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4(7):1-4,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1
摘要:同国际前沿相比较,中国农业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并已初步形成了少量领跑、多数并跑和跟跑的基本格局。新时期,应大力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
2018, 34(7):5-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2
摘要:从通报数量、通报国家、通报类型、产品类别、危害类别5个角度,分析了2016~2017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of Food and Feed,RASFF)对中国食品安全的通报情况,总结其特点及关注的重点食品种类和风险因素。据此,提出了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三点建议:① 建立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② 准确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特点,做好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③ 加强对欧盟标准的跟进,提高企业主体责任。
2018, 34(7):1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3
摘要:以秋刀鱼为原料,研究白酒添加量对秋刀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溶解度、乳化性、浊度、表面疏水性、凝胶特性和巯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白酒添加量的增加,MP溶解度、乳化性、凝胶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及保水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凝胶白度值无明显变化;浊度、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来看,白酒处理对秋刀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影响较大,且在白酒添加量为5%~7%时对凝胶特性的改善效果较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发现,白酒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并使溶出的蛋白质通过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物质。
2018, 34(7):17-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4
摘要:利用8-苯胺基-1-萘磺酸钠荧光探针法、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木糖醇和甘露醇对花生蛋白溶解性、乳化性、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木糖醇和甘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在pH 3.0~6.0时,花生蛋白溶解性均呈增加趋势,且均在pH 4.0处最低,乳化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木糖醇和甘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酪氨酸被包裹进花生蛋白分子内部,而色氨酸暴露于分子表面,花生蛋白荧光强度均降低;在木糖醇作用下,花生蛋白表面疏水性逐渐增加,但在甘露醇作用下,其表面疏水性先增加后降低。
2018, 34(7):23-28,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5
摘要:通过对青海地区采集的牦牛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共获得48株乳酸菌。以生长旺盛且可用于食品的11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有6株菌株在pH 3.00人工胃液中存活率>50.00%,2株菌株在0.30%胆盐中生长率>15%。其中鼠李糖乳杆菌2016SWU.05.0601为最佳抗性菌株,在人工胃液中存活率为119.53%,在0.30%胆盐中生长率为41.64%。
2018, 34(7):29-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6
摘要:探讨烘焙温度对小球藻脂肪酸组成、色素成分及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的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含量达到细胞总脂的76.69%。其中,亚油酸(C18∶2)含量最高,亚麻酸(C18∶3,n3)次之。温度不高于150 ℃时,烘焙处理对小球藻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无明显影响;但当温度达到200 ℃时,烘焙处理会显著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小球藻的色素成分及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对烘焙温度很敏感。当烘焙温度高于100 ℃时,小球藻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严重;当烘焙温度高于150 ℃时,小球藻的抗氧化活性也明显减弱。
2018, 34(7):34-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7
摘要:采用NaNO2-Al(NO3)3的比色法测定沙苑子酒总黄酮含量,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酒中的5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经不同处理的沙苑子在酿造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沙苑子酒在酿造过程中,除鼠李柠檬素外,其他4种黄酮成分含量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总黄酮变化趋势一致;在酿造过程中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相比,除杨梅苷外,其他4种黄酮单体含量均高。酿造前将沙苑子浸渍萌发炒制处理能使黄酮含量提高,从而提高酒的质量。
2018, 34(7):39-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8
摘要:为研究不同商业酵母发酵对无花果酒有机酸的影响,通过5株商业酵母发酵无花果酒,测定无花果酒及汁中有机酸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酵母与有机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株酵母发酵无花果汁后有机酸总量升高,乙酸、丁二酸、柠檬酸、马来酸含量升高,其中菌株D254发酵的酒中乙酸、丁二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 805.99,2 194.29 mg/L,KD发酵的无花果酒中柠檬酸含量最高为1 635.31 mg/L,不同菌株发酵无花果汁后富马酸、草酸含量均下降,菌株KD对草酸含量的保留高于其它菌株,为104.99 mg/L;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与菌株KD密切相关的有机酸种类最多,分别为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
2018, 34(7):43-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09
摘要:为实现贵州三穗特色细菌型豆豉产品品质稳定、大规模工艺化生产,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实现纯种或混菌发酵,强化优良菌种,从传统生产工艺中分离筛选出13株菌,接种于黄豆,以感官评定和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制曲初筛及复筛,选出优势菌株5株,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后,最终挑选3株(B、F和J菌株)进行16Sr DNA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株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的亚种,是贵州三穗特色细菌型豆豉的优势菌株。
2018, 34(7):48-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0
摘要:采用辊式压榨法制取椪柑、温州蜜柑、本地早蜜橘和槾橘4种宽皮橘的精油,并运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的18个传感器中有5个对4种宽皮橘精油嗅味分析的响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可以将4种宽皮橘精油成分进行很好地区分,区分因子≥86%。GC-MS分析分别从椪柑、温州蜜柑、本地早蜜橘和槾橘4种宽皮橘精油中鉴定出38,37,37,36种化合物,总计72种。其中仅11种为共有化合物,而各自特有化合物共达30种。
2018, 34(7):54-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1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HPLC-ELSD)建立基于指纹图谱分析的低聚半乳糖成分比较与组分含量推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11个匿名食品级低聚半乳糖产品进行含量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食品级低聚半乳糖产品组成接近,非有效组分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和乳糖构成;有效组分色谱峰个数1~2个,质量浓度范围为73.65~100.00 g/100 g,主要由聚合度大于3的低聚半乳糖混合构成,部分产品中有效组分仅为异乳糖。通过该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可实现对低聚半乳糖产品质量差异的有效评价。
2018, 34(7):59-64,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2
摘要:建立并优化一种基于高效薄层色谱和表面增强拉曼联用检测技术的方法,用于快速准确定性定量检测葡萄汁中的苏丹染料掺伪。使用石油醚/丙酮/乙酸(9/1/0.1,体积比)作为流动相在硅胶板上对目标物进行色谱分离,考察纳米银胶体浓度、外加电解质种类、浓度以及入射激光波长等参数对检测信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倍浓缩的纳米银胶体,633 nm入射激光,辅以0.5~1.0 mol/L NaCl最适合4种目标物的检测。优化检测条件后,检测灵敏度可达0.01~0.05 mg/kg;在1~20 mg/kg浓度范围内,检测结果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不仅如此,对葡萄汁样品的测试中,该方法也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添加回收率72%~104%)和精密度(RSD 4.5%~9.6%),因此特别适于大批量饮料和食品样品中非法色素添加的筛检。
2018, 34(7):65-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3
摘要:采用电子鼻系统对4,25,37 ℃下,放置0~30 h的鲜湿米粉风味进行检测,用以评价鲜湿米粉的新鲜度,以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定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鲜湿米粉的新鲜度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变差,4 ℃下鲜湿米粉的风味基本没有变化;25,37 ℃下分别在24,18 h出现异味。通过对电子鼻的传感器响应值进行PCA方法的分析,可以明显区分出不同贮藏条件下的鲜湿米粉样品;Loadings分析方法可以得知传感器W5S、W1W和W2W在检测中起到的作用最大。
李超,许永,李娥贤,秦云华,吴家灿,刘秀明,王家俊,蒋薇,张承明
2018, 34(7):69-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4
摘要:通过溶剂萃取直接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质谱(LSE-GC-MS/MS)法测定烟丝中香兰素的含量,研究对香兰素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误差。通过计算香兰素不确定度分量及合成不确定度,得出该物质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1.37 μg/g。
2018, 34(7):74-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5
摘要:利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建立快速检测电子烟雾化液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方法并进行优化,与国家标准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ATP荧光检测仪的最优检测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30 s,ATP检出限为2.36×10-12 mol/L,RSD为3.5%~8.2%,加标回收率为97%~108%; ② 滤膜过滤富集检测可实现低活菌数样品的检测,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的富集检测效果优于聚碳酸酯滤膜和醋酸纤维滤膜,富集后检测ATP生物荧光的相对光度值与富集前活菌总数具有良好的对数线性相关关系(r2>0.96);③ 采用ATP检测方法估算的活菌总数结果与平板计数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电子烟雾化液的卫生情况评价结果一致。ATP生物发光检测方法可快速计算电子烟雾化液菌落总数,对于电子烟安全卫生风险评估具有建设意义。
2018, 34(7):78-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6
摘要:通过分析输送机的工况需求,研究影响输送的相关因素,确定了输送机工作过程的力学特性模型。采用分析力学方法,得到影响等直径变螺距因素的力学特性模型;利用Unigraphics NX建立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静力学仿真、模态分析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分析和优化,奶油输送机的最大变形量发生在螺旋轴顶部边缘,优化后结构的质量、总变形量及等效应力上均减少了10%以上。
2018, 34(7):83-85,1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7
摘要:针对牛奶厂人工搅拌不均匀、不充分的问题,应用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对整个储奶罐系统进行创新性设计。通过分析组件间相互作用,得出人工使用铁耙搅拌牛奶作用不足的结论;针对搅拌装置在工作时因高度不同而弯曲程度不同,运用物理矛盾分析,结合时间分离中的发明原理——动态特性,设计出一种电机驱动式、可伸缩的柔性机构。运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搭建具体的打耙机构模型,通过试验验证柔性臂工作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柔性臂能完成压缩、伸长、弯曲、扭转等姿态,可实现较大范围的搅拌。
2018, 34(7):86-8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8
摘要:基于拉瓦尔喷管结构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分级效果好、易操作的花生负压分级装置。通过Fluent对影响负压管内真空度的5个因素进行仿真试验,确定风道的结构尺寸;利用CFD-DEM耦合仿真软件,对体积相同密度相差较小的两类花生负压分选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优质、次等花生的分选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负压分选试验台,以分选高度、输送带速度以及风道进风速度为试验变量,对花生进行负压分级试验。试验证明基于拉瓦尔喷管结构的负压分选装置可以完成花生的负压分级作业。
2018, 34(7):90-92,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19
摘要:为了对核桃重量进行在线检测,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对称重传感器信号动态补偿校准和支持向量回归(SRV)预测方法,设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核桃重量在线测试系统。对400枚核桃分别在速度为0.02,0.03,0.05 m/s条件下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训练和校验,分析得到最优的核桃重量预测模型为基于线性核函数的SVR模型,较佳的测试速度为0.03 m/s。利用200枚核桃样本在0.03 m/s 的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系统预测的核桃重量与核桃实际重量线性拟合的r2为0.85,平均绝对误差为1.67 g,表明该系统可以较为准确地实现核桃在线称重。
2018, 34(7):93-97,10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0
摘要:设计以球形果实单体为对象的采摘终端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双目视觉系统、嵌入式控制核心、机械臂与采摘器组成。对番茄果实图像识别进行了算法设计,提出了约束性Hough变换圆形检测算法完成了遮挡果实分割,基于改进PMF立体对应点算法实现了果实左右图像的立体匹配,获取果实三维质心坐标。通过对番茄、苹果、柑橘3类果实的采摘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各模块能够协调稳定工作,采摘终端对成熟果实的成功识别率达87.5%;成功采摘率达85%。
2018, 34(7):98-10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1
摘要:在分析袋装食品装箱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并联拾放机器人,确定了其性能参数和机械结构,接着对机器人空间运动轨迹进行了规划,并运用Adams软件对规划路径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机器人可以精准地进行抓放动作,且在规划路径中运动平稳,运动轨迹规范,满足设计要求。
2018, 34(7):101-1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2
摘要:对啤酒生产线上压盖机上的凸轮机构进行理论分析,利用SolidWorks和VB提取凸轮轮廓线,并结合MATLAB对凸轮和滚子从动件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其速度、加速度、压力角等数据。分析得出现用的啤酒生产线上凸轮不合理的地方,为了改善其性能采用了三次样条曲线改善凸轮轮廓,经分析采用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的凸轮轮廓减小了现用凸轮机构的柔性冲击,提高了压盖机的性能。
2018, 34(7):106-110,1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3
摘要:将纳米二氧化钛掺入聚乙烯醇中,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备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钛(0.0%,0.5%,1.0%,3.0%,5.0%,7.0%)的聚乙烯醇活性薄膜。研究了经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后聚乙烯醇薄膜的吸湿特性和抗菌性能。通过等温吸湿特性试验研究薄膜的吸湿特性,并基于GAB等温吸湿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表征;分别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试验分析薄膜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能赋予聚乙烯醇薄膜优秀的疏水性能,随着薄膜中纳米二氧化钛含量的增加,薄膜的吸湿特性逐渐降低,且当环境相对湿度为11%,33%,57%,75%,84%时,含有7%纳米二氧化钛的聚乙烯醇薄膜相对于纯聚乙烯醇薄膜的平衡含水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53%,3.97%,4.10%,7.20%,10.70% (P<0.05);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钛的聚乙烯醇活性薄膜的吸湿特性能够用GAB等温吸湿模型进行拟合,且模型的拟合度R2均达到0.99以上。通过GAB等温吸湿模型拟合的6种聚乙烯醇活性薄膜吸湿曲线整体变化趋势相似,属于II型等温吸湿曲线;经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后的聚乙烯醇薄膜具备了抗菌性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落的OD595增长趋势随着薄膜中纳米二氧化钛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经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聚乙烯醇薄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抗菌性能,预示着其在食品包装贮藏过程中会起到有益的效果。
2018, 34(7):111-1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4
摘要:为解决食品包装机生产过程中内包装质量缺陷等问题,基于机器视觉原理设计食品内包装缺陷检测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及判断与剔除等系统组成,使用超小型CCD相机对包装材料的内部缺陷进行扫描,通过PLC程序实现对缺陷包装的判别和剔除。以内衬纸为例,利用不同程度缺陷内衬纸及FLUKE热成像仪,对机器视觉装置进行内衬纸缺陷剔除率及机械部件运行情况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机器视觉的检测装置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缺陷内衬纸漏检及检测效率低等问题,各类型缺陷内衬纸检测准确率高达95%,研发后缺陷烟包白班减少了13.3包/月、前夜班减少了8.4包/月、后夜班减少了8.0包/月,降低了缺陷烟包量,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所有仪器均满足长期稳定运行的要求,实现了包装质量的闭环式自动检测技术。
2018, 34(7):115-1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5
摘要:应用感性工学和卡诺模型的概念完善食品用陶瓷包装容器产品的设计,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通过采用抽样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法获得了影响食用陶瓷包装容器产品消费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外观因素和性能因素。外观因素在产品设计开发中变得更为优先,要努力寻找与感性关联的词汇和设计元素之间应包含的外观因素;陶瓷产品综合形式,应与功能相辅相成,灵活融合。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包装容器产品应具有抛物线形设计元素,人工平面装饰、釉面、肌理和块状/封闭色彩等。
2018, 34(7):121-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6
摘要:采用流延成膜工艺,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茶树精油和尤加利精油,制备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PLA/PHA)可降解活性抗菌薄膜。以蓝莓为研究对象,在(4±1) ℃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PLA/PHA保鲜膜包装、茶树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尤加利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处理。通过测定3种薄膜的基本性能,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蓝莓的烂果率、失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花色苷和VC含量等指标,探讨不同活性抗菌薄膜对蓝莓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精油的活性抗菌薄膜能有效降低蓝莓果实的烂果率、失重率,延缓果实花色苷和VC含量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其中,尤加利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对维持蓝莓果实新鲜度,降低果实水分蒸发,维持总酚含量效果最佳。
2018, 34(7):127-131,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7
摘要: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评价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Nα-lauroyl-L-arginate ethylester,LAE)的抑菌活性。以果蔬腐败菌中具有代表性的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灰葡萄孢、链格孢、胡萝卜软腐病坚固杆菌为模式菌,测定LAE对5种腐败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测定LAE对霉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以及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同时探究LAE和其他几种果蔬防腐剂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表明:LAE对4种真菌性腐败菌灰葡萄孢、链格孢、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的MIC分别为400,200,400,400 μg/mL,当LAE浓度达到对各菌的MIC后,能对各霉菌保持较高的菌丝抑制率,分别为100%(16 h),78.2%(48 h),81.8%(48 h),79.1%(48 h);LAE对细菌性腐败菌胡萝卜软腐病坚固杆菌的MIC为25 μg/mL,且50 μg/mL的LAE能在90 min内完全杀灭受试菌;LAE与尼泊金甲酯钠共同使用时对模式菌有最佳的联合抑制效果。
2018, 34(7):132-136,1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8
摘要:以二郎苕甘薯为试验材料,研究在4 ℃贮藏条件下,抗坏血酸钙和ε-聚赖氨酸2种绿色保鲜剂及其复合处理对鲜切甘薯褐变度、菌落总数、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 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抗坏血酸钙+0.03% ε-聚赖氨酸浸泡10 min能够有效降低鲜切甘薯贮藏期间的褐变度和菌落总数,保持鲜切薯块较高的总酚含量,抑制鲜切薯块PAL、PPO、POD活性的升高,对提高鲜切甘薯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周期具有一定效果。
2018, 34(7):137-1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29
摘要:以未添加抗氧化剂和添加0.02%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的牛肉饼作对比,研究添加5%,10%,15%,20%青梅(Prunus mume,PM)对-18 ℃冻藏10 d的牛肉饼脂肪氧化、蛋白质氧化、抑菌能力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15%,20% PM试验组的TBARS值显著降低(P<0.05),且20% PM试验组的抗脂肪氧化效果与添加0.02% BHT效果相当;所有PM试验组在4 d后TVB-N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0% PM试验组在贮藏期间的TVB-N值与添加0.02% BHT无显著差异(P>0.05);10%,15%,20% PM试验组在贮藏期间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P<0.05),且20% PM试验组4 d后的抑菌能力与添加0.02% BHT的相当;此外,添加青梅能显著增加牛肉饼总酚含量,降低pH值、红色度,增大黄色度(P<0.05),并能提升肉饼的多汁性,降低油腻感,改善感官特性。
2018, 34(7):143-147,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0
摘要:采用水浴提取三叶青根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roots of Radix Tetrastigma, RTP),以多糖提取得率为响应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三叶青根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96 ℃、液料比34∶1 (mL/g)、提取时间2 h,该条件下三叶青根多糖提取得率为(21.23±0.77)%。通过Sevage法除蛋白,并依次经DEAE-52 离子交换柱、Sepharose CL-4B凝胶柱分级纯化,得到组分RTP-3-1。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分析RTP-3-1为高纯度多糖,其分子量为1 244.2 kDa,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RTP-3-1是酸性多糖,核磁共振氢谱显示RTP-3-1为α型多糖。
2018, 34(7):148-150,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1
摘要:沙棘原花青素软胶囊(沙棘籽提取物、沙棘油、紫苏籽油组方)按人群推荐摄入量(人均3 g/d)确定摄入剂量为0.05 g/kg· BW(成人体重均值以60 kg计),并按照人群推荐日摄入量的10,20,30倍设置低、中、高3个剂量组(即0.5,1.0,1.5 g/kg· BW),连续灌胃SPF级昆明种小鼠30 d后,以50%乙醇建立雄性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各剂量组间小鼠体重增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模型成立的情况下,高剂量组小鼠肝匀浆中MDA和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还原性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高剂量组能显著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P<0.05)。说明沙棘原花青素软胶囊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周斯仪,屈义,钟赛意,杜振兴,苏伟明,谌素华,洪鹏志,吴小禾
2018, 34(7):151-157,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2
摘要:以鱼鳔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类肝素,研究其提取工艺参数和体外抗凝血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酶量、酶解时间和温度为影响因子,类肝素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鱼鳔类肝素(HSB)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评价其抗凝血活性。结果显示,最优提取条件为2709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4 mg/mL,酶解温度50 ℃,时间20 h,在该条件下类肝素得率为(1.79±0.05)%,与预测值相差3.24%;同时,所提取的类肝素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活性,并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发挥作用。
2018, 34(7):158-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3
摘要:以广东德庆地区的巴戟天为原料,对巴戟天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并对提取所得巴戟天多糖的抗氧化性及抗疲劳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1 (g/mL),巴戟天多糖得率为6.71%,与理论预测值仅相差0.11%;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在该条件下得到的巴戟天多糖具有良好的O-2·和DPPH·清除能力。表明优化所得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且所得多糖具有良好抗氧化能力。NIH小鼠试验结果显示,巴戟天多糖能降低体内的尿素氮和乳酸,升高肝糖元含量,呈现出一定的抗疲劳效用。
2018, 34(7):164-168,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4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析萃取溶剂、萃取温度和压力、萃取时间和次数以及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亚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比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与其他萃取技术所得油脂的品质,说明油脂有益伴随物在亚临界流体萃取中的迁移情况。最后展望亚临界流体萃取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2018, 34(7):169-172,2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5
摘要:在分析鱼类运输应激反应的基础上,综合血液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抗氧化功能等,从低氧胁迫、氨氮胁迫、密度胁迫、客观运输条件胁迫、温度胁迫等运输中可能产生不同胁迫的角度,详细综述鱼类保活运输中应激反应诱发因素及其影响。
2018, 34(7):173-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6
摘要:文章综述栀子果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功效以及栀子果食品的开发现状。
2018, 34(7):179-1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7
摘要:文章从干燥预处理和干燥技术2个果蔬干制的重要环节出发,对国内外关于预处理和干燥方法对果蔬干制品VC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2018, 34(7):183-185,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8
摘要:为了研制开发具有独特风味的健康酒类产品,创新性地应用食用酒精回流提取高良姜配方制剂和姜黄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制备出高良姜露酒和姜黄露酒,并对其质量指标、感官风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露酒和姜黄露酒均符合GB/T 27588—2011标准,酒液色泽金黄透明,植物香气特征明显,其中高良姜露酒香气更为和谐,风格更为典型突出。GC-MS分析结果显示,高良姜露酒中含有一定丰度的桉叶油醇。
2018, 34(7):186-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39
摘要:以制备交联菊糖为目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Central-composite 设计原理和响应面法优化交联菊糖制备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菊糖质量浓度、交联剂用量、体系pH值和反应时间对交联菊糖交联度影响显著;交联菊糖最佳制备工艺为pH 10.19、交联剂用量12.04 g/100 g(基于菊糖干基)、菊糖质量浓度4.63%、反应时间3.59 h、反应温度45 ℃。在该工艺条件下交联菊糖交联度为0.013 7±0.001 2,与理论预测值0.014 0相符。与普通菊糖相比,交联菊糖平均聚合度提高,平均粒径增大,溶解度下降,具有较高黏度和较好凝胶特性。
2018, 34(7):194-19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40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食窦魏斯氏菌SJ-02(Weissella cibaria SJ-02)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EPS产量为指标,首先探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对EP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RS为基础培养基,维持2%葡萄糖不变、用1.5%大豆蛋白胨替代蛋白胨,可增加菌株SJ-02的EPS产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影响EPS产量的因素进行优化,获得菌株SJ-02产EPS的最适发酵条件:接种量3.00%、培养时间34 h、培养温度37 ℃,在此条件下理论预测EPS产量为335.03 mg/L,验证实验测得EPS产量为331.47 mg/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7%。
2018, 34(7):200-2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41
摘要:为改善山葡萄酒的风味,对其苹果酸—乳酸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山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 3.00,温度20 ℃,接种量4 mL/100 mL,含糖量10.7 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东北山葡萄酒进行二次发酵,制品pH值相对于原发酵葡萄汁升高0.19±0.05,总酸度(以苹果酸计)相对于原发酵葡萄汁降低(2.67±0.10) g/L,缓解了山葡萄原酒的酸涩味,增加了适口性。
2018, 34(7):204-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42
摘要:以黑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黑米醪糟发酵过程中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浸米时间、浸米温度、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以及发酵时间对黑米醪糟发酵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对黑米醪糟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浸米时间1.0 h、浸米温度63 ℃、酒曲添加量4.4%、发酵时间42 h、发酵温度31 ℃。所得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为总糖236.9 g/L、总酸4.3 g/L、酒精度1.39 g/100 mL。该发酵条件下酿造出的黑米醪糟,呈紫红色,酿液透明有光泽,味浓甜,爽口,酒香味浓郁,口感软糯,具有黑米醪糟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营养价值。
2018, 34(7):211-2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43
摘要:借助奎宁标准品进行苦味鉴评,探究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与苦味的关系。以脱皮苦杏仁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浴脱苦[脱苦温度70 ℃、料液比1∶12 (g/mL)、脱苦时间6 h],每30 min取样一次,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的苦杏仁苷含量。结果表明: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与苦味呈正相关关系,70 ℃水浴脱苦5 h后,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低至0.91 mg/g·干基,苦杏仁苦味等级降为Ι级,品尝时已不苦。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与苦味密切相关,运用HPLC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残留量即可准确判断其脱苦程度。
2018, 34(7):215-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7.044
摘要:为提高卷包车间残烟烟丝回收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S400残烟机处理回收残烟丝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 带输送机频率、Ⅰ级风机频率、Ⅱ级风机频率等因素对烟丝回收率具有显著影响;② 最佳工艺条件为输送机频率25 Hz,Ⅰ级风机频率53.4 Hz,Ⅱ级风机频率35 Hz;③ 工艺改进后,S400残烟机烟丝回收率由47.1%提升到56.1%,且回收烟丝整丝率没有显著变化,质量稳定。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