的:研究挤压处理对豌豆蛋白功能特性及结构的影响,提高豌豆蛋白的功能性质。方法:采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对豌豆蛋白挤出物颜色的变化进行分析,用化学分析法对蛋白质的持水性和乳化特性进行测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豌豆蛋白及其挤出物的微观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挤出物的二级结构变化。结果:豌豆蛋白经挤压处理后,颜色无显著差异,产品色泽良好,持水性显著下降(P<0.05),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挤压处理后微观结构改变明显,产生蛋白聚集体,结构紧密。挤压处理后无新的特征峰出现,但二级结构各组分之间发生转化,β-折叠、α-螺旋结构向β-转角、无规卷曲结构转化,结构稳定性增加。结论:豌豆蛋白经过挤压处理后,保留了原来的产品色泽,乳化特性显著改善,结构致密,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19  豆粉喷雾干燥塔遗传模糊PID串级控制系统仿真
    田思庆,李丽,潘佳琦,侯强,徐颖
    2022(1):106-11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2.01.017
    [摘要](643) [HTML](0) [PDF 2.03 M](2709)
    摘要:
    目的:提出一种遗传模糊PID串级系统。方法:以出口温度为主被控量,进风温度为副被控量构成一个串级调节系统,主回路采用遗传模糊PID控制器,副回路采用PI控制器。结果:仿真试验表明,与经典PID控制相比,串级遗传模糊PID控制具有调节时间短、鲁棒性好等优点。结论:遗传模糊PID串级豆粉干燥塔喷雾系统可以提高豆粉的生产质量。
    20  食品(饮料)加工车间机载微流控霉菌检测装置
    赵中营,徐佩锋,严方
    2022(1):81-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2.01.013
    [摘要](334) [HTML](0) [PDF 1.63 M](2680)
    摘要:
    目的:有效监测并防控食品(饮料)加工车间霉菌孢子污染。方法:通过室内无人机搭载微流控芯片收集、分类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并在胶片上制备,用相机和电子显微镜拍摄孢子图像,利用Canny算法对孢子进行检测、区分和计数。结果:该检测装置与传统的落板法相比,能在20 min之内采集到103个/mL喷洒在空气中的霉菌孢子。结论:采用机载无人机在空气中检测食品(饮料)生产车间霉菌污染,操作简单、可行。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食品与机械》
    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一、 近日有不少作者反应我刊官网无法打开,是因为我刊网站正在升级,旧网站仍在百度搜索排名前列。请认准《食品与机械》唯一官方网址:http://www.ifoodmm.com/spyjx/home 唯一官方邮箱:foodmm@ifoodmm.com; 联系电话:0731-85258200,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