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30
摘要:在现代营养学和功能性食品学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生物技术及信息数字化技术建立了一种更加精准化、柔性化、整体化、数字化的功能性食品研发新体系——柔性精准营养干预系统(Flexible Precis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System,FPNIS),并通过FPNIS的搭建,解决了目前常见的两种以传统复方中药材为主或以简单成分膳食补充剂为主的功能性食品研发模式的不足,同时对该探索新途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2(6):5-1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15
摘要:从传统健康食疗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食疗产业在实行大健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概括了食疗产业的产品研究结果;介绍了食疗产业在全球的发展成效;对全球尤其是中国的食疗市场做出了分析,包括行业数据、市场竞争模式、供需分析等。最后依据上述的产业发展分析结果,提出了预测分析和发展建议。
2022(6):13-1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20
摘要:生物加工和非热加工处理在改善谷物及杂豆类食品的食用品质的同时,可显著增加其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系统综述了生物加工和非热加工对谷物及杂豆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展望今后谷豆加工深入发展的重点探究思路。
2022(6):19-2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50
摘要:比较了5个版本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炼出了每一版膳食指南坚持的健康理念,包括合理搭配、能量平衡与健康体重、三减(降盐、降脂和降糖)以防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等理念,分析了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性,包括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会烹会选、公筷分餐等理念。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分析了平衡膳食模式的践行。
2022(6):27-3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36
摘要:目的:考察二氢杨梅素(DHM)及其衍生物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L02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通过酶法酰化修饰DHM得到不同亲脂性的DHM衍生物,再通过测定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Caspase 3水平评估DHM及其衍生物对肝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除3-O-月桂酰化二氢杨梅素外,其余衍生物处理后的肝损伤细胞中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抗氧化酶系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升高,Caspase 3水平降低,其中3-O-辛酰化二氢杨梅素的保护效果最好。结论:中等链长二氢杨梅素衍生物有较好的护肝效果。
2022(6):31-3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27
摘要:目的:利用杨梅酒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差异区分杨梅酒制作工艺。方法:通过发酵和浸泡两种不同的工艺制备杨梅酒,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对两种杨梅酒的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在两种杨梅酒中共检出并定性了5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8种,酯类19种,醛类9种,酮类6种,吡嗪类及其衍生物3种,酸类1种,其他类3种。发酵型杨梅酒中的醇类物质种类更丰富,浸泡型杨梅酒中乙醇含量要高于发酵型,酯类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要优于发酵型杨梅酒。结论:通过杨梅酒挥发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可以区分杨梅酒的制作工艺。
2022(6):37-4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162
摘要:目的:探究3种鱼糜的蛋白质特性及其油炸特性。方法:以草鱼、鲢鱼和巴沙鱼为原料,通过测定孔隙率、硬度和吸水性等指标表征鱼糜的油炸特性,测定鱼糜的动态流变学性质、泡沫稳定性和SDS-PAGE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相较于草鱼鱼丸和鲢鱼鱼丸,巴沙鱼鱼丸组织疏松,孔洞大,孔隙率最高,且硬度最低,吸水率最高。巴沙鱼鱼糜的凝胶强度远大于鲢鱼鱼糜和草鱼鱼糜,且草鱼、鲢鱼和巴沙鱼鱼糜的泡沫稳定性分别为63.0%,27.7%,82.0%。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巴沙鱼鱼糜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含量较高。结论:巴沙鱼鱼糜含有较高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提高鱼糜凝胶强度和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最终影响鱼糜的油炸特性。
2022(6):42-4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46
摘要:目的:探究富硒西兰花、富硒大豆、富硒玉米、富硒大麦苗不同溶解性蛋白组分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分布情况。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4种富硒禾谷类和十字花科农产品中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胱氨酸(SeCys2)、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和硒代乙硫氨酸(SeEt)含量,并分析各硒代氨基酸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等不同溶解性蛋白组分中的分布特点。结果:4种富硒植物的硒代氨基酸在不同蛋白组分中的含量及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富硒大豆、富硒玉米、富硒大麦苗的有机硒以SeMet形式存在,在4类蛋白组分中分布较一致且相对含量均高于66%,不存在SeEt;富硒西兰花的有机硒主要以SeCys2和SeMet为主、MeSeCys次之,前二者在清蛋白和谷蛋白组分中的分布较一致且约占有机硒含量的36%,但在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组分中均以SeMet存在,相对含量最高达60%,其次为SeCys2约占有机硒含量的34%。富硒西兰花中存在极少量的SeEt约占有机硒含量的5%。结论:3种禾谷类农产品(富硒大豆、富硒玉米、富硒大麦苗)的不同溶解性蛋白中均以SeMet为主;而富硒西兰花的不同溶解性蛋白则以SeMet和SeCys2为主,并且其清蛋白和谷蛋白还富含较多的MeSeCys。
2022(6):49-5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188
摘要:目的:改善葛粉冲调性。方法:将葛粉与月桂酸共糊化后,通过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成葛粉—脂肪酸复合物,从晶体结构、微观结构、堆积密度、吸水性指数和膨胀势的变化,探究干燥方式对复合物冲调性的影响。结果:干燥方式影响复合物的吸水能力,从而影响复合物的冲调性。与鼓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相比,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制备的复合物堆积密度更小、颗粒表面更加不平整、无定型结构更多,使得其吸水能力更强,冲调性更好。结论: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制备的复合物用(95±2) ℃热水直接冲调后,结块率为4.6%~6.0%,比原葛粉降低36.3%以上,说明葛粉—脂肪酸复合物具有开发成为热水冲调即食葛粉的潜力。
2022(6):55-6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76
摘要:目的:为柠檬片干制过程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冷冻干燥(FD)、热风干燥(AD)、红外干燥(IRD)及真空干燥(VD)对柠檬片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鲜柠檬与FD处理、AD处理、IRD处理、VD处理的柠檬片中均检出了72种挥发性物质,在各处理的柠檬片中含量不同,对柠檬片风味产生了影响,包括20种萜烯类物质、16种酯类物质、13种醛类物质、13种醇类物质、7种酮类物质、2种酸类物质和1种呋喃类物质。与鲜柠檬相比,4种干燥方式处理后,柠檬片中标志挥发性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醛类物质含量上升,而萜烯类物质含量较为稳定。指纹谱图结果表明IRD和AD处理的柠檬片对于丁酸乙酯、乙酸甲酯保留效果较好,糠醛和己醛含量有所上升,PCA结果表明鲜柠檬片与干制样品具有明显差异,热图聚类表明IRD与AD、VD处理效果较为相似。结论:相比其他干燥方式,IRD处理对柠檬片的标志性酯类物质的保留效果更佳,高于其他处理组11%~27%,同时标志挥发性醛类物质含量增加较多,与鲜柠檬相比增加了53%,对其风味具有积极影响。
2022(6):64-6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74
摘要:目的:确定挤压小麦麸皮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探究3种干燥方式(流化床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对挤压麸皮基本成分、持水力、水溶性、膨胀力、持油力、色值、抗氧化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等的影响;以抗氧化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确定挤压麸皮最佳干燥方式。结果:3种干燥方式对挤压麸皮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膳食纤维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与流化床干燥相比,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能提高淀粉和粗纤维含量;干燥对挤压麸皮水溶性的影响是:热风干燥>流化床干燥>微波干燥;与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相比,流化床干燥能提高挤压麸皮的膨胀力和持油力;与流化床干燥和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能提高挤压麸皮的持水力、抗氧化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亮度和白度。结论:挤压麸皮最佳干燥方式为微波干燥。
2022(6):70-7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52
摘要:目的:解决过氧化物酶催化降解过程中需要添加过氧化氢导致的系列问题。方法:采用光催化原位生成过氧化氢级联过氧化物酶催化策略,通过筛选催化剂晶型、反应体系pH值和温度,实现酚类化合物和偶氮染料的高效降解。结果:8种不同结构的有机污染物在40 min内达到了良好的降解率。结论:与传统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方法相比,试验建立的光酶级联策略具有绿色高效的特点,在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2022(6):74-7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367
摘要:目的:优化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奶粉中泛酸含量的测定条件,为泛酸检测国标法的后续修订提供试验数据。方法:分析了国标法测定泛酸过程中有待改善的问题,并对检测过程中的菌液制备、前处理及吸光度测定等关键步骤进行重点探讨研究。结果:ATCC和CICC来源的植物乳杆菌均可用于测定泛酸;以直接接种透光率为80%的菌液至测试管中,或以5 mL菌液添加至400 mL灭菌测试培养基,得到的标准曲线及测定的样品结果最佳;直接提取法的结果较水解法高;酶标仪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在5%以内,其中酶标仪法测定加标回收率达到了96.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5%,更具优势。结论:微生物法测定泛酸的关键步骤经优化后,可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测定样品的准确性,其优化条件可作为泛酸检测国标法的后续修订的参考依据。
2022(6):79-8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24
摘要:目的:利用不确定度评定对水—氯化钠前处理保健食品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拟合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试验中不确定度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定容体积、标准溶液配制、重复性以及样品的称取。保健食品中美伐他汀、洛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含量分别为0.099 2,0.101 0,0.099 5 mg/kg,扩展不确定度对应为0.003 2,0.005 6,0.005 1 mg/kg,k=2。结论:采用水—氯化钠前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基质干扰并减少因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2022(6):85-8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131
摘要: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汁中酸性大红GR的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和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建立橙汁中酸性大红GR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可能引入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结果:自制阳性橙汁中酸性大红GR含量为1.46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11 mg/kg(包含因子k=2),测定结果表示为:X=(1.46±0.11) mg/kg (k=2)。结论: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物质的纯度、标准曲线线性拟合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所引入的不确定度。
2022(6):90-9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41
摘要:目的:保障食品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最终油炸食品的安全。方法:以某大学食堂油炸食品用油为研究对象,以国标法为依据,测定油样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通过配备多点衰减全反射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取其红外谱图,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建立控制油样、随机油样及所有油样的数学模型。结果:模型对油样酸价的测定均有很好的预测性,但对过氧化值的预测能力较弱。此外,控制油样模型比随机油样模型的预测性更强。结论:采用衰减全反射附件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有望实现快速、同时检测油炸食品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油炸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价。
2022(6):96-10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08
摘要:目的:为卷烟厂车间提供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卷烟纸中钾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比较卷烟纸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比较钾离子选择电极在不同缓冲溶液中的电位响应行为。结果:钾离子选择电极在醋酸锂缓冲溶液(0.1 mol/L,pH 7.0)中具有优异的响应性能,对K+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5~1.0×10-2mol/L,线性响应斜率为55.79 mV/dec (25 ℃),检测下限可达到2.14×10-6mol/L。钾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卷烟纸样品的日内测试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0.55%,日间测试相对标准偏差为2.8%,均<5%。电极方法与离子色谱法的测试结果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4.1%(n=10),回收率为95.0%~101.9%,在连续1周的测试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时效性。结论:卷烟纸样品预处理方法中,采用1%稀醋酸超声萃取30 min提取钾离子快速简单,环保易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卷烟纸中钾含量的快速检测。
2022(6):103-10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36
摘要:目的:提高食物储藏室围护结构的缺陷检测效率。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臂搭载热红外相机履带式行走机构为一体的检测机构,根据围护结构的面积规划采集路径,采用改进Ostu图像分割方法对采集的热红外图像进行分析并输出其“缺陷”部位的大小及位置坐标。结果:“缺陷”的检测率和误检率分别为92%和6.6%。结论:检测机构能完整扫描并采集食物储藏室围护结构热红外图像,图像分割法能较为清楚地表述出热源的大小,符合机械视觉检测的实际应用要求。
2022(6):109-11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85
摘要:目的:解决Delta机器人在食品分拣中定位精度差、抓取成功率低等问题,提高机器人的柔性抓取能力。方法:在现有双目视觉和Delta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Delta机器人柔性抓取方法。采用张正友标定方法对相机进行标定,通过弦中点Hough变换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定位,根据PID跟踪抓取控制Delta机器人抓取动态目标。通过试验对单目标分拣和多目标分拣性能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稳定地对目标进行动态抓取(成功率在94.0%以上)。结论:双目视觉与Delta机器人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分拣抓取的成功率。
2022(6):114-11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79
摘要:目的:解决当前食品生产中Delta机器人在动态目标抓取方面存在的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目标抓取方法用于食品生产线中Delta机器人的抓取控制,通过传送带的偏移量和编码器的反馈值计算目标的动态位置,优化目标的抓取顺序,并结合门型轨迹和改进的梯形加减速算法对动态目标进行抓取。通过试验对优化前后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0 mm/s的输送速度下,优化前后机器人漏抓率由3.33%降至0,抓取速度从0.756个/s提高到0.860个/s;在30 mm/s的输送速度下,优化前后机器人漏抓率从8.83%降至0,抓取速度从0.885个/s提高到1.130个/s。结论:动态目标抓取方法能有效提高Delta机器人的抓取效率。
2022(6):120-1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13
摘要:目的:提高食品拣取机器人工作效率。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并行麻雀搜索算法的食品拣取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建立以总移动距离、点位间路径平滑度和移动安全度为评价指标的食品拣取机器人路径规划模型,在保证机器人移动安全的同时,尽可能提升路径平滑度和降低移动距离。设计密度峰值聚类优化麻雀搜索算法(DSSA),利用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对麻雀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结果划分不同子族群和定义麻雀迭代进化方式;结合多点位路径规划模型和点位间存在的4条潜在移动路径,重新定义麻雀编码方式,搭建并行计算架构,以提高DSSA求解路径规划模型的精度和运算效率。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食品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总移动距离减少了7.3%~39.2%,移动时间降低了26.7%~50.1%。结论:所提方法能够明显改善食品分拣机器人路径规划效率,对提升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2(6):128-1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9
摘要:目的:获取多风味物质的西芹茎干制品。方法:设计了在线检测干燥过程中西芹茎气味的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系统,选定恒温干燥(50,60,70,80 ℃)中对西芹挥发性物质较为敏感的电子鼻传感器2、7和9应用于复合控制中,并根据传感器的响应值对温度进行在线调控。结果:相较于恒温干燥,添加了气味检测的复合控制干燥能保留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并在干制品品质和干燥速率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干燥耗时为67 min与70 ℃恒温干燥的(63 min)接近,得到了最优的色差(16.313±1.745)和感官评价(28.9)。结论:基于气味检测的热风微波耦合干燥方法可用于生产高风味西芹茎干制品。
2022(6):134-1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37
摘要:目的:探究贮藏时间与不同加热时间下米谷蛋白纤维聚集体(Rice glutelin fibril aggregates,RGFAs)溶液功能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米谷蛋白(Rice glutelin,RG)为原料,在85 ℃、pH 2.0的条件下加热2~15 h制备得到RGFAs,在4 ℃下分别贮藏1 d和4 d,测定不同RGFAs样品的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剪切黏度、RGFAs-淀粉混合物糊化特性及水解率。结果:在低温贮藏4 d后,乳化性得到明显改善;热处理2~10 h形成的RGFAs溶液的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5),而15 h热处理后形成的RGFAs溶液表面疏水性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15 h-RGFAs溶液体系的剪切黏度降低。贮藏1 d的2 h-RGFAs与淀粉混合物的糊化温度最低(83.98±0.08) ℃,且贮藏1 d的RGFAs样品与小麦淀粉混合物的水解率更低。结论:贮藏1 d的RGFAs样品对小麦淀粉的水解抑制作用优于贮藏4 d的RGFAs样品。
2022(6):141-14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96
摘要:目的:评价乙烯利催熟去青皮的生产操作在鲜核桃冷冻—解冻复鲜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清香核桃为试材,将青皮核桃手工采摘后进行乙烯利催熟堆沤去皮,同时以自然堆沤去皮为对照(CK),脱除青皮后置于温度为-7~-5 ℃、湿度为85%~95%的恒温冷冻库中进行冻藏,并分析冷冻—解冻复鲜后鲜核桃核仁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油脂品质等。结果:-7~-5 ℃冻藏条件下,乙烯利催熟去青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脱青皮鲜核冻藏前期种仁、种皮的褐变速度,冻藏10个月后,经乙烯利催熟后脱去青皮的鲜核桃,其种壳色泽、种皮色泽和种仁风味得分分别为73.48,74.56,77.26,核仁含水量、总脂肪含量、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分别为22.07%、49.74%、0.62 mg/g、145.31 g/100 g、3.62 meq/kg和169.53 mg/g,与人工去青皮鲜核桃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能够保持种仁较好的感官和营养品质。结论:乙烯利催熟可用于脱青皮鲜核桃冷冻贮藏保鲜的前处理工序。
2022(6):148-15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007
摘要:目的:开发鹰嘴豆低聚肽抗疲劳产品。方法:检测鹰嘴豆低聚肽灌胃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鹰嘴豆低聚肽抗疲劳能力。结果:鹰嘴豆低聚肽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4.26 mg/mL)和还原力显著高于谷胱甘肽阳性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鹰嘴豆低聚肽均提高了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降低了血清尿素氮、丙二醛和乳酸的浓度;增加了小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结论:鹰嘴豆低聚肽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2022(6):153-15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79
摘要:目的:优化细叶黄皮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测定不同产地细叶黄皮根总黄酮得率及其抑菌作用。方法:以细叶黄皮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物质,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进行各产地细叶黄皮根总黄酮的提取及抑菌试验。结果:提取细叶黄皮根总黄酮最佳工艺为:温度70 ℃,超声功率50 W,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16 (g/mL),提取时间40 min,此条件下细叶黄皮根总黄酮得率为3.361%;崇左市区细叶黄皮根总黄酮得率最高达4.781%;细叶黄皮根总黄酮对绿脓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杀螟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作用较强。结论: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细叶黄皮根总黄酮较为适宜,不同产地细叶黄皮根总黄酮的得率差异较大,其总黄酮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2022(6):158-16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01
摘要:目的:提高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率,评价其抑菌和抗氧化能力。方法:以保山产辣木叶为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微波辅助提取辣木叶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9 (g/mL)、微波功率567 W、微波时间3.6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此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7.414±0.027)%。辣木叶总黄酮对DPPH·、ABTS+·和·OH的IC50值分别为0.024,0.014,0.051 mg/mL,分别为抗坏血酸的3.43,14.00,1.09倍。结论:辣木叶总黄酮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无抑制作用。
2022(6):165-16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03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破碎仪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桑葚多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浸提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浸提温度为试验条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桑葚多糖最优提取条件。并通过对比维生素C和桑葚多糖对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来测定桑葚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当浸提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为160 W、超声时间为12.5 min、料液比为1∶30 (g/mL)、浸提温度为30 ℃时桑葚多糖得率最高为(6.63±0.07)%。桑葚多糖溶液对·OH具有较大的清除能力,达(76.21±2.21)%,但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桑葚多糖。结论:超声细胞破碎仪辅助热水浸提法有利于桑葚多糖提取,且能保持其高效的抗氧化活性。
2022(6):170-17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93
摘要:目的:提高酸枣仁资源综合利用率。方法: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超声温度为影响因素,以酸枣仁中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5 W、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16 (g/mL)、乙醇体积分数75%,该条件下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率为0.705%,与预测值(0.719%)接近,表明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率的预测值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结论:超声辅助提取异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的工艺稳定可靠,提取率高。
2022(6):177-18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12
摘要:文章主要对柑橘皮渣中的特色功能组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消炎、降糖降脂等生理活性功能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柑橘皮渣的加工利用现状,探讨了柑橘皮渣综合加工利用的技术方案,并展望了柑橘皮渣未来的开发利用方向。
2022(6):183-18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8
摘要:目的:优化复配糙米粉的复配比例。方法:按精白米∶糙米(m精白米∶m糙米分别为10∶0,8∶2,6∶4,4∶6,2∶8,0∶10)混合,以冲调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热特性和体外消化性为指标,分析不同配比对复配糙米粉品质的影响,得出最佳配比。结果:随着糙米含量的增加,复配糙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起始糊化温度、峰值温度、终止糊化温度均减小,米粉的水溶性、溶解度降低,消化性提高。结论:复配糙米粉配比m精白米∶m糙米为2∶8时复配糙米粉品质最佳。
2022(6):188-19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85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波协同离子交联法对薄荷精油胶囊圆度的影响。方法:以薄荷精油胶囊湿丸为原料,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离子交联法处理湿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钙离子质量分数0.4%、处理时间20 min、液料比1.3∶1.0 (mL/g),该条件下湿丸壁材的强度为11.5 N,胶囊产品的圆度为0.033 mm。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105 W、超声温度25 ℃,该条件下湿丸壁材的强度为14.7 N,胶囊产品的圆度为0.028 mm。结论:超声波协同离子交联法处理胶囊湿丸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高效快速等优点,与传统离子交联法相比,薄荷精油胶囊湿丸壁材强度提高27.8%,成品胶囊的圆度均值由0.075 mm降低至0.028 mm,成品率由83.7%提高到98.3%,进一步提升了胶囊的产品质量。
2022(6):196-20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17
摘要:酶在生物过程中可高效、特异地加快生物化学反应。在茶叶深加工领域,外源酶的应用能够更加绿色、高效的提取、分离、制备或生物合成茶叶功能成分,实现对茶叶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文章从酶法辅助提取、酶法辅助合成、生物酶修饰茶叶提取物以及固定化酶技术四方面对酶及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酶及酶工程技术在茶叶领域的研究方向。
2022(6):202-20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80126
摘要:文章阐述了脱氧核酶的结构与分类,综述了脱氧核酶在重金属离子、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毒素、其他非法成分等食品有害物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分析总结了脱氧核酶在食品有害物质实际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在快速、现场检测中的发展前景。
2022(6):210-21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64
摘要:论述了省沽油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和油脂,总结了其活性成分,如酚类、黄酮、三萜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降血糖、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并对省沽油作为新食品原料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2(6):216-21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42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市—县—企”三级品牌之间的协同模式进行梳理,探索在共同富裕背景之下,区域公用品牌各主体层级之间如何走出冲突,有效带动区域板块内产业振兴、共同富裕,为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协同创新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2(6):220-22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48
摘要:针对食用农产品网络直销安全信息共享缺少必要的标准规范、食品安全共享信息的真实性缺乏有效保证、不当信息共享缺乏相应的追责制度等问题,提出构建统一的农产品网络直销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标准,优化政府、网络平台和消费者三者相结合多元信息共享监管机制,以及增设食用农产品网络直销的失信惩罚制度等,对食用农产品网络直销中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的法律规制进行优化与构建。
2022(6):223-2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03
摘要:对Oldways全谷物协会的全谷物邮票运行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全谷物邮票推行100%、50%+、基本三类标识,有严格的标签使用申请与审核流程以及明确的标签使用规定,并通过线上线下媒体与政府合作宣传标签使用价值。因此,中国要重视全谷物食品标签格式的规范管理、企业使用标签行为监管以及全谷物食品标签的宣传教育。
2022(6):228-2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210
摘要:针对后疫情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如何应对啤酒产业供应链风险的问题,在供应链和供应链数字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啤酒产业供应链现状,并给出了五个方面的机制对策。
2022(6):234-23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49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形势,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酒店餐饮业面临的安全防控压力着手,分析当前酒店餐饮面临的现状,明确酒店餐饮的安全责任及保障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意义,并结合酒店餐饮业的安全防控实际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对策。
今日访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