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1
摘要:文章论述了海洋来源的活性物质在营养干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机制,提出了现有试验模型下大分子活性物质的多重作用靶点,探究了脂肪酸、多糖、生物肽等物质作为炎症性肠病治疗辅助剂的可能性和潜在机制。
2020(5):7-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2
摘要:在灭菌后的泡菜原材料中分别接种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室温纯种发酵7 d,期间检测泡菜液中挥发性物质与非挥发性物质(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等)、pH、风味物质香气活度值。结果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pH不同程度下降,两株乳酸菌对碳水化合物、有机酸与氨基酸的代谢能力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纯种发酵泡菜中的代谢物与风味存在显著差异,且有自身的代表性标志代谢物与风味因子。食窦魏斯氏菌NCU034005与柠檬明串珠菌NCU027003对泡菜代谢物与风味有显著影响。
2020(5):15-19,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3
摘要: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齐黄34大豆种子的全长cDNA,采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目的基因αc进行扩增,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GEM-αc。重组克隆载体经Xho Ⅰ/EcoR Ⅰ双限制酶酶切鉴定后,与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αc,经菌落PCR、双限制酶酶切及测序判定准确后,将其转入到感受态细胞E. coli BL21(DE3)中,当诱导温度为37 ℃、菌液OD600 nm值为0.8、诱导剂(IPTG)浓度为0.2 mmol/L,诱导时间为9 h时,重组α-亚基核心区蛋白分子质量为50 kU;工程菌pET-28a-αc-BL21经超声破裂、低温离心后,上清液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色谱柱经AKTA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2020(5):20-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4
摘要:以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为试验菌株,豆渣为发酵底物,在最适产蛋白酶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渣多肽、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中的多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抗氧化能力逐渐升高。当发酵时间为60 h时,总酚、总黄酮含量达最大,分别为(2.513±0.032),(0.787±0.052) mg/g;当发酵时间为84 h时,多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达最大,分别为(75.602±3.599) mg/g,(31.651±0.191) μmol/g,(35.537±1.408)%,(70.131±0.552)%,且豆渣的抗氧化能力与所产生的抗氧化多肽最为相关。
2020(5):25-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5
摘要: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淀粉阿魏酸酯,研究其流变性、剪切稀化及触变性变化规律,并建立流变模型。结果表明,淀粉阿魏酸酯糊化后,流体符合幂函数Ostwald-de Waele 模型,呈假塑性流体特征;表观黏度增加,流动性降低,具有剪切稀化现象;触变性随样品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2020(5):30-33,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6
摘要:采用碱法工艺提取脚板薯淀粉,并对其组成、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持水性、溶解度、膨胀度、糊化和黏度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脚板薯直链淀粉含量为27.05%,淀粉透明度、凝沉性、持水力、热稳定性较好,但冻融稳定性差,不易糊化,脚板薯淀粉的溶解力和膨润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
2020(5):34-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7
摘要:从3种不同品种的红小豆中提取的淀粉为原料,通过分析淀粉及添加氯化钠后的淀粉糊的粒径、黏度值、回生值、热焓值、凝胶性等特性,探究氯化钠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红袍中淀粉相较于宝清红和珍珠红淀粉,表现出较高的糊化起始温度、最终黏度、热焓值;较低的峰值黏度、较小的粒径;对比添加2%氯化钠前后,3种红小豆淀粉糊化后的平均粒径、峰值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显著下降(P<0.05);糊化温度、淀粉的凝沉性显著增大(P<0.05);氯化钠对凝胶特性的影响体现在凝胶强度显著降低(P<0.05),同时淀粉凝胶的黏度减小。
2020(5):39-4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8
摘要: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盐浓度(1,50,150,600 mmol/L NaCl)下,考察适量添加CaCl2对肌球蛋白热诱导凝胶持水性、微观结构及化学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1~150 mmol/L NaCl)下,热诱导肌球蛋白纤丝迅速聚集,体系呈弱的不透明凝胶,链状交联的凝胶网络结构粗糙、孔隙极大,持水性低,疏水相互作用是维持凝胶的主要化学作用力。当CaCl2添加量为10 mmol/L时,有利于凝胶化过程中肌球蛋白分子结构部分展开,氢键相互作用减弱,α-螺旋部分转化成β-折叠,分子间二硫交联作用增强(P<0.05),形成致密有序的三维网状结构,持水性显著提高(P<0.05),且1 mmol/L NaCl浓度下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因此,添加适量的CaCl2可有效改善低盐条件下肌球蛋白的凝胶性能。
2020(5):46-53,1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09
摘要:基于与Keap1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初步筛选,进而在血管内皮细胞低水平炎症模型下试验,对比分析活性成分对各类炎症相关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影响。结果表明,三叶青根部的山柰酚-3-O-芸香糖苷、异槲皮苷、芦丁以及叶片中的5-咖啡酰奎宁酸、牡荆苷、荭草苷均能与Keap1蛋白紧密结合在Keap1与Nrf2蛋白相互作用的活性空腔中,从而可能使Nrf2解离并活化。6种活性成分均可缓解血管内皮细胞低水平炎症,其中作用最强的是牡荆苷。进一步发现牡荆苷可显著上调细胞内Nrf2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Keap1蛋白表达,说明Nrf2被活化。此外,牡荆苷在细胞培养基及缓冲盐溶液中稳定性强,能以原型形式被血管内皮细胞吸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IL-6、IL-1β和ICAM等炎症相关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牡荆苷可能通过与Keap1蛋白结合活化Nrf2及影响NF-κB通路活性来发挥强效抗炎作用。
2020(5):54-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0
摘要:以陈化早籼米粉为主要原料,荞麦、青稞、藜麦、鹰嘴豆、燕麦麸皮等杂粮为辅料制备挤压重组米,以RVA快速黏度分析仪为研究手段,探究不同杂粮添加物以及不同的添加量(0%,5%,10%,15%,20%,25%)对重组米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燕麦麸皮添加量>15%时,其和藜麦、青稞均能显著增加重组米的峰值黏度(P<0.05),小添加量的燕麦麸皮和荞麦、鹰嘴豆均会显著降低重组米峰值黏度(P<0.05);添加藜麦、荞麦和青稞均会使重组米的谷值黏度显著增加(P<0.05),添加燕麦麸皮和鹰嘴豆会显著降低重组米的谷值黏度(P<0.05);荞麦、青稞、藜麦及添加量>20%燕麦麸皮均能显著增加重组米的最终黏度(P<0.05),小添加量的燕麦麸皮和鹰嘴豆均能显著降低重组米的最终黏度(P<0.05);燕麦麸皮、添加量>20%青稞、添加量>15%藜麦均能显著增加重组米的衰减值(P<0.05),鹰嘴豆、荞麦与小添加量的青稞和藜麦均能显著降低重组米的衰减值(P<0.05)。5种杂粮均使重组米的回生值显著增加(P<0.05)。
2020(5):59-63,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1
摘要:以不同成熟时期的鲜食水稻籽粒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多糖,同时利用HPLC法分析了多糖的组成,并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乳熟后期,鲜食水稻中多糖含量最高,达46.89 mg/g;此时的多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等,而完熟期鲜食水稻的多糖组分中并未检出甘露糖和岩藻糖;通过对不同时期鲜食水稻中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研究发现,乳熟后期的鲜食水稻籽粒中,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分别为86.18%,56.81%,75.62%,41.69%,均强于其他时期。
2020(5):64-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2
摘要:从实验室保藏的不同来源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出具有生物胺降解能力的菌株,测定其在不同盐浓度、pH下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具有生物胺降解能力的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HM22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菌株HM24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YF10042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其中植物乳杆菌HM24的降解能力最优,对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精胺的降解率分别为(25.90±2.30)%,(35.75±2.71)%,(27.61±3.94)%,(25.91±3.76)%,(22.54±2.64)%,(34.55±1.90)%,(39.25±1.86)%,(55.66±7.08)%;当盐浓度为4%~10%时,3株菌株耐受力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pH为3.5~9.5时,3株菌株均可生长。
2020(5):70-75,9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3
摘要:以四环素(TC)为模板分子,生物炭和四氧化三铁为皮克林乳液共稳定剂,通过皮克林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具有特异性吸附的磁性分子印迹生物炭微球。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等温吸附试验及选择性吸附试验对微球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印迹微球对TC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印迹因子为3.79。将所得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实际样品中TCs的提取、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TCs含量进行测定。在最优条件下,方法在5~16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为1.23%~9.99%,最低检出限(LOD)为1.42~1.58 μg/L,实际样品的回收率为90.6%~103.4%,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TCs痕量残留的准确分析。
2020(5):76-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4
摘要:针对葡萄酒的鉴别问题,通过电子鼻采集7种葡萄酒的气味信息,应用LightGBM算法对葡萄酒的气味特征进行学习,并运用TPE超参数优化算法对LightGBM算法超参数进行自适应寻优,以5折交叉验证为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LightGBM建立的判别模型对葡萄酒样本的判别准确率为96.62%,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神经网络,验证了LightGBM在葡萄酒品种鉴别中的优越性。
2020(5):80-83,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5
摘要: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柱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5种市售商品中的柠檬黄和日落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0.1~0.8 μg/mL浓度范围内,循环伏安曲线中的峰电流与组分浓度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5种样品中柠檬黄含量为4.88~6.06 mg/kg,日落黄含量为4.37~5.22 mg/kg,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该方法对柠檬黄和日落黄的检出限分别为1.12,1.43 mg/kg,柠檬黄与日落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2.3% (n=6),当加标浓度为2.0 mg/kg时,目标组分的加标回收率为91.5%~114.5%。
2020(5):84-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6
摘要:对红小豆中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的最终残留进行测定,并评估其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的风险。结果表明:以0.3~0.6 mL/m2施药浓度施药2~3次,多种采摘间隔下,红小豆中精喹禾灵残留量为0.03~1.07 mg/kg,精喹禾灵酸残留量为0.05~1.20 mg/kg。红小豆中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1.98%~19.70%,0.50%~1.30%,膳食摄入风险低。
2020(5):89-9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7
摘要:建立了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测定胶基型嚼烟中19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内标法定量,分别对样品预处理方式和串联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 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9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可达0.04~0.14,0.14~0.46 ng/mL,线性相关系数达0.998以上;② 高、中、低3个加标浓度样品回收率范围为92.26%~109.46%;③ 方法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77%~3.85%,1.57%~4.86%,均小于5.00%(n=6)。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是胶基型嚼烟质量控制监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2020(5):95-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8
摘要:在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制的多次变革中,消费伦理、企业伦理以及行政伦理等法律伦理观念融入了其中。基于法律伦理学的视角,逐步构建起一个秉持“公平、善良”的食品安全规范体系,以尽可能实现政府公平、企业效益以及消费安全等法律伦理理念,或许是缓解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实现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代化重要方式。
2020(5):99-1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19
摘要:文章阐述了刮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原理,对刮板式换热器的工艺应用、内部流动规律、剪切速率、传热机制、停留时间分布和功率消耗等进行了系统性归纳,并对刮板式换热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0(5):111-115,13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0
摘要:为了实现高速、稳定的自动化码垛,设计了依靠同步带轮、链条等传动方式让袋装物料完成高位自动码垛,对袋装物料的各项参数和码垛要求进行了说明;设计了基于同步带传动的堆叠机构,介绍了此机构进行自动码垛的工作原理,并经过分析计算确定堆叠机构所采用的同步带带轮型号;同时对码垛机主轴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进行了有限元静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符合设计要求。
2020(5):116-1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1
摘要:研发了再造烟丝切丝风选系统,该系统由进料装置、切丝装置和风选装置组成,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二次切丝、整体式刀片、配重轮装置和倒锥形风选器等技术,利用快刀盘和慢刀盘的转速差形成“剪切”效应将烟丝切断,通过系统密封和风选风送系统净化除尘。与切丝前相比,切丝后20 mm以上的长丝降低了29.06%,5 mm以下断丝增加了0.12%。
2020(5):119-1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2
摘要:以食品用脱氧剂包装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镜观测法测试其防尘性能,折盒观察法测试其防水、防油性能。优化后测试条件为:防尘测试采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直穿孔;防水性能测试在室温下采用10 mL 0.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防油性能测试采用5 mL 60 ℃的橄榄油;以渗漏时间作为防水、防油性能判断依据。该方法能较好地区分直打孔、防尘、三防脱氧剂包装膜,适用于食品用脱氧剂包装膜“三防”性能的日常测试。
2020(5):123-1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3
摘要:文章提出了运用ACG(动漫游)二次元文化优化与创新乡土食品包装。同时,在对其进行设计上,应重视地域文化特性、展示品牌化和强调体验感,以此增强包装设计内涵性和实用性
2020(5):128-13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4
摘要:以不同成熟度(半红期、2/3红期和全红期)的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低压静电场结合PE保鲜膜袋对其进行贮藏保鲜,分析不同成熟度的灵武长枣在贮藏期间抗坏血酸(VC)、总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硬度和失重率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全红期和半红期的灵武长枣保鲜期较短,软化、酒化速度快,营养成分损失快,而2/3红期的灵武长枣的保鲜效果最佳,果实水分损失最小;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VC含量;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损耗,保持较好的口感。说明在(0.0±0.5) ℃,200 mV的低压静电场结合微孔PE保鲜膜袋的处理下,2/3红期的灵武长枣的在贮藏70 d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食用品质。
2020(5):133-139,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5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探究高压电场工作频率、电压、时间及氧气比例对槟榔的杀菌效能特性,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杀菌率随工作频率、电压、时间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当频率>100 Hz、时间>150 s,杀菌率变化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表明频率的升高与电压、时间临界值的变化呈正相关(R2 =1),说明频率、电压及时间对槟榔杀菌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最佳杀菌参数为处理频率110 Hz、处理电压70.5 kV、氧气比例40%、处理时间180 s,此时的杀菌率为97.20%,与预测值(97.32%)接近,而且槟榔碱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高压电场低温等离子体对槟榔包装产品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并对产品品质无显著影响。
2020(5):140-145,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6
摘要:以猕猴桃为原材料,利用冻干—真空微波联合干燥的方式,选取不同的微波功率(0.25,0.30,0.39 W/g),结合猕猴桃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比、感官品质、色差、复水比、孔隙率等,分析猕猴桃片在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孔隙结构和收缩特性,建立猕猴桃片冻干—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的收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功率下,猕猴桃片的干燥特性有很大差异,微波功率越大,猕猴桃片的感官评分越高,色差越小,复水比越大,收缩比也越大,即达到干燥终点的体积越大,且猕猴桃片的孔隙率也越大。随着干燥的进行,猕猴桃片的水分含量越低,收缩比越小。猕猴桃片的最佳收缩模型为SR=k1+k2MR+k3(MR)2,R2>0.99,RSS<0.001,能很好地反映猕猴桃片在冻干—真空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的变化。
2020(5):146-1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7
摘要:以粉蓝蓝莓为试验材料,通过采前喷施不同保鲜剂(800 mg/L纳他霉素、1 000 mg/L ε-聚赖氨酸、800 mg/L壳聚糖),采后于(0.5±0.5) ℃冷藏,研究蓝莓果实生理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前不同保鲜剂处理均能降低蓝莓果实的腐烂率,延缓蓝莓鲜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花色苷含量的降低,降低蓝莓鲜果呼吸强度及乙烯生成速率,维持较好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脂氧合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有效降低蓝莓霉菌及酵母菌的菌落总数。采前喷施800 mg/L纳他霉素对蓝莓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蓝莓的衰老进程,维持更好的贮藏效果。
2020(5):151-1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8
摘要:分析了电解臭氧水处理对鲜切莲藕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失重率、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色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能有效抑制莲藕菌落总数和失重率的增加,冷藏至第12天时分别为对照组的37.84%,52.54%;臭氧水处理对莲藕初始有机酸有一定破坏作用,但能明显减缓莲藕总酸含量的下降速率;贮藏过程中莲藕可溶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硬度逐渐降低,臭氧水处理能有效减缓其下降速率。此外,臭氧水处理对莲藕初始色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无法有效抑制莲藕样品的褐变速率。
2020(5):155-159,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29
摘要:以金乌贼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金乌贼墨黑色素并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能力测定,利用15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建立Cac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对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的黑色素具备特征基团和吲哚结构,并且颗粒粒径变小。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黑色素组均能有效提升受损细胞的存活率。当浓度≥40 μg/mL时,金乌贼墨黑色素干预能有效提升细胞内SOD活性和降低MDA水平,保护Caco-2细胞免受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
2020(5):160-163,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0
摘要:采用纳米脂质体法制备高含量白及多糖脂质体,并研究其与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白及多糖脂质体平均粒径为5.72 μm,粒径分布均匀;当浓度为12.8 mg/mL时,白及多糖脂质体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51%,半抑制浓度为11.56 mg/mL。光谱分析表明,白及多糖脂质体与酪氨酸酶发生了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6.58×105 L/mol;其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并且随着白及多糖浓度的增大,猝灭作用增强,结合位点数为1.071 1。
2020(5):164-1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1
摘要: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在超声波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糜子壳油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400 W,液料比12∶1 (mL/g),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50 min,该条件下糜子壳油得率可达到6.95%。经气相色谱(GC)法分析鉴定出5种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70.10%)、油酸(20.00%)、棕榈酸(8.79%)、亚麻酸(0.89%)和花生一烯酸(0.21%)。
2020(5):169-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2
摘要:以贵州野地瓜为试验材料,分析其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VC、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总还原力(TRPA)、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和Fe2+的还原能力(FRAP)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来确定主要抗氧化成分。结果显示:藤、叶和果实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藤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叶和果实(P<0.05),而叶中VC含量显著高于藤和果实(P<0.05);各部位主要酚类成分为没食子酸、鞣花酸、绿原酸和芦丁,叶中酚类物质显著高于果实和藤(P<0.05);果实的FRAP显著高于ABTS和TRPA(P<0.05),藤和叶的ABTS和FRAP均显著高于TRPA(P<0.05),果实的ABTS和 FRAP均显著高于藤和叶(P<0.05),且随着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酚对TRPA贡献最大,鞣花酸对FRAP贡献显著,绿原酸对ABTS有显著贡献。
2020(5):175-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3
摘要:以单性木兰枝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其多酚进行提取,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从总抗氧化性、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3个方面研究了单性木兰枝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单性木兰枝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浓度67%,液固比22∶1 (mL/g),提取时间20 min,该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45%。单性木兰枝多酚具有一定的总抗氧化活性,但对DPPH·和·OH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
2020(5):182-186,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4
摘要:以猕猴桃皮膳食纤维(kiwifruit peel dietary fiber,KPDF)的持水力及持油力为指标,考察胶体磨齿间距、液料比和粉碎时间对持水力及持油力的影响,然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粉碎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改性工艺条件为胶体磨齿间距13 μm,液料比90∶1 (mL/g),粉碎时间7.5 min。在该条件下粉碎后,KPDF的平均粒径(D50)为58 μm,比改性前降低了94.42%;持水力和持油力分别为12.47,5.45 g/g,比改性前提高了136.09%,63.34%;膨胀力、溶解度、阳离子交换能力分别达11.56 mL/g,15.70%,23.10 mmol/g,比改性前提高了157.26%,80.46%,31.62%。研究结果说明胶体磨粉碎改性作用明显,所得改性KPDF具有优良的功能和理化特性。
2020(5):187-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5
摘要:为探究真空挤压对杂粮面条品质的影响,将制作得到的真空挤压杂粮面条、常压挤压杂粮面条及小麦粉面条进行营养成分、品质分析和功能特性评价。结果表明,真空挤压对杂粮面条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常压挤压杂粮面条相比,真空挤压杂粮面条具有良好的质构特性,面条表面光滑,不粘牙,大众接受度较高。杂粮面条的总酚、总黄酮以及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小麦粉面条(P<0.05),且抗氧化特性优于小麦粉面条,淀粉消化率低于小麦粉面条,更适合糖代谢异常人群食用。
2020(5):194-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6
摘要:以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的3种籼稻精米为研究材料,通过调浆(料液质量比11.5)进入产能为1 200 kg/h现代机切湿米粉生产线加工成鲜湿切粉,运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DSC扫描量热仪和质构仪等分析了普通干法粉碎、气流超微粉碎和水磨法粉碎的原料生粉物理性状,以及与鲜湿切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精米粉体粒径大小差异显著(P<0.05),水磨粉表面光滑、呈多面体,颗粒小而均一、平均粒径5.5~7.6 μm,微粉颗粒(≤15 μm)占比达65.2%~79.1%,糊化焓值为6.7~7.0 J/g,在现有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原料生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原料生粉在水浆中的粒径水平、粒径组成特性和分散均匀性是制约鲜湿切粉品质的关键因素;800目以上粒径的颗粒组分比例越高,鲜湿切粉品质越好,硬度10 g左右、黏力0.5~0.8 g、弹力0.4~0.5 g可作为鲜湿切粉品质指标的重要参考;原料生粉的糊化特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是影响鲜湿切粉品质的次要因素。
2020(5):199-204,2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7
摘要:对植物乳杆菌发酵烟叶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发酵烟叶的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烟叶的最佳工艺为植物乳杆菌添加量0.80‰、葡萄糖浆添加量5.0‰、大豆蛋白肽添加量0.05‰、发酵时间8 d,此工艺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新增挥发性香气物质9种,烟碱含量下降5.58%。对比不同产地发酵烟叶后发现:外加植物乳杆菌及碳氮源可有效提高各产地烟叶的吸食品质,淀粉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明显提升,其中重庆产区烟叶变化幅度最大;总植物碱、总氮含量略微降低;感官评价显著提升(P<0.05),其中贵州产区烟叶提升效果最佳,总体提升1.875分。
2020(5):205-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8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工艺制备的加热不燃烧(HNB)卷烟烟草材料的特点及其对卷烟制品特性的影响,从化学成分分析、热裂解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方面对辊压法、稠浆法、造纸法、干法制备的4种烟草原味加热不燃烧卷烟的烟草材料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 辊压法、稠浆法制备的烟草材料纤维含量较低,结构紧密;造纸法、干法制备的烟草材料纤维含量高,结构相对疏松。② 不同工艺加热不燃烧卷烟烟草材料的水分含量差异不大,烟碱含量为6.68~13.56 mg/g;甘油含量明显高于丙二醇,且远远高于传统卷烟。③ 烟草材料裂解香气释放量随裂解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在270 ℃达到峰值后又缓慢降低的趋势,裂解香气成分各有特点。④ 加热不燃烧卷烟烟草材料的热失重均分为4个阶段,且以第2、第3阶段为主,烟草材料的热失重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2020(5):211-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39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改善蛋白质乳化性的最新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及相应机理,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如超声、高压均质、挤压蒸煮、旋流空化等技术,化学改性如pH偏移、磷酸化改性等技术,以及酶法改性技术。文章还综述了以上多种方法协同作用以改性蛋白质的技术,阐述了相关协同作用的机理,并对未来蛋白质改性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0(5):216-220,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40
摘要:文章综合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金属氧酸盐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并从抑菌、抑酶两个生物活性出发,指出了多金属氧酸盐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多金属氧酸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趋势及研究方向。
2020(5):221-2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41
摘要:论述了番木瓜含有番木瓜碱、芸香苷、异硫氰酸苄酯、类胡萝卜素等多种活性物质,指出相关化合物在肠胃保护、护肝、抗炎镇痛、减肥美容、抗肿瘤、杀菌和抗氧化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综述了番木瓜不同部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抗癌作用效果等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其在功能食品、医药卫生及保健品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0(5):227-230,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42
摘要:综述了普洱茶抗肥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临床研究,比较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普洱生茶和熟茶的抗肥胖效果,并对其发展前景和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2020(5):231-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20.05.043
摘要:文章综述了蓝莓的主要功能成分、保健作用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提高多酚保留率是蓝莓加工领域的研究方向。
今日访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