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前沿观点
    • 中国食品机械润滑剂的使用情况及风险分析

      2022(4):1-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22

      摘要 (958) HTML (0) PDF 1.69 M (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机械润滑剂的使用和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国内外食品机械润滑剂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对食品机械润滑剂和常用润滑油脂的成分组成以及可能的危害进行了风险初探和分析,论证了食品加工过程中合理使用食品级润滑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食品企业正确选择和使用食品级润滑剂和监管部门提出了建议。

    • 蛋白基植物多酚纳米输送载体研究进展

      2022(4):8-1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21

      摘要 (1009) HTML (0) PDF 1.53 M (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纳米输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可用于构建植物多酚纳米输送载体的蛋白质种类,以及交联剂对纳米输送载体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蛋白基植物多酚纳米输送载体在食品领域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基础研究
    • 海参体腔液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自溶的抑制作用

      2022(4):15-1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39

      摘要 (377) HTML (0) PDF 1.68 M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海参加工副产物海参体腔液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虾靡自溶中蛋白质降解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南美白对虾自溶中蛋白质的降解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SDS-PAGE和三氯乙酸(TCA)可溶性寡肽释放量指标分析海参体腔液及其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自溶中蛋白质降解的影响。结果:南美白对虾自溶的适宜条件为pH 3.0、孵育温度50 ℃、孵育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的肌球蛋白重链(200 kDa左右)和肌动蛋白(44.3 kDa左右)的条带灰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蛋白质发生降解。海参体腔液对南美白对虾自溶中蛋白质降解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当海参体腔液提取物添加量为6.25~25.00 g/100 g虾靡时,南美白对虾自溶中蛋白质降解被显著抑制;提取物添加量为12.50~25.00 g/100 g虾靡时,也显著抑制TCA可溶性寡肽的释放。结论:海参体腔液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南美白对虾蛋白质的降解,对虾靡自溶发挥一定抑制功效。

    • 牛肉低温蒸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前体物动态变化

      2022(4):20-2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3

      摘要 (192) HTML (0) PDF 1.58 M (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牛肉低温蒸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前体物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以中心温度98 ℃的牛肉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中心温度60,65,70,75,80 ℃的牛肉中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总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低温组中鲜味核苷酸含量、等效鲜味浓度及味觉活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牛肉中心温度为65 ℃时肌苷酸含量最高;牛肉中心温度为60 ℃时,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739.01 mg/100 g;中心温度为65 ℃的牛肉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总糖含量随牛肉中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醛类物质在牛肉中心温度为65~75 ℃时大量出现,且通过计算主效风味成分的气味活度值(ROAV),发现己醛、壬醛、庚醛、辛醛、苯甲醛、乙酸乙酯、蒎烯及对-二甲苯是低温蒸煮牛肉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ROAV≥1);感官评价显示中心温度为70 ℃的牛肉综合评分最高,牛肉香味浓郁。结论:牛肉中心温度为65~75 ℃时,食用性及风味品质更佳。

    • 硫酸化修饰对红枣多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22(4):29-3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45

      摘要 (148) HTML (0) PDF 1.77 M (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纯化红枣多糖ZJP-1和硫酸化红枣多糖S-ZJP-1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残次红枣为原料,经热水浸提、DEAE-52离子交换色谱及Sephadex-2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纯化红枣多糖(ZJP-1),通过氯磺酸—吡啶法硫酸化修饰获得红枣多糖硫酸化衍生物(S-ZJP-1)。结果:ZJP-1和S-ZJP-1均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但是比例有所不同。两种多糖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S-ZJP-1具有硫酸基的特征吸收峰,表示硫酸化修饰成功。ZJP-1和S-ZJP-1不具有三股螺旋结构,表观呈片状结构。活性试验结果证实多糖ZJP-1和S-ZJP-1对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活性,并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当多糖质量浓度达到0.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为40.4%和47.6%,还原力分别为0.419和0.531。结论:硫酸化修饰的红枣多糖抗氧化活性更高,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 封闭/敞开体系对酪氨酸美拉德反应香味成分的影响

      2022(4):35-4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6

      摘要 (63) HTML (0) PDF 2.15 M (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封闭/敞开反应条件下酪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香味成分变化规律。方法:以酪氨酸、葡萄糖、木糖为反应原料,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测定封闭/敞开体系下原料在不同溶剂和不同反应温度产生的美拉德反应香味成分的类型和含量。结果:封闭/敞开体系下产物类型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别。封闭条件下醇类香味成分含量更高;而敞开体系下酯类、酮类香味成分含量更高。结论:美拉德反应过程中活性氧以及活性中间体的含量可能是导致封闭/敞开体系下香味成分差异的原因。

    • 不同品种菊花涩味成分及其与唾液的相互作用

      2022(4):42-4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2

      摘要 (626) HTML (0) PDF 1.67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品种的菊花茶品尝过程中涩味感知差异及形成机理。方法:选取5种不同品种的菊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菊花中的主要呈涩味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利用电子舌智能味觉分析与传统感官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并评定5种不同品种菊花涩味感知强度;利用BCA法、SDS-PAGE法、考马斯亮蓝法等研究菊花中主要呈涩味化学成分与唾液的相互作用。结果:在5种菊花中多酚、黄酮含量最多的两种菊花为皇菊和亳菊,其相应的涩味特征值也最强,而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与茶汤的涩味强度呈较强的正相关。结论:作为主要呈涩物质,不同品种菊花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著影响其涩味强弱,而菊花茶汤中的呈涩物质与唾液中的蛋白质结合并沉淀是产生涩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 红茶菌菌相分析及优势菌的分离与鉴定

      2022(4):47-5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4

      摘要 (324) HTML (0) PDF 2.48 M (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红茶菌菌相结构及获取发酵菌株。方法: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红茶菌菌相组成和优势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显示红茶菌的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大于真菌。结论:细菌中驹形氏杆菌(Kohmagataeibacter)、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为优势菌株,真菌中德克酵母属(Dekkera)、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ormyces)为优势菌株。传统平板培养法分离得到7株醋酸菌、3株酵母菌和1株乳酸菌,其中食糖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saccharivorans)1株、腐烂苹果醋酸杆菌(Acetobacter malorum)1株、木驹形氏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4株、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1株、拜耳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2株、布鲁塞尔德克酒香酵母(Dekkera bruxellensi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株。

    • 生熟酸枣仁及其皮、仁成分差异性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2(4):54-5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84

      摘要 (236) HTML (0) PDF 1.69 M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生熟酸枣仁及其皮、仁成分差异性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定生熟酸枣仁皮、仁、全枣仁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对酸枣仁不同组织部位皮、仁和全枣仁的成分进行研究。结果:生熟酸枣仁皮、仁、全枣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大小为皮>全枣仁>仁。生熟酸枣仁(皮)中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含量高于全枣仁和仁,各样品总多糖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熟酸枣仁皮、仁、全枣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

    • 不同品种及产地鲜天麻挥发性物质差异性分析

      2022(4):58-6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53

      摘要 (239) HTML (0) PDF 2.42 M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鲜天麻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技术对6个产地、3个品种的鲜天麻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测定,利用VOCal和Reporter、Gallery Plot和Dynamic PCA三款插件及“最近邻”指纹分析,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研究共检出7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可以鉴定出的物质45种,包括16种醛类、9种酯类、6种醇类、5种酮类和3种酸类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品种鲜天麻样品,但对不同产地鲜天麻区分有效性差。结论:GC-IMS可以实现对不同品种鲜天麻样品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进行快速分析。

    • >安全与检测
    • 豇豆中啶虫脒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2022(4):65-7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3

      摘要 (97) HTML (0) PDF 1.48 M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豇豆中啶虫脒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方法:将新鲜种植的空白豇豆样品粉碎、冻干、添加、混匀、二次冻干、粉碎、过筛、混匀、包装、Co60辐照灭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方法进行检测,基体标准溶液定量校正。通过均匀性、稳定性检测合格后,采用实验室联合定值的方式进行测量定值。结果:该方法制备的样品易于贮藏、运输和稳定保存,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其啶虫脒特性值为(0.283 7±0.008 5) mg/kg(k=2)。结论:试验制备的豇豆中啶虫脒基体标准物质符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均匀性、稳定性要求,准确度良好,能够应用于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准、检测方法确认评估等工作。

    • 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DenseNet-ELM的陈醋年限检测

      2022(4):72-8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27

      摘要 (512) HTML (0) PDF 2.84 M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实现陈醋酿造年限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电子舌(ET)和电子鼻(EN)结合密集卷积网络—极限学习机(DenseNet-ELM)模型对陈醋酿造年限进行快速检测,设计两种不同结构的密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ET-DenseNet和EN-DenseNet,分别提取电子舌和电子鼻信号的特征信息,进而采用特征级信息融合方法,获得两种人工感官设备的融合特征向量,然后采用极限学习机(ELM)对融合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结果:DenseNet能够有效提取到电子舌和电子鼻信号中深层特征,其特征提取能力优于离散小波变换(DWT)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相比于单独使用电子舌或者电子鼻,信息融合方法对不同年限陈醋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更优,其测试集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Score分别达到99.1%,0.98,0.99和0.99。结论:采用密集卷积网络缓解了深度学习模型由于深度增加导致的模型退化、泛化能力弱等问题,可对7种不同酿造年限的陈醋进行有效分类。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油菜和油菜籽中草除灵残留量

      2022(4):81-8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19

      摘要 (79) HTML (0) PDF 1.72 M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用于油菜与油菜籽内草除灵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提取试剂为乙腈,净化柱为石墨化碳黑—氨基复合柱,色谱峰分析借助C18色谱柱,通过甲醇—乙酸铵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处理。结果:在0.01~1.00 μg/mL线性区间内,LC-MS/MS方法具有良好线性,R2值为0.999,方法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08,0.027 mg/kg。当加标水平为0.03,0.06,0.15 mg/kg时,加标回收率为73.3%~91.3%,RSD为4.4%~8.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可用来测定油菜与油菜籽内草除灵残留量。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赤藓红含量

      2022(4):85-8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01

      摘要 (84) HTML (0) PDF 1.57 M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处理样品并准确快速检测赤藓红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530 nm;柱温40 ℃;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乙酸铵溶液(乙酸调节pH至6.25);梯度洗脱:乙腈0 min—5%,2 min—25%,3 min—45%,6 min—70%,6.5 min—5%,8 min—5%;流速0.3 mL/min;进样量5 μL。待测样品加氨水调节pH至7.00,用5%乙腈水溶液溶解,超声提取30 min,过0.20 μm 滤膜后直接上机测定。结果:赤藓红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9,加标回收率为92%~109%,相对标准偏差(RSD)<3.2%,检出限(LOD)为0.01 mg/L,定量限(LOQ)为0.03 mg/L。结论:该法适用于大批饮料中赤藓红含量的准确快速测定。

    • 宁夏富硒大米的矿物元素判别及品质评价

      2022(4):89-9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61

      摘要 (103) HTML (0) PDF 1.66 M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宁夏富硒大米与普通大米间的元素差异,并分析评价其理化品质。方法:以宁夏当地25份不同品牌大米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两种大米样品的26种矿物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含量差异分析可对富硒大米品质进行判别,同时发现富硒大米富含Ca、Sn、K、Mg 4种元素。对其他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富硒大米不完善粒低、黄粒米低、垩白低,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高、食味值高、新鲜度评分值高,硬度、弹性及胶着度适宜,适口性优良,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都较高。结论:宁夏富硒大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味品质,可以通过元素含量差异判别富硒大米。

    •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2022(4):95-9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32

      摘要 (95) HTML (0) PDF 1.42 M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分析了当前网络食品监管的现状与问题,并从智慧协同监管平台建设、监管组织变革与权力重塑、打破信息不对称和增强消费者维权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监管策略。

    • >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
    •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不同螺杆构型对其流场的影响

      2022(4):99-10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30

      摘要 (561) HTML (0) PDF 2.01 M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不同螺杆构型对流场的影响,改善聚乳酸的材料性能。方法: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双头螺纹元件的几何模型,在Polyflow中进行数值模拟,借助Fieldview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并对比剪切速率场、压力场、速度场、黏度场以及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得出螺槽深度对流场的影响。结果:在中心距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螺纹元件的外径和内径之比改变螺槽深度,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同向双螺杆流道内各物理场以及混合性能均存在较大差异;与构型二相比,构型一的剪切作用更强,但构型二的建压能力更好;挤出过程中,构型二轴向混合能力较好但自清洁能力较差,而构型一轴向混合能力较差、自清洁能力较好。结论:螺槽深度的改变对流道混合性能有着一定影响且存在规律性,可有效指导双螺杆挤出机螺纹元件的设计。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啤酒灌装精度控制技术

      2022(4):104-10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26

      摘要 (125) HTML (0) PDF 1.66 M (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目前啤酒灌装机工作效率低、灌装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分析啤酒灌装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以二次补灌的重量偏差为指标的控制方式;在PLC控制器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算法抗干扰能力强以及神经网络算法自适应性好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和灌装测试。结果:在设定目标范围内,灌装重量的最大偏差仅为1.7 g,灌装合格率为100%。与传统PID控制相比,该算法的响应速度提高了55%,灌装精度提高了50%。结论:试验方法可有效提高灌装精度和灌装效率,能够满足自动生产线运行稳定、快速、可靠的要求。

    •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餐厨垃圾螺旋挤压装置性能研究

      2022(4):109-11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9

      摘要 (314) HTML (0) PDF 1.93 M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餐厨垃圾变螺距挤压脱水装置脱水效果。方法:基于离散元方法,分析颗粒的挤压状态,改变填充系数、螺旋转速、倾角,模拟装置内物料颗粒的挤压情况。结果:变螺距的螺旋挤压脱水装置在有一定倾角的情况下,填充系数增高,转速加快,物料颗粒间的挤压力会随之增大。结论:在填充率为60%、螺旋转速为60 r/min、倾角为15°时,螺旋挤压装置的挤压性能显著提高。

    • 组合式橡胶籽脱壳机构设计与试验

      2022(4):114-12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00

      摘要 (515) HTML (0) PDF 3.94 M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现有的橡胶籽脱壳装置脱壳率、整仁率低,不足以满足不同条件下橡胶籽脱壳需求的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组合式橡胶籽脱壳机构,通过橡胶籽在凹槽板与旋转刀片的剪切以及对转叶片辊筒挤压、碰撞的组合作用下实现脱壳。运用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橡胶籽与脱壳机构的离散元模型,并对其脱壳过程进行模拟。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剪切挤压间隙、叶片辊筒转速、叶片辊筒安装相位对橡胶籽脱壳率、整仁率的影响规律,优化获得最佳工作参数从而进行台架验证试验。结果:所设计的组合式橡胶籽脱壳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剪切挤压间隙12.6 mm、叶片辊筒转速300 r/min、叶片辊筒安装相位40.5°。此时,橡胶籽脱壳率为94.09%,整仁率为96.47%。根据最佳参数组合进行台架验证试验,橡胶籽脱壳率为89.67%、整仁率为91.33%。结论:在橡胶籽脱壳装置设计过程中,离散元法可有效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 >包装与设计
    • 小型饮料瓶盖颜色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2(4):121-12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49

      摘要 (139) HTML (0) PDF 2.05 M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当前饮料瓶盖检测系统功能单一、体积偏大、颜色识别率低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小型饮料瓶盖颜色识别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软件HyperLynx的LineSim工具设计四层PCB板,设置传输线参数并进行阻抗匹配仿真分析;利用编译软件Jupyter Notebook实现阈值设置、目标轮廓检测、目标框出等功能。结果:在强、弱光条件下,识别系统对红、绿、蓝3种颜色瓶盖的识别率达到92.7%。结论:与傅里叶描述子相比,该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和精度更高,同时系统也具有人脸识别功能,适用于各种智能应用场景。

    • 基于感性工学的岩茶包装设计

      2022(4):127-1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15

      摘要 (160) HTML (0) PDF 2.07 M (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感性工学研究范式,以感性工学的岩茶包装设计研究框架为指导,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评价、KJ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确定岩茶包装的典型样本与核心感性词汇,采用语义差分法对用户感知进行量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岩茶包装呈现出4个核心感知属性:鲜艳的、环保的、精致的和古典的,通过阶层类别分析获取核心感知词汇与设计元素的映射关系,得到一款契合年轻消费者感性认知的岩茶包装设计。

    • >贮运与保鲜
    • 四川产区蓝莓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精油成分对其的抑菌作用

      2022(4):134-1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27

      摘要 (387) HTML (0) PDF 19.06 M (2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控制四川产区蓝莓采后的真菌性病害。方法:以四川省14个种植基地的蓝莓果实为试材,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针对蓝莓采后优势和亚优势菌株,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及有效天然抑菌成分筛选。结果:引起蓝莓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有Q1W1(Aspergillus niger)、Q1W11(Aspergillus tubingensis)、Q2W13(Neofusicoccum parvum)、Q2W19(Neopestalotiopsis sp. )、Q2W20(Fusarium graminearum)、Q2W22(Alternaria alternata)、Q2W26(Mucor fragilis)、Q3W7(Penicillium sp.)、Q3W25(Cladosporium xylophilum)9种。其中Q1W1是优势菌株,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Q2W19、Q2W22、Q3W7和Q3W25是亚优势菌株,分离频率大于10%。Q1W1、Q2W19、Q2W22、Q3W7和Q3W25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5 ℃。光照对Q1W1、Q2W19、Q2W22和Q3W25的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对Q3W7的无影响。15种精油组分中以麝香草酚的广谱抑菌活性最好,其对蓝莓采后优势和亚优势菌株的EC50范围为30~50 mg/L,而麝香草酚水溶液直接用于蓝莓采后真菌防治的实际施用浓度不应高于50 mg/L。结论:麝香草酚对四川产区蓝莓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较好。

    • 甜瓜弱微波辅助干热空气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2022(4):141-14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75

      摘要 (88) HTML (0) PDF 1.84 M (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新疆甜瓜片在弱微波辅助干热空气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方法:以R2、χ2及RMSE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条件下甜瓜片的湿基含水率、干燥速率、水分比的区别,并建立甜瓜片干燥动力学模型,获得甜瓜片在不同切片厚度、微波循环时间、干热空气循环时间条件下干燥特性曲线。结果:切片厚度越薄,微波及干热空气循环干燥时间越长,其湿基含水率下降越快,干燥速率越快,水分比变化越大;甜瓜片的干燥过程分为加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加速干燥为主要干燥阶段;不同切片厚度、微波循环时间、干热空气循环时间下Thompson方程能更好地反映甜瓜片干燥特性及规律,其R2为0.992 9~0.999 9,χ2为9.55×10-6~1.51×10-3,RMSE为0.002 68~0.027 47。Thompson方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线性结果相似,R2为0.995 0,χ2为3.93×10-4,RMSE为0.016 58。结论: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弱微波辅助干热空气干燥甜瓜片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

    • 变异系数法评价预处理方式对黄秋葵热风干燥品质特性的影响

      2022(4):150-155.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29

      摘要 (1053) HTML (0) PDF 1.60 M (2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改善黄秋葵干制品品质。方法:以复水比、收缩率、维生素C含量、干燥时间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分析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黄秋葵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其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价。结果:烫漂和超声波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干制品的复水比(P<0.05);收缩率受烫漂的影响最大;3种预处理组的维生素C含量均低于照组,其中超声波处理组的损失最小;烫漂和超声波预处理可缩短样品的干燥时间;超声波和护色预处理样品的感官评分明显高于烫漂预处理的样品(P<0.05)。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表明:超声预处理的黄秋葵品质最好,护色预处理次之,烫漂预处理综合评分最低;超声波预处理温度为20 ℃时所得干燥样品综合评分最高,为0.907。结论:超声波预处理在黄秋葵热风干燥中是一种较优的预处理方式。

    • 改进深度置信网络的苹果内部品质评价

      2022(4):156-161.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51

      摘要 (597) HTML (0) PDF 4.47 M (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苹果近红外光谱存在大量冗余信息和苹果内部品质评价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苹果内部品质评价的精度。方法:提出一种连续投影法的特征波长筛选与灰狼优化算法改进深度置信网络(GWO-DBN)的苹果内部品质评价模型。针对苹果光谱数据具有维度高而复杂的特点,分别对比全波段和主成分分析法、连续投影法等筛选特征波长的结果,确定苹果光谱特征波长筛选方法;针对深度置信网络(DBN)模型性能受参数设定的影响,运用灰狼优化算法(GWO)对DBN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提出一种连续投影法的特征波长筛选与GWO-DBN的苹果内部品质评价模型。结果:与中粒子群算法改进深度置信网络(PSO-DBN)、遗传算法改进深度置信网络(GA-DBN)和DBN相比,基于GWO-DBN的苹果内部品质评价的准确度最高。结论:GWO-DBN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苹果内部品质评价的准确率。

    • >提取与活性
    • 桦树皮中桦木醇重结晶纯化工艺优化

      2022(4):162-16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4

      摘要 (113) HTML (0) PDF 2.57 M (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荞麦杂粮面条专用复合预制粉的最佳组配参数。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及正交试验等方法对荞麦面条复合预制粉的最佳组配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荞麦面条复合预制粉的最佳组配参数为:荞麦粉添加量45%、变性淀粉添加量8%、复合磷酸盐添加量1.2%、谷朊粉添加量3%。在该组配水平下复合粉团拉伸面积为3 378.6 g·mm、稳定时间为7.23 min、湿面筋含量为23.71%、感官评分为89.2,多指标综合得分为0.926 5,相对于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的各个试验组复合粉的品质有了显著提升(P<0.05),将其应用至非油炸方便面中效果良好。结论:经优化后的复合粉可作为荞麦杂粮挂面、半干面、新型非油炸杂粮面饼等多种业态面条的原料粉使用。

    • 鸡内金酶解物制备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2(4):169-17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102

      摘要 (416) HTML (0) PDF 1.72 M (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鸡内金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并分析其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鸡内金多肽得率、酶解液水解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鸡内金的酶解工艺条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鸡内金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并考察鸡内金酶解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鸡内金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共同酶解,酶解温度60 ℃,酶解时间9 h,酶解pH值11,蒸煮时间6 h。该条件下鸡内金多肽得率为75.68%,水解度为14.43%;鸡内金酶解物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58.56%,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鸡内金酶解物相对分子质量<1 000 Da所占比例为90.2%,易于消化吸收;当鸡内金酶解物质量浓度为1.5 mg/mL时,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4.19%。结论:最佳酶解工艺下,鸡内金多肽得率高达75.68%,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大口黑鲈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2(4):175-18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26

      摘要 (517) HTML (0) PDF 2.22 M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酶种类对胶原蛋白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胶原蛋白,得到碱性蛋白酶酶解胶原蛋白肽(APP)、中性蛋白酶酶解胶原蛋白肽(NPP)、木瓜蛋白酶酶解胶原蛋白肽(PP)、胰蛋白酶酶解胶原蛋白肽(TP),比较其总抗氧化活性、还原活性、对DPPH·、·OH 和O-2·清除能力以及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脂质氧化抑制活性。结果:4种蛋白酶酶解胶原蛋白肽都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能力与胶原蛋白肽浓度呈正相关,其中APP的抗氧化活性最佳,总抗氧化活性和还原活性分别为1.725和0.958,对DPPH·和O-2·清除率分别为56.35%和38.41%。结论:碱性蛋白酶酶解的胶原蛋白肽抗氧化活性更佳。

    • 基于分子对接探究紫苏粗提物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酶的抑制作用

      2022(4):183-188.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44

      摘要 (697) HTML (0) PDF 1.81 M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紫苏粗提物对酶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对代谢综合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测定紫苏粗提物中黄酮及酚酸含量;以抑制率为指标,测定紫苏粗提物对不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子对接预测紫苏粗提物对胰脂肪酶和淀粉酶抑制作用靶点。结果:紫苏粗提物中黄酮含量为0.309 8 mg/mg,总酚酸含量为58.59 mg/g。紫苏粗提物对α淀粉酶、黄嘌呤氧化酶、胰脂肪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IC50值分别为0.273,0.244,0.347,0.018 mg/mL。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苷酸、芹菜素7葡萄糖苷、山奈酚3-O芸香苷、迷迭香酸、芦丁等为紫苏粗提物的有效活性成分。结论:紫苏粗提物对4种酶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 提取方式对接骨木籽油品质的影响

      2022(4):189-194.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13

      摘要 (813) HTML (0) PDF 1.58 M (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冷榨法、索式提取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得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接骨木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索式提取法和亚临界丁烷萃取法3种方式提取接骨木籽油,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其理化指标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3种提取方式中,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的得油率最高(28.8%),索式提取法次之(27.6%),冷榨法最低(18.8%);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的接骨木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碘值最高;3种不同提取方式所得的接骨木籽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的接骨木籽油的亚麻酸含量最高,为46.94%;3种提取方式所得的接骨木籽油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冷榨法与索式提取法。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接骨木籽油的品质存在一定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有较高提取率,所得油脂品质较好,是提取接骨木籽油的理想方法。

    • 黄水提前移除对固态发酵浓香型原酒质量与出酒率的影响

      2022(4):195-19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06

      摘要 (152) HTML (0) PDF 1.79 M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浓香型原酒质量。方法:以多粮固态法白酒为研究对象,在酒糟入窖发酵一个周期内的不同时间抽出黄水,研究提前移除黄水对酒质和出酒率的影响。结果:在酒糟入窖发酵第40天时移除黄水,与对照组在发酵结束第60天时移除黄水相比,原酒的出酒率较高(P<0.05),优质酒率、优级酒中己酸乙酯含量和己酸乙酯/乳酸乙酯比值均显著提升(P<0.05),乙醛、高级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获得较优的黄水提前移除时间为酒糟入窖发酵第40天,为提高固态法浓香型原酒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

    • 大米—黄米混米品质特性

      2022(4):200-206.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70

      摘要 (137) HTML (0) PDF 1.47 M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营养价值高、口感风味好的大米—黄米混配米饭。方法:通过向大米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米,从氨基酸评分、质构特性、感官评分、风味特性方面分析混米米饭的营养和食用品质特性。结果:黄米的添加对米饭的质构特性、感官评分、风味特性有显著影响。黄米复配比例与混米米饭的黏附性、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添加黄米增加了米饭的风味化合物种类、含量,提高了米饭的感官评分。结论:当榆黍1号添加量为10%~20%时,混米米饭的黏附性、咀嚼性适中,米饭有较好的TPA特性。

    • 荞麦面条复合预制粉组配参数优化及其应用

      2022(4):207-212.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94

      摘要 (582) HTML (0) PDF 1.83 M (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荞麦杂粮面条专用复合预制粉的最佳组配参数。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及正交试验等方法对荞麦面条复合预制粉的最佳组配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荞麦面条复合预制粉的最佳组配参数为:荞麦粉添加量45%、变性淀粉添加量8%、复合磷酸盐添加量1.2%、谷朊粉添加量3%。在该组配水平下复合粉团拉伸面积为3 378.6 g·mm、稳定时间为7.23 min、湿面筋含量为23.71%、感官评分为89.2,多指标综合得分为0.926 5,相对于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的各个试验组复合粉的品质有了显著提升(P<0.05),将其应用至非油炸方便面中效果良好。结论:经优化后的复合粉可作为荞麦杂粮挂面、半干面、新型非油炸杂粮面饼等多种业态面条的原料粉使用。

    • >研究进展
    • 红外辐射食品热处理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2(4):213-219.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68

      摘要 (541) HTML (0) PDF 1.75 M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论述了食品红外辐射加热理论的发展,综述了红外辐射加热在食品加工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解析了红外辐射加热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规律,并总结阐述了基于红外辐射加热的食品加工原理与工艺优化方法,包括杀菌、解冻、漂烫、烘焙、脱皮以及干燥过程。

    • 雪茄烟叶工业辅料发酵研究进展

      2022(4):220-227.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38

      摘要 (366) HTML (0) PDF 1.52 M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综述了目前应用于雪茄烟叶发酵的微生物、酶、辅料等外源添加物及其对改善烟叶品质的研究应用成果,并对雪茄烟叶工业辅料发酵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金银花成分及加工

      2022(4):228-233.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59

      摘要 (100) HTML (0) PDF 1.54 M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干制加工方法、功能成分提取和加工产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和讨论,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烟草及其制品中游离烟碱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2022(4):234-240. DOI: 10.13652/j.spjx.1003.5788.2022.90025

      摘要 (125) HTML (0) PDF 1.55 M (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近30年烟草及其制品中游离烟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溶剂萃取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核磁共振法、Henderson-Hasselbalch法和光谱法等,总结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烟草及其制品中游离烟碱含量检测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食品与机械》
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一、 近日有不少作者反应我刊官网无法打开,是因为我刊网站正在升级,旧网站仍在百度搜索排名前列。请认准《食品与机械》唯一官方网址:http://www.ifoodmm.com/spyjx/home 唯一官方邮箱:foodmm@ifoodmm.com; 联系电话:0731-85258200,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