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人造肉脂肪组织3D打印轨迹规划算法

      2023, 39(1):3-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590

      摘要 (436) HTML (0) PDF 1.95 M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基于植物原料的人造肉脂肪组织部分3D打印成型质量不稳定,打印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并改进与食品材料相匹配的智能3D打印轨迹运动算法,减少打印路径中的堆积与拐角。方法:提出一种适配于人造肉脂肪组织原料特点的轨迹规划方法。采用贝叶斯算法将切片后的模型复杂截面层划分为若干简单多边形子分区轮廓,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种经改进的近邻法确定各轮廓的最优运动起始点,同时将遗传算法融入蚁群算法应用于求解分区轮廓最优打印路径中,最后采用改进的zigzag扫描算法对轮廓内部进行填充。结果:与Cura和Prusa的轨迹规划方法相比,研究所建立模型的打印时间与运动路径长度均有所减少。结论:研究所提出的针对人造肉脂肪组织部分3D打印成型的轨迹规划算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基于HS-SPME-GC-O-MS和E-nose解析不同热加工方式下西瓜籽特征性香气差异

      2023, 39(1):9-1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01

      摘要 (270) HTML (0) PDF 2.18 M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析不同热处理下西瓜籽风味差异。方法:借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HS-SPME-GC-O-MS)和电子鼻(E-nose)分析技术。结果:热加工使西瓜籽由浅淡的清香向浓郁的烤香转变;基于HS-SPME-GC-O-MS共检测到18类11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吡嗪类、醇类和醛类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34.25%,21.07%,10.99%;微波处理后西瓜籽中挥发性化合物高达63种,且吡嗪类物质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53.31%。结论:热加工方式对西瓜籽香气影响显著,对比空气油炸和烘制加工,微波处理后西瓜籽香气更为浓郁。

    • 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的构建

      2023, 39(1):18-2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403

      摘要 (555) HTML (0) PDF 1.87 M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完善的生物反应器放大模型,为反应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通过1.5,5,20,200 L规模反应器的试验,对体积溶氧系数kLa、混合时间tm的关联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建立了生物反应器模拟放大模型,通过MATLAB搭建了Scaleuper放大系统。结果:对比试验结果最终kLa的模拟偏差在±15%以内,通过在tm的关联式中引入临界转速的定义,对tm的整体模拟偏差较原公式减少了17.4%,在±10%内,通过嵌入BP神经网络减小kLa的模拟偏差,BP模型模拟kLa偏差对训练数据范围最小可达0.1%。结论:基于经验关联式的反应器放大模型,在试验测得相关参数后模拟结果较优;利用神经网络对反应器模拟、放大是可行的。

    • 灵芝酸A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2023, 39(1):24-3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552

      摘要 (396) HTML (0) PDF 2.98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灵芝酸A(GAA)分析方法。方法:以GAA为模板分子,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在玻碳电极上采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制备能特异性识别GAA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电化学方法对MIP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行为进行表征。以[Fe(CN)6]3-/4-为活性指示剂,考察传感器对GAA的分析性能。采用一步电聚合法可在电极表面制备多孔GAA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在1.0 pmol/L~1.0 μmol/L范围内,[Fe(CN)6]3-/4-的电化学信号与GAA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1 pmol/L。灵芝粉乙醇和水溶解液中GAA测定值分别为1.15 nmol/L 和3.00 pmol/L。结论: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灵芝粉浸出液中GAA的快速、灵敏检测。

    • >安全与检测
    • 浊点萃取—异辛烷反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饮料中8种农药残留

      2023, 39(1):31-36,15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893

      摘要 (405) HTML (0) PDF 1.76 M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快速测定茶饮料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0(PEG-4000)作为浊点萃取剂,用异辛烷超声反萃取后,取上层异辛烷溶液上机。采用HP-5 ms UI毛细管色谱柱对异辛烷溶液进行分离,再经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别在0.01~2.0,0.02~4.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008 mg/kg,定量限为0.01~0.02 mg/kg,平均回收率78.3%~98.4%,相对标准偏差2.7%~8.5%(n=6)。结论: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富集率高、实用、安全、经济,适用于茶饮料类液体饮料中的农药多残留的快速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双酚A和壬基酚

      2023, 39(1):37-4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71

      摘要 (102) HTML (0) PDF 1.56 M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一种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和壬基酚的方法。方法:用不同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提取标准样品中的双酚A和壬基酚,以目标物的提取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固相萃取柱、上样溶剂、淋洗溶剂及洗脱溶剂对净化效果的影响。样品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超声提取后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用Venusil MP C18(2)色谱柱(100 mm×2.1 mm,2.6 μm)进行分离,以0.1%氨水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负离子扫描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双酚A和壬基酚在1.0~200.0 μg/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在1.0,10.0,200.0 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9.2%~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6.2%。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1.0 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可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和壬基酚含量的测定。

    • HILIC-MS/MS法检测动物源运动营养品中9种抗病毒药物残留

      2023, 39(1):42-46,5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41

      摘要 (72) HTML (0) PDF 1.76 M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加强动物源性运动营养品中抗病毒药物残留的监控。方法:建立一种亲水交互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动物源运动营养品中9种抗病毒药物组分的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1%乙酸—乙腈提取,经PRiME HLB小柱净化后检测。采用乙腈—10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流动相体系,在梯度洗脱模式下,经Sielc Obelisc R柱分离,实现9种目标物组分的分离。结果:9种抗病毒药物组分在0.1~2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0.5 μg/kg,定量限为0.3~1.5 μg/kg,加标回收率达82.3%~95.7%,相对标准偏差为3.2%~5.9% (n=5)。结论:试验方法可以满足动物源运动营养品中9种抗病毒药物残留的检测需求。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咖啡干果皮中24种农药残留

      2023, 39(1):47-5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296

      摘要 (381) HTML (0) PDF 2.02 M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同时分析咖啡干果皮中24种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样品用水润湿,加入乙腈提取,过ProElut TPC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甲苯(V乙腈∶V甲苯=3∶1)洗脱,氮吹浓缩,并采用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在28 min内24种农药得到很好的分离,农药残留量为0.016~0.400 mg/kg,方法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9~0.999 9,定量限为0.01~0.03 mg/kg。当农药加标水平为0.03,0.30 mg/kg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5.2%~108.5%和81.4%~105.7%,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6.8%和2.5%~5.9%,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4.2%~7.2%和2.8%~6.4%。当采用乙腈—甲苯(V乙腈∶V甲苯=3∶1)作洗脱溶剂、ProElut TPC固相萃取小柱作净化柱时,洗脱和净化效率最高,效率值为95%。结论:该方法各性能参数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能运用于咖啡干果皮中多组分农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传统腌腊肉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2023, 39(1):55-60,15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287

      摘要 (84) HTML (0) PDF 1.54 M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传统腌腊肉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及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知识效益转化进程,规范标准体系、细化监管标准,规范作坊式生产、优化产品市场,加强社会主体参与意识、推动社会共治等建议,提高传统腌腊肉制品行业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 区块链技术赋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多主体协同治理研究

      2023, 39(1):61-6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42

      摘要 (88) HTML (0) PDF 1.72 M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破解治理主体信息交流不畅的难题,提升治理效果。方法:通过梳理2021年中国典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分析区块链技术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关系。结果:治理信息碎片化、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溯源难是多主体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区块链技术与多主体协同治理之间具有信息去中心化、安全性、透明性、可追溯的耦合性。结论:构建区块链技术赋能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推动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多主体协同治理深度融合,构建技术融合创新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 食品安全领域免罚清单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2023, 39(1):67-72,17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830

      摘要 (336) HTML (0) PDF 1.51 M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行政执法机关过于考虑免罚清单给食品安全带来的风险,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免罚清单存在定位模糊、内容大量重申现行立法、回避食品安全实质问题等缺陷。为充分发挥免罚清单的作用,从属性上应将免罚清单的制定定位为行政活动而非立法活动,内容上需以细化规定代替重申现行立法,效力上将免罚清单作为行政执法的直接依据,并建立负面清单防范免罚清单风险。通过贯彻积极的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平衡优化营商环境与维护食品安全两者关系。

    • >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
    • 基于模糊控制多工位自动装粉系统设计与试验

      2023, 39(1):73-80,15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26

      摘要 (377) HTML (0) PDF 3.30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米粉工厂化生产自动装粉生产线效率低、自动控制难等技术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多工位自动装粉系统,选取粉料高度的检测值与预设值的偏差E1、偏差变化率EC1和装粉车当前位置与待装粉位置偏差的绝对值E2作为输入变量,电动机转速U1和装粉系统仓门开度U2作为输出变量。通过模糊控制规则调节电动机转速和装粉系统的仓门开度来提高装粉系统的工作效率。在西门子S7-1200 PLC平台上搭建此控制系统,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在6工位自动装粉输送生产线上,试验控制系统可容纳的工位数比现有控制系统增加了4个,作业效率比现有控制系统提升了103.2%,单位时间内各工位产量提升了31.4%。结论:试验对提高工厂化米粉生产线自动化具有借鉴意义。

    • 带捏合块的渐加速型单螺杆三维流场分析

      2023, 39(1):81-84,9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46

      摘要 (79) HTML (0) PDF 3.04 M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单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性能和工作效率。方法:设计了一种利用行星轮组件和混合元件的同轴渐加速单螺杆,利用Ansys/cfx对其流道进行了三维流场分析,得到了宏观压力场、速度矢量图、速度流线图以及轴向速度变化曲线并与传统单螺杆进行了对比,结果:随着螺杆转速的不断变大,物料在机筒内停留时间变短,渐加速螺杆的挤出效率得以提高20%~25%,使得耗能大大减少,由于捏合块的存在,物料在捏合块处被反复挤压,使得渐加速型单螺杆在增加产能的同时混合性能又可以得到保证。结论:同轴渐加速单螺杆高速旋转的捏合块可使物料混合更充分,且能缩短物料在螺杆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产量。

    • 基于断裂力学的立式杀菌锅全寿命疲劳分析

      2023, 39(1):85-9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55

      摘要 (82) HTML (0) PDF 2.80 M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立式杀菌锅在热机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强度,特别是在锅体出现裂纹后的剩余疲劳寿命以及影响杀菌锅疲劳裂纹扩展的因素。方法:从杀菌锅结构完好的设计疲劳寿命和有裂纹后的剩余疲劳寿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全寿命疲劳分析。采用Workbench分析杀菌和3种循环载荷下杀菌锅的力学特性;基于S-N曲线研究杀菌锅在3种交变应力下的设计疲劳寿命;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研究初始裂纹尺寸、压力、温度对有裂纹杀菌锅应力强度因子和剩余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此类立式杀菌锅的设计疲劳寿命为5×105次,满足设计需要且有一定安全余量;基于断裂力学分析得出杀菌锅裂纹尺寸寿命曲线,对含缺陷杀菌锅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具有一定创新性。结论:使用过程中应关注锅体内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情况,可以根据试验提出的方法对杀菌锅裂纹缺陷进行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

    • 低温冷榨过程中油菜籽出油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2023, 39(1):91-94,16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30

      摘要 (98) HTML (0) PDF 1.85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油菜籽在双螺旋榨油机中压榨时出油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油菜籽的压榨过程进行仿真,并探索榨螺转速和孔隙度两个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油菜籽出油率与孔隙度呈线性关系,孔隙度越大出油率越低;出油率与榨螺转速呈负相关。结论:当孔隙度为0.45,榨螺转速为20 r/min时,油菜籽出油率最高。

    • 碾米机离散元模拟参数测定

      2023, 39(1):95-10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38

      摘要 (175) HTML (0) PDF 2.03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碾米机操作不便及碾米机滚动摩擦系数与滑动摩擦系数概念混淆的问题。方法:使用EDEM软件对碾白加工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以MNAW18型碾米机为参照,取丰两优系列糙米为样品,通过自主搭建实验台并结合模拟标定,建立一套测取碾米机离散元模拟参数的方法。结果:使用自制碰撞系数试验装置,并结合视频运动处理软件得到糙米与糙米、碾辊和筛网间的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34,0.24,0.43;利用斜面倾角与静摩擦系数的关系,设计静摩擦试验,测得糙米与糙米、碾辊和筛网间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467,0.881,0.550;通过糙米堆积角试验、糙米斜面滚落试验与离散元模拟试验相结合对滚动摩擦系数进行标定,得到糙米与糙米、碾辊和筛网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13,0.101,0.159。结论:通过二次模拟,仿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表明参数标定的数据是可靠。

    • 烘干机内部谷物水分实时检测系统

      2023, 39(1):101-10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75

      摘要 (253) HTML (0) PDF 1.88 M (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减少贮存时因水分含量高引起的谷物霉变。方法:通过在多地进行数据测量确定含水量与检测频率的函数模型,设计一套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的烘干机内部谷物水分实时监测系统。设计平行极板传感器来检测不同含水量谷物的电容变化值,经由硬件电路将电容值转换为频率值,经过单片机计算后可得到烘干机内部谷物实时水分含量,再利用RS485通讯协议传输至显示屏实时显示。结果:该系统在线监测误差在0.5%以内,上位机实时显示水分含量的延迟时间小于0.1 s,完全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结论:通过实地安装测试,该系统工作效率高,不会对谷物造成二次伤害。

    • 箱式格栅除铁器有限元分析及在奶粉生产中的应用

      2023, 39(1):105-110,14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07

      摘要 (260) HTML (0) PDF 3.41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箱式格栅除铁器应用在奶粉生产中。方法:在完全模拟奶粉工厂真实生产条件下,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探究除铁器的有效工作原理,进而通过单因素试验及矩阵分析,探究物料的下落高度、金属异物种类、场强强度、磁棒净距对箱式格栅除铁器有效拦截率的影响及优选设计方案。结果:假设最低可接受标准为对铸铁、304不锈钢、316不锈钢有效拦截率≥80%,则临界设计条件为:① 当磁棒强磁环场强为1.0 T时,下落高度≤100 mm,磁棒层数≥6层,净距25 mm。② 当磁棒强磁环场强为1.4 T时,如物料下落高度≤100 mm,则磁棒层数≥4层,净距25 mm;如100 m<物料下落高度≤300 mm,则磁棒层数≥6层,净距25 mm。结论: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奶粉及其他粉末状食品物料,如蛋白类原料、粉末油脂、淀粉、食品添加剂等。

    • 基于PLC的山核桃破壳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

      2023, 39(1):111-115,19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101

      摘要 (257) HTML (0) PDF 1.99 M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目前山核桃破壳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低、效率低等问题。方法:在现有山核桃破壳自动生产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LC控制技术的山核桃破壳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完成整个山核桃破壳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包括破壳机、风选机、破壳分离机、色选机等设备。以直径18~22 mm核桃为试验对象,对样机进行了验证。结果:相比于控制系统投入前,实施控制系统后提高了山核桃破壳率和降低了核仁损伤率,直径为18~22 mm的山核桃,破壳率100%,核仁损伤率5.02%,符合生产要求。结论:基于PLC的控制技术符合核桃全自动生产线的要求。

    • >贮运与保鲜
    • 抗冻剂对蒸煮小龙虾虾仁冻融后品质的影响

      2023, 39(1):116-124,15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78

      摘要 (363) HTML (0) PDF 3.64 M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升冷冻蒸煮小龙虾虾仁的冻藏品质。方法:将虾仁浸泡在不同配比复合磷酸盐、海藻糖与山梨糖醇抗冻剂中,测定虾仁冻融后的解冻损失率、水分含量及分布、持水力、盐溶性蛋白、总巯基含量、质构特性并观察微观结构变化以评价各抗冻剂的效果,选择效果较好的抗冻剂作为水平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选适宜的抗冻剂配比。结果:1.5%复合磷酸盐、8%海藻糖或10%山梨糖醇具有较好的抗冻效果;复配抗冻剂组(1%复合磷酸盐+6%海藻糖+6%山梨糖醇)具有最佳的抗冻效果,在此条件下解冻损失率为9.97%,显著低于单一抗冻剂组(15.95%,17.44%,16.78%);复配抗冻剂组显著提高了虾仁与水的结合能力,较好地抑制了冻融过程中冰晶对肌肉组织的破坏。结论:复配抗冻剂组(1%复合磷酸盐+6%海藻糖+6%山梨糖醇)可有效提升蒸煮小龙虾虾仁的抗冻能力。

    • 砂梨品种果实冷藏期间质地及品质差异性评价

      2023, 39(1):125-13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11

      摘要 (128) HTML (0) PDF 2.25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砂梨品质形成及劣变关键点。方法:以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为试材,将成熟度一致的3个品种的梨果实于(1.0±0.5) ℃、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60 d,每10 d测定果实品质和10个电子鼻传感器的感应值。结果:沪晶梨18和早生新水为典型的果糖积累型,沪晶梨67为山梨醇积累型,3个品种梨均为苹果酸积累型。冷藏期间,沪晶梨67可保持较高的果实带皮硬度、果肉组织硬度、脆性和咀嚼性;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山梨醇和总糖含量,可滴定酸、苹果酸含量较稳定;贮藏风味浓郁,受冷藏时间调控小,耐贮性佳。沪晶梨18的果皮特性、紧实度和脆性优于早生新水,拥有较高的果糖、苹果酸含量和果糖/总糖,可保持较高的甜酸度,贮藏风味浓郁。早生新水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呈急剧下降趋势,综合风味受贮藏时间调控大,不耐贮。早生新水和沪晶梨67梨果实挥发性化合物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氮氧化合物、甲烷、硫化物、乙醇等挥发性化合物。结论: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的安全冷藏期分别为30,40,60 d。

    • 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2023, 39(1):132-13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227

      摘要 (428) HTML (0) PDF 2.60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方式(机械宰杀和人工宰杀)宰杀鳝鱼,分析贮藏期间两种宰杀方式鳝鱼肉片的能量代谢和理化性质变化。结果:4 ℃下,48 h贮藏期间机械宰杀处理的鳝鱼的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整体低于人工宰杀的;7 d贮藏期间,机械宰杀的鳝鱼肉样色泽和持水力优于人工宰杀的,而且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含量均低于人工宰杀的。结论:相比于人工宰杀,机械宰杀有利于保持鳝鱼的品质。

    • 基于改进YOLOX模型的樱桃缺陷及分级检测

      2023, 39(1):139-14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00

      摘要 (348) HTML (0) PDF 2.24 M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实现工业化条件下樱桃的快速分级。方法:采用YOLOX网络对缺陷果进行检测,通过为特征金字塔网络设置适当的融合因子来提高不明显缺陷的检测精度,并将Focal Loss集成到损失函数中;使用YOLOX网络对完好果进行分级,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来加强网络特征提取。结果:樱桃表面缺陷的平均检测精度为97.59%,大小和颜色分级的平均检测精度为95.92%。结论:改进后的YOLOX网络可明显提升樱桃缺陷及分级检测的精度。

    • 基于近红外相机成像的红提串缺陷检测

      2023, 39(1):146-15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409

      摘要 (246) HTML (0) PDF 2.78 M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寻快速、准确的葡萄串褐斑及损伤腐烂检测方法。方法:通过近红外工业相机采集红提串的彩色图像(RGB)和近红外图像(NIR)。利用近红外图像(NIR)运用Sobel算子提取清晰葡萄串的边缘和褐斑及损伤腐烂部分的边缘,然后将图像通过自适应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实现图像分割,通过归一化超绿法和寻找大连通域去除葡萄串边缘及果梗,分别提取红提串缺陷和果粒边缘的圆形度、矩形度和外接矩形长宽比的形状特征参数,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缺陷和果粒边缘判别分类模型,通过建立的分类模型实现果粒边缘的剔除,获得褐斑及损伤腐烂的图像信息。结果:利用上述检测方法对60个葡萄串样本进行验证,完好葡萄串判别准确率为90.00%,褐斑及损伤腐烂葡萄串判别准确率为93.33%,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1.67%。结论:研究建立的褐斑及损伤腐烂图像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红提葡萄的分级挑选。

    • 青花椒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2023, 39(1):152-15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65

      摘要 (414) HTML (0) PDF 1.50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贮藏过程中与鲜青花椒品质劣变相关的主要成分(如叶绿素、挥发油及麻味物质酰胺类物质)的变化,并对青花椒活体保鲜技术(如高温蒸汽瞬时处理、气调冷藏及化学试剂处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后续可对多种保鲜方法相结合的综合保鲜技术进行研究。

    • >营养与活性
    • 超高压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2023, 39(1):157-16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64

      摘要 (110) HTML (0) PDF 1.81 M (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超高压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工艺条件,并分析其基本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铁皮石斛干粉为原料,优化超高压技术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工艺条件,分析传统热水浸提法、超高压法两种提取方法下的铁皮石斛多糖的相对分子量与单糖组成,并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超高压提取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高压压力200 MPa, 料液比1∶25 (g/mL),保压时间5 min,此时铁皮石斛多糖得率为33.3%,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了128%,且超高压法提取的多糖蛋白含量和相对分子量下降,甘露糖含量提高,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结论:超高压提取的铁皮石斛多糖得率高,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

    • 刺梨提取物抗炎活性及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2023, 39(1):164-16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36

      摘要 (503) HTML (0) PDF 2.38 M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刺梨提取物治疗肠炎腹泻的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1.25,2.50,5.00,10.00,20.00 μg/mL)的刺梨提取物处理RAW264.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不同浓度刺梨提取物处理RAW264.7细胞,再以脂多糖(LPS)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利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以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观察造模及药物治疗期间小鼠体征变化,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测定小鼠结肠长度、结肠湿重指数及脾脏重量;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Keap1及Nrf2蛋白水平。结果:刺梨提取物质量浓度≤10 μg/mL时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刺梨提取物可抑制NO的释放,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梨提取物各组小鼠的结肠长度较长,结肠湿重指数、脾脏重量及DAI分数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刺梨提取物对UC小鼠肠道黏膜层显示出了较好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刺梨提取物能下调Keap1的表达水平,上调Nrf2的表达水平。结论:刺梨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有治疗作用。

    • 槟榔蒂水提物对3种食用菌菌丝体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23, 39(1):170-17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594

      摘要 (73) HTML (0) PDF 2.18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再利用槟榔副产物——槟榔蒂,并提高食用菌菌丝体品质。方法:以平菇、榆黄蘑、金针菇为供试菌种,以菌丝长速、生物量、菌丝体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为指标,研究槟榔蒂水提物对3种菌菌丝体品质以及菌种生长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槟榔蒂水提物添加量为6.4 mg/mL时,平菇生长效果最好,添加量为4.8 mg/mL时,榆黄蘑、金针菇生长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8~6.4 mg/mL槟榔蒂水提物时,菌丝体活性成分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平菇、榆黄蘑、金针菇菌丝体三萜含量分别提高95.24%,70.91%,75.00%;槟榔蒂水提物提高了菌丝体抗氧化活性,菌丝体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榆黄蘑>金针菇>平菇;槟榔蒂水提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3种菌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活性,但对酶活性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添加适量槟榔蒂水提物可有效提高3种食用菌的菌丝体品质和抗氧化活性。

    • 菰米的营养组分及其健康功效

      2023, 39(1):179-18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416

      摘要 (342) HTML (0) PDF 1.59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菰米的营养组分、健康功效、活性机制和未来的研究重点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菰米的研究进展,并对菰米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进行了展望。

    • 食用菌发酵液对酸奶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2023, 39(1):186-19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433

      摘要 (283) HTML (0) PDF 2.45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黄绿蜜环菌和虎掌菌富硒发酵液对酸奶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酸度计、滴定法、称重法、分光光度法测定酸奶中的pH值、酸度、持水力、蛋白质、脂肪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5 mL/100 mL两种食用菌发酵液对单一菌或混合菌酸奶感官评分、酸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除30 mL/100 mL黄绿蜜环菌发酵液外,添加其他发酵液由混合菌制成的酸奶酸度均在70~110 °T;与对照组相比,5 mL/100 mL虎掌菌发酵液和25~30 mL/100 mL黄绿蜜环菌发酵液分别显著性提高酸奶持水力和蛋白质含量,5~15 mL/100 mL虎掌菌发酵液提高酸奶钾、钙含量;与单一菌酸奶相比,30 mL/100 mL黄绿蜜环菌发酵液使混合菌酸奶钾、钙含量分别提高12%,54%,而15~20 mL/100 mL黄绿蜜环菌发酵液使混合菌酸奶持水力、蛋白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0%~22%,120%~224%,52%;在30 mL/100 mL虎掌菌发酵液的条件下,混合菌酸奶感官评分、持水力、脂肪含量依次比单一菌高6%,17%,41%;25 mL/100 mL虎掌菌发酵液促使混合菌酸奶钾、铁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34%,416%。结论:黄绿蜜环菌和虎掌菌低用量富硒发酵液能够提高酸奶感官评分、pH、酸度、持水力、蛋白质、脂肪及矿质元素(P、K、Ca、Fe)含量。

    • >开发应用
    • 杂粮面包预拌粉的烘焙品质改良

      2023, 39(1):195-203,2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759

      摘要 (297) HTML (0) PDF 2.76 M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改良杂粮面包预拌粉的烘焙品质。方法:在前期研究以燕麦粉、鹰嘴豆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低血糖指数杂粮面包预拌粉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杂粮面包预拌粉的配方。结果:黄原胶添加量0.78 g/100 g、谷朊粉添加量3.42 g/100 g、麦芽糖淀粉酶添加量200.00 mg/kg,抗坏血酸添加量171.70 mg/kg时,所制得的面包比容为(2.26±0.16) mL/g,面包的实际硬度为(15.97±0.69) N,与纯小麦粉面包接近;感官评定结果显示,杂粮预拌粉面包的气味、内部结构、口感和整体接受度均优于纯小麦粉面包。结论:研究优化的杂粮面包预拌粉的改良剂配方可用于实际操作中。

    • 浸泡和糊化工艺对半干米粉品质的影响

      2023, 39(1):204-20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31

      摘要 (134) HTML (0) PDF 1.58 M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半干米粉的浸泡工艺和糊化工艺。方法:分析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糊化温度、糊化时间、水添加量对半干米粉吐浆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优化浸泡工艺和糊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 ℃,浸泡时间2 h, 糊化温度90 ℃,糊化时间8 min,水添加量70%,在最佳工艺下制得的半干米粉具有较好的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结论:通过优化半干米粉的浸泡工艺和糊化工艺可提升半干米粉的品质。

    • 基于肽组学的大豆低聚肽制备稳定性评价

      2023, 39(1):210-21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94

      摘要 (338) HTML (0) PDF 1.81 M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多肽原料开展更精准的稳定性评价和品质鉴别。方法: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对不同批次原料进行多肽组学分析,结合热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就样品间共性与差异特性展开探讨。结果:从每批次原料中鉴定到多肽约1 000条,肽段长度分布均以短肽为主。多肽集合分析发现批次间除共性多肽101条外还有众多差异性多肽。此外,PCA主成分分析显示第5批次原料与其他原料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不同批次间原料的多肽组成整体表现为共性与差异并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控以逐步缩小差异增强共性,进而提升工业制备稳定性。

    • >研究进展
    • 食品中类固醇激素基体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2023, 39(1):215-220,2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46

      摘要 (347) HTML (0) PDF 1.59 M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总结了中国基体标准物质研制的技术路线、研制流程,介绍了目前中国类固醇激素基体标准物质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基体标准物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冷库低碳新技术研究进展

      2023, 39(1):221-2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22

      摘要 (168) HTML (0) PDF 1.73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对冷库的低碳量化指标及能耗评价标准进行了总结,并从制冷技术、蓄冷技术和气流组织优化3个方面,对冷库中广泛应用的低碳新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最后对未来冷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电子鼻技术在果蔬病害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023, 39(1):228-2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58

      摘要 (82) HTML (0) PDF 1.51 M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电子鼻技术在果蔬采后单种和多种病原菌侵染检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电子鼻技术存在的缺点,预测了电子鼻技术在果蔬病害检测中的发展方向。

    • 水果发酵酒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2023, 39(1):234-2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128

      摘要 (299) HTML (0) PDF 1.55 M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果酒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安全指标、风味成分、功效等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各指标对果酒质量的影响与研究进展,并对果酒质量的提升及果酒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进行了展望。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食品与机械》
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一、 近日有不少作者反应我刊官网无法打开,是因为我刊网站正在升级,旧网站仍在百度搜索排名前列。请认准《食品与机械》唯一官方网址:http://www.ifoodmm.com/spyjx/home 唯一官方邮箱:foodmm@ifoodmm.com; 联系电话:0731-85258200,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