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37(10):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间歇干燥对月柿果片水分动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微波功率(280,350,420,490,560 W)对月柿果片进行微波间歇干燥,对干燥过程中月柿果片的水分动态和迁移进行监测,以及对月柿果片的色泽、质构、微观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新鲜月柿中的水分主要以结合水(T21)、不易移动水(T22)和自由水(T23)3种形式存在,分别对应3个明显的水峰。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不易移动水和自由水的横向弛豫时间显著降低。L*、a*、b*值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显著减小,ΔE、硬度、弹性、咀嚼性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果片的组织结构收缩塌陷越明显。结论:较低的微波功率能得到品质较佳的月柿干制品。
2021, 37(10):6-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2
摘要:目的: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为指示菌,基于群体感应系统筛选拮抗PA作用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并探讨拮抗机制。方法:通过牛津杯法筛选抑制PA生长的LAB,测定LAB的 AI-2表达量,LAB抑制PA生物膜形成力、绿脓菌素表达量及LAB无菌上清液与PA共培养时AI-2信号分子的表达量,并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探讨LAB拮抗PA机制。结果:格氏乳杆菌LGchen和唾液乳杆菌S-5-6的整体抗菌效果比较强,抑菌圈达到20 mm以上,AI-2相对荧光值达到1.2以上,抑制PA的绿脓菌素表达率达50%以上,抑制PA生物膜形成率达70%左右。LAB抑制PA生长的能力与LAB的表达AI-2的能力、抑制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呈正相关,与PA的绿脓菌素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AB可以通过提高AI-2表达,抑制PA生物膜形成和绿脓菌素表达来抑制PA的生长。
2021, 37(10):12-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3
摘要:目的:为开发利用产纤维素酶菌种的资源利用率。方法:采用产纤维素酶系齐全、活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WS-A制作细菌麸曲,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制曲工艺,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探讨。结果:制曲最佳工艺为控制接种量7.5%,培养温度46 ℃,含水量46%,该工艺条件下生物量达到了(4.5±0.3)×1011 CFU/g;成品麸曲具有3种纤维素酶活性,最佳测定条件下内切β-葡聚糖酶活力为(2 510±70) U/g,外切β-葡聚糖酶的活力为(15±2) U/g,β-葡萄糖苷酶的活力为(30±3) U/g。结论:制作麸曲有利于产纤维素枯草芽孢杆菌XWS-A获得有效增殖、提高产酶量及维持酶活性。
2021, 37(10):18-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4
摘要:目的:开发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无糖风味发酵乳。方法:在复原乳中添加藜麦浆,以木糖醇替代蔗糖经发酵后得无糖藜麦发酵乳,以酸度、黏度、持水力等物化特性及体外抗氧化为评价指标,探究藜麦浆对无糖发酵乳的影响。结果:添加藜麦浆的发酵乳pH高于普通发酵乳,酸度、黏度、持水力则略低于普通发酵乳,且无糖藜麦发酵乳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86.23%)、ABTS自由基清除率(71.32%)、羟基自由基清除率(63.27%)、Fe3+还原能力(0.48 mmol/L)均高于普通发酵乳。结论:添加木糖醇和藜麦浆会改变发酵乳的物化性质,同时提高发酵乳的抗氧化活性。
日孜万古力·艾山,努尔古丽·热合曼,麦日艳古·亚生,伊力米热·热夏提
2021, 37(10):23-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5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坎儿井微生物菌群特征。方法:采集新疆吐鲁番4种不同坎儿井饮用水,利用Il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Majiorbio生信云平台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质控后细菌有效序列为446 700条、真菌有效序列为407 376条,基于97%一致性共得到2 586个OTUs。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4个样品共同优势的细菌门;在属水平上,阿木尔坎儿井(样品A)、奥吾提坎儿井(样品T)共同优势菌属为嗜氢菌属(Hydrogenophaga),占比分别为34.31%,57.66%;沙依坎儿井(样品S)优势菌属为曲杆菌属(Curvibacter),占比36.33%;米依木阿吉坎儿井(样品M)优势菌属为不可鉴定的丝毛单胞菌属(unclassified_f_Comamonadaceae),占比34.84%。真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4个样品中共同优势菌门;样品S、M、T优势菌属为油壶菌属(Olpidium),分别占比15.77%,31.84%,16.38%。样品A优势菌属为不可鉴定的真菌属(Unclassified_k_fungi),占比27.68%。结论:4种样品在细菌和真菌门、属、种水平上有共同点的同时也有差异;虽然真菌多样性比细菌高,但物种所占丰富度较小。
2021, 37(10):30-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6
摘要:目的:实现白酒酒花自动分类,提高摘酒的实时性与稳定性。方法:提出以机器视觉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代替人眼进行摘酒的方法,并与多种图像分类方法进行比较,验证改进分类算法的优越性。结果:基于改进Vgg16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学习方法分类模型准确率高达96.69%。结论:该方法能够实时稳定地对白酒酒花进行分类。
2021, 37(10):38-4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7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对测定面包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及在25 ℃下面包含水率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饱和盐溶液法(SSS)、动态水分转移规律分析仪法(DWT)和动态蒸汽吸附法(DVS)测定面包在25 ℃下和0.100~0.902水分活度范围内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采用7种吸附模型拟合结果。结果:面包的吸附等温线属于Ⅱ型曲线。采用SSS法和DWT法测定整个面包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Halsey模型和Peleg模型;采用DVS法测定面包瓤和面包皮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分别是Halsey模型和Oswin模型。同时,SSS法不限制面包体积和质量,但试验用时较长且高湿度下难以提供稳定湿度环境;DWT法不限制面包体积和质量且能提供稳定的湿度条件;相对于SSS法和DWT法,DVS法尽管可快速得到面包水分吸附等温线的结果,但该方法限制了面包的质量和体积且无法同时进行平行试验。结论:DWT法更适合面包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2021, 37(10):44-4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8
摘要:目的:研究羧甲基化油茶籽粕多糖(CM-COP)和乙酰化油茶籽粕多糖(Ac-COP)的修饰工艺,并研究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法和乙酸酐法分别对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羧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结果:CM-COP最佳修饰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Ac-COP最佳修饰工艺为乙酸酐用量3.0 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 ℃;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0%,90.3%,92.2%。结论: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均具抑制作用,且CM-COP和Ac-COP的抑制活性高于COP,说明改性修饰能增加COP的生物活性。
2021, 37(10):50-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09
摘要:目的:探究剥皮率对藏青27青稞粉营养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面条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控制剥皮时间获得不同剥皮率下的藏青27青稞粉。采用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Megzyme试剂盒法检测脂肪、蛋白、矿物质、各膳食纤维及β-葡聚糖等含量。比较不同剥皮率藏青27青稞粉的消化特性、抗氧化活性及面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结果:① 4%剥皮率对由藏青27磨制的青稞粉营养价值保留与提升的效果较好,适合做酥性食物。② 总糖和β-葡聚糖在外皮层含量较少。③ 非必需氨基酸主要集中在胚和胚乳中。④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淀粉水解和血糖控制起主要作用。⑤ 总黄酮主要集中在藏青27的外皮层,对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起主要作用。⑥ 总酚对ABTS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⑦ 8%剥皮率磨制的藏青27青稞粉适合做压制面条。结论:剥皮率对藏青27青稞粉营养活性物质影响较大,当剥皮率为4%时,制得的青稞粉营养价值较高,适合做酥性食品;当剥皮率为8%时,制得的青稞面条口感较好。
2021, 37(10):56-6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0
摘要:目的:构建一种同时、快速、高效的检测鸡蛋中多种农残方法。方法:将QuEChERS与UHPLC-MS/MS结合用于鸡蛋中19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结果:所建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39±0.66),(1.28±2.17) μg/kg;加标回收率为79.25%~102.14%,相对标准偏差均值(RSD)为9.34%~16.72%;除恶唑菌酮外,鸡蛋中其余18种农药的线性相关系数接近0.999。所测鸡蛋中鸡蛋中19种农残检出总频率为2.82%,农残问题主要涉及辛硫磷和毒死蜱,其检出频率分别为22%,15%,浓度范围分别为2.08~729.74,0.81~46.89 μg/kg。结论:所建方法准确可靠,符合相关检测要求;湖北省境内鸡蛋中农残检出频次低、安全隐患较小。
2021, 37(10):61-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1
摘要:目的:采用Fe3O4@C/\[BSMIM\]HSO4/GCE对水中的铅离子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在四氧化三铁(Fe3O4)的基础上,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C纳米复合材料,并复合1-甲基-3-丁磺酸基咪唑硫酸氢盐 (\[BSMIM\]HSO4)离子液体,以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为载体,制备了Fe3O4@C/\[BSMIM\]HSO4/GCE,并利用其对饮用水中铅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Fe3O4@C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分散性,Fe3O4@C/\[BSMIM\]HSO4/GCE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利用Fe3O4@C/\[BSMIM\]HSO4/GCE对饮用水中铅离子进行定量分析,铅离子浓度与峰电流在0.1~80.0 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检出限为0.038 μg/L (S/N=3),检出限较低,其加标回收率在97.60%~100.93%,回收效果较好,准确度较高。且该传感器重复性较好,连续差分脉冲扫描10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44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可靠,为饮用水中铅离子的检测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021, 37(10):67-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2
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黑色冲调粉在加工过程中的细菌与真菌的多样性。方法:对车间各部位进行微生物取样,用Nanodrop检测样品质量后进行PCR扩增,对数据进行质控,通过序列拼接、过滤和去嵌合体后得到优化序列,然后进行OTU聚类及注释。结果:谷物冲调粉中的短接杆菌属(Curtobacterium)相对含量较高,烘烤对细菌的影响较小;辐照有明显的减菌效果,短接杆菌属经辐照后能减少一个数量级;分析真菌上属水平的物种发现,原料中大部分的真菌对高温环境敏感,黑色冲调粉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木耳菌属(Auricularia)约占97.99%,说明烘烤可以有效减少真菌数量。结论:谷物冲调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细菌与真菌控制有助于提升冲调粉品质及安全性。
2021, 37(10):73-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3
摘要:基于选择国际基金会官方资料对荷兰选择标识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选择标识以“勾选”为图标,以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钠、添加糖、膳食纤维含量阈值作为食物营养价值评判依据,并规定每隔4年进行修订,在预包装食品、生鲜食用农产品以及菜品中被广泛应用。文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借鉴选择标识经验,对中国社会团体启动与完善包装正面(FOP)标签提出启发。
2021, 37(10):79-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4
摘要:针对实践中,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存在着基层政府隐性缺失、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有限和自主性缺失、食品安全意识不足、软治理机制虚化等主要症结,提出推进农村食品安全软治理模式,指出需要厘定政府属地责任、强化政府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职能;加强村级组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构建农村食品安全软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合作,提升治理实效,弥补现行农村食品安全硬治理存在的不足。
2021, 37(10):83-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5
摘要:目的:提高装箱机的适应性及装箱效率。方法:根据当前装箱行业的需求,研究盒装食品的装箱方法,综合运用PLC、伺服电机、触摸屏等技术,通过变址算法、点位调用、点位排列等技术方法,开发一套不同产品快速切换的装箱工作站控制系统。结果:系统将传送带上的盒装食品通过伺服的绝对坐标控制,快速地完成抓取、移动、装箱等动作。结论:系统通过计算、仿真及现场测试,能够快速地完成盒装食品的柔性装箱,适用于大多数盒装食品的装箱作业,且提高了装箱效率,抓取速度最快达2.2 s/次。
2021, 37(10):89-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6
摘要:目的:分析物料颗粒在直线振动筛面上的运动情况,以便直线振动筛的机构优化。方法: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EDEM软件对直线振动筛面上物料颗粒的运动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以堆积角为响应,采用批处理的形式对仿真物料颗粒的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校准;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直线振动筛的三维模型,以物料在筛网面的下落高度、物料颗粒的形状尺寸为变量,以物料颗粒在筛网面上运动的平稳程度为指标,通过仿真,观察物料颗粒在晒网面的运动速度及位置分布情况。结果:单球形颗粒的速度分布相对较大,在达到振动筛分平稳阶段,单球形玉米颗粒的速度分布相对稳定,颗粒跳动现象明显减少。双球形玉米颗粒的速度分布相对较小,在达到筛分的稳定阶段,双球形玉米颗粒的位置跳动比较明显。双球形玉米颗粒在振动筛面的速度明显低于单球形玉米颗粒,不同下落高度的单球形玉米颗粒对振动筛分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在对直线型振动筛分设计过程中,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颗粒形状对筛分的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法可以有效地分析物料振动筛分情况。
2021, 37(10):93-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7
摘要:目的:避免工序尺寸换算过程中虚公差现象的产生,提高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可执行性。方法:以工艺尺寸链计算中封闭环与各组成环之间的公差分配关系和误差补偿关系为基础,对零件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条件下工序尺寸虚公差产生的原因和工艺尺寸链的改进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从封闭环的选择、已知组成环尺寸公差的合理压缩以及根据其他组成环尺寸的实际偏差确定工序尺寸公差3方面,提出了工艺尺寸链处理和改进方法。结论:从以上3方面对工艺尺寸链进行处理和改进,可有效避免工序尺寸虚公差现象的发生。
2021, 37(10):98-1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8
摘要:目的:提高工业环境下樱桃分级分拣工作的效率。方法:提出了基于Faster R-CNN框架改进的樱桃缺陷识别分拣模型。结果:通过对比VGG16、MobileNet-V2和ResNet50网络,主干网络为ResNet50的效果最优,改进后的Faster R-CNN模型对樱桃裂口、双生、刺激生长、霉变、褐变腐烂和完好果的检测精度分别为97.75%,99.77%,98.90%,97.56%,96.67%,98.80%,平均检测精度达98.24%,高于其他模型,检测速度为31.16帧/s。结论:试验方法对樱桃缺陷类别的检测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2021, 37(10):106-1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19
摘要:目的:针对无核白葡萄串人工分级准确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无核白葡萄串分级系统。方法:使用高斯滤波、边缘检测、轮廓检测等预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SVM模型提取出无核白葡萄串的轮廓、颜色等特征参数,比较基于SVM模型不同参数下的识别效果。结果:模型的最佳参数为Best c=2.00,Best g=0.24,coef()=0,d=3;无核白葡萄串分级准确率达96%。结论:与传统的人工分级方法相比,试验提出的分级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具有明显优势,可满足实际生产中无核白葡萄串的分级要求。
2021, 37(10):112-1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0
摘要:目的:在900~1 700 nm的波长范围内采集苹果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糖分含量进行无损检测。方法:先对光谱数据依次进行基线校正、散射校正、平滑和尺度缩放,以交叉验证的均方根误差最小选出最佳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分别选取7,52个特征变量。分别以连续投影算法选取的特征变量、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选取的特征变量、两种方法选出的特征变量的组合作为输入自变量,建立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模型和非线性的极限学习机模型。结果:组合的特征变量建模效果优于单一方法选出的特征变量的建模效果,非线性模型优于线性模型。结论:采用组合的特征变量,建立极限学习机模型,预测效果最优,训练集的均方根误差为0.710 1,拟合优度为0.883 8,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为0.637 5,拟合优度为0.894 5。
2021, 37(10):119-1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1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较为准确的生菜贮藏时间鉴别模型。方法:以新鲜生菜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鉴别主成分分析、模糊鉴别主成分分析3种特征提取方法对预处理后的生菜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选出具有较高准确度的贮藏时间鉴别算法,并建立基于模糊鉴别主成分分析的生菜贮藏时间鉴别模型。结果:利用模糊鉴别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提取后的鉴别准确度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鉴别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鉴别主成分分析的最高准确度分别为46.67%,86.67%,93.33%。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和模糊鉴别主成分分析的鉴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优越性。
2021, 37(10):124-13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2
摘要:目的:研究温度控制下猕猴桃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并确定其最佳数学干燥模型。方法:以猕猴桃片为原料,利用自制的温度自适应微波真空干燥机干燥猕猴桃片,研究不同控制温度、真空度和微波功率密度对其干燥特性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利用SPSS 19.0软件将试验数据与6个常用的薄层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以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及卡方χ2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干燥模型。结果:温度控制条件下的猕猴桃片的微波真空干燥为降速干燥过程,无明显恒速阶段。在试验范围内,控制温度与真空度对猕猴桃片的干燥特性影响显著,控制温度越高、真空度越大,物料的干燥速率越大;根据费克第二定律计算出猕猴桃于温度控制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且随着控制温度与真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最大值为6.814 97×10-6 m2/s,平均活化能为70.77 kJ/mol。所选用的6个模型中,Two-term exponential模型具有最大的确定系数R2(0.999 9),最低的RMSE(0.002 02)和最小的χ2(0.000 30),是猕猴桃片温度控制下微波真空干燥的最佳模型。结论:控制温度、真空度对猕猴桃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干燥速率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具有显著影响。在试验范围内,Two-term exponential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可有效描述猕猴桃片温度自适应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的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021, 37(10):133-1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3
摘要:目的: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计算效率低、节能效果差等问题,建立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在粮食仓储环境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剩余能量分簇的节点调度方法用于粮食仓储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内活动节点数量从网络覆盖率和监控精度两个方面进行计算,根据节点的能量和分布对工作节点进行确定,并验证该节能策略的性能以及优越性。结果:与传统无线网络的路由协议相比,该协议的能耗显著降低,网络中各节点的能耗相对均匀并得到了有效平衡。结论:该方法提高了计算效率和降低了能耗,具有较好的调度效果。
2021, 37(10):138-14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4
摘要:目的:通过对药食同源材料组合(藤茶30%、桑叶15%、菊花15%、芦根10%、麦芽10%、甘草10%和淡竹叶10%)中二氢杨梅素进行提取工艺优化,为药食同源材料开发及浸膏粉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先对提取次数进行考察,再以浸泡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水提法提取药食同源材料组合中二氢杨梅素的条件。结果:加水量对药食同源材料组合中二氢杨梅素提取量和浸膏得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生产的成本、时效性与稳定性,水提工艺的最优条件为加水浸泡0.5 h,提取2次,第1次加水体积为其质量的10倍提取1.5 h,第2次加水体积为其质量的8倍提取1.0 h。在最佳条件下,65 g药食同源材料组合中二氢杨梅素提取量为3 761.14 mg,浸膏得率为31.42%。结论:热水回流提取法可作为药食同源材料组合的提取方法,此法简单可行,效率高,结果准确,可用于药食同源材料组合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2021, 37(10):144-14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5
摘要:目的:开发南极磷虾油的新制备方法。方法:以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分离制备南极磷虾油,并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新工艺制备的南极磷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南极磷虾油的最佳亚临界制备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 ℃,提取压力1.0 MPa,提取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脂质提取率为(81.2±0.4)%,该南极磷虾油挥发性物质中几乎不含不饱和环烃类和萜类,主要含有2-癸烯醛、11-烯醛、癸酸等27种挥发性成分。结论:南极磷虾油中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南极磷虾油真伪鉴定的一个特征性指标。
2021, 37(10):150-1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6
摘要:目的:利用咖啡果壳制备高吸附能力微晶纤维素。方法:用酸解法制备咖啡果壳微晶纤维素,考察酸解时间、酸解温度、盐酸质量分数和料液比对微晶纤维素得率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咖啡果壳微晶纤维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酸解时间95 min,盐酸质量分数16%,料液比(m咖啡果壳纤维素∶V酸)1∶22 (g/mL),酸解温度60 ℃,该工艺条件下咖啡果壳微晶纤维素得率为80.08%,对香精的吸附能力为0.89 g/g。结论:料液比对咖啡果壳微晶纤维素得率影响最大,酸解温度对其吸附能力影响最大,优化工艺得到的咖啡果壳微晶纤维素得率高,吸附能力强。
2021, 37(10):155-16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7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水分烟丝在薄板干燥工序中对同一规格不同批次颗粒赋香卷烟中试样品致香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对中国市售两个不同批次(A、B)颗粒赋香卷烟(品牌H)样品在不同水分影响下的致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① 当烟丝水分为15%时,A批次样品鉴定出38个化合物,B批次样品鉴定出37个化合物;② 当烟丝水分为15%时,致香成分的数量和含量最多,12%时次之;③ 赋香卷烟感官评吸分数与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卷烟薄板干燥工序过程中烟丝水分设定为15%,有助于提升颗粒赋香卷烟香气品质,同时降低杂气和刺激性。
田震,胡宗玉,许强,张玉海,纪铭阳,陈超,黄长庚,葛霓志,徐如彦
2021, 37(10):161-1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8
摘要:目的:确定细支卷烟片烟原料的片形需求。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系统开发了6种片形表征方法,综合片形系数数值与视觉感官判定结果的符合度确定适宜的片形表征方法,以江苏中烟烟叶区域加工中心片烟原料为材料建立片烟片形系数数据库,通过建立模拟切丝模型开展片烟片形需求模拟研究,并制备114个样品进行片烟片形需求试验研究。结果:① 圆度率法可作为适宜的片形表征方法;② 片形系数<0.35时,碎丝率最大;③ 片形系数>0.428时,碎丝率基本在2%以下。结论:建议细支卷烟片烟原料的片形系数应大于0.428。
2021, 37(10):167-1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29
摘要:
2021, 37(10):171-1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0
摘要:在阐明“食育”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梳理日本食育实施体系和实践发展状况,提出从进一步完善食育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构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的食育教学体系、建立多社会主体参与下的综合食育模式等方面推进中国食育事业全面发展。
2021, 37(10):176-1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1
摘要:以中国古代食育思想为基础,总结了国内外食育研究现状,从中国古代食育思想中食礼、食养、食技3个方面分析了其对现代中小学食育的启示,并从传统礼仪教育、传统饮食营养搭配学习和传统烹饪技法锻炼3个方面提出了实践策略。
2021, 37(10):181-1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2
摘要:为国民身体素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育之路,必须深入分析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食育理念。文章以传统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概括出医食同源、饮食有节、饮食有礼等先进的食育观点。分析传统饮食与现代食育的关系,认为食育是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饮食文化是发展现代食育的基础。但探索现代食育仍面临着西方快餐文化冲击和国民食育进程缓慢等困境,必须采取强化国民食育意识、加强食育法制建设、健全食育教育体系、推进食育试点工作等措施促进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育体系建设,真正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之路。
2021, 37(10):185-1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3
摘要:采用实践调查与对国内外研究分析相结合对相关理论进行阐释。探析“食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在协同关系。指出在“食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方面,食育与五育具有宏观目标的一致性和教育内容的融合性;逻辑关联方面,食育是五育的基础,食育与五育相互促进。必须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培育多元的长效机制,加强食育的制度设计,真正促进与五育协同并进以及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
2021, 37(10):189-1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4
摘要:文章以国内、外食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为契机,探讨当前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营养均衡管理和改善运动表现为基本导向的运动员食育实践模式,还对运动员食育实践中涉及的受众群体、食育主体、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一一作了分析。
2021, 37(10):193-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5
摘要:文章综述了水产品冻藏过程中脂质氧化的危害、影响脂质氧化的内源促氧化因子与外源促氧化因子,并总结了当前延缓脂质氧化的方法,如添加抗氧化剂、改进包装和新型技术的辅助等,指出既能控制冻藏过程中水产品脂质氧化,又能实现产业化推广的技术是水产品冻藏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1, 37(10):202-2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6
摘要:文章对近些年食物中嘌呤含量分布、检测方法应用、烹饪加工嘌呤降解率、低嘌呤食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的研究。
2021, 37(10):208-2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7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鲜湿米粉老化的机理,探讨了影响鲜湿米粉老化的因素,归纳了目前在食品领域中物理法、酶法、食品添加剂法在鲜湿米粉中抗老化的应用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鲜湿米粉抗老化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1, 37(10):215-2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8
摘要:从鱿鱼加工副产物中油脂的生物活性、提取、精制以及微囊化研究4个方面,对鱿鱼加工副产物中油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2021, 37(10):222-2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39
摘要:对国内外已报道的番茄皮、籽、残渣中有效成分的种类与特点,以及与之适应的综合加工利用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阐明了番茄加工副产物中番茄红素、膳食纤维、油脂、蛋白质等番茄副产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加工特性,以及不同方法与技术的适用性、特点及优缺点,提出了番茄加工副产物综合加工利用的问题与展望。
2021, 37(10):227-2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40
摘要:In this paper, the main types of aflatoxins were analyzed, the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 methods of aflatoxi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 of aflatoxins in food were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flatoxins was prospected.
2021, 37(10):235-2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1.10.041
摘要:文章综述了油脂类别、添加量及油脂饱和度对面团特性及面制品品质的影响,指出后续可对有关油脂的内在组分与结构对面团的作用机理,以及油脂、淀粉与蛋白质体系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