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74
摘要:综述了中国及欧美等国家母乳、动物乳中sn-2棕榈酸酯含量对比,以及对婴幼儿生理功能的研究报道,并对sn-2棕榈酸酯在婴幼儿食品中的应用和潜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2(9):7-12,1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07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果汁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与组成,以及多酚类组分与果汁口味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以14种浓缩果汁样品为对象, 通过乙醇超声提取, HPLC-MS/MS法分析了果汁样品中15种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以及果汁7种口味(甜、酸、苦、咸、鲜、涩和辣)强度值,建立果汁感官评价体系及其分类,探索了果汁中多酚类物质与口味之间的联系。结果:14种果汁从口感上分为四类,分别是甜味、酸甜味、苦味和苦涩味。果汁样品中总多酚物质、总酚酸类物质、总黄酮类物质、绿原酸类物质和游离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均与口味中的涩味得分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果汁中多酚类物质组成和含量差异很大,口感为苦味和涩味果汁多酚含量较高,多酚物质尤其是游离酚酸类物质是影响果汁涩味的关键因素。
2022(9):13-1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07
摘要:目的:研究浸泡温度对米饭短期回生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粳米分别于20, 35, 50, 65, 80℃浸泡15min,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差式热量扫描仪、质构仪、色差仪等研究其蒸煮特性、热学特性、质构特性以及色差来反映其回生特性。结果:当浸泡温度为50℃,即低于淀粉糊化温度时浸泡,短期回生后,有利于米粒内水分的保持,食感最好,亮度最高,回生程度低。结论:浸泡温度低于淀粉糊化温度有利于改善其短期回生。
2022(9):18-21,2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63
摘要:目的:研究枸杞原浆的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力功效。方法:通过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枸杞原浆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溶血素含量水平和足跖增厚程度等指标评价枸杞原浆的免疫活性。结果:枸杞原浆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P<0.05,P<0.01)及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 含量(P<0.05) , 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蛋白质羰基含量(P<0.05, P<0.01) 及丙二醛(MDA) 含量(P<0.05,P<0.01),表明枸杞原浆抗氧化活性良好。连续灌胃枸杞原浆45d后,试验各组小鼠的脏器发育不受影响,且受试样品剂量组与正常组小鼠相比,血清溶血素含量水平(P<0.01)、足跖增厚程度(P<0.05)及吞噬指数(P<0.01)显著提高,表明枸杞原浆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结论:食用一定剂量枸杞原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活性。
2022(9):22-2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73
摘要:目的:从脆性角度优化果蔬片干燥工艺和调控干燥过程。方法:以新鲜马铃薯和香蕉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和声学测定装置,采集80℃热风干燥过程中不同时刻果蔬样品在机械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力学和声学信号,综合评价果蔬片的脆性。结果:80℃热风干燥条件下,马铃薯片声发射信号从干燥45min后才出现, 其能量随干燥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应力快速增加后保持稳定;干燥180min为马铃薯片的最佳干燥终点时间, 此时声发射能量和力值分别为255.38mV·ms和20.25N。香蕉片应力从干燥初期就出现,其值随干燥进行而快速增加,而后在干燥150min时有一个下降过程, 并在200min后保持稳定。声发射信号从干燥60min后出现, 快速增加, 在240min时保持稳定。香蕉片最佳干燥时间为240min,此时能量和力分别为122.58mV·ms和18.01N。结论:力学一声学综合检测方法可用于监测果蔬片干燥过程中脆性变化,优化干燥过程。
2022(9):29-33,3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67
摘要:目的:提高茶花粉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方法: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茶花粉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复合乳酸菌菌粉接种量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温度。发酵茶花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0.9%、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d,该条件下茶花粉发酵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38.97%,是未发酵的3.11倍。结论:试验优化的乳酸菌发酵茶花粉工艺操作简单,能显著提高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
2022(9):34-3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48
摘要:目的:开发刺梨作为功能性食品在医药、保健品方面的产品。方法:高脂膳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刺梨多糖组(100mg/kg)和高剂量刺梨多糖组(200mg/kg)。试验前后记录大鼠体质量,测定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SOD、MDA) 、脂代谢指标(TG、TC) 、空腹血糖(FBG) 、空腹胰岛素(FINS) 含量, 以及骨骼肌组织PI3K、GLUT 4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 经刺梨多糖干预后的IR大鼠的体质量、血清MDA、TG、TC、FBG、FINS、HOMA-IR降低(P<0.01) 、SOD活性升高(P<0.01) 、PI3K和GLUT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刺梨多糖(PRR-3)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体质量、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且存在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I3K/AKT/GLUT 4信号通路中的PI3K、GLUT 4蛋白的表达、提升GLUT 4转运来实现的。
2022(9):40-45,14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78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亚麻籽品种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差异。方法:以12个亚麻籽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亚麻籽中8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对亚麻籽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品种对亚麻籽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顺序为木酚素>总氰化物>黄酮>植物甾醇>总酚酸>生育酸>FRAP值>DP PH值。主成分分析可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925%,第一主成分主要由黄酮和FRAP值决定, 第二主成分主要由木酚素和生育酚决定,第三主成分主要由总氰化物和总酚酸决定。聚类分析将12个亚麻籽品种划分为三大类,其综合评价值依次降低,第Ⅰ类包括坝亚11、宁亚17、坝亚9、陇亚8和轮选2;第Ⅱ类包括陇亚10、宁亚16和晋亚7;第Ⅲ类包括轮选1、晋亚8、伊亚3和伊亚4。结论:综合评分坝亚11最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殷鸿飞,陈建中,李耀光,刘穗君,赵万莹,陈孟起,袁要红,李怀奇,苏同福,景延秋
2022(9):46-51,5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8
摘要:目的:开发新型的天然特色植物烟用香料。方法: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方法(SDE) 分别对豆蔻天竺葵的种子、叶和茎进行挥发油提取,使用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比豆蔻天竺葵不同部位挥发油在卷烟加香中的效果及烟气常规成分。结果:豆蔻天竺葵种子挥发油以4-萜烯醇(110.54mg/g)、肉豆蔻醚(81.81mg/g)、b-水芹烯(58.33mg/g)为主;叶挥发油以芳樟醇(90.04mg/g)、肉豆蔻醚(59.09mg/g)和4-萜烯醇(39.69mg/g)为主;茎挥发油以D-柠檬烯(45.56mg/g)、芳樟醇(13.26mg/g)、二氢芳樟醇(12.11mg/g)为主。结论:3种挥发油可不同程度地赋予卷烟独特的香味,提高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等效果。
2022(9):52-5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45
摘要:目的:研究菊花品种和产地鉴别、挥发性风味成分特性。方法:以金丝皇菊、皇菊、杭白菊、亳菊、贡菊5种药食兼用菊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气相色谱一离子迁移谱,结合聚类分析和关系矩阵,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研究不同品种菊花中VOCs指纹图谱的差异性及变化。结果:不同品种菊花之间的VOCs差异明显(P<0.05) , 两两之间的相似度基本低于70%,且均有其独特的挥发性成分;5种菊花挥发性物质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贡菊、金丝皇菊、皇菊、亳菊和杭白菊。结论:HS-GC-IMS能够弥补常规VOCs检测缺憾, 适用于不同品种菊花的区分和鉴定。
2022(9):59-63,10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16
摘要:目的:为食品监管部门有效检测食品中大豆、小麦过敏原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依据小麦醇溶蛋白基因及大豆Lectin基因为模板设计并创建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方法,大豆Lectin基因检测采用FAM标记,小麦醇溶蛋白基因检测采用HEX标记,同时以真核生物18S rRNA作为内参基因确保检测体系的有效性。结果:所创建的实时多重TaqMan探针PCR体系对大豆、小麦过敏原之外的物种成分无荧光扩增;大豆、小麦混合样品的检出限均能达到0.01%(质量分数)。结论:所创建的实时多重TaqMan探针PCR体系针对大豆、小麦过敏原有高特异性,可用于食品中过敏原大豆、小麦成分的同步快速检测。
2022(9):64-7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65
摘要: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快速非靶向筛查保健酒中非法添加那非类药物。方法: 制备合适的那非类药物胶体金SERS基底,基底与78种那非类药物混合后进行SERS分析,建立谱图筛查数据库,以匹配度是否高于70%作为评判是否疑似添加那非类药物的依据。最后考察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那非类药物胶体金SERS基底最佳制备方式为98.3 mL超纯水中加入1.0 mL 1%氯金酸和0.7 mL 1%柠檬酸三钠;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西地那非0.05 mg/L、他达那非0.5 mg/L、硫代西地那非0.05 mg/L、乙酰伐地那非0.1 mg/L;对模拟样品进行检测,其定性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量结果一致。结论:理论上,该方法可非靶向筛查出保健酒中非法添加的那非类药物。
2022(9):72-76,1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09
摘要:目的:对苹果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进行分析。方法:依据NY/T 761—2008对苹果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苹果中克百威、灭多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异丙威含量以其扩展不确定度形式分别表示为(0.105 7±0.007 8),(0.107 7±0.006 2),(0.109 2±0.005 8),(0.103 9±0.008 4),(0.106 1±0.007 6) mg/kg (k=2)。 结论:试验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标准物质、回收率、样品前处理和检测仪器,其中整体表现为Urel(标准)>Urel(回收率)>Urel(前处理)>Urel(仪器)。
2022(9):77-82,21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61
摘要:目的:评价烟用WS系列凉味剂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法和热重(TG)法研究了烟草中WS系列凉味剂在不同氛围和升温条件下的热解行为及其含量分布规律。结果:通过TG/DSC分析,WS-3、WS-5、WS-23均只有一个明显热失重阶段,最大失重率分别发生在251.8,281.6,206.5 ℃,3种凉味剂失重之前均出现了尖锐吸热峰,发生了熔融的相变过程,可能是晶型的转换或晶体溶解;在模拟卷烟燃烧的含9%氧气的氮氧混合气氛围下,3种凉味剂的裂解产物和数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比较而言,WS-3和WS-23较稳定,热裂解产物较少,而WS-5较不稳定,晶型转变所需热量最低且完全失重所需热量最少,热裂解产物相对较多;3种凉味剂热裂解结果主要是原型转移,原型转移峰面积归一化百分含量均在99%以上。结论:WS-3、WS-5、WS-23 3种凉味剂在加热条件下的裂解产物中未出现HPHCs或SVHC名单上的物质,且能够在350 ℃以前完全热解,均适合作为添加剂运用于加热卷烟。
2022(9):83-8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170
摘要:根据联合国贸易政策审查文件、通报、评议、特别贸易关注以及官方权威研究报告等资料,研究孟加拉国农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内容。建议中国出口企业利用国内农食产品优势,积极开拓中孟进出口贸易市场,同时,中国监管部门应持续追踪孟加拉国农食产品监管体系变化,进一步加强孟加拉国农食产品安全体系援助力度,利用职能优势更好地促进中孟两国贸易发展。
2022(9):88-9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1
摘要:目的:优化碾米机碾辊转速,减少碾白过程中米粒的碎米率。方法: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挤压填充模型,采用EDEM软件中颗粒黏结模型建立单粒米粒以及两粒米粒碰撞接触模型,模拟不同含水率的米粒在不同下落速度下的碰撞过程,观察相应米粒碰撞结果。结果:米粒在碰撞过程中有3种临界状态,分别是完整米粒、轻微破碎米粒、断裂米粒。在设定的含水率范围下,米粒破碎率随着含水率和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单粒米粒和两粒米粒碰撞模型中完整米粒状态的临界破碎速度相近,分别为23.5,22.0 m/s。结论:速度和含水率对米粒破碎形态影响显著,并且在含水率为10.6%下,米粒不破碎能承受的最大速度为22.0 m/s,此时米粒破碎率较小且满足碾白需求。
2022(9):93-9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64
摘要:目的:解决大曲发酵检测困难、发酵状态难以判断和调控等问题。方法:提出Tent-SSA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大曲发酵湿度预测模型与动态阈值控制算法,实现大曲发酵过程中大曲状态实时判断与调控。结果:该仿真预测模型预测的湿度误差小(0.596%)、鲁棒性强且收敛速度快。结论:基于该模型的大曲监控系统准确可靠。
2022(9):98-10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21
摘要:目的:提高水果品质分选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方法:设计一种能够对水果多种品质进行检测并分选的水果品质分选机,选用STC8A8K64S4A12单片机作为下位机,选用Jetson Xavier NX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对水果损伤和糖度等品质的检测与分选。结果:该分选机对水果损伤检测准确率、糖度检测分辨率和速度分别为99%、0.1%和7 200个/h。结论:试验设备不仅可以避免因机械设备导致的水果损伤和掉果,而且操作简单、界面友好,能够满足实际水果品质分选的需要。
2022(9):103-10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174
摘要:目的:实现对虾深加工的全自动化。方法:在分析南美白对虾形体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对虾重心位于虾体最厚处与虾尾之间的特点,设计一种对虾头尾自动定向与分级控制装置。以定向辊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定向辊转速为试验因素,对定向部件进行试验。结果:当定向辊转速为60 r/min,轴线与水平线夹角为15°时,对虾下落速度均匀平稳,头尾定位成功率高,有利于对虾后续的分级输送。结论:该装置实现了对虾头尾定位及分类,有利于对虾加工的全自动化。
2022(9):108-113,17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64
摘要:目的:针对食品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参数未知的节能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鲸鱼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点到点机器人关节能耗轨迹规划方案。方法:构建食品机器人移动机械臂点到点关节能耗模型,设计基于神经网络的相似动力学辨识,用改进的鲸鱼算法对权重和偏置参数进行离线优化;采用四次多项式插值法规划关节移动轨迹,将轨迹参数等效为鲸鱼编码,通过求解关节能耗目标优化函数,最终得到能耗最优的关节运动规划轨迹。结果:该方案适用于机器人动力学参数未知下的轨迹规划场景,得到的轨迹能耗比同类降低约9.01%。结论:基于鲸鱼算法和神经网络的轨迹规划能实现食品机器人能耗优化目标。
2022(9):114-11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22
摘要:目的:提高食品搬运机器人连续平稳运动时对轨迹插值点位的追踪控制能力。方法:分析食品搬运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建立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验证,对机器人工作空间进行建模求解,给出食品搬运台的合理布置位置;结合食品搬运任务要求,提出3段五次多项式插值方法对机器人末端轨迹进行规划,通过MATLAB仿真计算与采集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食品搬运台的合理布置空间为z>0 mm且200 mm<r<500 mm的区域,3段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的方法可以使机器人平稳地执行食品搬运任务,提高了对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点位、速度、加速度的准确控制。结论:3段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的方法对于机器人执行食品搬运任务是有效的。
2022(9):120-123,21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70
摘要:目的:解决出柜烟丝整丝率下降、碎丝率升高及区域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贮丝柜柔性进出料系统,通过自动伸缩溜料板和滑动升降式耙料辊,有效降低烟丝造碎和区域粉尘浓度。结果:采用贮丝柜柔性进出料系统后,整丝率变化率升高1.1%,由80.2%升至81.1%,碎丝率降至2.2%;区域含尘浓度C-TWA降低至0.5 mg/m3。结论:改进后的贮丝柜达到了清洁生产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2(9):124-1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51
摘要:目的:降低ZJ17卷烟机废品率,缩短调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方法:研制胶辊相位对位装置,采用传感器精确测量胶线位置,将测量信号实时传输到工控机,应用轴编码器信号判断胶线偏移量,驱动伺服电机自动调整胶辊相位,实现对胶线位置的实时控制。结果:设计的胶辊相位对位装置安装方便,便于维护,设备初次调试时间明显缩短,调试浪费烟支由改造前的3万支以上降低到1 000支以内。结论:胶辊相位对位装置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本增效显著。
2022(9):128-1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77
摘要:在分析民俗文化要素、地方特色食品包装属性的基础上从包装材料、包装造型、装饰视觉3个方面提出地方特色食品包装设计路径,使地方特色食品包装展现“自然美、体验美、地域美”,以促进文化认同。
2022(9):134-138,15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21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8种食用菌(香菇、平菇、杏鲍菇、红菇、大球盖菇、草菇、白玉菇、蟹味菇)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碱性蛋白酶对8种食用菌蛋白进行酶解,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Fe2+螯合率和还原力为指标,对8种食用菌蛋白及其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碱性蛋白酶可以有效地将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草菇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 140.45±5.35) μg Trolox/g,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6.97±0.27) mmol Trolox/L,Fe2+螯合率为(79.86±0.45)%,还原力为0.350±0.001,且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230.43±5.35) mg/g和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疏水性氨基酸(209.95±4.95) mg/g、负电荷氨基酸(115.89±2.32) mg/g和芳香族氨基酸(57.86±1.74) mg/g。结论:草菇碱性蛋白酶解产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负电荷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
2022(9):139-14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94
摘要:目的:评估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开拓线叶金雀花资源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利用纸片扩散法、二倍稀释法、生长曲线变化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试验分析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线叶金雀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53%,料液比1∶27 (g/mL),超声温度77 ℃,超声时间68 min,该条件下线叶金雀花总黄酮提取率为2.46%。线叶金雀花总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1.40±0.21) mm、12.5 mg/mL和25 mg/mL。在线叶金雀花总黄酮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的生长对数期消失,细胞形态出现明显损伤,包括细胞变形、塌陷和细胞液外泄。结论:最优提取条件下,线叶金雀花总黄酮的提取率较高,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2022(9):146-15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92
摘要:目的:研究橄榄油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橄榄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方法:以橄榄叶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并以过氧化值与酸价为指标,探究橄榄叶多酚对山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水浴法辅助提取橄榄叶中多酚物质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浸提时间1.0 h,料液比1∶40 (g/mL),水浴温度72 ℃,该条件下橄榄叶多酚得率为5.86%。橄榄叶多酚对山茶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较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对山茶籽油抗氧化效果好,且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及BHA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优化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橄榄叶多酚对山茶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2022(9):153-15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90
摘要:目的:提高万寿菊花中叶黄素的纯度。方法:以葵花籽油微乳液作为提取剂提取万寿菊中的叶黄素。利用KOH-C2H5OH溶液对叶黄素粗提物进行皂化,再用大孔树脂进一步纯化。结果:静态试验中,HP-20型大孔树脂对叶黄素的吸附及解析效果最好,以80%乙醇溶液作为吸附溶剂,无水乙醇溶液作为解析溶剂,上样质量浓度为0.01 mg/mL,最佳静态吸附条件为温度30 ℃,吸附时间2.0 h,pH 7.0;最佳静态解析条件为温度40 ℃,解析时间1.0 h,pH为7.0。动态试验中,最佳上样质量浓度为0.01 mg/mL,上样流速为0.4 mL/min。经大孔树脂吸附后的叶黄素纯度可达61.72%。结论:大孔树脂纯化后的万寿菊中叶黄素的纯度明显提高。
2022(9):159-164,19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04
摘要:目的:探索鱿鱼在贮藏和加工中最佳解冻方式。方法:以低温解冻、超声波解冻、流水解冻以及静水解冻4种解冻方式对3种鱿鱼进行解冻处理,研究解冻过程中鱿鱼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及盐溶性蛋白含量(SSP 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超声波解冻所用时间最短,但解冻损失率高,汁液流失严重;低温解冻时间过长,TBARS值较高,但品质较差;静水解冻蒸煮损失率较高,蛋白质降解和脂肪氧化现象严重;流水解冻下鱿鱼咀嚼性较好,解冻损失率相对较低,肌肉结构特性保持较好。结论:流水解冻为鱿鱼最适宜的解冻方式。
2022(9):165-17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31
摘要:目的:筛选合适的黄桃果脯干燥方式。方法:采用热风干燥(HAD)、微波—热风干燥(MHD)、真空冷冻干燥(VFD)3种方式制成黄桃果脯,并对其物理特性、营养成分、感官及香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传统HAD,MHD的效率提高了56.1%,且果脯色泽、营养成分、感官品质、香气成分和含量均显著优于HAD(P<0.05);VFD黄桃果脯色泽最好、复水性最强,产品组织结构完整性最好,营养物质维生素C、总酚、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感官评分最高为91.58,香气成分及含量最多且独具有2-己烯醇和反式2-己烯醛两种香气成分。结论:与HAD相比,MHD的黄桃果脯各方面较优,更适于普通黄桃果脯生产;VFD的黄桃果脯品质最佳,但能耗大,成本高,推荐用于高品质果脯生产。
2022(9):171-17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88
摘要:目的:提高香芋片干燥技术及提取效率。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热风干燥(HAD)、直触超声强化热风干燥(CU-HAD)、远红外辐射干燥(FIRD)、直触超声强化远红外辐射干燥(CU-FIRD)和冷冻干燥(FD)香芋片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特征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干燥前及不同干燥方式加工后的香芋片共检测出14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54种、酯类20种、苯环类16种、醇类12种、酮类11种、烯烃类11种、醛类8种、酸类4种、其他类化合物13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香芋片挥发性成分以苯环类、酯类为主。以HAD处理的香芋片挥发性成分最少,仅有42种,FIRD次之,以CU-HAD处理的香芋片虽然挥发性成分较多,但多数为烃类化合物,对香芋风味贡献值较小,以CU-FIRD和FD处理的香芋片的整体成分较接近,但CU-FIRD耗时最短,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CU-FIRD对香芋片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与加工效果最好。结论:将直触超声技术和远红外辐射加热联合应用对香芋风味的保护作用要好于单一超声和单一远红外辐射的效果。
2022(9):180-18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18
摘要:目的:解决花生荚果品质分级过程中模型参数占用内存大、识别精度低、识别速度慢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的花生荚果品质分级方法,在SqueezeNet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的协调注意力模块(Coordinate Attention)将得到的特征图分别编码成一对方向感知和位置敏感的注意图,加强获取特征图中感兴趣区域信息的能力;采用梯度集中(Gradient Centralization)的策略改进优化算法;优化最末的fire层及卷积层的参数。提出优化模型CG-SqueezeNet,并应用于花生荚果品质分级。结果:与经典模型试验对比,CG-SqueezeNet模型在实际花生荚果图像数据库上的检测准确率为97.83%,参数内存仅为2.52 MB。结论:该方法适合部署在移动终端等嵌入式资源受限设备上,有助于实现对花生荚果品质的实时准确识别。
2022(9):185-19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78
摘要:目的:提高大曲白酒的出酒率。方法:从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出高产糖化酶的菌株,将该菌株制作成米曲并应用至大曲白酒的酿造中,测定出酒率。结果: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糖化酶菌株M-1,鉴定结果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用该菌株制备成米曲的最优工艺条件为m麸皮∶m米粉为2∶8、米曲含水量45%、培养时间72 h、干燥温度40 ℃,此时米曲糖化酶活力高达864.50 U/g。当M-1米曲添加量为粮食质量的2%时,白酒出酒率提高至43.17%。结论:建立了一种将米根霉制备成米曲来提高中高温大曲糖化酶活力的方法。
2022(9):191-19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84
摘要:目的:找到地参发酵酒的最佳澄清方法,提升其产品品质。方法:采用明胶澄清法、皂土澄清法、壳聚糖澄清法、热处理法、膜过滤法和不同温度静置澄清法处理地参发酵酒,以浊度、色度和透光率作为澄清效果的评价指标,结合酒精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咖啡酸含量、迷迭香酸含量和感官评分等品质指标,筛选出最佳澄清方式及相关参数。结果:采用70 ℃水浴热处理20 min后,地参发酵酒澄清度最好,浊度仅为1.19 EBC,透光率可达95.8%,感官评分最高为88.9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02%,且澄清前后酒精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咖啡酸含量、迷迭香酸含量变化较小。同时热处理后的地参发酵酒在存放过程中无复浑现象,稳定性好。结论:经热处理后的地参发酵酒呈橘红色,光泽透明,无异味,口感良好,品质稳定。
2022(9):198-20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1
摘要:目的:研究兰花干感官评价描述词的建立方法和不同品种扬州兰花干的品质特性。方法:对5个不同品种采用感官剖面分析法;对质构特性和色泽品质特征等参数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核心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赋予各指标权重,最后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兰花干的品质评价体系。结果:咬紧足、柔韧、鲜香味、油亮4个描述词作为兰花干感官评价的关键描述词,能较准确评价兰花干感官品质;不同品种兰花干存在差异性;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核心指标,分别是咀嚼性、L*、b*;通过熵权法得到核心指标的权重,其中咀嚼性所占的权重最大;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样品4的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综合利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建立的食品品质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食品品质。
2022(9):204-210,22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270
摘要:目的:优化鳜鱼内脏粗鱼油精炼工艺,改善鱼油品质。方法: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响应值,磷酸体积分数、NaOH添加量、活性白土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鳜鱼内脏粗鱼油精炼工艺,并对鱼油精炼前后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最优的精炼工艺条件为:磷酸体积分数50%,NaOH添加量2%,活性白土添加量15%。在此条件下,精炼鱼油的酸价为(0.94±0.03) mg/g、过氧化值为(0.12±0.01) g/100 g,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且模型显著。精炼工艺对鱼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较小,精炼后鱼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主要为十八碳烯酸(36.73%)和共轭亚油酸(27.02%)。结论:在最佳精炼工艺条件下鳜鱼内脏鱼油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物理特性等品质特性均得到有效改善。
2022(9):211-21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14
摘要:综述了人体疲劳产生的机制,总结了近年来对海洋生物来源的多糖、多肽等活性组分在抗疲劳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2022(9):219-22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16
摘要:综述了覆盆子的活性成分及其综合利用最新研究进展, 指出应进一步发掘覆盆子的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将其广泛利用在医疗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领域。
2022(9):227-2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95
摘要:对魏斯氏菌属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耐酸特性、抑菌特性、产胞外多糖特性、益生特性、组学研究及其在食品与医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为魏斯氏菌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建议。
2022(9):234-23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50
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制糖生产过程中糖液澄清脱色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吸附法、氧化法、过滤法等各类澄清脱色技术在制糖生产过程中的研究情况,指出了各类方法在生产、推广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制糖行业用澄清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