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1
摘要:文章总结了近10年来食品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国内外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防治提出了对策建议:结合三级预防理论,从源头严防、传播严管、末端严控3个环节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2021(9):8-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2
摘要:综述了油茶籽油中脂质伴随物含量尤其是加工过程中含量变化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现行茶籽油各类产品标准中脂质伴随物含量的指标,提出了在茶籽油国家标准中增设统一的脂质伴随物营养声称指标的可行性建议。
2021(9):15-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3
摘要:目的:实现西红柿形状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方法:推导了一个新的西红柿形状方程,该形状方程以半径为函数,包含尺寸参数和形状描述系数。通过测量西红柿的尺寸参数计算几何模型的形状描述系数(a、b、c1、c2),建立西红柿的三维几何模型,并建立其与西红柿质量和高度的关联。此外通过质量和表面积的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来验证该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根据尺寸参数和形状描述系数建立的西红柿三维几何模型可以精确直观地描述西红柿的茎端局部缩进特征,计算获得形状描述系数a、b、c1、c2的范围分别为21.78~28.58,30.50~34.54,0.19~0.53,0.04~0.31 mm,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系数a和b与西红柿的高度和质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0.85),表明该方程可以用少量的参数迅速描述出西红柿的重要形状特征;质量和表面积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相对百分误差(ERPE)为5.46%和10.24%,R2为0.85和0.81,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准确量化西红柿的质量和表面积等几何属性。结论:提出的西红柿三维几何建模方法能够直观、迅速且精确地表征西红柿的几何形状,适用性强,在西红柿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2021(9):23-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4
摘要:目的:研究淀粉在挤压吹塑过程中粉、母粒、膜三态的结构演变规律。方法:以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为原料,通过挤压吹塑制备淀粉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FTIR-ATR)、X-射线衍射(XRD)、热稳定分析仪(TGA)、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技术手段,分析淀粉在粉态、母粒态和膜态下的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及分子结构变化。结果:经挤压后,淀粉晶型由粉态的A型转变为母粒态和膜态的V型,且膜态样品的衍生峰强度相比于母粒态增加;淀粉分子发生降解导致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同时,三态样品的水分含量和溶解度呈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挤压吹塑过程中,挤压机的高温、高剪切,促进成了膜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破坏了淀粉分子结构。
2021(9):29-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5
摘要: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离鉴定不同加工阶段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气味阈值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样品的关键风味物质;利用主成分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值(VIP)分析不同阶段的特征风味及化合物。结果:秋刀鱼样品中共检出63种挥发性成分,醛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6个关键风味化合物分别为(E,Z)-2,6-壬二烯醛、辛醛、3-甲硫基丙醛、(Z)-4-庚烯醛、(E,E)-2,6壬二烯醛和1-辛烯-3醇。结论:腌制前的秋刀鱼香气特征为蘑菇香,腌制后样品的香气特征为鱼香和果香,油炸处理的秋刀鱼风味物质最为丰富,香气特征是油脂香和肉香。
2021(9):37-4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6
摘要:目的:筛选出爆珠香精质量控制用的特征香味组分标志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爆珠香精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建立目标样品色谱指纹图谱,并对组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GC/MS共鉴定出27种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包含柠檬烯、丁香酚、茴香脑、薄荷醇等香味化合物以及辛癸酸甘油混合酯壁材物质;优选条件下的仪器精密度、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56%~9.94%,3.07%~9.81%,2.81%~11.95%,结合ChemPattern软件近邻算法对图谱数据进行对齐,建立了爆珠香精样品的GC/MS指纹图谱;PCA分析对正常与模拟状态下爆珠香精样品区分不明显,但基于OPLS-DA分析发现共有4种化合物被鉴定为特征标志物(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P<0.05),分别为柠檬烯、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丁香酚,该系列特征物质可反映爆珠香精果香香韵的特点。结论:使用GC/MS采集样品指纹图谱,结合OPLS-DA分析手段,能够有效筛选出爆珠香精特征香味的标志物,为客观评价爆珠香精质量提供参考。
2021(9):44-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7
摘要:目的:改善青稞全粉的加工特性。方法:采用过热蒸汽、远红外烘烤和微波烘烤处理对昆仑15号、肚里黄和昆仑20号青稞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研究3种热处理方式对青稞全粉结构的影响,并对比处理后基本营养成分、色差、持水力、持油力、休止角、滑角、膨胀力、堆积密度、振实密度和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热处理后,青稞全粉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及灰分含量增加,而总淀粉含量显著减少(P<0.05);3种热处理均可以改变青稞全粉的组织形态基团结构,但未显著改变青稞全粉的官能团结构;青稞全粉的膨胀力、堆积密度、振实密度、持水性、糊化温度显著增加(P<0.05),其持油性和白度降低;过热蒸汽处理增加了青稞全粉的黏度值、回生值及崩解值(P<0.05),而微波烘烤和远红外烘烤的与之相反。结论:热处理能够改善青稞全粉的加工特性,但不同品种之间略有差异,且过热蒸汽处理较适合提高青稞全粉的加工特性。
2021(9):53-5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8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亚麻籽品种氨基酸含量及基于氨基酸含量的品质差异。方法:以6个产地的12个亚麻籽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氨基酸含量,并以17种氨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品种亚麻籽氨基酸含量及基于氨基酸含量的品质差异。结果:亚麻籽品种对不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顺序为Met>Cys>Phe>Tyr>Arg>Glu>Pro>His>Asp>Ser>Lys>Gly>Thr>Ala>Ile>Val>Leu。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695%,Ala、Arg、Thr、Leu和Cys可以作为12个亚麻籽品种基于氨基酸含量的品质综合评价指标。隶属函数法评价得出12个亚麻籽品种基于氨基酸含量的品质优劣顺序为晋亚7>晋亚8>轮选2>坝亚9>伊亚3>轮选1>宁亚16>宁亚17>伊亚4>陇亚8>坝亚11>陇亚10。结论:综合品质最佳亚麻籽品种为晋亚7,最差亚麻籽品种为陇亚10,综合评价将12个亚麻籽品种划分为四大类。
2021(9):60-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09
摘要:目的:为了克服精油易挥发、易降解等缺点,用高分子壁材制备微球以包结精油实现其缓释。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精油,乳化交联法(以海藻酸钠/明胶为壁材)和蒸发溶剂法(以PLGA为壁材)制备精油微球;扫描电镜表征微球形貌;通过两种微球的产率、包封率等参数与缓释行为等,比较微球性能;热重分析检测其热稳定性。结果:两种微球粒径都在10 μm以下,粒径较小;通过两种微球的产率、包封率比较,发现海藻酸钠/明胶微球对柠檬精油的包结效果较好;随着精油逐渐释放,两种微球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都逐渐增强;热稳定性分析则证明了PLGA精油微球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结论:两种方法制备的微球都有较小的径粒,易于分散,根据其不同特征可适用于不同食品领域。
2021(9):66-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0
摘要:目的:解决水果腐败多气体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的难点。方法:设计了气体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等模块,开发了检测软件,集成研制了基于气体传感器阵列检测系统。以苹果为验证对象,探析了苹果腐败前气体传感器的响应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建立了线性判别分析、K-最近邻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3种苹果腐败前天数的判别模型,其中BP-ANN识别率达99%;通过联合区间、遗传算法、模拟退火、蚁群算法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抽样法(CARS)5种变量筛选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筛选特征变量,建立了腐败前天数定量预测模型,CARS-PLS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相关系数可达0.974。结论:基于气体传感器技术的水果腐败检测是可行的,为水果腐败检测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2021(9):73-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1
摘要:目的:了解茂名地区主要水产品中汞污染的现状和水平,为水产品的质量监管和安全食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调查问卷选取广东省茂名市4个地区居民常食用的10种水产品为评估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样本进行总汞含量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周均单位体重暴露量和目标危险系数法分别对其进行污染程度评估、膳食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调查发现42.95%的居民对水产品中汞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10种水产品总汞含量范围为ND~0.141 8 mg/kg,检出率为35.9%,金丝鱼样品的总汞检出率和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的海产品;39个样品中有38个样品的总汞污染指数Pi<0.2;总汞的周均单位体重暴露量为0.090 9 μg/(kg·BW),占每周耐受摄入量的2.273%;水产品中总汞的目标危险系数均小于1,平均目标危险系数为0.13。结论:总体上茂名地区10种水产品总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汞污染程度处于安全水平,潜在的健康风险较低,可以安全食用。
2021(9):78-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2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RGB图像处理检测卷烟梗丝掺配比例的方法,优化卷烟掺配比例。方法:将叶丝和梗丝分别制成粉末后按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制成烟末,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其RGB均值;通过梗丝比例与RGB均值回归分析,得到梗丝掺配比例与RGB 均值的函数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梗丝掺配比例与RGB 均值多项式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较高,相关性系数R2为0.997 8;模型的准确性验证梗丝掺配比例与实际掺配比例的相对误差介于0.45%~3.04%,精确性检测变异系数为1.20%~1.86%,重复性检测变异系数为1.84%,均符合定量检测要求。结论:基于RGB图像处理法预测烟丝中梗丝掺配比例的方法,简单可行,与传统的人工挑选的方法相比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2021(9):83-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3
摘要:文章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阶段(包括涨落阶段、序变阶段、冲突阶段和衰变阶段)及存在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跨界“1+N”综合治理模式下提出了基于主体、知识、组织、时间四大领域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2021(9):87-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4
摘要:以旅游食品产业链为切入点,剖析了中国旅游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分别从旅游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源头、HACCP控制体系的应用、旅游食品信息对称体系、食品安全法、高效率应急处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立中国旅游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议,展望了中国旅游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
2021(9):9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5
摘要:目的:探索真空脉动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真空时间、常压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茯苓丁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的影响,以期得到较佳工艺参数,提高茯苓丁干燥效率和品质。方法:选取干燥温度(55~95 ℃)、真空时间(0~20 min)、常压时间(0~8 min)为自变量,设计中心复合响应面试验,分析影响规律;建立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的二次回归模型;构建适应度函数,分别用遗传算法、隶属度法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比较2种优化方法的结果,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干燥条件均可显著影响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建立的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用于对茯苓丁干燥评价指标的分析和预测;以适应度为评价指标,得出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较优;遗传算法优化工艺为干燥温度80.88 ℃、真空时间7.68 min、常压时间5.04 min,该工艺条件下的干燥时间为443.3 min、单位能耗为4.43 kJ·h/kg、多糖含量为3.27 mg/g、破碎率为7.42%,节能增效作用显著(P<0.05)。结论:真空时间和常压时间的合理配置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并降低单位能耗和破碎率;茯苓丁内部温度随干燥室压力波动变化,适宜干燥温度可提高茯苓多糖含量;优化后的真空脉动干燥工艺,具有干燥时间短、品质好、破碎率低的优点。
2021(9):99-1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6
摘要:目的:解决传统机器人手运动模式和夹持功能单一,难以对不同摆放位置的食品包装盒进行夹持操作的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绳轮传动的欠驱动机器人手构型,实现机器人手左右两指间的平行夹持运动模式和指间自适应夹持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虚功原理对该欠驱动机器人手进行静力学分析,并对其两指间的末端夹持力进行求解。结果:无论包装盒是否位于中间位置,该机器人手的两指夹持力能保证包装盒的有效夹持。结论:该欠驱动机器人手的平行夹持运动稳定,且左右两指间可实现自适应夹持运动。
2021(9):104-1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7
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季节工况、蒸发温度为25 ℃条件下,高温压缩机转速对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计算分析高温压缩机转速与系统高温蒸发温度、高温排气温度、中间温度、高温压缩机功率、制冷量、性能系数的变化关系。结果:仿真模型对制冷量的预测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4.1%。高温压缩机转速从2 300 r/min增至3 300 r/min,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工况下的制冷量分别提升了31.7%,41.7%,33.9%,25.2%,且在低转速范围内冬季制冷量最高;高温压缩机功率呈两段式上升趋势,提升了40%~45%。结论:存在使得性能系数最大的最佳高温压缩机转速。基于系统对不同季节工况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变转速NH3/CO2复叠制冷系统方案,与定转速系统相比每年可减少19.9%耗电量。
2021(9):110-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8
摘要:目的:研究点餐机器人情感交互的设计思路与理念,设计以人为本的智能情感交互方法点餐机器人。方法:采用BLSTM网络构建英语语义参量的编码网络,进而提出主旨型注意力模式,该模式可通过赋权值的方式提取相应数据,然后设计约束型SeqGAN网络架构完成解码,从而调整生成装置参量,缩小生成点餐语言与真人英语情感交互回复间的差距。结果:与Du-Model法和HRED-Model法相比,BLSTM-SeqGAN法的困惑指标更小且精准度更高,并随迭代数目增加而稳定程度更高。结论: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加自然、真实与友好的情感交互反应。
2021(9):117-1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19
摘要: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契机,从哲学基础、文化内涵和时代表达3个维度分析了乡土食品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乡土食品包装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坚持绿色、健康的生态设计理念,并从尊重个性化的设计伦理入手,积极探索乡土食品包装创新发展路径。
2021(9):121-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0
摘要:目的:剔除近红外光谱存在大量冗余信息以及提高苹果糖度预测模型的精度,建立快速无损检测苹果糖度的方法。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特征波长筛选和樽海鞘算法改进极限学习机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针对苹果光谱数据具有维度高而复杂的特点,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分别对比全波段和偏最小二乘法、连续投影法和小波包变换等筛选特征波长的结果,确定苹果光谱特征波长筛选方法;针对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性能受其初始权值和隐含层偏置选择的影响,运用樽海鞘群算法进行ELM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隐含层偏置优化,提出一种基于樽海鞘算法改进极限学习机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结果: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改进ELM(GA-ELM)、粒子群算法改进ELM(PSO-ELM)和ELM相比,基于SSA-ELM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结论:通过智能算法优化ELM模型的参数可以有效提高ELM模型的苹果糖度预测精度。
2021(9):127-13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1
摘要:目的:实现对鲜食玉米含水率的快速、准确预测。方法:采用高光谱技术对鲜食水果玉米进行光谱数据采集,比较了变量标准化算法(SNV)、附加散射校正算法(MSC)、卷积平滑(SG)、移动平均法(MA)等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选取MSC进行预处理。基于MSC预处理数据选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以及随机蛙跳法(RF)分别提取含水率的特征波长并建模分析。结果:MSC-CARS-PLS模型的含水率预测效果最好,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p)达到0.825 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06 0。结论:利用高光谱技术可实现对鲜食水果玉米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
2021(9):133-1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2
摘要:目的:对山核桃一次破壳后物料进行分类,提高山核桃深加工水平。方法: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得到5类山核桃样本,分别为较完整壳仁未分、露仁、未破壳完整山核桃、不完整壳仁未分、壳。利用数据增广的方式,得到包含15 000个图像样本建立的数据集。在VGG16网络基础上构建模型,并按9∶1的比例在包含5类山核桃物料图像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该模型训练准确率和验证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3%,99.7%;对1 713张山核桃加工物料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准确度达到了99.5%。结论:该模型能够达到对山核桃一次破壳后的物料分类识别的精度要求。
2021(9):139-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3
摘要:目的:设计以马铃薯加工原料为对象的自动化分选系统,实现设定标准下马铃薯自动识别。方法:构建分选系统的控制流程及分选算法,通过自动传送、机器视觉采集、吸压翻转自动化获取马铃薯2面的图像,采用图像复原算法消除运动模糊,设计面积比、长短径、凸起检测算法对马铃薯畸形、发芽、大小进行检测,基于颜色特征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马铃薯绿皮、病斑、常色进行分类。结果: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马铃薯外观颜色绿皮、病斑、正常的分类,以误差分数为衡量预测模型准确性的度量,神经网络的预测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6.2%。通过选取混合样本对分选系统进行测试,参照设定分选标准,分选系统对马铃薯识别正确率达到95.92%;单薯处理耗时3.76 s。系统运行稳定。结论:该方法用于马铃薯加工原料精量分选可行,能够满足薯制品加工生产线前端的分选需要。
2021(9):145-1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4
摘要:目的:解决传统溯源系统无法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冷链食品的防护与监控。方法:基于区块链技术为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了湘冷链溯源系统,采用读写分离的存储方式,利用缓存系统提升了区块链系统读写状态数据的效率。结果:湘冷链溯源系统实现了湖南省进口冷链追溯环节的数据共享,并且针对发生疑似问题的冷链食品可以精准定位和快速上报。结论:湘冷链溯源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信任性和可溯源性,为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的冷链食品监管模式,通过追溯环节、追溯码、产品管理以及信息上链防篡改功能,实现了可信闭环冷链食品“物防”追溯体系,保障了食品安全。
2021(9):153-15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5
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加热法制备多糖铁费时、铁结合率较低等不足,研究和优化静态超高压制备黑茶多糖铁工艺,并明确其体外模拟消化特性。方法:以黑茶中提取的茶多糖为原料,采用静态超高压法制备黑茶多糖铁,优化其制备工艺条件,并考察其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压力、糖铁比和处理时间对制备的黑茶多糖铁中铁含量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且具有二次作用和交互作用;各因素对铁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糖铁比>处理时间>压力。黑茶多糖铁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糖铁比(m黑茶多糖∶m三氯化铁)1.7∶1.0,压力425 MPa,处理时间22 min,制得的黑茶多糖铁中铁质量分数为16.78%。体外胃、肠模拟消化表明黑茶多糖铁较FeSO4稳定性更好,至消化结束可溶性铁含量高达86.82%。结论:静态超高压制备黑茶多糖铁效率高,且制备的黑茶多糖铁具有较高的潜在生物利用度。
2021(9):160-1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6
摘要: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工艺,并对最优条件下提取的刺梨多糖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刺梨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来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40 W,液料比37∶1 (mL/g),微波时间24 min,微波提取次数3次,此条件下的刺梨多糖得率为(3.19±0.05)%。当灌胃剂量为100 mg/kg时,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对S180肿瘤小鼠的抑瘤率为(52.13±1.84)%,比超声辅助提取刺梨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更强,并能显著提高肿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微波辅助提取的刺梨多糖具有一定的提升肿瘤小鼠免疫能力和抗肿瘤作用,并具有成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潜力。
2021(9):168-1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7
摘要:目的:探索更有效的四氢姜黄素制备方法。方法:以香兰素、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通过克莱森缩合反应得到姜黄素,再经钯催化氢化反应制备四氢姜黄素。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红外光谱(IR)以及核磁共振(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试验方法合成总产率为45.70%,终产物纯度为97.68%;合成的四氢姜黄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二丁基羟基甲苯,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明显高于二丁基羟基甲苯和维生素C。结论:与现有制备方法相比,该法效率较高,具有潜在的价格优势;四氢姜黄素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体现在清除自由基和化学还原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1(9):173-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8
摘要:目的:优化红车轴草多酚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车轴草茎、叶和花各部位总多酚,选取多酚含量较高部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车轴草多酚提取工艺,并通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率检测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红车轴草中叶的多酚含量较高,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79 (g/mL),提取时间23 min,乙醇体积分数38%,超声功率800 W,超声温度50 ℃,此时多酚得率为2.31%,与预测值相近,相对标准偏差为2.16%(n=5)。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419,0.428 mg/mL。结论:该提取方法稳定可靠,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2021(9):179-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29
摘要:目的:开发一种超微粉化绿茶生鲜面条。方法:综合分析添加超微绿茶粉对面条的质构特性、水分迁移情况、感官风味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微绿茶面条配方。结果:添加2%~4%的超微绿茶粉可改善面条的硬度、咀嚼性、拉断力等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超微绿茶粉面条的最佳配方为4.0%超微绿茶粉添加量、1.9%氯化钠添加量、0.2%海藻酸钠添加量和38.0%加水量,该条件下绿茶面条咀嚼性为0.359 8 N。结论:利用超微绿茶粉可研制出高端健康的高膳食纤维绿茶面条。
2021(9):186-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0
摘要:目的:研究南瓜粉添加量对南瓜鲜湿面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南瓜粉添加量鲜湿面的色泽、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得分进行测定,结合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南瓜粉添加量的上升,鲜湿面亮度下降、色泽从亮黄色转变为橙黄色;5%南瓜粉鲜湿面断条率、损失率最低,最佳烹煮时间最短为202.36 s;南瓜粉添加量至20%时硬度均高于小麦鲜湿面,5%南瓜粉鲜湿面的回复性、内聚性、弹性及咀嚼性均为最高,随着南瓜粉添加量的增加均有下降趋势;感官评价得分均高于小麦鲜湿面,15%南瓜粉鲜湿面得分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瓜粉鲜湿面的各项特性均有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南瓜粉鲜湿面综合得分最高。结论:适量添加南瓜粉能改善鲜湿面的品质特性,改良风味,且南瓜粉添加量5%时效果最佳。
2021(9):194-19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1
摘要:目的:以玉米胚芽油代替传统火腿中的动物脂肪,开发一种富含玉米胚芽油西式兔肉火腿。方法:以玉米胚芽油、兔肉和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淀粉种类及玉米胚芽油、兔肉、淀粉的最佳添加量,并按相关国家标准对制备的西式兔肉火腿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以按配方玉米胚芽油8.0%、兔肉68%、冰水15%、木薯变性淀粉5.0%制作的富含玉米胚芽油西式兔肉火腿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熏煮火腿》(GB/T 20711—2006)标准要求。结论:以玉米胚芽油代替动物脂肪制备富含玉米胚芽油西式兔肉火腿的工艺具有可行性。
2021(9):200-20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2
摘要:目的:提供一种与感官评价相比较更客观、准确的食用槟榔滋味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和感官评价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学的方法对8个企业12个不同品牌的槟榔产品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牌槟榔味觉指标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因子和聚类分析将样品分成三大类,每个聚类有其独特的滋味特点;结合电子舌和感官评价对比分析,除甜味以外,其余结果均一致;采用HPLC法测定食用槟榔中4种常用甜味剂,发现聚类3的4种甜味剂含量均最高,聚类1的甜蜜素和糖精钠含量高于聚类2的,三氯蔗糖含量低于聚类2的,安赛蜜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电子舌可以用来分析槟榔产品的滋味和聚类相似滋味的产品,但与感官评价结果相比,甜味不一致。
2021(9):205-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3
摘要:文章概述了膳食多酚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物改善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膳食多酚对炎症性肠病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并展望了膳食多酚在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营养干预领域的研究方向。
2021(9):211-2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4
摘要:文章从食用菌多糖的组成结构、生理功效,食用菌多糖对炎症性肠病的直接干预以及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间接干预炎症性肠病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食用菌多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2021(9):218-2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5
摘要:针对目前运动员饮食主要存在的营养物质比例失衡、营养物质热量分配不合理、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缺乏营养搭配意识等主要问题,提出科学进行营养搭配、合理分配三餐热量、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入与分配、加强对运动员的营养教育等措施,是维持竞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健康基础。
2021(9):222-2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6
摘要:文章对SCI、中国知网等文献检索网站上发表的有关运动营养学论文进行了系统搜集、梳理以及分析,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运动员运动膳食营养研究进展,探明了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规律与营养管理策略,以期为中国运动营养领域理论发展和运动营养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2021(9):228-2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7
摘要:从消费者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了美食旅游的价值和意义,将美食旅游开发模式分为地域美食旅游、节庆美食旅游和主题美食旅游3类,列举国内外3种美食旅游模式的开发现状,并给出了未来美食旅游发展建议。
2021(9):232-2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9.038
摘要:综述了复配食用胶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肉制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复配食用胶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具有蛋白保护、凝胶保水、乳化稳定、品质提升、覆膜保鲜等作用,对肉制品品质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但食用胶的种类和复配比例,以及其对改善肉制品品质的作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