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9(9):4-1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71
摘要:目的:探究可可茶茶多酚的组成特性及功能活性。方法:以可可茶多酚粗提物为研究材料,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并鉴定其组分;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潜在功能。结果:经酶抑制试验证实可可茶具有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体外降血糖活性;通过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预测其作用机制,涉及GAPDH、AKT等6个关键靶点和PI3K-AKT等多条通路,通过构建“组分—靶点—通路”网络,结合各组分与淀粉水解酶结合的分子对接筛选出杨梅素、花青素等10种核心降血糖活性组分。结论:可可茶多酚粗提物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可以共同发挥降血糖功效。
2023, 39(9):12-17,2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271
摘要:目的:开发高效稳定的蛋白水解酶纳米酶,研究配位不饱和位点与肽键水解活性的关系。方法:制备3种不同配位(12/6/4配位)不饱和位点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Zr-MOFs纳米酶)调控蛋白水解酶活性。以双甘肽(Gly-Gly)水解率为指标,评估3种Zr-MOFs纳米酶的蛋白水解酶活性。随后,使用性能最优的蛋白水解酶纳米酶水解大豆蛋白、鱼糜蛋白和酪蛋白,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水解产物,通过考马斯亮蓝对分离的条带染色,考察人工蛋白酶对3种蛋白的水解效率。结果:在3种不同配位不饱和位点Zr-MOFs纳米酶中,6-配位Zr-MOF纳米酶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最高,水解率为52%。与非催化水解相比,水解反应速率提高了2.63×103倍。蛋白水解酶纳米酶可水解食品工业中3种常见的蛋白质,对鱼糜蛋白的水解效率最高。结论:通过调控Zr-MOFs纳米酶的配位不饱和位点可以增强蛋白水解酶活性。
2023, 39(9):18-2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194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培养基对鸡肉产品表面四环素耐药(Tr)菌和磺胺耐药(Sr)菌菌群的培养效果差异。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分别在脑心浸液肉汤(BHI)、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和平板计数琼脂(PCA)3种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冷鲜鸡和鸡肉熟食表面Tr菌和Sr菌的菌群结构及丰度。结果:在冷鲜鸡表面鉴定到的101个属的耐药细菌中,仅在BHI、TSA和PCA培养基上获得培养的特有Tr菌属各有30,5,3个,特有Sr菌属各有9,8,14个;在鸡肉熟食样品表面鉴定到的50个属的耐药菌中,3种培养基上的特有Tr菌属分别为3,2,1个,特有Sr菌属分别为1,6,0个。耐药菌属丰度差异的Metastat分析结果表明,BHI和TSA对耐药菌群的结构影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冷鲜鸡表面4种Tr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 spp.、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和泛菌属Pantoea spp.)和2种Sr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p.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在PCA培养基上获得培养的稳定性及丰度均较高。结论:不同培养基获得耐药菌的种类及丰度存在差异,应汇总多种培养基培养所得菌群的测序信息,才能完整描述鸡肉样品表面耐药菌的组成。
2023, 39(9):26-3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938
摘要:目的:阐明藏茶渥堆过程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不同发酵阶段藏茶样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藏茶水提物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提物中茶碱、咖啡碱、没食子酸和8种儿茶素类单体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水提物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结果:藏茶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回升,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抗氧化活性逐渐减弱,咖啡碱呈波动状态且变化较小,没食子酸与儿茶素含量先上升再略有下降,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表儿茶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呈持续下降的状态,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黑毛茶中含量为39.69 mg/g,在成品茶中降至1.36 mg/g;茶红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茶黄素含量变化很小,茶褐素含量逐渐升高(黑毛茶中3.12 g/100 g,成品茶中7.46 g/100 g)。结论:藏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等含量降低,抗氧化活性减弱,茶碱、咖啡碱、儿茶素类单体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茶褐色含量逐渐升高。
张富生,王宇宸,卢礼生,邓家军,陈俊松,杨琳芬,郭 静,吴仁伟,赖卫华
2023, 39(9):32-37,7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811
摘要:目的:现场快速筛查鸡蛋中恩诺沙星。方法: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1月发布的《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使用的意见》,制备3个浓度水平的恩诺沙星加标样本。50份空白样本和50份标准限量要求0.5倍浓度水平(5 μg/kg)的加标样本用以评价快检方法的假阳性率;50份标准限量要求1倍浓度水平(10 μg/kg)的加标样本用以评价快检方法的假阴性率。50份实际鸡蛋样本用量子点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与HPLC-MS/MS方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量子点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满足国家限量要求,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0%。实际样本检测时,量子点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与HPLC-MS/MS方法的结果符合率高。结论:借助于便携式读取仪,量子点微球免疫层析法可获得数字化的准确结果,适合鸡蛋中风险因子的大批量样本现场快速筛查。
2023, 39(9):38-43,9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734
摘要:目的:建立了一种灵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方法:以碱性磷酸酶水解焦磷酸盐-Cu2+配位复合物,释放出Cu2+形成铜纳米簇作为信号报告探针,通过对关键因素Cu2+浓度、焦磷酸盐浓度、DNA模板的浓度和长度进行优化。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大肠杆菌O157:H7的菌数为5×104~1×108 CFU/mL时,与荧光信号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80 8),最低检出限为2.4×104 CFU/mL。结论: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低脂牛奶和脱脂牛奶样本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2.2%~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9%~10.4%。
2023, 39(9):44-4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189
摘要:目的:简化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检测的前处理过程及对昂贵检测仪器的依赖。方法:使用C18和Z-Sep+作为净化材料,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于197 nm下进行检测。结果:试验方法的丙烯酰胺含量在0.1~2.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检出限为0.007 mg/kg,对质控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66%,对丙烯酰胺进行0.2,0.5,1.0 mg/L 3个水平的加标试验,回收率为91.5%~94.4%,RSD为0.62%~1.88%,日内精密度为1.00%,日间精密度为0.14%。结论: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对仪器要求低,可以满足传统油炸小吃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分析。
2023, 39(9):50-5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631
摘要:目的:制备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方法:通过水热法,以1,3,5-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辅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3)3·5H2O]和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金属盐,制备新型铋基金属有机骨架;通过超声自组装方式,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的铋基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Bi-Co-BTC/MWCNTs);通过滴铸成膜方法,将复合材料修饰至玻碳电极(GCE)表面。结果:采用Bi-Co-BTC/MWCNTs/GCE作为工作电极实现了对样品中的Zn2+、Cd2+、Pb2+同时检测,其检出限分别为0.040 3,0.005 69,0.023 9 ng/mL。三者在茶叶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21%~105.44%,92.22%~106.10%,93.97%~98.02%。结论:Bi-Co-BTC/MWCNTs/GCE可用于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检测。
2023, 39(9):57-6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595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湘莲中芦丁、金丝桃苷及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6%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55 nm。结果:20批湘莲样品中芦丁、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32~2.06,1.36~2.43,1.41~3.26 mg/kg;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5~200 μg/mL(R2=0.999 9),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3种黄酮类物质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0%;芦丁、金丝桃苷及槲皮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6%,96.9%,97.4%。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且结果准确,可用于湘莲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
2023, 39(9):65-7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282
摘要:文章从实体法的犯罪行为出发,探究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适用合规不起诉的合理性,认为,通过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与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分离,对涉案企业附条件的适用刑事合规的不起诉,有助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更好地发挥其市场作用;并对目前刑事合规不起诉适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食品安全领域适用该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2023, 39(9):71-76,12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117
摘要:目的:讨论聚乳酸在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不同螺槽深度下的流道分布规律。方法: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3种不同螺槽深度的螺杆元件及其对应的流道模型,运用Polyflow流体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借助FieldView软件对后处理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并对3种不同螺槽深度状态下的异向双螺杆挤出机的聚乳酸流体的压力场、剪切速率场和黏度场,以及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改变螺杆元件的齿根圆直径及其对应的流道直径可实现螺槽深度的改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螺槽深度越浅,压力波动越大,剪切速率波动越大,但黏度波动越小;螺槽深度越深,轴向混合性能越高。结论:螺槽深度的变化对流场混合性能存在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根据试验选择混合性能全面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实际生产。
2023, 39(9):77-82,8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098
摘要:目的:快速获取香梨重量。方法:通过Kinect相机采集香梨的RGB-D图像并将其转化为点云数据;经点云预处理及点云插值后生成香梨模型;再利用微元法思想计算香梨模型的体尺参数,通过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并修正误差;最后通过香梨体积预测香梨重量。结果:误差修正后体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重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96%。结论:在距地面50 cm处采集图像的前提下,香梨各体尺参数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使用Kinect相机测量香梨体尺参数具有可行性。
2023, 39(9):83-8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72
摘要:目的:提高水果分类准确率并兼顾低计算成本和低传感器成本。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水果分类系统,通过采用高斯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高斯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水果进行分类。所采用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由薄铜片和一层乙酸乙烯酯制成,压力传感器被固定在模拟机械手的聚酰胺氨纶手套的拇指和食指上。获得的电容值以数字电平的形式表示,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对电容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水果的类别。结果:对11种水果的分类结果表明,采用高斯—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智能手套能够实现水果的高准确率分类,且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分类准确率、计算成本和低传感器成本之间权衡。结论:该系统可用于开发水果分类的电子系统,提升分类机械手的水果分类性能。
2023, 39(9):89-9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66
摘要:目的:解决现有食品生产线分拣机器人目标识别方法存在的准确率差和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在对基于双目视觉食品分拣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用于食品分拣机器人的目标识别。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寻优支持向量机参数,获得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对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分别进行分类器训练,动态分配特征权重系数,得到最佳识别率。通过试验分析所提方法的性能,验证其可行性。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食品分拣机器人的目标识别中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效率,准确率为99.50%,平均识别时间为0.048 s,满足机器人的分拣需要。结论: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罐装食品,提高了分拣机器人分拣准确率和效率。
2023, 39(9):95-102,11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943
摘要:食品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缺陷产生,包装缺陷种类多,背景复杂。通过视觉成像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完成包装的识别、检测和测量等任务的机器视觉检测,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具有执行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可显著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文章根据食品外包装常见缺陷,从缺陷检测算法的角度介绍传统机器视觉检测算法和深度学习相关算法在食品外包装缺陷检测中的研究应用,并对检测算法在食品外包装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2023, 39(9):103-109,16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209
摘要:目的:解决球形水果包装量大,发泡网兜包装时不易固定和成型等问题。方法:在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AHP/AD/TRIZ相融合的产品设计方法。运用AHP对用户需求进行权重计算并排序,将权重较高的设计元素转化为功能需求;借助AD公理设计完成设计要素的功能域与物理域的映射,得到锥齿轮包装机构、螺旋辅助机构、切刀分离机构和张力控制机构的设计参数集,并构建水果包装机的初始设计矩阵;结合AD独立性公理原则和TRIZ冲突原理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最后运用正交试验进行方案可行性验证。结果:当开膜距离为120 mm、前进速度为65 mm/s、下果管角度为40°时,包装效果最佳,此时的包装成功率为92%。结论:该球形水果自动包装机能解决使用发泡网对球形水果自动包装现有问题,破损率低、效率高。
2023, 39(9):110-11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10
摘要:目的:为了满足物联网边缘计算的需求,引入循环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智能实时分类识别系统,并对食品包装图像进行研究。方法:构建仿真试验测试模型,先对图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将二维图像进行去冗余化、灰度化及归一化等处理,最终将时序化后数据并行输入;以典型的忆阻器作为实现硬件RNN的研究对象,采用忆阻器非线性函数构建并行阵列式储备池神经网络映射层;并利用岭回归算法解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过拟合等问题。结果:试验方法对食品包装数据集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8.59%。结论:该系统减少了传统神经网络层数,降低了训练成本,并实现了对时序信号的高精度实时在线识别。
2023, 39(9):117-12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90
摘要:以禹州非遗项目神垕钧瓷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考古发现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神垕钧瓷的历史文化、外观、内涵和工艺特色,归纳神垕钧瓷的表现特征、方法和规律,并提炼神垕钧瓷的文化特色,提出通过标志设计、图形设计、造型设计、艺术设计和动态设计等手段,研究将非遗文化与河南本土食品包装相融合的包装设计策略。
2023, 39(9):123-1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73
摘要:目的:解决现有食品新鲜度识别方法存在的检测效率低和精度差等问题。方法:基于食品生产线图像采集系统,提出一种改进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生产线食品新鲜度识别。引入改进的LRELU激活函数提高模型的识别性能,引入批量归一化层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引入Dropout层丢弃一定比例的神经元降低过拟合的影响。结果:与常规食品新鲜度识别方法相比,试验方法能够较为准确、高效地实现食品新鲜度识别,总体新鲜度识别准确率>97%,平均识别时间为9.8 ms,满足食品生产线对新鲜度识别的需要。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是一种无损、高效、高精度的食品图像新鲜度识别方法。
2023, 39(9):128-133,16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100
摘要:目的:解决番茄表面缺陷颜色复杂多变、纹理变化不规则导致的缺陷提取不准确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考虑亮度矫正下基于图像局部方差的番茄表面缺陷分割方法。在采用直方图阈值分割方法分割花萼与茎疤以及领域像素加权和替代原像素的方法完成亮度矫正的基础上,将番茄表面灰度图像划分成若干图像块,使用图像像素方差对各图像块的颜色进行表征,将缺陷区域与健康区域区分开。使用SVM模型对番茄表面缺陷区域面积占原图中番茄面积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考虑亮度校正后对番茄缺陷区域提取准确率提高了27.74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与全局阈值、动态阈值、区域生长算法相比,基于图像局部方差的缺陷提取方法能够实现番茄表面缺陷的准确定位与完整提取,以缺陷面积比为输入的高斯-SVM模型对番茄表面缺陷检测的精度达96%。结论:考虑亮度矫正下,基于图像局部方差的SVM缺陷提取方法适用于番茄表面缺陷检测。
2023, 39(9):134-13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46
摘要:目的:解决现有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精度低和模型参数量多等问题。方法:基于番茄图像采集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4模型用于番茄成熟度自动检测。将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3网络引入模型替换CSPDarkNet53网络,降低模型复杂度。在SPP模块中采用平均池化替代最大池化,提高算法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在上采样过程中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增强深浅层特征融合能力,并通过试验验证所提模型的可行性。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试验方法在番茄成熟度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测mAP值和运行效率,且模型参数量较少,mAP值为92.50%,检测速度为37.1 FPS,模型参数量为48 M。结论:该番茄成熟度检测方法能有效降低模型参数和检测时间,具有较高的检测mAP值。
贺舒雯,朱豪杰,韩鹏薇,杨赛杰,崔 波,程云辉,李虹辉,文 李
2023, 39(9):140-14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52
摘要:目的:探究虾壳活性肽(PCSBP)对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虾壳活性肽,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PCSBP对禁食胁迫下斑马鱼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CSBP在体外表现出潜在的抗氧化能力,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6.35±1.32)%和(75.22±2.18)%。禁食胁迫下斑马鱼的终末体重、体长和肌肉氨基酸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摄入PCSBP后能有效提高其生长性能和肌肉氨基酸含量;肌肉组织结构显示,禁食后斑马鱼肌纤维间隙增宽,出现断裂现象,摄入PCSBP后肌纤维排列整齐,形态结构完整,未见明显断裂;在抗氧化应激方面,PCSBP显著增强了斑马鱼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同时还减少了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PC)的生成量;进一步分析发现,PCSBP显著上调抗氧化信号分子nrf2基因表达,下调keap1表达,并增加其下游抗氧化酶基因转录表达,有效改善了斑马鱼肌肉氧化应激损伤。结论:虾壳活性肽对斑马鱼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
2023, 39(9):148-153,20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114
摘要:目的:为开发毛虾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和氨基酸类产品提供依据。方法:测定毛虾内源蛋白酶的pH和温度,分析自溶前后产物中多肽、氨基酸和分子量的变化。结果:内源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为8.0,该条件下反应4 h后,多肽质量浓度为10.36 mg/mL;总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疏水性氨基酸含量提升,苦味氨基酸占比增加了(4.54±0.02)%,而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占比分别降低了(3.46±0.02)%和(1.78±0.01)%;降解产物分子量<1 000 Da的占比由70%提升至87%。结论:自溶技术能降解中国毛虾蛋白并释放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2023, 39(9):154-16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04
摘要:目的:提高米糠谷维素的得率。方法:以米糠为研究对象,经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固态发酵菌种,以谷维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对发酵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混菌固态发酵法富集谷维素的原理。结果:在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处理下,米糠谷维素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44 h,发酵温度34 ℃,接种量10%,含水量40%,在此条件下谷维素含量为(7.816±0.038) mg/g,是未发酵米糠谷维素含量的1.9倍。混菌固态发酵法制备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0.220±0.007),(0.409±0.014) mg/mL,与未发酵米糠相比,其IC50值分别降低了28.6%和39.7%。SEM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固态发酵后米糠组织表面油脂更少,结构疏松多孔,更加有利于米糠中谷维素的释放。结论:米糠经混菌固态发酵后,谷维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2023, 39(9):162-168,2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573
摘要:目的:确定轮叶党参多糖组分1(CLPS1)结构,为轮叶党参多糖活性研究和天然植物多糖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经提取、分离纯化后获得组分CLPS1,利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甲基化分析方法等确定CLPS1结构。结果:CLPS1比旋光度为右旋44°,总糖含量为97.6%,糖醛酸为13.18%;相对分子质量为91.7,CLPS1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摩尔比为2.7∶3.4∶2.3∶1.1∶0.5。CLPS1中存在葡萄糖醛酸,分子中含有吡喃糖并且存在α-和β-构型。主链主要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半乳糖和葡萄糖构成支链和主链的末端残基;半乳糖分支点糖残基是葡萄糖(1→4,6)、半乳糖(1→3,6);半乳糖有1→6、1→3,6、1→、1→3、1→4键型;葡萄糖有1→、1→4、1→4,6键型;阿拉伯糖为1→5键型,半乳糖醛酸为1→3键型。结论:CLPS1为一种结构复杂的酸性多糖。
韩晓磊,吕慧英,梁珏钦,范 伟,刘 韬,黄志群,杨国舜,熊 智
2023, 39(9):169-17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869
摘要:目的:为高效利用洞庭湖特色芦苇食用菌资源,开发食用菌多糖功能性食品。方法:以芦苇食用菌春生田头菇为试验原料,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提取法进行粗多糖提取,以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热水浸提温度、热水浸提时间为单因素条件进行试验,依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化春生田头菇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春生田头菇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结合实际,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 (g/mL)、超声提取时间20 min、超声功率150 W、热水浸提温度80 ℃、热水浸提时间4 h。在此工艺条件下,春生田头菇粗多糖提取率为5.08%。提取的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5.05%,58.47%,半抑制浓度IC50为1.03,0.28 mg/mL。结论:春生田头菇多糖在超声辅助热水提取法最佳工艺参数下,提取得率较高,同时该粗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2023, 39(9):177-182,2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720
摘要:目的:探索适合家用冰箱冷藏室的绿色、快速的腌制方法。方法:在低温条件下,采用不同频率组合的超声波辅助腌制牛肉,研究其对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对比低温静腌,同步超声波 22+40 kHz(SIU 22+40 kHz)的腌制效果最好,其盐分含量(0.327 4%)提高了74.15%(P<0.05),蒸煮损失(34.933%)降低了11.45%(P<0.05),硬度(293.545 N)降低了18.39%(P<0.05),回弹性(1.436 N/mm2)降低了17.54%(P<0.05),咀嚼性(2 209.964 N/mm)降低了20.12%(P<0.05)。结论:在2~6 ℃的低温条件下,超声波辅助低温腌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牛肉的盐分含量,降低牛肉的蒸煮损失,改善牛肉的嫩度,同时较好地保持牛肉的色泽品质。顺序超声波(SEU)和同步超声波(SIU)辅助低温腌制的腌制效果优于单频超声波(MU)辅助低温腌制。
2023, 39(9):183-18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191
摘要:目的:将麸曲替代部分大曲酿造酱香型白酒,研究其酿造工艺及产品特点。方法:以感官评分值和酒醅酒精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小麦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和麸曲添加量对麸曲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利用响应面优化试验对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液相色谱法对白酒的微量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添加量为投料量的16.0%,高梁添加量为79.0%,稻壳添加量为5.0%,酵母添加量为7.0%,麸曲添加量为7.0%时,发酵成熟的酒醅中酒精含量为5.96%,利用此工艺蒸馏出的麸曲酱香型白酒感官评分值为72.1,贮存6个月后感官评分值为86.3,白酒酒质丰富,酱香突出。结论:酿造工艺符合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要求,产品具有典型酱香型白酒特征。
2023, 39(9):190-19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984
摘要:目的:优化草鱼内脏鱼油提取工艺。方法: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考察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以及超声波处理功率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5 ℃、超声波处理功率50 W、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此时鱼油提取率为68.4%。采用气质联用法共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0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 21.12%,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4.68%,主要为油酸、棕榈油酸和二十碳一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20%,主要为亚油酸。结论:与单独酶法提取相比,超声波辅助酶提取草鱼内脏鱼油,鱼油提取得率有明显提高。
2023, 39(9):196-20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065
摘要:目的:优选薏仁米糠制备膳食纤维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方法:以薏仁米糠为原料,考察料液比、淀粉酶添加量和碱性蛋白酶添加量对薏仁米糠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最优制备条件下所得的膳食纤维进行化学组成和物化特性分析。结果:薏仁米糠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m薏仁米糠∶V水)1∶10 (g/mL),淀粉酶添加量100 U/g,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00 U/g,此时薏仁米糠膳食纤维提取率为84.39%。薏仁米糠膳食纤维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明显提高,达64.49%;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0%,水分、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随温度的增高相应增大,分别为3.12 mL/g、4.02 g/g、4.29 g/g。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提取薏仁米糠膳食纤维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2023, 39(9):201-208,2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992
摘要:载冷剂是一种传递冷量的中间媒介,利用载冷剂可以提高冷冻效率。文章介绍了载冷剂的分类和特征,主要对载冷剂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论述,讨论了载冷剂流动过程中的表观黏度变化和流动阻力特性。此外,还论述了不同类型载冷剂在水产品贮运保鲜系统中的应用,其中非相变载冷剂主要应用于食品浸渍冻结,水产品贮藏运输环节中的冷库和冷藏车主要应用了相变材料载冷剂,并对载冷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3, 39(9):209-21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21
摘要:针对传统皮蛋加工工艺的局限性,文章综述了梯度控温、超声波辅助、真空减压、脉动压力等新型加工工艺,阐述了皮蛋腌制过程中水分、pH值、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质构、矿物质元素、微观形貌的变化,并对新型皮蛋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3, 39(9):219-2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60109
摘要:山银花为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保健功能。文章以山银花资源的应用历史、功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等的研究进展为基础,分别对山银花及其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总结,从药品、食品、日化及农业投入品等用途对山银花资源的高值化综合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山银花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山银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3, 39(9):228-2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3.80644
摘要:文章介绍了全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油脂、多酚等成分对面团加工特性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全谷物面制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2023, 39(9):234-2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1064
摘要:概述了姬松茸多糖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性,列举和比较了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实例及各提取方法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姬松茸多糖研究存在基础研究不系统、工艺条件不成熟、设备设施不完善、专种专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姬松茸多糖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