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前沿观点
    • 母乳低聚糖与婴幼儿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2024, 41(2):1-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66

      摘要 (2451) HTML (0) PDF 2.43 M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母乳低聚糖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上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报道的母乳低聚糖超过200种。文章综述了母乳低聚糖的种类与结构、对婴幼儿肠道健康的影响、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大脑发育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母乳低聚糖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母乳低聚糖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微流控系统中微泵和微阀的研究与挑战

      2024, 41(2):9-20,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1159

      摘要 (2262) HTML (0) PDF 4.24 M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流控芯片是由微流体系统中的驱动元件——微流体泵和控制元件——微流阀来实现微流体准确操纵。随着微流控芯片集成程度的不断提高,液体流道变得更加复杂且体积更加微小,如何在微小尺度上实现流体驱动和控制就成了芯片设计中的一个重点。文章针对微泵与微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研究等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 >基础研究
    • 保健食品中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的发现、合成与鉴定

      2024, 41(2):21-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25

      摘要 (427) HTML (0) PDF 2.04 M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发现、制备和鉴定一种新型双醋酚汀衍生物。方法: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减肥类保健食品的日常筛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疑似双醋酚汀的衍生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该化合物,并通过同位素质谱图、二级质谱图、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图推测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最终通过从头合成策略对所有可能结构进行制备,并将两种途径所得的产物进行谱图比对确证其精细结构。结果:该化合物为5-氯双醋酚汀[5-Cl oxyphenisatine di(acetate)],是一种新型未见获批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双醋酚汀衍生物。结论:该化合物的毒理药理学作用尚不明确,需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掌握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可疑结构的从头合成将有利于新型化合物的精细结构确证。

    • 基于MTT比色和响应面法优化侧孢短芽孢杆菌最大活菌数培养条件

      2024, 41(2):28-35,6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35

      摘要 (324) HTML (0) PDF 2.95 M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获得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最大活菌数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方法:在建立MTT比色法与平板计数法的相关回归方程基础上,对获得最大活菌数的侧孢短芽孢杆菌最适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初始pH、温度、接种量、磷酸二氢钾)进行优化。结果:MTT比色法与平板计数法对活菌数测定结果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联(R2>0.999);麦芽糖、氯化钙、初始pH、磷酸二氢钾为显著影响因子,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糖8.75 g/L,氯化钙0.17 g/L,初始pH 7.07、磷酸二氢钾3.73 g/L,此条件下活菌数为8.12×108 CFU/mL,与理论活菌数(8.25×108 CFU/mL)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MTT比色和响应面法优化侧孢短芽孢杆菌最大活菌数培养条件,优化后的活菌数较优化前提高了3.02倍。

    • 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的特性

      2024, 41(2):36-4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549

      摘要 (458) HTML (0) PDF 1.74 M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柠檬明串珠菌中D-乳酸脱氢酶(D-LDH)的酶学特性。方法:对柠檬明串珠菌KM20中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实现过表达。结果: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D-LDH-1与D-LDH-2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40.0,38.5 kDa;比活力分别为2.18,153.10 U/mg;在丙酮酸还原中两种酶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均为8.0与40 ℃;而乳酸氧化时D-LDH-2的最适pH值与最适温度分别为12.0与30 ℃。D-LDH-1与D-LDH-2对草酰乙酸、苯丙酮酸和2-酮戊二酸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且Ca2+、Cu2+和Na+对其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Zn2+与SDS对酶活性有极高的抑制作用。此外,两种酶对丙酮酸的Km值分别为2.98,6.11 mmol/L,对丙酮酸的Kcat/Km分别为6.04×102,2.28×104 L/(mol·s),LDH-2对D-乳酸的Kcat/Km为65.0 L/(mol·s)。结论:D-LDH-1与D-LDH-2为柠檬酸明串珠菌中催化D-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 >安全与检测
    • 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磷酸的绿色检测分析

      2024, 41(2):43-5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556

      摘要 (394) HTML (0) PDF 2.63 M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绿色、无需衍生化的离子色谱串联质谱(IC-MS/MS)测定茶叶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氨甲基磷酸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茶叶样品经20 mmol/L NaOH水溶液超声提取后,以分散固相萃取法(15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15 mg C18、15 mg石墨化炭黑)对样品进行净化。采用IC-MS/MS测定草甘膦及氨甲基磷酸残留,以35 m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流动相,在离子色谱柱AS11-HC-4 μm(2 mm×250 mm)上进行分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在5~2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8 2。茶叶中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的检出限均为0.05 mg/kg,定量限均为0.10 mg/kg。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1.2%~104.9%,61.5%~83.2%,RSDs均<20%。结论:该方法符合绿色分析化学要求,可用于茶叶中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残留量的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吸管中甲醛迁移量

      2024, 41(2):51-56,9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057

      摘要 (411) HTML (0) PDF 1.56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用于准确检测聚乳酸吸管中甲醛在水和酸性食品模拟液中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优选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水—乙腈(VV乙腈为55∶45),柱温35 ℃,检测波长355 nm。优化的柱前衍生条件:酸性2,4-二硝基苯肼溶液中冰乙酸体积分数为1.5 mL/100 mL(pH 3.07),2,4-二硝基苯肼用量为甲醛物质的量的4倍,反应温度为45 ℃,反应时间为40 min。结果: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标准溶液在1.008~70.560 μg/mL的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55.247 0x-3.849 4,相关系数为0.999 5;对应的甲醛检出限为0.066 mg/kg,定量限为0.22 mg/kg,且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在13.5 h内稳定;甲醛三水平加标试验的平均回收率在92.6%~104.1%,标准偏差(n=6)在0.4%~3.3%。在迁移温度为5,40,100 ℃,迁移时间为3 h的试验条件下,甲醛从一次性聚乳酸吸管到3种食品模拟液(水、3%冰乙酸水溶液、4%冰乙酸水溶液)的最大迁移量为1.839 mg/kg,小于中国及欧盟规定的15 mg/kg的特定迁移量要求。结论:该方法准确、高效,适用于聚乳酸吸管中甲醛迁移量的检测。

    • 高光谱技术结合改进LSSVM的大米脂肪酸检测方法

      2024, 41(2):57-6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68

      摘要 (351) HTML (0) PDF 1.52 M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食品企业现有大米品质检测方法存在的准确性低和效率差等问题。方法:基于高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细菌觅食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贮藏大米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超参数(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进行寻优,实现贮藏大米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通过试验分析其性能。结果: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贮藏大米脂肪酸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决定系数为0.940 5,均方根误差为0.543 5,平均检测时间为1.12 s。结论:所提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性能,可用于大米品质的鉴别与检测。

    • 气相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在核桃油、菜籽油掺伪混合物含量判别分析中的应用

      2024, 41(2):63-68,7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35

      摘要 (404) HTML (0) PDF 1.60 M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识别核桃油中同时掺入多种其他植物油的多元掺伪。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核桃油、菜籽油掺伪混合物中脂肪酸含量,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气相色谱数据进行建模,并对不同比例核桃油、菜籽油混合物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法(PCA)能快速鉴别出纯核桃油和掺伪核桃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掺伪比例;Bayes判别分析将83.33%的样品归入正确的分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的判别准确率达87.50%;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判别分析,其训练集的正确率为84.21%,测试集的正确率为80.00%;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VM-ga)的判别分析,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正确率均为100%。结论:多种分析模型均能不同程度地识别核桃油、菜籽油掺伪比例,其中SVM-ga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佳。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检测高纤维素、木质素物料水分含量

      2024, 41(2):69-7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76

      摘要 (564) HTML (0) PDF 1.95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高纤维素、木质素物料水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槟榔这种含高纤维素、木质素的中药材为原料,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NIR Cal建模软件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优选特征波长,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建立槟榔水分含量定量模型。结果:槟榔水分含量定量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94 2,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为0.50;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86 7,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为0.6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安全、实用、准确,适用于含高纤维素、木质素物料的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 生活饮用水中乙二胺四乙酸和次氮基三乙酸含量测定

      2024, 41(2):74-77,23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355

      摘要 (307) HTML (0) PDF 1.52 M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生活饮用水中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次氮基三乙酸(NT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与三氯化铁络合后,以甲醇和0.2 mmol/L四丁基溴化铵—磷酸缓冲溶液(pH 2.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后经Thermo-C18(4.6 mm×250 mm)色谱柱分离,DA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EDTA和NTA在0.1~2.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0.999 2;两者的检出限为0.05 mg/L,定量限为0.1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5%~11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3%~7.3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
    • 冷冻剑结构对块冰机制冰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2024, 41(2):78-83,13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493

      摘要 (256) HTML (0) PDF 2.27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直冷式块冰机冰模蒸发器内部增设冷冻剑以实现快速制冰。方法:使用COMSOL模拟冷冻剑截面形状及冷冻剑倾角对制冰过程的影响。结果:随着制冰过程的持续进行,增设不同截面形状冷冻剑的冰模内部平均温度不断降低,冰模内固相体积分数也随时间而增加,但在相同时间内增设圆形截面冷冻剑的冰模内部平均温度要比三角形、矩形和菱形低0.1~0.2 ℃。此外,冷冻剑倾角越小制冰速率越快。结论:冷冻剑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近圆形时,制冰速率较快;且在保证便于脱冰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冷冻剑倾角。

    • 粮仓螺旋机器人螺杆推力模型构建与实验验证

      2024, 41(2):84-9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95

      摘要 (417) HTML (0) PDF 2.06 M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更加精确的粮仓螺杆推力模型。方法:利用数理模型进行建模,结合Janssen储粮压力理论和Janosi剪切—位移方程,建立剪切应力模型,并由剪切应力模型推导出螺杆的推力模型。通过设计并搭建试验装置,采用不同转速和压力组合进行全因素试验,将测得的试验数据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推力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接近,曲线变化趋势相同,轴向推力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4%,阻力转矩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4%。结论:结合Janssen储粮压力理论和Janosi剪切—位移方程提出的不同深度下螺杆推力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平房仓仓底余粮清扫装置传送及收集仿真研究

      2024, 41(2):91-96,22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459

      摘要 (316) HTML (0) PDF 2.02 M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验证针对平房仓仓底余粮而设计的清扫装置的传送部分和收集部分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确定装置运行的关键参数,避免造成采购和制造方面的浪费。方法:基于离散元法采用EDEM仿真软件,对传送部分和收集部分的运行效果进行仿真,以洒落率为评价参数。结果:在保证传送部分和收集部分都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波纹挡边带的最佳运行速度应控制在0.6~0.8 m/s。结论:该余粮清扫装置传送部分和收集部分的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 鳝鱼自动剖切机设计与试验

      2024, 41(2):97-103,22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582

      摘要 (419) HTML (0) PDF 1.93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一款专门用于剖杀细长且表面光滑的鱼类剖切机构。方法:以表体黏滑的鳝鱼为研究对象,开展夹持与剖切作业机理分析。以剖切质量和剖切时间为试验指标,探究夹轮转速、剖刀转速、夹轮表面几何形状等主要参数对剖切质量和剖切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影响剖切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刀片转速和夹持轮限位高度,影响剖切时间的最主要因素为夹轮转速。当夹轮限位高度为5 mm、刀片转速为1 350 r/min、夹轮转速为167 r/min时,可获得较高的剖切质量评分与剖切时间。结论:使用夹持轮可以有效输送鳝鱼,通过调配夹持轮转速、刀片转速和限位高度可以实现高效高速剖腹。

    • 磨粉机磨辊表面磨损特征提取与识别

      2024, 41(2):104-10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364

      摘要 (257) HTML (0) PDF 1.92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预测磨粉机喷砂辊使用寿命。方法:通过搭建的图像采集系统对磨辊表面的磨损图像进行采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算法,获得磨辊磨损周期内的二阶矩、熵值、对比度和相关性等纹理参数,将获得的纹理特征参数输入构建的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LS-SVM模型,最终对喷砂辊的磨损寿命进行预测。结果:粒子群算法可以很好地优化LS-SVM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PSO-LS-SVM算法要远远优于LS-SVM算法模型,采用PSO-LS-SVM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磨粉机喷砂辊表面的磨损状态。结论:该系统可以准确地预测喷砂辊的使用寿命。

    • >贮运与保鲜
    • 辐照方式对南酸枣糕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

      2024, 41(2):109-116,13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74

      摘要 (347) HTML (0) PDF 1.65 M (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选择最佳辐照方式及辐照剂量处理南酸枣糕。方法:分别采用0~10 kGy梯度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南酸枣糕,测定其微生物负载、蛋白质、脂肪、总糖、L(+)-抗坏血酸、有机酸、pH值及感官品质等指标以及在常温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南酸枣糕杀菌作用明显,4 kGy辐照后样品中微生物限量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致病菌限量指标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不超过10 kGy的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南酸枣糕中蛋白质、脂肪、总糖、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pH值及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后南酸枣糕中L(+)-抗坏血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60Co-γ射线辐照对其影响效应大于电子束辐照。设定4~10 kGy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南酸枣糕批量产品,在常温下贮藏0~360 d,产品的微生物限量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均<10 CFU/g。南酸枣糕的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其色泽会由于发生褐变而加深,贮藏270 d尚可接受。结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是南酸枣糕杀菌贮存的有效方法,推荐南酸枣糕辐照杀菌的工艺剂量为4~10 kGy。

    • 不同果径苹果差压预冷性能模拟与分析

      2024, 41(2):117-124,17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328

      摘要 (444) HTML (0) PDF 2.60 M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相同包装箱下不同果径苹果对差压预冷的影响。方法:基于球形类比模型和传热理论,使用CFD非稳态SST k-ω湍流模型,对不同送风风速、温度、包装箱开孔大小、果径苹果的差压预冷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选取3种不同工况条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送风温度越低、风速越快、苹果果径越小,冷却速度越快;送风温度越高、风速越快、开孔越大预冷均匀性越好。综合正交试验结果对比来看,果径大小对差压预冷的影响显著。结论:苹果果径对预冷的冷却速率和均匀度影响程度最大,需要针对不同果径苹果采取合理的包装方式和码放方式。

    • 联合图像最优特征提取及改进RBF神经网络的苹果质量估计

      2024, 41(2):125-130,18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40

      摘要 (424) HTML (0) PDF 1.76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阿克苏苹果为例,设计一种联合图像最优特征提取和改进RBF神经网络学习的苹果质量估计方法,以克服人工分级称重成本高、误差大的缺陷。方法:首先,建立苹果图像采集系统,得到苹果前景图像信息;其次,设计苹果图像特征集合最佳子集提取策略,将最佳子集提取过程转化为目标函数优化问题,并利用改进的离散蝗虫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最佳苹果图像特征子集;最后,构建基于RBF神经网络学习的苹果质量估计模型,将最佳特征子集作为网络输入,并采用蝗虫优化算法优化配置RBF神经网络超参数,从而实现对苹果质量的有效估计。结果:所提苹果质量估计方法精度更高,质量估计值平均相对误差率为1.23%。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苹果质量预估,也能够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轴对称形状的水果质量估计。

    • 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鲜切兰州百合贮藏品质的影响

      2024, 41(2):131-13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55

      摘要 (276) HTML (0) PDF 1.93 M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延长鲜切兰州百合贮藏期。方法:以兰州百合为原材料,经鲜切加工处理后,采用0(CK),1,5,10 g/L的异抗坏血酸钠(SI)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分析贮藏过程中鲜切兰州百合的品质变化。结果:10 g/L的SI浸泡处理可以更好地维持鲜切兰州百合鳞片的亮度,贮藏21 d时,褐变度、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CK组低23%,8%,45%。在贮藏结束时,SI处理组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分别为97.22,0.09,11.89 U/g,显著低于CK组(P<0.05)。电子鼻分析表明,SI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兰州百合的风味有调节作用。结论:SI浸泡处理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采后处理技术,可以延缓鲜切兰州百合氧化褐变,从而维持其贮藏品质。

    • 高水分小麦热风干燥后品质的变化

      2024, 41(2):139-145,19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418

      摘要 (366) HTML (0) PDF 2.01 M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干燥工艺对高水分小麦品质的影响。方法: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3个维度探究不同干燥工艺下小麦品质变化规律。选取色泽、湿面筋含量、干燥速率3个指标作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分析方法预测高水分小麦的最佳干燥工艺。结果:干燥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小麦色泽加深,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下降,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上升,弱化度下降,粉质指数上升,小麦表皮由凸起的小矩形变为凹陷的小坑状,内部淀粉颗粒由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变为粗糙的不规则状。高水分小麦的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45 ℃,风速0.94 m/s,缓苏时间30.4 min,此时色泽L*值为58.811、湿面筋含量为27.292%,干燥速率为8.146×10-2%/min,综合评分为0.613。结论:热风干燥工艺的优化在保证干燥效率的基础上一定程度改善了小麦干燥后的品质。

    • >营养与活性
    • 苦荞酒酒糟中酚类化合物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2024, 41(2):146-15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65

      摘要 (323) HTML (0) PDF 1.65 M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苦荞酒酒糟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质谱鉴定苦荞酒酒糟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并评价苦荞酒酒糟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苦荞酒酒糟中共鉴定出7种酚类化合物,包括5种黄酮类化合物和2种酚酸类化合物,其中芦丁含量最高为(9.350±0.050) mg/g、其次为槲皮素、异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及山奈酚。当苦荞酒糟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对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3.29±0.09)%,(96.21±0.25)%,(82.55±0.68)%,FRAP值为(2.49±0.09) mmol/L。结论:发酵后的苦荞酒酒糟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低浓度条件下,对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仍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

    • 凤凰单丛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和生化成分的变化

      2024, 41(2):152-160,16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29

      摘要 (225) HTML (0) PDF 2.07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凤凰单丛茶加工工艺。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分光光度计法等对凤凰单丛茶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茶叶挥发性香气和非挥发性生化成分进行提取、测定及分析。结果: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烷烃类和芳香环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非挥发性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则逐渐增加。茶叶香气中,吲哚、α-法尼烯、橙花叔醇等含量大幅增加,是凤凰单丛茶茶叶重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论:加工过程中,凤凰单丛茶的苦涩味和青草气逐渐减少,花果香味气体逐渐增加,形成了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花果香味和香醇口感。

    • 山茱萸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2024, 41(2):161-16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504

      摘要 (399) HTML (0) PDF 1.85 M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微波辅助双水相提取(microwave 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MATPE)山茱萸多糖工艺并获得均一的山茱萸多糖馏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MATPE山茱萸多糖的工艺;利用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纯化山茱萸多糖粗提物,最终获得单一多糖馏分(COP-2-S)。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COP-2-S分子量;利用气相色谱测定COP-2-S的单糖组成;采用紫外、红外和扫描电镜表征COP-2-S结构。结果:MATPE山茱萸多糖的工艺为微波功率300 W、乙醇体积分数35%、硫酸铵质量分数22%和料液比1∶20 (g/mL),此时山茱萸多糖得率为(12.04±0.17)%。COP-2-S分子量为17 450 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摩尔比为12.85∶30.71∶18.09。结论:COP-2-S在260,280 nm处无特征吸收,且呈无规则的片状结构。

    • 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2024, 41(2):168-17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972

      摘要 (343) HTML (0) PDF 2.91 M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最为合适的大球盖菇干燥方式。方法:选用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对新鲜大球盖菇进行干燥处理,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钾、钙、总黄酮、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方面以冷冻干燥的最高,16种氨基酸总量为16.88 g/100 g;复水率、色泽方面均为冷冻干燥的最佳;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热风干燥的最高达61.14%,清除率大小依次为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热泵干燥的最高达67.97%,清除率大小依次为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大球盖菇单糖主要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中,冷冻干燥的葡萄糖含量最多,占总糖的36.79%;大球盖菇单糖分子量最大的为冷冻干燥的;不同干燥方式下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存在差异,且与新鲜大球盖菇的差异较大,冷冻干燥大球盖菇中挥发性成分种类最丰富、部分成分含量较高。结论:冷冻干燥在营养成分、复水率、色泽、风味等方面较其他干燥方式均有优势,对大球盖菇品质影响最小,是最为合适的干燥方式。

    • 干制方式对藏香猪肉干食用品质的影响

      2024, 41(2):177-18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1153

      摘要 (205) HTML (0) PDF 1.68 M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干制方式对藏香猪肉干食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藏香猪肉为原料,采用油炸、预煮—油炸、烘烤、预煮—烘烤4种干制方式对藏香猪肉干进行处理。结果:不同干制方式对藏香猪肉干色泽、质构、营养组分等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油炸组感官评分最高、色泽均匀、肉香味浓郁、硬度适中、食用品质佳;烘烤组肉干硬度较大,咀嚼性较差;预煮处理后肉干色泽呈灰棕色,肉质变硬。此外,预煮还会导致大量脂肪酸损失,影响藏香猪肉干原有的营养价值。结论:油炸可作为一种生产藏香猪肉干的潜在干制方法。

    • >开发应用
    • 挤压蒸煮改性黄精粉的制备及品质评价

      2024, 41(2):184-19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73

      摘要 (486) HTML (0) PDF 1.83 M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黄精食用及功能品质。方法:以冻干鲜黄精粉为原料对照品,九蒸九晒黄精粉为工艺对照品,分析比较挤压蒸煮黄精粉的人体感官、电子感官、色度、流动性、冲调性、浸出物、总多糖和总皂苷含量等质量特性。结果:挤压蒸煮可有效消除鲜黄精的不良口感,改善黄精粉的色泽和流动性。与九蒸九晒黄精粉相比,挤压蒸煮黄精粉的总多糖和总皂苷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49.27%,69.10%。结论:挤压蒸煮能有效改善黄精的食用品质和功能特性,提高工艺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 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未成熟琯溪蜜柚果实果胶工艺优化

      2024, 41(2):192-19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385

      摘要 (290) HTML (0) PDF 1.37 M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未成熟琯溪蜜柚果实提取果胶,并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果胶的性质。方法:以果胶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未成熟琯溪蜜柚果实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并测定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蛋白质、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活性以及乳化稳定性。结果:植物乳杆菌发酵未成熟琯溪蜜柚果实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 ℃、植物乳杆菌发酵接种量14%、液料比25∶1 (mL/g)、发酵时间12 h。此条件下未成熟琯溪蜜柚果胶提取率为11.60%;果胶的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蛋白质、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活性以及乳化稳定性分别为26.13%、68.58%、1.57%、0.53 g/g、7.01 g/g、14.33%和33%。结论:植物乳杆菌发酵提取的果胶提取率与酸法工艺的相似,所得果胶为高酯化度果胶,且应用性质良好。

    • 高活性天然酵母发酵剂的优化

      2024, 41(2):197-203,21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32

      摘要 (318) HTML (0) PDF 1.50 M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稳定天然酵母发酵剂的制备工艺,探究干燥工艺及保护剂对天然酵母活性的影响,并研究其贮藏活性。方法:选用多种水果制备天然酵母,研究其发酵过程并分离菌株通过ITs和16s基因测序在数据库中比对鉴定优势菌株。以干燥工艺处理后的存活率和贮藏活性为指标,通过选择干燥工艺、样品状态和保护剂配方来获得最佳方案。结果:葡萄天然酵母制备的面包具有最好的比容、孔隙度和硬度。在此基础上,以干燥存活率和贮藏活性为指标得到两种保护效果较好的配方:① 冷冻干燥优势菌种菌液,脱脂乳粉35%、麦芽糊精7.5%和海藻糖25%,干燥存活率约为93%;② 天然酵母整体喷雾干燥,脱脂乳粉35%、麦芽糊精10%和海藻糖15%,干燥存活率约为90%。结论:喷雾干燥的发酵剂贮藏活性下降较快,而冷冻干燥的发酵剂贮藏活性较强。

    • 滨海白首乌发酵片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4, 41(2):204-21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47

      摘要 (394) HTML (0) PDF 3.28 M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滨海白首乌发酵片工艺参数,开发一款新型滨海白首乌发酵产品。方法:以滨海白首乌完整切片为原料,以感官评分、总酸含量为指标,优化滨海白首乌发酵片工艺参数,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滨海白首乌发酵片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m白首乌片m无菌水)1∶1,发酵温度31 ℃,混合菌液接种量9.6%,发酵时间25 h,此条件下滨海白首乌发酵片感官评分为89.33分,总酸含量为0.726 g/100 g。当滨海白首乌发酵片醇提液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可达2.05 U/mL、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2.18%,45.89%。发酵前后,白首乌片中芳香味氨基酸含量上升了47.22%。结论: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滨海白首乌发酵片形态结构完整,色泽均匀,酸甜协调,有宜人的酒香味和白首乌特征风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研究进展
    • 块菌多糖的提取、结构、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4, 41(2):213-22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570

      摘要 (415) HTML (0) PDF 2.29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糖是食用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目前对块菌多糖提取的研究主要围绕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和加压液相萃取法等工艺。在化学结构的解析方面,主要针对其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比例、糖残基的构型及连接方式、多糖类型。而关于块菌多糖的生物功能,重点是评价其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疲劳、免疫调节等活性。此外,块菌多糖现阶段已成功被开发为糕点和含片类产品。文章对块菌多糖的提取、结构、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改性膳食纤维在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4, 41(2):221-22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19

      摘要 (280) HTML (0) PDF 1.33 M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粉在精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大量膳食纤维(DF),而DF被认为是健康饮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文章介绍了DF常见的改性方法,总结归纳了DF经改性后在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方面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综述了其在面团、饼干、面条、面包、馒头和蛋糕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绿豆预熟化工艺及品质研究进展

      2024, 41(2):227-23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471

      摘要 (312) HTML (0) PDF 1.35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豆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致密的结构和紧密的皮层等因素,导致其熟化时间较长,食用方便性不佳。文章着重围绕预绿豆熟化展开分析,重点阐述绿豆的预熟化工艺以及加工方式对其食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绿豆预熟化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动物源性食品中酰胺醇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2024, 41(2):233-23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588

      摘要 (270) HTML (0) PDF 1.37 M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酰胺醇类药物半衰期较长,进入人体后难以通过自身代谢排出体外,过量的酰胺醇类药物残留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中国制定了酰胺醇类药物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其中氯霉素在所有可食组织中均不得检出。文章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常见的酰胺醇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法与电致化学发光法、免疫法、荧光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酰胺醇类药物残留检测的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食品与机械》
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一、 近日有不少作者反应我刊官网无法打开,是因为我刊网站正在升级,旧网站仍在百度搜索排名前列。请认准《食品与机械》唯一官方网址:http://www.ifoodmm.com/spyjx/home 唯一官方邮箱:foodmm@ifoodmm.com; 联系电话:0731-85258200,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