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7(2):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1
摘要:文章主要对近5年来多酚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类型及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构效关系、结构修饰及金属配合物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多酚化合物作为降尿酸食品功能因子和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2021, 37(2):9-1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2
摘要:将γ-聚谷氨酸(γ-PGA)添加至全麦冷冻面团中,通过全麦粉持水率、酵母存活率研究γ-PGA的保水性和抗冻活性;以面包比容和质构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γ-PGA对冷冻面团制作的全麦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γ-PGA可提高冷冻全麦面团的酵母存活率和发酵高度,增大全麦面包比容,减小面包硬度,促进面包芯中形成大气孔;贮藏3 d后,添加γ-PGA的全麦面包硬度和老化率显著降低(P<0.05),且γ-PGA的最佳添加量为1%。
2021, 37(2):14-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3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比较新品糯米杨梅酒与杨梅酒的挥发性成分,同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杨梅酒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丙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醛和2-甲基丁醛等;糯米杨梅酒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异戊酸乙酯、戊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丙醛、辛醛、反式-2-己烯醛、3-羟基-2-丁酮和二异丁基酮等。两种样品成分差别明显,糯米杨梅酒的挥发性物质更丰富,感官评分更高。
2021, 37(2):19-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4
摘要:分析比较了西藏地区不同海拔高度(2 500~2 800,3 500~4 000 m以及4 300 m以上)的牦牛酥油的脂肪酸组成、挥发性组分、流变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脂肪酸组成、挥发性组分、流变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海拔2 500~2 800 m的牦牛酥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最高;海拔4 300 m以上的牦牛酥油的气味纯正,风味品质最佳;海拔3 500~4 000 m的牦牛酥油具有最好的流动性。不同海拔的牦牛酥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海拔2 500~2 800 m的牦牛酥油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66.99 mmol/100 g Trolox)、羟基自由(26.71 mmol/100 g Trolox)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22.85%),以及铁离子螯合抗氧化能力(1.41%)。
2021, 37(2):24-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5
摘要:通过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甘草油的毒理学进行研究,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油对小白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15.0 g/kg·BW,判属无毒类。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甘草油无致突变作用。在大白鼠30 d喂养试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甘草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5.0 g/kg·BW,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50倍。说明甘草油无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2021, 37(2):28-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6
摘要:以粳米、糯米为对照,西米为试验材料,观察其淀粉颗粒形貌,并研究其食用品质、蒸煮特性、理化特性以及抗消化性。结果表明,西米淀粉颗粒为椭球体,颗粒大于粳米、糯米淀粉颗粒;粳米、糯米淀粉颗粒为多面体结构,表面较光滑;西米蒸煮品质、食味品质优于粳米和糯米;3种米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其中西米粉与糯米粉相差不大,高于粳米粉;西米粉、粳米粉、糯米粉的析水率分别为61.01%,51.17%,19.71%,西米粉的冻融稳定性低于糯米粉、粳米粉;西米抗性淀粉含量(13.54%)显著低于粳米(27.38%),高于糯米(3.82%)。
2021, 37(2):34-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7
摘要:从河南初烤烟叶表面分离筛选得到一株淀粉降解菌HX-6,并对菌株产酶培养基和烟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淀粉降解菌HX-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与红薯淀粉(m可溶性淀粉∶m红薯淀粉=1∶1)17.0 g/L,蛋白胨与酵母粉(m蛋白胨∶m酵母粉=1∶1)21.89 g/L,KNO3 2.58 g/L,菌株经最佳产酶培养基培养后,其菌株酶活力提高了71.51%;烟叶发酵最优工艺为:HX-6菌株粗酶液添加量4%、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27 h,发酵后淀粉降解率达31.75%,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8.8%,20.2%,感官品质显著提升(P<0.05),香气质变好,香气量增加。
2021, 37(2):42-4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8
摘要:以大米蛋白为原料,经胰蛋白酶酶解后制备纳米载体,以大豆苷元为输送对象,构建了大米蛋白酶解物—大豆苷元的纳米输送体系,通过试验考察了大米蛋白水解度、大米蛋白酶解物质量浓度与大豆苷元质量浓度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性质的影响。在大米蛋白水解度为12%,酶解物质量浓度为7.5 mg/mL,大豆苷元质量浓度为0.75 mg/mL的条件下制备的大米蛋白酶解物—大豆苷元复合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449.71 nm、多分散系数0.23,Zeta-电位-22.30 mV,稳定性较好;大豆苷元的包封率为60.07%,荷载量为6.01 mg/g,证明大米蛋白酶解物具有构建纳米载体荷载大豆苷元的可行性。
2021, 37(2):47-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09
摘要:为探究DNA条形码技术在微生物识别方面的应用前景,对食品中常见的8种病原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了比对,设计通用引物后,进行PCR扩增、测序及数据库检索,尝试建立一套基于DNA条形码的微生物识别方案。结果表明,扩增的V3~V6可变区域能准确区分变形杆菌纲(肠杆菌目、弧菌目、假单胞菌目)的致病菌和相关干扰菌,对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可鉴定到“属”水平。
2021, 37(2):52-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0
摘要:以聚T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快速、非标记型的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新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中四环素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检测四环素残留的检出限为0.01 μmol/L,用于实际样品四环素残留的测定低限为48 μg/kg,而且无需要任何荧光染料标记或复杂的DNA序列设计,所有过程均在室温下10 min内完成。将该方法应用于牛奶、鸡肉样品中四环素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4.01%,加标回收率为97.67%~110.23%。
2021, 37(2):58-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1
摘要:以新疆19个县市(A~S)的237份西瓜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样品中60种农药残留水平的研究分析,通过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急慢性膳食风险对各产区农药残留及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估。样品检出15种农药残留,检出率46.84%,嘧霉胺、啶虫脒、多菌灵为主要残留农药,占比10%以上,E市、D县的二级污染级别(比较安全)的样品分别为7个和2个,L市、N县各1个,其余15县市的样品均100%处于安全水平。样本存在农药检出的现象,但残留风险处于安全水平,不同县市西瓜农药残留污染程度不同,其中E市、D县、L市、N县的残留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建议加强农药规范使用的引导和监管。
2021, 37(2):64-7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2
摘要:针对生鲜电商食品安全问题,基于现有的监管体系,构造了由生鲜电商供应商、生鲜电商平台、政府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四方共同组成的生鲜电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仿真模型,评价了生鲜电商供应商的质量偏好及投入策略,探究了政府及平台监管政策对生鲜电商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平台进行抽检比直接对供应商抽检更加有效,提高对生鲜电商平台的抽检占比更有助于提高生鲜电商产品的安全水平,若提高惩罚力度,提高平台对供应商的惩罚力度相比提高政府的惩罚力度更为有效。
2021, 37(2):72-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3
摘要:文章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通过主题词搜索筛选出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进行了整体分析;发现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已成为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阐述了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目前的优势以及未来的挑战。
2021, 37(2):78-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4
摘要:为建立卷烟主流烟气质量判别方法,采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理论对30种中国市售成品卷烟的16个参数作为判别因子,提出了一氧化碳、焦油量和烟气烟碱量3个判别函数,建立了Fisher判别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回代误判率0,检验计算预测精度100%。
2021, 37(2):85-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5
摘要:依据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营养米粉中维生素A、D3和E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测量过程中的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逐层分析、量化和合成。当取样量为5.000 g时,样品中维生素A、D3和E扩展不确定度为0.188 4,0.009 3,0.006 7 μg/g,测定含量为(9.250 0±0.188 4),(0.114 0±0.009 3),(0.181 5±0.006 7) μg/g。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是由标准溶液储备液配制、标准工作曲线拟合和回收率引起。
2021, 37(2):93-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6
摘要:以仿生咀嚼平台为基础,研究黏弹性食品检测系统。分析了平台的运动学原理并通过ADAMS进行仿真验证;以LABVIEW为上位机,实现了对仿生咀嚼平台的运动控制、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实现食品质地的仿生检测与评价;通过与现有食品质地检测仪器的对比研究,验证该检测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应用于黏弹性食品的质地检测中。
2021, 37(2):98-1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7
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相同操作压力下不同阀体结构内的压降和速度分布差异,并结合不同阀体结构微细化膳食纤维单一组分纤维素的粒径变化,研究流道结构对纤维素微细化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水分散液质量浓度越小,单阀的微细化效果越好;而纤维素水分散液质量浓度(≤2%)对组阀处理的微细化效果无明显影响;阀体结构对微细化效果的影响取决于流道内是否形成大区域和大幅度的流速变化。
2021, 37(2):104-1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8
摘要:使用篮式离心过滤机对悬浮结晶冷冻浓缩技术产生的多孔性冰晶堆积床和浓缩果汁进行全床离心过滤。结果表明,经三级冷冻浓缩和三级离心分离后,苹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最初的10.2 ?SymbolpB@Bx逐级增加至19.6,28.5,40.3 ?SymbolpB@Bx;最终可溶性固形物得率为93.6%。离心过滤数学模型中的冰晶堆积床的渗透率和渗透系数分别为4×10-8 m2和0.16 m/s;滤布的过滤阻力为1.01×108 m-1,滤饼比阻为4.10×104 m/kg,相较块结晶技术所得冰晶的过滤阻力降低了至少一个数量级。该技术可用于冰晶与浓缩液作分离提纯。
2021, 37(2):111-1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19
摘要:在传统的锅式杀青装置基础上,植入PEN3电子鼻进行气味在线检测,通过研究不同锅温下PEN3电子鼻代表性传感器响应值与杀青品质的关系,提出基于气味在线检测的绿茶锅式杀青系统,根据酶促氧化物以及绿茶香气的测量值来反馈控制杀青锅温。结果表明:杀青锅温过低会导致前期酶促氧化严重,过高会导致香气散失过多,因此在前期灭酶完成后立刻将杀青锅温降低,可提升杀青品质;对比发现杀青锅温由180 ℃降低到140 ℃ 的控制方案下品质最佳,此时茶多酚和氨基酸分别为20.85% 和3.66%,酚氨比为5.85,氧化酶活性为5.19 U/mL。
2021, 37(2):119-1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0
摘要:为较好地解决单一红外干燥均匀性差的问题,利用红外加热高效节能的特点,结合喷动床流动性好、传热均匀的特点,设计了红外联合喷动床干燥设备。该装置包括喷动床干燥系统、红外辐射加热系统、回风式空气调节系统、动力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并以新鲜毛豆为物料,对该装置干燥均匀性和产品品质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单一红外干燥耗时270 min,而红外—喷动床联合干燥耗时160 min,与单一的红外干燥相比,红外—喷动床联合干燥时间缩短了40.7%;同时,红外—喷动床联合干燥设备减轻了毛豆仁干瘪皱缩现象,使干制品具有较好的豆香味和感官品质。
2021, 37(2):125-1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1
摘要:根据液体灌装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多工位回转式旋盖机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参数设计,并绘制装配图;通过计算设计出旋盖机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曲线,并采用五次多项式拟合对曲线进行优化,最终在SolidWork中建立凸轮的三维实体模型。结果表明,该多工位回转式旋盖机实际生产效率可达14 000瓶/h,高速运转下运行稳定,且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小,满足要求。
2021, 37(2):130-1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2
摘要:针对目前串类水果自动无损分拣机构存在的不足,在水果自动分拣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时延估计和光滑滑模阻抗控制方法相结合的串类水果自动分拣机器人夹持机构控制方法。利用时延估计方法实时获取串类水果自动分拣系统夹持机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设计了自适应规则调整的光滑滑模阻抗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和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自动分拣机器人夹持结构高精度的稳定夹持,夹持成功率100%,对串类水果的损坏为0,有助于实现串类水果的准确、快速自动分拣。
2021, 37(2):135-1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3
摘要:对纸箱提手整理装置凸轮机构进行设计,以实现纸箱提手整理装置工作过程中的提手挂取、无效提手剔除与提手整理功能。根据整理装置挂取和剔除提手时推杆的运动要求,设计得出凸轮机构基本参数和数学模型。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纸箱提手整理装置凸轮机构的三维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机构从动件导杆速度和位移进行仿真分析,表明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可以实现提手剔除整理的工作要求。样机试验表明纸箱提手整理装置能够正常完成提手的挂取、剔除动作,提手剔除装置运行正常,单根提手挂杆平均挂取提手20根,剔除装置平均有效剔除率83.6%,试验结果满足设计目标。
2021, 37(2):139-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4
摘要:通过分析卧式青核桃脱皮机整机及关键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选择不同结构类型的板刷、刀片以及不同的刀片排列方式进行脱皮试验。确定卧式青核桃脱皮机的关键部件为:c型板刷、f型刀片及h型刀片排列方式,其运行参数为:主轴转速25~35 r/min,喂入量1 000~3 000 kg/h。当喂入量为2 000 kg/h,主轴转速为30 r/min,脱皮间隙为35 mm,脱皮角度为2°时,新新2青核桃脱净率为92.12%,破损果率为4.28%,温185青核桃脱净率为90.32%,破损果率为6.17%,扎343青核桃脱净率为 94.69%,破损果率为4.77%。
2021, 37(2):145-1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5
摘要:为实现高光谱对黄瓜新鲜度的快速、准确检测,以硬度和失水率作为品质指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同一批次不同贮藏日期的黄瓜进行检测。采用Savitzky-Golar法、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3种方法对黄瓜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确定Savitzky-Golar预处理方法;运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偏最小二乘、连续投影算法对高光谱特征波长进行选择,针对硬度指标分别选取了25,13,20个特征波长,针对失水率指标,分别选取了20,16,20个特征波长;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黄瓜硬度和失水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连续投影算法所筛选出的特征波长光谱信息所建立的BP模型判别效果最佳,其对硬度判别的训练集准确率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5.24%,91.67%;对失水率判别的训练集准确率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7.78%,95.00%。
2021, 37(2):152-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6
摘要:为防止冷库地坪立柱散冷导致地坪局部冻胀,提高冷库科学管理水平,降低建筑能耗,建立了某冷间通风地坪及立柱模型,以地坪及立柱散冷量、立柱附近温度为指标,探讨了室内温度、室内对流换热系数、通风管进口风温、风速对散冷量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柱加速散冷耗,室内温度越低,散冷量越大,地坪温度越低,对流换热系数对此影响不明显;通风管进口通风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散冷量越多,地坪温度越高,通风管进口风速>1 m/s时对散冷量和温度的影响减缓。当通风温度为279 K、室内温度≥246 K时,地坪无冻胀区,此时需开启机械通风装置维持通风管进口风速≥1 m/s;当通风温度增加至281 K、室内温度≥240 K时,无需机械通风,维持通风管进口风速≥0.5 m/s可预防地坪冻胀;当通风温度上升至283 K、室内温度≥240 K时,无需机械通风,维持通风管进口风速≥0.3 m/s可预防地坪冻胀。立柱保温模型表明立柱散冷量明显减少、地坪温度提高。
2021, 37(2):158-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7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缺陷红枣检测方法,在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上增加并行的多尺度卷积模块,增加网络的深度和宽度,减少网络中的参数;在卷积层中加入批标准化处理,减少训练过程中数据分布的变化,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以新疆干制红枣中的黄皮枣、霉变枣、破头枣和正常枣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干制红枣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黄皮枣、霉变枣、破头枣和正常枣的识别率分别为96.67%,96.25%,98.57%,97.14%,综合识别率可达97.14%。与其他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对缺陷红枣的识别准确率更高。
2021, 37(2):164-1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8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花生类椭圆体目标,添加重心高度补偿的精准定位方法。该方法优化现场标定步骤,借助自制高精度标定块完成传送带平面标定,利用直接最小二乘法拟合花生椭圆轮廓曲线,重新校正短半轴图像信息,以传送带水平面为基准,映射到实际花生重心作出定位补偿。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面定位精度优于1 mm,抓取成功率由87%提高至97%;现场测试表明该定位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实用性,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2021, 37(2):169-1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29
摘要: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在衰老小鼠背部脱毛皮肤上涂抹左旋芳樟醇精油(低、中、高剂量组左旋芳樟醇含量分别为2.5%,5.0%,7.5%),以维生素E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30 d;监测小鼠自主活动情况,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皱纹分布,取小鼠血清及涂药处皮肤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检测皮肤中水分以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表明,左旋芳樟醇精油可提高衰老小鼠自主活动能力,减少皮肤表面皱纹;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清和皮肤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皮肤水分、Hyp含量,并且中剂量组(5.0%)效果最明显,与衰老模型组之间有差异显著(P<0.05)。表明左旋芳樟醇在小鼠体内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抗皮肤衰老活性;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是其抗皮肤衰老的机制之一。
2021, 37(2):173-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0
摘要:以超声波辅助水提取红豆多糖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其抗氧化性及抑菌活性。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红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m红豆∶V水)1∶26 (g/mL),超声温度51 ℃,超声时间94 min,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9.92±0.04)%,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红豆多糖具有较强的总还原能力和清除·OH、ABTS+·能力,且清除能力与浓度呈量效关系。此外,红豆多糖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2021, 37(2):179-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1
摘要:以雪莲果叶为原料,设计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估雪莲果叶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30%、料液比(m雪莲果叶∶V乙醇)1∶60 (g/mL)、超声温度50 ℃、超声处理12 min、酶解pH 4.8、纤维素酶质量浓度0.40 mg/mL、酶解时间66 min,此工艺下总黄酮提取率为6.317%。所提取雪莲果叶总黄酮具有抗氧化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在质量浓度为0.6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1.09%,具有接近维生素C的总还原力。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的雪莲果叶中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曹伟超,罗昆,程新,陈诚,郑建仙,黄卫宁,李宁,FILIPArnaut,周黎源
2021, 37(2):186-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2
摘要:从自然发酵的黑豆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植酸酶活性的乳酸菌L-19并将其作为发酵剂制作黑豆酸面团。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黑豆酸面团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探究最佳发酵条件下目标菌株的生长及产酸特性,并分析体系中多肽的分子量分布及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同时以感官品评的方式对黑豆酸面团面包的烘焙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酸菌L-19经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其胞外酶与胞内酶活性分别为1.36,0.30 U/mL。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的最优发酵条件为面团得率(DY)300、发酵温度37 ℃、接种量8%,黑豆基质中,目标菌株生长良好、酸化能力适中。黑豆酸面团经发酵后,体系中的多种抗营养因子得到有效降解,其中植酸降解率高达62.70%。此外,黑豆蛋白水解后释放出多种肽,其中小分子肽占比达51.47%。与对照组相比,L-19黑豆酸面团面包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可接受度。因此,乳酸片球菌L-19能够有效改善黑豆酸面团面包的营养及感官品质,具有较佳的应用潜力。
2021, 37(2):194-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3
摘要:在其他制丝工序加工参数和卷制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按0.6,0.7,0.8,0.9,1.0 mm切丝宽度制丝并卷制细支烟,探索切丝宽度对细支烟烟丝结构、卷制质量、烟气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切丝宽度为0.6~1.0 mm时,整丝率与切丝宽度显著正相关,碎丝率与切丝宽度显著负相关。② 吸阻、总通风率、焦油量与切丝宽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切丝宽度为0.6~0.8 mm 时,细支烟单支重、吸阻、硬度、总通风率及焦油量与设计值的相对残差较接近于0。③ 随切丝宽度降低,细支烟感官质量整体表现逐渐向好。综合不同切丝宽度细支烟卷制质量、烟气成分和感官质量,兼顾烟丝结构,细支烟适宜切丝宽度为0.7~0.8 mm。
2021, 37(2):199-20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4
摘要:概述了植物源抗真菌肽的来源和结构,重点阐述了不同结构植物源性抗真菌肽的作用对象和作用机制,并综述了植物源性抗真菌肽在食品和农作物的应用现状。
2021, 37(2):205-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5
摘要:文章综述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和分类,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应用及发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2021, 37(2):211-2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6
摘要: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of apple polyphenols.In this review,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of apple polyphenols are discussed. Solvent extraction,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biological enzymatic extraction, the high pressure assisted extraction, solid phase extraction, the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separa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gel chromatography is outlined. And,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of green pollution-free, low cost, high yield, high purity, high quality integrated technology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ut forward.
2021, 37(2):215-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7
摘要:文章对石榴皮的主要成分、对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与机理、对真菌的抗菌效果以及在食品防腐保鲜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2021, 37(2):220-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2.038
摘要:文章介绍了藻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风味特征,分析了藻中挥发性醛、酮、醇的形成机制,对比了同时蒸馏萃取法、液—液萃取法、动态顶空提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等几种常用的藻类挥发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藻类挥发性物质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其提取、分离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