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7(6):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1
摘要:基于海藻膳食纤维的炎症性肠病(IBD)试验模型,概述了其在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和宿主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并强调了其抑制免疫细胞浸润、调节氧化应激水平、保护抗氧化防御系统、调控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及平衡炎症因子水平直接作用机制,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介导的短链脂肪酸靶向保护IBD的间接作用机制,提出了海藻膳食纤维在IBD等肠道疾病改善机制中的研究方向。
2021, 37(6):8-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2
摘要:文章从营养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冠肺炎后疫情时期面临的营养风险,针对新冠患者提出了相应的营养管理措施,揭示营养干预辅助新冠肺炎治疗的重要意义,并对普通群众提出了实现合理营养膳食的建议。
2021, 37(6):11-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3
摘要:文章综述了籼稻后熟作用对米粉品质的宏观影响,分析了影响米粉品质变化的后熟原料籼米粉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水合特性)变化,及相应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主要大分子的结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与米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
2021, 37(6):18-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4
摘要:研究利用体外消化方法证实短期冷藏(1 d)明显提升了米饭中慢消化淀粉的含量(达40%左右)。由小角X射线散射等多尺度结构的分析结果可知,短期冷藏过程显著降低了米饭中微米尺度孔隙的尺寸,并诱导分子链段重组装形成规整程度较低的短程螺旋、长程淀粉晶体和非周期性纳米结构,由此促进了米饭中慢消化态结构域的形成。然而,延长冷藏时间则增加非周期性结构等不同尺度结构的规整程度,致使部分慢消化淀粉转化为抗消化组分,但未明显改变米饭淀粉的其他消化特性。
2021, 37(6):24-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5
摘要:以方竹笋中提取的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 DHPM)在不同压力条件(0,50,100,150,200 MPa)下进行处理,探究其对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s dietary fiber, BSDF)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BSDF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当处理压力为150 MPa时,粒径最小,为(370±11) nm,此条件下BS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达到最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7.74%,50.54%,61.27%,且差异显著(P<0.05)。红外光谱分析表明DHPM处理不会改变BSDF的官能团,但会使BSDF内部的部分氢键断裂和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发生降解;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明DHPM处理不会引起BSDF的晶体结构改变,但晶体有序度会下降,进而导致其热稳定性降低;微观结构分析显示DHPM处理会使BSDF颗粒尺寸减小、表面粗糙、组织松散,且当处理压力为200 MPa时,颗粒发生团聚。综上,DHPM可以有效改善BSDF的理化性质,在膳食纤维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1, 37(6):30-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6
摘要:采用微波对甘薯渣、苹果渣、大豆渣中的膳食纤维进行改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研究微波对3种膳食纤维结构的影响,并对比处理前后膳食纤维持水力、持油力、胆固醇吸附力、亚硝酸根离子吸附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改性可以使膳食纤维的可及性边缘暴露,结晶度升高,热稳定性加强,且3种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是一种优良的膳食纤维改性方法。此外,改性后3种膳食纤维中的可溶性纤维质量分数分别提高63.11%,4.51%,358.79%,与功能特性综合提高幅度并非正相关,改性后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提升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增加与不溶性膳食纤维可及性边缘的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1, 37(6):36-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7
摘要:探讨山楂酸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磷酸化的抑制作用。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生成,ELISA法检测细胞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SOCS3)蛋白的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中的活性氧(ROS)水平。结果表明:山楂酸可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生成和ROS的产生,降低白介素6和白介素1β的释放量,提高白介素10的含量;山楂酸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山楂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的磷酸化并抑制其核转位,并能抑制Janus激酶2的活化和激活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蛋白的表达。山楂酸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的磷酸化相关。
2021, 37(6):43-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8
摘要: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中国药膳大辞典》收录的改善脾虚药膳的组方规律,拟为开发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与改善脾虚相关的中药保健食品新方创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国药膳大辞典》中收集的改善脾虚药膳方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熵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共收录822首改善脾虚药膳方,主要来源于93本古今书籍;方剂涉及中药、食物和调味品等原料共372种,使用频次最多的原料为药食同源类中药和食物类,使用频次居前的3味中药为山药、大枣和莲子,使用频次居前的3味食物及调味品为粳米、白砂糖和糯米;数据分析发现考察方剂中有33个常用原料组合,通过预测推算出15首改善脾虚的药膳新方。改善脾虚药膳方多重用补益脾气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和食物,以功能修复与营养补充相结合的综合调理目标为组方特色,数据挖掘总结的组方规律为相关中药保健食品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1, 37(6):51-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09
摘要:基于浓香型白酒回糟酸度高、残糖含量高的生产现状,通过平板划线纯化、WL培养基形态观察及显微镜观察对中高温大曲中酵母菌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TTC培养基染色筛选、差异酸度培养基筛选适用于回糟发酵耐酸性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回糟发酵小试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得到的菌株dq1在pH 3.0时生长活性较强,产酒精能力为0.87%vol,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具有耐受pH 3.0、高温(48 ℃)、酒精度6%vol 的酿酒特性,发酵小试中回糟还原糖利用率提高了14.9%,有效提高了糟醅中酒精含量和回糟出酒率,为浓香型白酒回糟发酵提供优势酵母菌。
2021, 37(6):56-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0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对紫薯酒关键生产环节中花色苷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8种结构差异较大的花色苷,各种花色苷在发酵前后均有不同的变化;高温蒸煮后,紫薯中花色苷种类未发生变化,但花色苷总含量减少;发酵为紫薯酒后,8种花色苷得率约为30%。
2021, 37(6):62-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1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磐安香榧、嵊州2号香榧、嵊州1号香榧、诸暨香榧、黄山香榧假种皮中的精油进行提取,比较得率并采用GC-MS对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榧假种皮精油含量差别较大,磐安香榧假种皮精油得率最高(3.89±0.03)%,其次为诸暨、嵊州1号和嵊州2号(2.08%~2.21%),黄山香榧精油得率最低(1.21±0.01)%。磐安、嵊州2号、嵊州1号、诸暨、黄山香榧假种皮精油分别含有53,57,63,57,56种成分。香榧精油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异松油烯、大根香叶烯D、α-石竹烯及Δ-石竹烯。这8种主要组分在磐安、嵊州2号、嵊州1号、诸暨、黄山的香榧精油中总相对含量分别为 81.58%,86.52%,30.64%,77.86%,44.08%。磐安、嵊州2号及诸暨精油中柠檬烯含量超过37%,α-蒎烯、月桂烯次之。嵊州1号、黄山香榧中的柠檬烯含量低于18%,大根香叶烯D、Δ-杜松烯次之。5种香榧精油中均检出烯烃类、醇类、醛酮类、羧酸酯类化合物,烯烃类含量最高,接近90%,醛酮类含量最低,小于0.1%。产地对精油中烯烃类、羧酸酯类及醛酮类含量影响不大,但对醇类成分影响显著,嵊州1号香榧最高(11.40%),其次为黄山香榧(5.96%)、诸暨香榧(3.72%)、嵊州2号香榧(1.28%),磐安香榧(0.55%)最低。
2021, 37(6):69-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2
摘要: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J6932、J6933、J6934、J6935、J4137、J5128、J6759、J5849和J6284为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进行了营养评价。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金针菇均营养丰富,粗脂肪含量偏低,粗蛋白含量较高,高钾低钠,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检测限量指标,为低脂高蛋白产品;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总量存在差异,其中谷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3.25%;必需氨基酸总量在50~87 mg/g,均高于FAO/WHO模式和鸡蛋模式,异亮氨酸含量与鸡蛋模式最接近;通过聚类分析将9种金针菇分为三大类,其中黄色品种与白色品种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9种金针菇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与其他食物互相补充,调优饮食结构。
2021, 37(6):76-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3
摘要:通过优化二茂铁与氢过氧化物反应的试验条件,建立了一种基于二茂铁检测植物油过氧化值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检测条件为1 mL油样与1 mL二茂铁标准溶液混合,加入0.1 mL甲酸,异丙醇定容至5 mL,在60 ℃下加热40 min,检测波长310 nm。该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0.175 2x+0.220 2(R2=0.999 6),检出限0.08 mmol/L,定量限0.26 mmol/L,添加回收率98.16%~100.03%。二茂铁法和碘量滴定法对实际油样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二茂铁法可应用于植物油过氧化值的检测。
2021, 37(6):8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4
摘要: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数据降维的方法,建立了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模型:对比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确定二阶求导用于处理原始光谱;经预处理的光谱数据分别结合特征选择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提取特征波长,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再使用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的光谱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CARS+SVM建立的预测模型最优,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81 4,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00 2,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司晓喜,向本富,蒋薇,刘志华,杨晨,朱瑞芝,张凤梅,何沛,蒋丽红
2021, 37(6):86-9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5
摘要:采用超声萃取结合GC-MS/MS定量检测,建立了同时测定加热卷烟气溶胶中112种香气成分的方法,对典型加热卷烟气溶胶中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12种香气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为0.005~0.160 mg/L,回收率为75.2%~128.0%,精密度<8.9%;28种加热卷烟气溶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有5-羟甲基糠醛、茄尼酮、麦芽酚、糠醇、β-石竹烯、乙酸己酯、乙酸异丁酯、α-当归内酯、2-甲基吡嗪等;不同样品中差异性香味成分主要有L-薄荷醇、乙基麦芽酚、芳樟醇、香兰素、甲基环戊烯醇酮、3-羟基-2-丁酮、乙酸己酯、紫苏葶、WS-23等,这些差异性成分是不同风味的物质来源。
2021, 37(6):97-1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6
摘要:针对食品质量追溯中批量标签识别存在的标签碰撞问题,结合帧时隙ALOHA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预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RFID多标签识别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在进行多标签识别前,先通过预编码技术对待识别标签进行分组,有效降低多标签间的碰撞。仿真试验表明,改进算法有效提升了RFID多标签识别性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21, 37(6):102-10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7
摘要: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网购食品的消费者差评信息进行三级编码,基于供应链视角对网购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并利用定量的Borda序值法对子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包含4个核心风险和8个子风险,后果严重程度最高的风险是电商销售环节的监管缺失或不足风险和物流运输环节的物流运输服务专业化不足风险,其次是食品加工环节的食品原辅材料质量风险、电商销售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和物流运输环节的仓储运输条件不合格风险等。为保证网购食品安全,电商平台应加大对投机企业的惩罚力度、物流企业应对食品的运输实施有差异的标准化管理、食品企业应把好食品原辅材料的进口关。
2021, 37(6):109-11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8
摘要:以连续无篮杀菌生产线上的立式杀菌锅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温度、水压等情况下,分析有裂纹杀菌锅的力学特性;并将裂纹设置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有限元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杀菌锅可靠性的影响。先采用SolidWorks建几何模型,再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其力学特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温度相对水压力来说对杀菌锅力学特性影响大;在有裂纹的情况下,应力和位移受裂纹深度影响较大;根据Ansys中的拉丁超立方法分析得出杀菌锅可靠度为96.7%。
2021, 37(6):114-1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19
摘要:为了提高复杂的食品原料仓库中全向搬运机器人的跟踪能力,提出一种改进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依据机器人状态空间模型,以跟踪误差信息和电机电压为输入、输出设计控制器,并且设计论域放缩因子优化模糊控制器,通过试验测定初步确定了参数kp、ki、kd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加入反向学习策略初始化麻雀种群,设计权重因子控制靠近发现者的跟随者比例防止早熟。结果显示:改进麻雀算法比原算法在测试函数下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有所提升,提出的控制方法跟踪误差快速降零、跟踪过程较为平顺,到达期望路径速度较快。该方法提高了全向搬运机器人的工作状况。
2021, 37(6):120-12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0
摘要:设计了量子卷积神经网络表示层、隐藏层神经元和输出层神经元模型;采用修正线性激活函数ReLu作为激活函数,并通过训练误差函数优化量子旋转角度和神经连接权值。8种微小零件的仿真试验表明,量子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较高,耗时少且识别效果较好。
2021, 37(6):126-13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1
摘要:通过分析食品包装设计的互动性,借助市面上已出现的跨界联名的食品包装设计案例,探析跨界食品包装设计的合理性,并就其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供食品包装设计创新思路。
2021, 37(6):131-1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2
摘要:介绍了多感官设计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依据儿童认知心理学分析了儿童零食包装设计原则,并从视觉感官传达设计、触觉感官传达设计、听觉感官传达设计和嗅觉感官传达设计4个角度探讨了多感官设计理念下的儿童零食包装设计思路。
2021, 37(6):135-1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3
摘要:从美国心脏协会官方网站采集Heart-Check标志的资料与信息,从Heart-Check标志实施原因、特点、与相关FOP标签比较、营养标准、认证的食物(品)与食谱、实施效果等方面总结其成功经验,并为中国行业协会启动与完善FOP标签提出若干启发。
2021, 37(6):140-14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4
摘要:以猪肉和牛肉为研究对象,探究交变磁场对其冻藏2,4,6,8周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T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猪肉和牛肉样品相对于对照组降温速率更快,冰点分别降低了0.9,0.5 ℃,相变时间分别缩短了66.67%,65.00%;干耗损失和汁液损失明显减少、水分含量更高,且交变磁场组冻藏4周后样品的持水力仍大于80.00%;冻藏6周后对照组猪肉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已超标达到了17.12 mg/100 g,而交变磁场组冻藏8周后才超过限量标准;另外pH值以及微生物数量也相对减少,并保持肉的色泽更鲜亮和感官品质更好。
2021, 37(6):150-1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5
摘要:以猪肉、鸡肉为研究对象,在-18 ℃冻藏不同时间(0,1,2,4,8周)后,对原料肉色泽、系水力(失水率和系水率)、蒸煮损失率、pH值、氨基酸以及游离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增加,原料肉失水率与蒸煮损失率显著升高(P<0.05);系水率显著下降(P<0.05)。随贮藏时间延长,原料肉中赖氨酸、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都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因此,冻藏虽是一种理想的肉类保藏方法,但原料肉的营养价值也会发生改变,导致其品质下降。
2021, 37(6):155-1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6
摘要:以农大七号欧李为试材,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冰温-0.5 ℃、冷藏4 ℃)下果实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冰温贮藏对欧李果实的贮藏保鲜效果。分别测定了贮藏过程中欧李的生化指标、老化程度和抗氧化能力;同时对冰温贮藏后的欧李采用4种出库方式,探究其对冰温贮藏欧李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4 ℃冷藏相比,冰温贮藏可以显著抑制欧李果实的呼吸速率和果实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延缓呼吸高峰和丙二醛的积累;有效减少果实失重率和果柄褐变率,维持果实硬度、提高好果率;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对不同出库方式的比较中,间接出库至10 ℃能保持较稳定的可滴定酸含量和较高水平的维生素C、黄酮和总酚等营养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冰温贮藏更有利于果实品质的保持,最适宜的出库条件为间接出库至10 ℃。
2021, 37(6):162-1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7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GoogLeNet(GoogLeNet-Mini)的鸭蛋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并对比其他3种神经网络GoogLeNet、VGG16和AlexNet。结果表明,4种网络的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5.88%,94.16%,92.75%,85.43%。GoogLeNet-Mini对测试集3类鸭蛋(正常、脏污、破损)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8.43%,97.45%,95.88%。与GoogLeNet、VGG16和AlexNet相比,GoogLeNet-Mini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更好的泛化性与鲁棒性,且对3类鸭蛋的检测准确度均能达到生产要求,检测范围适用于脏污面积超过5%,破损面积超过2%的鸭蛋。
2021, 37(6):168-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8
摘要: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核桃氧化酸败反应动力学过程,建立评价不同贮藏温度下核桃货架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干燥处理后核桃贮藏期间酸价和过氧化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变温滚筒催化红外—热风联合干燥处理的核桃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幅最小,贮藏90 d后酸价为1.27 mg/g,过氧化值为0.019 9 g/100 g,其次是恒温滚筒催化红外—热风联合干燥核桃,最高的为单一热风干燥核桃,但均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且品质良好。核桃的氧化酸败反应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此外,分别以酸价和过氧化值建立了变温滚筒红外—热风联合干燥核桃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其R2>0.99,相对误差<9%,表明该预测模型在5~35 ℃内可较好地预测核桃的货架期。
2021, 37(6):174-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29
摘要:以柚树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柚树叶总黄酮,并对其抗氧化及抑菌能力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柚树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时间50 min,料液比(m柚树叶∶V乙醇)1∶25 (g/mL),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11.746 mg/g。抗氧化试验表明,经初步提取的柚树叶黄酮提取液总还原力约是同等质量浓度抗坏血酸的1.25倍。此外,柚树叶黄酮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074 mg/mL。综上,柚树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能力。
2021, 37(6):179-18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0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 min,料液比(m大叶千斤拔∶V乙醇)1∶6 (g/mL),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 ℃,该条件下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75.47 μg/mg;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044 9,0.212 3 mg/mL,总抗氧化能力及对Cu2+和Fe3+还原能力的IC50分别为0.389 6,0.221 9,0.731 7 mg/mL。说明建立的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获取大叶千斤拔总黄酮成分;大叶千斤拔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2021, 37(6):184-1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1
摘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金花茶叶多糖,并采用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法对其进行分级纯化,获得TPS1、TPS2、TPS3 3个级分;通过凝胶色谱法、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TPS1、TPS2、TPS3的分子量、单糖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TPS1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构成,而且是由两种不同分子量(1.55×105,1.05×104 Da)多糖组成的杂多糖;TPS2与TPS3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构成,而且二者为单一组分的均一多糖,平均分子量分别为4.21×105,6.67×105 Da;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金花茶多糖级分的异头碳连接方式均为β-构型;各级分金花茶多糖均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其中糖醛酸含量最高的酸性多糖TPS3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说明金花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组成相关。综上,金花茶多糖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
2021, 37(6):191-20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2
摘要:以碧香早夏秋季一芽二叶为原料,在萎凋、揉捻、发酵等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箱式热风、锅炒、链式热风、平板式热风和微波5种干燥方式的不同组合分别应用于毛火初干与足火复干工艺中,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箱式热风初干及复干工艺加工的对照茶样相比,采用120 ℃链式热风初干和120 ℃锅炒复干工艺的红茶品质较好,汤色红橙亮,香气甜香带花香,滋味较醇爽;茶黄素、茶红素、水浸出物、可溶性糖、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总儿茶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茶多酚、咖啡碱质量分数以及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醇类香气物质相对质量分数增加9.68%,同时增加了苯甲醇(苹果香)、7-甲基-3-亚甲基-6-辛-1-醇(花香)、异香叶醇(玫瑰香)、植物醇(花香)、2,6,6-三甲基-1-环己烯-1-乙醛(木香、玫瑰香)、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基)丙-2-基碳酸乙酯和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等香气成分,而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带樟脑气息)、辛烯醛(略带刺鼻)、壬酸(腐臭味)等不良香气成分减少。由此提示链式热风毛火初干和炒锅足火复干相结合的干燥工艺技术有利于红茶品质的提高。
2021, 37(6):201-2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3
摘要:对马鲛鱼下脚料水提液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及正交酶解试验,优化了马鲛鱼下脚料的酶解工艺,再利用酶解液制备海鲜调味酱,并与市售海鲜酱的感官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鲛鱼下脚料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用量500 U/g,液料比(V水∶m下脚料)3∶1 (mL/g),酶解温度55 ℃,pH值 7.5,酶解时间5 h,该酶解条件下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的质量浓度高达(0.325±0.004) g/100 mL。制备的海鲜酱与市售海鲜酱的口感相当,产品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2021, 37(6):207-21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4
摘要:为了探究吸燃条件下卷烟纸对持灰能力的影响,以定量、透气度、碳酸镁添加量、助燃剂之钠钾比、酸根类型和助燃剂用量为参数,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制备了12种不同卷烟纸参数组合的卷烟样品,通过单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卷烟纸参数对卷烟持灰能力的影响,并进行了卷烟纸参数优化。结果表明:① 随着卷烟纸参数组合的变化持灰能力介于39.07~43.76 mm,变化率为12.0%。② 透气度、钠钾比、碳酸镁添加量、酸根类型的共同作用可解释持灰能力变异的92.3%,是影响持灰能力的主要因素,且主次顺序为透气度、钠钾比、碳酸镁添加量、酸根类型;定量和助燃剂用量是影响持灰能力的次要因素,对持灰能力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与上述4项参数的组合情况有关。③ 卷烟纸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定量40 g/m2、透气度50 CU、碳酸镁添加量0%、钠钾比(摩尔比)5.0、酸根类型氯离子、助燃剂用量2.0%。
2021, 37(6):213-2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5
摘要: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bionic chewing device, its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as also prospected.
2021, 37(6):219-2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6
摘要:综述了淀粉类、亲水胶体类、肉类等食材的3D打印特性,分析了打印温度、打印速度、内部填充率、打印喷头直径等打印参数对3D打印制品品质的影响。
2021, 37(6):224-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7
摘要:文章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分析了新冠疫情蔓延对中国禽蛋各生产环节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探究了禽蛋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并从政府、企业、科研和消费者等多个视角探讨了疫情常态化下中国禽蛋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2021, 37(6):229-23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6.038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运动营养食品市场的规模、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和功能类型等发展现状,发现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正呈消费群体由核心用户逐步向年轻女性、职场人士和老年人群等新消费群体扩展,运动营养产品在功能、形态和服务上的差异化发展已成为主流,市场竞争和营销渠道多元化发展等现象。而未来运动营养食品的发展,应进一步运用互联网化思维强化消费者运营、秉持多维组合的发展策略和健全运动营养食品的行业规范。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