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5-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03
摘要:文章综述了健康谷物及其制品的加工技术及特点,介绍了健康谷物及其制品在乳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健康谷物乳制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019(11):1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04
摘要:机体糖稳态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膳食多酚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消化酶活性、抑制葡萄糖转运和调节胰岛素抵抗等多种方式参与糖稳态调节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膳食多酚的种类和分布、调节糖代谢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膳食多酚调节糖稳态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高瑾,Manonose Tariro upenyu,李志豪,王萍,余雄伟,李述刚
2019(11):17-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05
摘要:以籽瓜种仁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圆二色光谱、质构等技术探讨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对其结构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DA浓度的升高,籽瓜种仁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由10 229下降至2 459,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上升,无规则卷曲含量下降;MDA氧化使籽瓜种仁蛋白质凝胶强度逐渐变差,持水性先减小后增大,持油性先增大后减小;当MDA浓度为0.1 mmol/L时,籽瓜种仁蛋白质持水性最小为174.5%,持油性最大为404.5%,适度氧化有利于籽瓜种仁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开发应用。
2019(11):22-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06
摘要:采用碱处理(AK)、烘烤—碱处理(HA)、碱处理—烘烤(AH)、碱处理—双螺杆挤压(AT)处理脱脂豆渣制备不溶性大豆纤维(ISF),以自制ISF制备O/W型乳浊液,研究干热处理对ISF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SF乳浊液ζ-电位依次为:AH-ISF>AK-ISF>AT-ISF>HA-ISF,储能模量(G’)依次为:AT-ISF>AH-ISF>HA-ISF>AK-ISF;4种乳浊液均呈现剪切稀化特性,干热处理ISF乳浊液tan δ<1;乳浊液贮藏期间,AK-ISF的粒径(ΔAK-ISF=1.916)和表观黏度(ΔAK-ISF=3.898)增幅均最大,而干热处理则改善了ISF乳浊液的贮藏稳定性,以AT-ISF最好。表明干热处理显著改变了ISF乳浊液的表面电荷分布,乳浊液形成了以弹性为主的类凝胶网络结构,且静电相互作用和类凝胶网络结构是干热处理ISF乳浊液稳定的主要因素。
邹奇波,王家宝,陈诚,梁丽婷,曹伟超,陈军民,黄卫宁,小川晃弘
2019(11):28-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07
摘要:比较了单甘酯型乳化剂和蔗糖酯型乳化剂与保泡型流态起酥油联用对海绵蛋糕面糊特性及其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蔗糖酯型乳化剂与保泡型流态起酥油联用组的面糊比重显著下降,面糊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加,从而提升了面糊的稳定性,此时蛋糕比容较大,达4.01 mL/g,比仅含单甘酯型乳化剂的蛋糕提高了68.5%,可显著减少薄层海绵蛋糕的表面气泡。蛋糕贮藏期研究表明,贮藏28 d后,含有蔗糖酯型乳化剂和保泡型流态起酥油的蛋糕硬度减小了37.8%。
2019(11):34-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08
摘要:将总浓度为1%的刺云实胶(TG)与黄原胶(XTG)按照不同的质量比复配,采用质构仪和流变仪对复配体系的凝胶特性和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通过Carreau模型对流动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复配体系网络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质构分析中TG与XTG质量比为64时有最大的凝胶强度;在流变分析中TG与XTG质量比为64时呈现最大表观黏度并且在频率扫描和温度扫描中表现出最大的储能模量(G′)。因此,TG与XTG的最佳复配比例为质量比64。在pH为5~10时,最佳复配比例体系的黏度保持相对稳定;当添加盐离子(Na+、Ca2+)后,体系黏度降低,Ca2+降低的趋势更为显著。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在TG与XTG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形成良好的凝胶网络结构。
2019(11):41-4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09
摘要:从马铃薯生产废水中提取分离马铃薯蛋白Patatin组分,并以对硝基苯乙酸酯为底物,研究了Patatin作为酯酰基水解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在37 ℃时活性最高,在40~50 ℃的条件下具有热稳定性,70 ℃处理120 min后酶失活;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发挥酶活的最适pH为8.2;Fe2+、Fe3+、Mg2+对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具有活性激活作用,K+、Ca2+对马铃薯酯酰基水解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低浓度的Al3+和Zn2+对酯酰基水解酶的水解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Zn2+抑制了酯酰基水解酶的活性。
2019(11):47-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0
摘要:以小红栲原淀粉(NS)为对照,研究了两种小红栲抗性淀粉(RS)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构特性、糊特性和益生特性。结果显示:与原淀粉对比,小红栲湿热处理抗性淀粉(HMT RS)与酸解—湿热处理抗性淀粉(AH-HMT RS)的RS含量显著增加,属于低血糖指数(pGI)食品配料。HMT RS与AH-HMT RS的晶体结构以B-型晶体占优且平均聚合度都降低,前者的微观结构呈规则片层结构,而后者的则呈小片层散乱堆积结构。HMT RS和AH-HMT RS糊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冷却黏度、崩解值与回值均显著降低,特别是AH-HMT RS糊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与冷却黏度均降至14 mPa·s以下,两者都只能形成低强度凝胶。HMT RS和AH-HMT RS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止糊化温度和糊化温度范围都显著增加,糊化焓则显著减少。以HMT RS或AH-HMT RS作为唯一碳源时,后者比前者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作用更强,丁酸产生也更多。
2019(11):52-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1
摘要:对3个生产基地8个晚籼品种的24份稻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以FAO/WHO氨基酸标准模式为参考,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稻米蛋白质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用于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不同基地及不同品种间稻米蛋白质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加权灰色关联度法与PER、NP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9(P=0.003),0.974(P=0.001)。表明加权灰色关联度与蛋白质生物学指标高度相关,能够较为科学、有效地表征稻米蛋白质的营养品质。
2019(11):58-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2
摘要:以Ellman法测定锦龟头部酯酶酶活,以吲哚乙酸酯为底物测定树鼩肝部酯酶酶活,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体系条件,比较几种特异性酶抑制剂的抑制效果;采用酶抑制法考察锦龟酯酶和树鼩酯酶对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锦龟酯酶酶活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孵育温度35 ℃、孵育时间15 min、缓冲液pH 7.5;树鼩酶酶活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孵育温度25 ℃、孵育时间15 min、缓冲液pH 8.0;锦龟酯酶对盐酸多奈哌齐敏感性最高;树鼩脂酶对双(4-硝基苯基)磷酸酯敏感性最高;锦龟酯酶和树鼩酯酶对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速灭磷、磷铵、速灭威、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甲萘威的检出限均低于国标所规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量限量。锦龟酯酶与树鼩酯酶粗提物具有良好的农药敏感性,可作为新型酶源用于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2019(11):64-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3
摘要:通过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Fe3O4@COF-SCU1),用于磁性固相萃取(MSPE)大红袍茶汤中8种多环芳烃,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子透射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等温吸附脱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e3O4@COF-SCU1进行表征。试验系统优化了Fe3O4@COF-SCU1组成、MSPE的吸附及洗脱条件,并建立多环芳烃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最佳操作条件下,8种多环芳烃均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 7。方法的检出限(LODs,S/N=3)和定量限(LOQs,S/N=10)分别为0.10~0.40,0.33~1.34 ng/mL。用该方法对大红袍茶汤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74%~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0%~8.50%。结果表明,Fe3O4@COF-SCU1可以简便快速地萃取分离痕量水平的多环芳烃。
2019(11):70-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4
摘要: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定性定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喹乙醇代谢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MQCA)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组织通过碱水解提取MQCA,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LC-MS/MS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5~50.0 ng/mL 浓度范围内,MQCA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7。MQCA检出限为0.1 μg/kg,方法在0.1,0.2,1.0 μg/kg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95.6%~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3.4%~14.3%(n=6)。该检测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MQCA残留量的检测和确证。
2019(11):75-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5
摘要:样品采用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LC-MS/MS检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0 μg/mL,线性相关系数>0.999 0,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3 mg/kg。在加标水平为0.03,0.10,0.50 mg/kg时,方法的回收率为88.3%~95.2%,RSD在4.5%~8.8%。该方法前处理方式简便、有机溶剂用量少、分析时间短、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适用于番茄和黄瓜中敌菌灵的检测。
2019(11):79-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6
摘要:为了能够无损、准确检测出稻谷在贮藏过程中的宜存状况,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稻谷贮藏品质的鉴别模型。采集1 000~1 800 nm范围内285份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依据实测脂肪酸值将样品宜存状况划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三类,采用邻域粗糙集(neighborhood rough set,NRS)算法终选出最优的10个特征波长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所建立的稻谷贮藏品质鉴别模型性能最优,其校正集与测试集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6.31%和9368%,敏感性和特异性参数分布在0.93~0.99。经分析比较,该模型性能同样优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RF算法各自建立的分类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NRS和RF算法用于稻谷贮藏品质的鉴定是可行的,适用于储粮品质安全现场快速筛查。
2019(11):85-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7
摘要: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分别采集自制黄斑烟及实际黄斑烟上污染斑点的光谱图,通过直观比较、数据库检索、相似度计算的方法,对烟支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并结合Bootstrap法设定相似度阈值,建立黄斑烟污染源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验证样品鉴别正确率达100%,可实现对黄斑烟支污染来源的定性分析,而且方法精密度好、重现性强,RSD均<0.01%(n=5)。
2019(11):89-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8
摘要:分析了中国当前食品安全现状,并提出建设泛在食品安全网的构想,通过对新技术的融合,设计出泛在食品安全网体系架构,指出泛在食品安全网的建设能够解决消费者、企业、监管机构之间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进一步提升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019(11):94-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19
摘要:以高压均质机次级减速系统的斜齿轮为研究对象,用SolidWorks建立模型并进行装配,运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设置齿轮啮合位置为面接触,分析完好和损伤齿轮的力学特性,并以主动轮转速、点蚀数目等为考察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转速、点蚀损伤情况对斜齿轮力学特性均有一定影响,随着点蚀数目增加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考虑点蚀产生机理,调整摩擦系数,确定了摩擦和点蚀之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2019(11):99-1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0
摘要:针对小颗粒(含粉料)状物料干燥方式简单,热利用率低、获得的物料干制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利用射频给热技术,设计了针对小颗粒(含粉料)物料中试射频干燥机。该设备由给热系统和输送系统两部分组成,给热系统主要包含射频发生器和翅片加热管,输送系统的主要传送部件为输送带。同时为保证射频干燥的均匀性,设计了物料厚度的限制装置,并以玉米颗粒为试验物料,对所设计的射频干燥机进行物料衡算及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干燥1 000 kg玉米颗粒,平均耗时40.83 min,平均干燥能耗4 241.438 9 kJ/kg·H2O。该机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热能利用率,保障物料干制品质量。
2019(11):104-1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1
摘要:采用运动控制器结合PLC的控制方式,实现运动轴的同步控制和封切温度的精确控制,并通过触摸屏实现往复式枕式包装机系统的参数设置及运行状况显示。将该系统应用于双端封往复式高速枕包机样机中,提高了包装机的包装精度和速度,简化了枕式包装机的伺服布置。
2019(11):108-11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2
摘要:将抗菌效果良好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的无机抗菌剂纳米氧化锌和具有广谱抗菌性、无毒健康的天然抗菌剂丁香精油加入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复合膜中,研究复合膜对鲜肉的保鲜效果。结果发现:添加质量分数6%纳米氧化锌和体积分数0.6%丁香精油的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78%,99.06%,具有强抗菌效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官能团和丁香精油中存在的酚反应基团之间有效地发生了键合,且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纳米氧化锌的分散效果;添加纳米氧化锌和丁香精油的复合膜对鲜肉的保质期可提高6~8 d。
2019(11):113-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3
摘要:通过阐述现代儿童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结合调研结果,分析3~12岁儿童的认知心理和艺术表现的发展特点,获得儿童对食品包装在形象和色彩两方面的喜好,并据此指导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如何从形象与色彩两方面满足儿童的购买情感与心理需求。
2019(11):117-1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4
摘要:针对当前乡土食品包装中乡土情怀缺失的现象,提出包装设计需通过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以多维表达形式,在地域性、朴实性、原生性等方面充分反映乡土情怀这一核心理念,以契合人们对其情怀的诉求。这种设计观应成为乡土食品包装设计的未来趋势,更有利于促进乡土食品的可持续发展。
2019(11):122-12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5
摘要:文章从休闲食品包装趣味性的表现特征、表现手法、表现要素三方面出发,对休闲食品包装趣味性的表现方式和休闲食品包装趣味性的价值功能进行阐述,指出休闲食品包装趣味性的设计原则向度上应注重实用性,遵循个性化,强调互动性并立足创新性。
2019(11):126-1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6
摘要:针对塑料、纸质、金属等食品包装材料各自的弊端和问题,阐述了食品包装材料减量化、单一化、轻型化、无毒无害化发展趋势,指出天然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范围及性能,揭示了天然包装材料的审美价值,提出了天然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和应用原则。
2019(11):129-1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7
摘要:采用3-咖啡酰奎尼酸(3-CQA)浸泡4种水果片(苹果、雪梨、杏果和三华李),在70 ℃条件下干燥,研究干燥后水果中5-HMF的含量和色度变化。结果表明,经干制后,不同水果5-HMF的含量不同,表现为三华李>杏果>苹果>雪梨,与4种水果中糖的含量和组成有关。在水果干燥过程中,3-CQA显著促进5-HMF的形成,且促进作用与浸泡时间和加热时间呈正相关;3-CQA增加水果褐变程度,表现为L*值降低,C*值增加;干燥前对水果片进行热烫处理可降低水果5-HMF含量和褐变程度。
2019(11):136-1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8
摘要:以传统扣碗酪和添加普通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的扣碗酪为对照组,分析副干酪乳杆菌KLDS.LP T1610对扣碗酪的感官品质、pH、滴定酸度、质构特性及乳酸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副干酪乳杆菌KLDS.LP T1610的扣碗酪(C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H值显著降低,滴定酸度显著增加。质构分析结果显示副干酪乳杆菌KLDS.LP T1610对扣碗酪的弹性和咀嚼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硬度和黏性有显著影响,显著高于A组,低于B组,且在贮藏期间变化不显著。此外,在贮藏期间,C组中乳酸菌的活菌数显著高于A、B两组。
2019(11):141-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29
摘要:以挥发性盐基氮为指标,以茶多酚、壳聚糖与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为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确定生物保鲜液的最佳配方,同时研究了生物保鲜液结合真空包装对鲭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4 ℃下,0.22 g/L茶多酚、5.00 g/L 壳聚糖、0.35 g/L 乳酸链球菌素配制的复合生物保鲜液对鲭鱼保鲜效果最佳,以单纯保鲜液和蒸馏水为对照,在最佳保鲜液配方下,生物保鲜液结合真空包装对保鲜的鲭鱼感官评价和水分含量最高,而挥发性盐基氮值、pH 值以及组胺值最低,在-4 ℃下7 d内仍处于二级新鲜度,且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其货架期延长3~4 d。
2019(11):145-1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0
摘要:以贮藏期间虹鳟鱼片的感官评分、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及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探究茶多酚、壳聚糖及柠檬汁处理对4 ℃冷藏虹鳟鱼片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3种保鲜剂进行配比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3种保鲜剂均能抑制虹鳟鱼片品质的劣变,其保鲜效果依次为:壳聚糖>茶多酚>柠檬汁;3种保鲜剂的最佳配比浓度为:壳聚糖1.75%,茶多酚0.25%,柠檬汁4.98%。经复配保鲜剂处理的虹鳟鱼片与对照组相比,可有效延缓贮藏期间其感官变质,鱼肉蛋白质等含氮物质的分解,同时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9(11):152-1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1
摘要:在不同贮藏温度(4,25,35 ℃)下,研究山梨酸钾或焦亚硫酸钠对南酸枣皮浆菌落总数、L*值、多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山梨酸钾或0.015%~0.050%焦亚硫酸钠均可有效抑制南酸枣皮浆微生物生长;0.015%焦亚硫酸钠在南酸枣皮打浆过程和贮藏前期具有较好的护色效果,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护色效果与0.050%山梨酸钾的无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对南酸枣皮打浆和贮藏过程中多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别(P>0.05);低温(4 ℃)有利于南酸枣皮浆贮藏;在贮藏过程中L*值和多酚含量变化分别符合一级和零级降解动力学模型。
2019(11):159-16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2
摘要: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方法,以地衣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LAMI 002为抑制对象,筛选高效防腐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复配防腐剂配比。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均能抑制腐败菌生长,最佳复配防腐剂配方为:溶菌酶0.185 2 g/kg,ε-聚赖氨酸0.054 1 g/kg,乳酸链球菌素0.066 3 g/kg。验证实验中混合腐败菌得到了有效控制,菌落总数减少了99.07%。
2019(11):165-1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3
摘要:运用喷雾干燥技术,以货架期加速试验周期内微胶囊粉表面油、分散相的过氧化值等参数为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食品原料(蛋白、多糖)和食品添加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等)对50%载油量南瓜籽油微囊粉芯材包埋率(以产品表面油为指标)和理化性质(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确定了以酪蛋白酸钠和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主要壁材的配方,同时用聚葡萄糖代替麦芽糊精确定了一则以酪蛋白酸钠为主壁材、聚葡萄糖为填充剂的无糖南瓜籽油微囊粉配方。50%载油量南瓜籽油微囊粉表面油≤2.5%,过氧化值≤0.13%,酸价≤1.0 mg KOH/g,常温货架期24个月。
2019(11):171-1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4
摘要:为探讨60Co-γ辐照对红参降血糖作用的影响,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为模型,试验期间定期检测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值,试验30 d后眼球取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离心后的血清,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的测定后进行分析;对取血后的小鼠进行解剖,分离心、肝、脾、肾,测定脏器系数。对小鼠禁食血糖浓度的测定显示,辐照红参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最显著(P<0.05),数值上优于未辐照红参高剂量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脏器系数测定结果均显示,辐照红参高剂量组与未辐照红参高剂量组测定值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最接近于阳性对照组,同时辐照红参高剂量组数值上优于未辐照高剂量组。对血清TC、TG的测定发现,辐照红参高剂量组在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脂浓度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糖尿病治疗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相近。因此,60Co-γ辐照红参提取物能够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2019(11):176-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5
摘要:研究风味蛋白酶制备元蘑蛋白肽的工艺条件,并分析蛋白肽分级组分氨基酸组成、红外结构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元蘑蛋白肽酶解条件;将元蘑蛋白肽按分子量大小分级为P1(<3.5 kDa)、P2(3.5~10.0 kDa)及P3(>10.0 kDa);分析3个组分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特征;分析DPPH·、ATBS+·、·OH等清除作用以及体外模拟胃肠消化作用。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制备元蘑蛋白肽的最佳条件为pH 7.6、酶解时间3.0 h、酶解温度42 ℃;3个组分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以及综合抗氧化效果最好的为大分子量的P3 组分(P<0.05);3个组分红外光谱峰形基本一致;通过体外模拟胃肠后3个组分活性基本没有变化。通过风味蛋白酶酶解并分级可以制得氨基酸含量丰富、性能稳定并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的元蘑蛋白肽;元蘑蛋白肽分子量越大,抗氧化效果越好。
2019(11):182-1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6
摘要:以酸枣为研究对象,优化超声法、酶解法、超声辅助酶解法3种提取方法工艺参数,并比较3种提取方法提取物总酚、总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利用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酸枣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超声法提取率为67.37%;酶解法提取率为69.47%;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率为74.49%。其中超声辅助酶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31(mL/g),加酶量2.1%(以果肉粉末总重计),酶解时间1.2 h,超声时间29 min,超声功率146 W。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枣汁中的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超声法、酶解法相比,超声辅助酶解法可以显著提高酸枣汁中总糖含量。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酸枣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并且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的酸枣汁抗氧化能力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表明超声辅助酶解法可以作为一种对酸枣果肉水溶性物质高效提取的方法。
2019(11):191-1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7
摘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合酶提取北沙参多糖(GLP-E)提取工艺,利用DEAE-52离子交换剂对北沙参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北沙参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70 ℃,酶解时间3 h,液料比301 (mL/g),酶添加量3.0%,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质量比31,北沙参多糖提取率为(22.04±0.23)%。GLP-E水洗脱得到GLP-E1,NaCl洗脱得到GLP-E2。GLP-E、GLP-E1和GLP-E2在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上有所差异,但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2019(11):198-2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8
摘要:采用喷雾干燥技术,研究制备条件对洋葱精油微胶囊化的影响,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对比喷雾干燥前后洋葱精油主要成分硫代亚磺酸酯含量的变化,并测定洋葱精油微胶囊的质量指标,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分析;对微胶囊实施体外模拟试验,同时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精油的挥发率进行研究,分析微胶囊的释放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乳化温度61 ℃、进风温度177 ℃、进料流量900 mL/h,该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2.06%,喷雾干燥之后洋葱精油硫代亚磺酸酯保留率值与理论值相近;微胶囊的出粉率、含水率、密度、粒径及感官评分分别为22.34%、3.12%、0.79 g/cm3、15.3 μm和92,出粉率高,含水量低,品质较佳,在胃肠液中的控释效果较好,易于吸收且刺激性小,洋葱精油微胶囊的释放过程与Avrami’s方程拟合良好,随着温度的升高微胶囊释放速率常数上升,微胶囊应在低温条件下贮藏。
2019(11):206-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39
摘要:将真空—蒸汽脉动烫漂预处理技术应用于百合的烫漂预处理,研究蒸汽烫漂时间、烫漂循环次数和真空度对百合烫漂后干燥特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色泽和复水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烫漂时间、烫漂循环次数和真空度均对烫漂后百合的干燥特性有显著性影响,当蒸汽烫漂时间30 s,烫漂循环3次,真空度90 kPa时,百合烫漂充分,提高了细胞间的通透性并抑制PPO、POD酶的活性,烫漂后在60 ℃热风下干燥,最短为11.7 h;干燥后的百合片色泽L*值为83.65、ΔE值为5.18,接近于新鲜百合色泽;复水比最高为1.49 g/g,水分有效扩散系数最大为6.85×10-10 m2/s;综合评分最高为0.98。
2019(11):211-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40
摘要:文章综述了利用组织学和生物学来检验肉糜产品中掺杂低档肉制品的主要方法,分别是以DNA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以蛋白质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电泳联合检测技术,并探讨不同检验技术的原理、检验结果精确度及其优缺点。
刘元林,龙鸣,李儒,田晓静,马忠仁,Nurui Izza Nordin,宋礼
2019(11):217-2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41
摘要:脂肪酸是油脂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食品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存在差异性,通过脂肪酸分析可以溯源产地、区分品种、分析品质优劣、开发高质量产品。文章论述了脂肪酸检测在肉品、乳与乳制品、植物油、药食同源食材中的应用。
2019(11):223-2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42
摘要:真菌毒素由丝状真菌代谢产生,具有很强的毒性。基于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能形成稳定的细胞系,分泌多种血浆蛋白,可以有效评估真菌毒素的体外毒性。文章综述了主要真菌毒素对粮食的危害,以及真菌毒素间联合毒性对人体细胞产生的副作用,对未来预测和预防粮食中真菌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健康影响意义重大。
2019(11):228-23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43
摘要:青核桃加工技术及成套装备发展是核桃产业化加工的前提基础。文章分别就美国和中国在青核桃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和成套装备等现状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中国青核桃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展望中国青核桃加工前景。
2019(11):233-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9.11.044
摘要:针对因平台参与、商家隐蔽、配送复杂、法律滞后、方式落后等互联网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特殊性,而产生的监管部门资源整合不畅、商家违法成本降低、第三方订餐平台监管不力、维权成本与取证成本偏高等问题,应积极探索集政府、订餐平台、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消费者等于一体的社会共治式的互联网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构建互联网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今日访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