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1
摘要:文章介绍了鱼糜在低温过程中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引起鱼糜蛋白变性的影响因素,并综述了鱼糜蛋白在抗冻方面的调控方法。
2020(8):9-14,7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2
摘要:考察了超声时间(5,10,20 min)对鹰嘴豆分离蛋白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鹰嘴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得到明显改善,溶解度由7.5 mg/mL增加至9.2 mg/mL,起泡性显著增强,最大值为163.33%;热诱导蛋白凝胶的保水性由58.40%增加至75.75%,破裂力由75.7 g增加至254.3 g;鹰嘴豆分离蛋白的自由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表面电势逐渐增大,粒径逐渐减小;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鹰嘴豆分离蛋白的α-螺旋含量升高,β-折叠含量降低,内源荧光强度降低,最大发射波长红移5 nm,表明超声处理改变了鹰嘴豆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综上,高强度超声处理通过改变鹰嘴豆分离蛋白的结构从而改变其功能性质。
2020(8):15-2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3
摘要:为探究超声前处理对杏片微波冷冻干燥(MDF)过程干燥特性以及水分迁移扩散特性,以鲜杏为原料,采用微波冷冻干燥技术,使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不同超声前处理条件下杏片MFD干燥过程中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结果表明:超声前处理对杏片MFD前期干燥速率影响较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内部结构最佳的超声处理条件为350 W,35 ℃,15 min,有利于水分迁移。新鲜杏中所含自由水约占总水分的83%。通过对不同超声处理条件的杏片在干燥过程中内部各状态水分的迁移规律分析发现:随着干燥的进行,部分自由水先向结合水的方向迁移,同时弱结合水逐渐向结合水迁移,结合水向弱结合水的迁移则贯穿整个干燥过程。不同超声前处理条件下杏片干燥过程中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变化范围是8.44×10 -11~15.00×10-11 m2/s,超声处理使杏片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提高了82.29%~223.97%。
2020(8):22-28,5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4
摘要:分别研究热风温度(40,50,60 ℃)、风速(0.4,0.8,1.2 m/s)和切片厚度(3,6,9 mm)对黄芪切片热风干燥曲线、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复水比和色差的影响,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黄芪切片热风干燥活化能。结果表明:黄芪切片热风干燥属于降速干燥过程,热风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干燥时间影响较大,干燥过程服从Weibull分布函数(R2=0.995 1~0.999 2);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0.321×10-7~1.178×10-7 m2/s,热风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其影响较大,呈正相关性;干燥活化能为56.49 kJ/mol,说明干燥操作较易实现;黄芪切片干制品复水比为2.02~2.43,随热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色差为1.96~7.01,随热风温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增大,随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2020(8):29-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5
摘要:以青白藜1号(白粒)、贡扎4号(红粒)和青藜2号(黑粒)藜麦为原料,探究不同粒色藜麦营养物质含量、多酚品质与组成及抗氧化性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粒色藜麦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黑藜纤维、灰分与总氨基酸、白藜粗蛋白、红藜淀粉与脂肪含量分别最高。多酚以游离型为主要形式且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依次为黑色>红色>白色,黄酮较少。共19种酚类被检出,其中p-香豆酸最丰富,没食子酸均未检出。3种藜麦结合型DPPH·清除力均较强,黑色结合型、白色和红色游离型FRAP和ABTS+·清除力较强,黑黎多酚抗氧化相较最高;藜麦粗纤维、蛋白含量与游离酚、黄酮及其结合型FRAP和ABTS+·清除力显著相关,可用来评估黎麦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高低。
2020(8):36-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6
摘要:以湛江河唇珍珠番石榴果实为原料,分析测试了其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珍珠番石榴鲜果样品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水分(88.98±0.04) g/100 g,脂肪(0.11±0.01) g/100 g,粗纤维(2.27±0.01) g/100 g,总糖(5.78±0.02) g/100 g,果糖(22.00±0.20) mg/g,葡萄糖(22.05±0.25) mg/g,蔗糖(12.45±0.15) mg/g,柠檬酸(1.68±0.02) mg/g;蛋白质(0.78±0.01) g/100 g,含有16种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 910.32 mg/kg,占总氨基酸的42.02%,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72;灰分含量为(0.50±0.05) g/100 g,其中钾、钙、铁等矿质元素含量较高。活性物质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多糖(5.68±0.02) g/100 g,多酚(180.84±0.15) mg/100 g,黄酮(193.58±0.01) mg/100 g,维生素C(94.02±0.02) mg/100 g。可见,珍珠番石榴含有种类较多的营养活性成分,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
2020(8):4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7
摘要:选取1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食用油组,食用油组小鼠按20 mL/(kg·d)灌胃食用调和油,每天2次,每次0.3 mL;正常组小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持续13 d,比较分析小鼠的脏器系数与胃肠动力变化。结果表明:食用油组小鼠的饮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与正常组相比,食用油能降低小鼠的肝脏、脾脏以及胸腺系数,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动力方面,食用油能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减缓小鼠的胃排空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血清D-木糖含量高于食用油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短期高剂量摄入食用油对机体脏器及消化吸收影响较小。
杨正伟,张鑫,李庆盛,缪楠,王志强,李彩虹,袁文浩,马云霞,周智
2020(8):45-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8
摘要:采用伏安电子舌对不同贮藏年限的普洱茶进行快速检测。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电子舌的模式识别中,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NN)与极限学习机(ELM)组合的模式识别模型(1-D CNN-ELM)。采用该模型结合伏安电子舌对5种不同贮藏年限的普洱茶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或极限学习机(ELM)的模型相比,1-D CNN-ELM对普洱茶贮藏年限的分类效果更优,其测试集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Score分别达到98.32%,98.0%,98.0%,0.98。试验表明深度学习方法适用于对电子舌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处理,且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2020(8):53-5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09
摘要:以市售5种不同原料食用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技术结合模糊感官评价技术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食用盐模糊感官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食用盐各感官指标的权重A ={ A鲜味,A咸味,A涩味,A苦味,A丰富性}={0.32,0.23,0.22,0.18,0.05};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天然海盐的口感最佳。
2020(8):57-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0
摘要:在传统胶体金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预孵育反应模式,在均匀的液相中进行胶体金标记抗体与待测物的反应,提高抗原抗体间免疫识别反应的效率。将反应后的溶液滴加至试纸条上进行结果判读。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反应模式改变,预孵育反应后再滴加至试纸条检测,四环素检测灵敏度提高了5倍,达1 μg/L。说明改变传统胶体金试纸条反应的模式,从直接加样改为预孵育再加样,可以提高胶体金试纸条方法学的检测灵敏度。
2020(8):62-66,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1
摘要:建立了肉制品、豆制品、调味品中红2G、二甲基黄和二乙基黄的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红2G的检出限为0.5 mg/kg, 二甲基黄、二乙基黄的检出限均为0.1 mg/kg,回收率为80.7%~91.8%,相对标准偏差为3.8%~7.8%。
2020(8):67-7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2
摘要:采用Top-down控制图法,依据GB 5009.12—2017的检测方法,在期间精密度测量条件下,对大葱中铅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表明,测量结果符合正态性和独立性假设,大葱铅含量的不确定度为0.20 mg/kg。
2020(8):72-76,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3
摘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MS)建立了一种草鱼中7种激素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7种激素在1.0~100.0 ng/mL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8),检出限为0.04~0.60 μg/kg,定量限为0.2~1.8 μg/kg,加标回收率为71.4%~106.9%,RSD(n=6)为2.4%~7.8%。7种激素呈基质抑制效应,通过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补偿基质效应,获取准确结果,适用于大批量草鱼中雄激素、孕激素的快速检测。
2020(8):77-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4
摘要:依据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槟榔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较全面地考察整个测定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量化。样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含量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04 10,0.030 7,0.200 g/kg。食用槟榔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检测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的拟合。
2020(8):82-8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5
摘要:社会共治是实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共治的内涵、作用等方面展开综述。分析表明: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共同协作,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尽管国内多数文献已分别对食品安全治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进行了集中研究,但结合社会共治理论分析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也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020(8):88-92,1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6
摘要:“疯牛病”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推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向以消费者生命健康为中心转型,并建立了严密的食品安全立法和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以英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来观察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可以发现仍旧存在“地方主义”干扰、多头治理弊病、“谁主张谁举证”为主的证明规则对消费者明显不公平和缺乏专门的食品安全全面教育体系等问题,可以借鉴英国食品加工业以消费者生命健康为中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制度机制,从建立独立于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垂直领导体制、确立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本级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负责的独立地位、构建食品安全案件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规则和建立覆盖全民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等层面,完善中国食品加工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020(8):93-97,1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7
摘要:为实现岩茶加工智能化控制,降低做青过程中劳动强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岩茶做青控制方案。系统地分析了做青工艺中温、湿度环境因子对岩茶品质的影响,设计了以做青温湿度偏差为输入参数、以专家数据库做青工艺参数变化值为输出参数的模糊控制器,模拟手工控制思路,调整做青过程各工艺时间,实现做青过程的智能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做青工艺参数的控制与手工控制趋势基本一致。
2020(8):98-1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8
摘要:利用钢珠压簧结构设计了一种拉线卷筒快速定位装置。应用结果表明:更换拉线时间由改进前的90 s缩短至24 s,因拉线卷筒锁紧不到位导致的拉线使用故障频次由1.4次/周降至0次/周,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和产品包装质量的稳定性。
2020(8):102-108,14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19
摘要:以扁桃仁分离蛋白(almond protein isolate,API)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贮藏条件(温度、包装方式、时间)对API理化特性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API游离巯基逐渐减少,二硫键与羰基值逐渐增加;贮藏9个月后,API分子量增大,主要集中在50~70 kDa;随氧化程度的加深,API的功能特性降低(溶解性与起泡特性);在35 ℃、非真空包装条件下,贮藏9个月后,API的消化率最低(26.45%),其消化产物的独有肽段数少、分子量大。
2020(8):109-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0
摘要:采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新鲜酸菜进行脱水处理,研究微波功率、真空度和铺料层厚度对酸菜干燥特性及复水比的影响,确定最佳干燥条件,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研究酸菜干制品在复水过程中的水分状态。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大、真空度越小、铺料层厚度越小,则酸菜干燥速率越大,达干燥终点时间越短;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20 W,真空度200 Pa,铺料层厚度2 mm,此时酸菜复水比为9.14 g/g;LF-NMR表明不易流动水为复水后酸菜体内水分的主要存在形式,结合水与自由水则变化不大。
2020(8):117-1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1
摘要: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不同贮藏期的猪肉脂肪氧化程度进行快速无接触评估研究。采集冷鲜猪肉样品的900~1 700 nm反射光谱信息,经高斯滤波平滑(GFS)、移动平均值平滑(MAS)、卷积平滑(SGCS)、中值滤波平滑(MFS)、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基线校正(BC)7种预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挖掘光谱信息与2-硫代巴比妥酸(TBA)参考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经GFS预处理的全波段光谱(486个波长)构建的GFS-PLSR模型预测TBA效果较好(RP=0.919,RMSEP=0.036 mg/100 g)。采用回归系数法(RC),逐步回归法(Stepwise)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最优波长优化GFS-PLSR模型。结果显示,使用RC法从GFS光谱中筛选的29个最优波长构建的RC-GFS-PLSR模型预测TBA效果较好(RP=0.924,RMSEP=0.034 mg/100 g),且和GFS-PLSR模型预测精度相近。试验表明,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RC法预测猪肉中TBA值可实现猪肉脂肪氧化程度的间接快速评估。
2020(8):123-128,1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2
摘要:通过CCD相机动态采集苹果两个面的实时图像,提出了泛洪填充+自适应Ostu阈值分割算法提取苹果的轮廓,采用最小外接圆法对苹果上表面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苹果果径,采用最小外接矩形法对苹果侧表面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苹果果形特征;将图像进行RGB到HSV空间转换,提取苹果的着色度、果锈,以及疤痕特征,采用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SVM决策树的分类方法进行苹果的分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特级果、一级果、二级果和等外果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96%,94%,98%,98%,分级速率达4个/s,可以满足苹果在线分级的要求。
2020(8):129-134,1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3
摘要:为使樱桃缺陷检测与识别系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使用SDSoC开发平台,完成FPGA对樱桃缺陷进行快速检测与识别系统的设计。通过优化数据传输,复用网络模型中通用矩阵乘法函数(GEMM)和对卷积操作进行并行化设计,实现PL端硬件加速。利用SDSoC平台,在PS端使用高级语言映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实现所需性能的同时大量节省了开发时间。结果表明,与纯软件方式相比,基于Zynq7020硬件开发平台,速度提高了2.19倍以上,与CPU平台相当。
孙大洋,商飞飞,潘中田,谢玉花,刘艳,邓春丽,宋慕波,段振华
2020(8):135-1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4
摘要:以槟榔芋为研究对象,利用辐照剂量为0.1,0.3,0.5,0.7,1.0 kGy的高能电子束对其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剂量对槟榔芋贮藏效果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电子束辐照能显著降低槟榔芋的贮藏腐烂率并较好地控制发芽,但对硬度、色泽变化、感官品质影响不大,同时能维持槟榔芋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槟榔芋贮藏的最佳辐照剂量为0.1~0.5 kGy。
2020(8):141-14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5
摘要:针对吐鲁番地区的土坯晾房、砖结构晾房和棚架晾房3种不同材料建造的晾房,比较西南、东南、南北、东西4个走向下的无核白葡萄干燥时间、绿品率、糖度、维生素C含量、感官指标及色泽(包括L*、a*、b*平均值及R、G、B值)。结果表明:在砖结构晾房和土坯晾房中,西南走向中的无核白葡萄干燥时间均为24 d,绿品率分别为32%,24%,糖度分别为721.3,719.6 mg/g、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7.84,7.65 mg/100 g,效果显著优于东南、南北、东西走向。而棚架晾房除干燥时间较短外,其他各方面品质均显著低于砖结构晾房和土坯晾房。结合L*、a*、b*平均值及R、G、B值综合分析可知,长轴迎风建造的西南走向的砖结构晾房在干燥速率及葡萄干品质方面都优于其他几组晾房,为最佳干燥晾房。
王欣,孟玉倩,徐宝成,罗登林,付元哲,李梦杰,韦玉花,焦玉曼
2020(8):147-1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6
摘要:为提高水酶法萃取牡丹籽油的出油率及油脂品质,利用高温碱煮结合蒸汽爆破对脱壳牡丹籽进行预处理,并对碱煮和蒸汽爆破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脱壳牡丹籽按1∶5 (g/mL)的料液比与0.05 mol/L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均匀后,在105 ℃蒸煮40 min,然后再对其进行蒸汽爆破(0.3 MPa保持30 s)处理,可显著提高淀粉酶和糖化酶的酶解效果,更有利于油脂释放,出油率可达82.07%,且营养和品质俱佳,符合中国粮食行业标准牡丹籽油(LS/T 3242—2014)一级指标要求。
2020(8):154-1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7
摘要:通过建立高血脂症肥胖小鼠模型,将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低脂肪组和高脂肪组,与诺丽酒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小鼠90 d,测定睾脂率、肾脂率和体脂率以及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呼吸交换率。结果表明,中、高剂量诺丽酒组可有效降低肥胖小鼠体重或体增量,其睾脂率、肾脂率或体脂率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且能促进小鼠对脂肪消化,提高产热量和活动量,表明诺丽酒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作用。
2020(8):159-1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8
摘要:以金花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因素对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叶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料液比1∶39 (g/mL)、提取温度60 ℃、提取时间124 min,该条件下皂苷得率为4.82%,与预测值接近;提取的皂苷在温度37 ℃、质量浓度6 mg/mL、pH 7.5、反应30 min下对胰脂肪酶抑制率可达84.76%。说明金花茶叶皂苷能有效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2020(8):166-170,1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29
摘要:以传统健脾食疗名方阳春白雪糕为基础,采用传统米粉工艺研发一款特色复合米粉,分别考察食疗方的单一辅料(茯苓、山药、莲子、芡实)添加对米粉品质的影响,并对复合米粉中的复合辅料、黄原胶和水的添加比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健脾食疗特色复合米粉最佳配方为:籼米粉72 g,复合辅料(茯苓、山药、莲子、芡实质量配比1∶1∶1∶1) 8 g,黄原胶0.08 g,水165 g,此时的复合米粉风味独特、口感良好。
2020(8):171-1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0
摘要:以保水率和蒸煮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低磷保水剂配比和真空滚揉—超高压制备调理鸡胸肉工艺条件,并对处理后的调理鸡胸肉的质构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最佳低磷保水剂配比为焦磷酸钠0.2%、淀粉7.0%、碳酸氢钠1.5%,最佳真空滚揉—超高压制备工艺条件为真空滚揉时间31 min、超高压处理时间10 min、压力190 MPa,经处理后调理鸡胸肉的平均保水率为13.69%,并且具有较好的质构品质。通过复合低磷保水剂及真空滚揉结合超高压技术能够改善调理鸡胸肉制品保水性和品质。
2020(8):178-182,2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1
摘要:以植物乳杆菌素的效价作为特征性考察指标,对植物乳杆菌M1-NTG300产细菌素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结合实际值确定培养基最佳组分为:葡萄糖浓度3.5%、蛋白胨浓度3.5%、吐温80浓度0.35%、氯化镁浓度0.20%,此培养条件下植物乳杆菌M1-NTG300所产细菌素的效价为1 269.4 IU/mL,细菌素效价提高了19.8%。
2020(8):183-188,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2
摘要:设置不同食盐添加量(10%,15%,20%,25%,30%)对方竹笋进行蒸煮处理,研究其对盐笋干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NaCl、亚硝酸盐含量以及含水率、复水比、色泽和感官评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随蒸煮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食盐添加量越大,下降速度越快;复水比随复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复水比基本不再增加时,其由大到小依次为10%>15%>20%>30%>25%;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盐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盐量处理盐笋干NaCl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盐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不同盐量处理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1.39 mg/kg,含量较低且随盐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不同盐量处理盐笋干的色差(ΔE)值与鲜方竹笋相差均大于2,差异显著,且食盐添加量低的处理盐笋干感官评分更高。综上,当盐煮干制方竹笋盐量控制为10%~15%时,更有利于保持盐笋干的营养和感官品质及复水性能。
2020(8):189-194,2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3
摘要:通过异淀粉酶对红薯淀粉进行改性,以天然多糖代替明矾作为添加剂,研究无明矾红薯粉制作工艺,并对加水量、加热温度、多糖添加量、老化时间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以红薯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凝胶性质、蒸煮性质、剪切力、断条率与拉伸力等作为指标考察不同条件对红薯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淀粉酶能提升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提升淀粉凝胶性质,瓜尔豆胶能有效替代明矾,提升红薯粉品质。各因素对指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加水量>加热温度>老化时间>瓜尔豆胶添加量,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80%、加热温度90 ℃、瓜尔豆胶添加量0.3%、老化时间10 h。
2020(8):195-200,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4
摘要:以烟丝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感官评价和气质联用测定烟丝香味成分,判定不同碳膨胀工艺技术条件对膨胀烟丝物理加工质量、感官质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烟丝经不同温度二氧化碳膨胀、HT处理和塔管板烘丝后,其香味成分的变化趋势和感官质量的变化基本一致,但二氧化碳膨胀后的烟丝香味成分和感官质量降低趋势更明显。二氧化碳膨胀后烟丝的含水率有一定的提高,进而促进了烟丝膨胀效果的提高。烟丝二氧化碳膨胀最佳温度为250 ℃,较佳浸渍时间为120 s,烟丝填充值为6.8 cm3/g。
2020(8):201-2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5
摘要: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果胶酶产生菌的筛选、育种技术、影响产酶的因素、酶的生化性质以及酶的固定化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0(8):210-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6
摘要:文章基于嘌呤代谢及尿酸的生成途径,概述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4种降尿酸方式及作用机制,重点分析了天然提取物、蛋白酶解物及多肽、益生菌等活性物质的降尿酸作用方式及研究成果,并对药食资源开发、医学辅助食品及抗痛风天然药物的研制前景进行展望。
2020(8):217-2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7
摘要:文章综述了硫代葡萄糖苷类化合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以及近10年在花椰菜硫苷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0(8):225-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8.038
摘要:对图像技术在泡沫塑料包装、铝塑泡罩包装和矩形纸质包装3种包装形式的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食品包装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预判。
今日访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