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4(5):1-5,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1
摘要:以市售蛋清粉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泳、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研究超声波协同糖基化修饰对其蛋白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糖基化修饰能显著降低蛋清粉的致敏性,致敏性随超声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5 min、600 W的条件下有最大程度降低。这和其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经复合处理后,蛋清蛋白分子量显著增加,同时三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使表面疏水性增强、内源荧光和自由氨基含量降低,导致其致敏性降低。超声波协同糖基化修饰是一种良好的降低蛋清粉致敏性的方法。
2018, 34(5):6-10,1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2
摘要: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电导率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析添加不同二价金属离子(Ca2+、Ba2+、Mn2+和Cu2+)的卵清蛋白溶液在脉冲电场处理前后的zeta电位,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情况,探究金属离子和PEF协同对蛋白质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添加了Ba2+和Cu2+的卵清蛋白溶液的zeta电位,随着脉冲电场能量的加入呈减小趋势,添加了Ca2+和Mn2+的样品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② 随着脉冲电场处理时间增加,添加金属离子的蛋白溶液的电导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添加Ca2+对蛋白溶液的电导率影响最大;③ 4种金属离子的添加都使脉冲电场处理后样品电活性下降,可导电物质的数量减少;随着处理次数增加,氧化还原电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8, 34(5):11-15,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3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光谱学等方法,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预处理结合美拉德反应对α-乳白蛋白(α-LA)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HPM预处理使α-LA的内源性荧光强度、表面疏水性增大,且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处理压力为110 MPa时,达到最大值。经乳糖美拉德反应后,α-LA的内源性荧光强度降低,表面疏水性增大,乳化性、抗氧化活性增强,表明DHPM预处理改变了α-LA的三级结构,从而促进美拉德反应、提高美拉德反应产物的乳化性能和抗氧化活性。DHPM预处理协同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有效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方法。
2018, 34(5):16-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4
摘要: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研究姬松茸多糖对其NO释放和iNOS表达的作用,并通过检测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来探究姬松茸多糖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姬松茸多糖可剂量依赖性增强RAW264.7细胞NO的释放与iNOS蛋白的表达,且两者趋势一致。此外,25 μg/mL姬松茸多糖能够增强RAW264.7细胞中p-IκBα蛋白的表达量,且在45 min 时达到最高,证明其能够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综上,姬松茸多糖通过NF-κB途径上调巨噬细胞iNOS的表达,进而促进NO释放。
2018, 34(5):20-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5
摘要:为了在3 L发酵罐水平上提高重组菌E.coli BL 21(DE3)/ pET20b(+)-BapulA的普鲁兰酶的表达量和胞外分泌,将嗜酸芽孢杆菌普鲁兰酶(Bacillus acidopullulyticus)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并在3 L发酵罐水平上对重组菌进行发酵优化,考察了发酵条件对重组酶表达的影响。重组菌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前期菌体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0 ℃和7.0,当菌体浓度OD600达到50时,发酵温度降低至25 ℃,此时调节pH为6.2,同时开始流加乳糖\[0.4 g/(L·h)\]进行诱导;在发酵过程中,当菌体浓度OD600依次达到15,45,75时,分别加入浓度为1.5 g/L 的甘氨酸,当菌体OD600为105时,再加入浓度为3 g/L的甘氨酸。发酵结束后普鲁兰酶的胞外酶活达659.0 U/mL,最高总酶活达1 910.1 U/mL,与摇瓶的初始总酶活(41.1 U/mL)和胞外酶活(6.5 U/mL)相比,分别提高了45.4倍和100倍。
阿依米热·毛拉木,努斯热提古丽·安外尔,布沙热木·阿布力孜,海米代·吾拉木,乌斯满·依米提
2018, 34(5):27-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6
摘要:从新疆喀什长寿老人肠道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益生功能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体外降甘油三酯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1株乳酸菌中有14株菌的甘油三酯降解率均高于15%,其中株菌A2-1、A1-2、A3-1、A4-6、A4-1在pH为3.0的人工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63.22%,60.01%,58.94%,56.14%,50.29%;同时这5菌株在胆盐浓度为1,3,5 g/L的MRS培养基中存活率较高,其中存活率最高的菌株为A1-2,存活率分别为46.61%,42.65%,16.32%;经16S rDNA鉴定,A1-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2-1、A3-1、A4-6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A4-1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2018, 34(5):32-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7
摘要:以豌豆淀粉为原料,分别用0,150,300,450 W的超声波进行处理,考察超声波处理对豌豆淀粉糊化、流变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豌豆淀粉的糊化、流变及质构特性都有较大影响。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豌豆淀粉糊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及回升值都显著下降,使豌豆淀粉冷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得到提升;稠度系数k减小,流体指数n增大,触变性减小,流动性增加,使豌豆淀粉流变稳定性提高;G′与G″减小,tan δ增大,使豌豆淀粉黏弹性降低。此外,超声作用使豌豆淀粉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及咀嚼性都呈下降趋势,其中硬度与胶着性下降最显著。扫描电镜表明,超声波对豌豆淀粉产生破坏作用,使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坑洞及皱褶,部分颗粒结构变得不完整。
2018, 34(5):38-43,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8
摘要:从单一戊聚糖酶(Pn)、葡萄糖氧化酶(Gox)以及双酶复合引起的面团水相理化特性变化层面揭示酶制剂对馒头品质的改良机制。结果表明:Pn和Gox均促进了面团水相溶液得率的提高,水相溶液中的蛋白和戊聚糖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气泡粒径大小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界面蛋白吸附膜质地更为致密。Pn或Gox引起的面团水相溶液理化性质的变化,尤其是泡沫稳定性的改善,是全麦馒头比容增大、硬度减小、形成更加均匀和细腻的内部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8, 34(5):44-4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09
摘要:以槟榔芋原淀粉为原料,采用球磨结合辛烯基琥珀酸(OSA)酯化方法制得复合改性淀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与原淀粉、酯化淀粉和球磨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球磨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和透明度均显著提高(P<0.05),尤其是冷水溶解度,但其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表观黏度却降低;酯化淀粉和复合改性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透明度、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表观黏度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槟榔芋原淀粉和球磨淀粉经OSA酯化改性后品质均得到明显改善,复合改性淀粉的表观黏度增加尤为明显,说明其具有更好的增稠性能。
2018, 34(5):49-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0
摘要:以3种不同品种的青稞为原料,炒制后采用分层磨粉的方法分别获得由青稞籽粒外层至内层的糌粑分级粉Ⅰ~Ⅵ,探究各分级粉的β-葡聚糖含量、糊化特性及风味特征,分析不同糌粑分级粉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获得的糌粑分级粉道次由外层至内层变化,藏青320、藏青2000和勾芒最外层糌粑分级粉的β-葡聚糖含量均显著低于最内层的,初始及最终黏度增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糌粑粉的风味特征,发现各品种糌粑分级粉由外层至内层出现峰面积减少、风味减弱的趋势,同时紫皮青稞勾芒糌粑粉的皮层呈现出比藏青320和藏青2000更好的风味特征。研究表明,藏青320、藏青2000和勾芒3品种的糌粑分级粉之间β-葡聚糖含量、黏度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较为显著。
2018, 34(5):54-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1
摘要:以环氧氯丙烷(EPC)为交联剂,对威兰胶进行交联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制备交联威兰胶的最佳条件为:EPC添加量12 μL/g、反应pH值8.0、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4 h。研究表明,在pH为2~12条件下威兰胶和交联威兰胶都有很好的耐酸碱性,但交联威兰胶相较于威兰胶有更好的黏弹性、耐盐性,对威兰胶和交联威兰胶进行高温处理发现交联提高了威兰胶的耐温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交联加强了威兰胶溶液的网络状结构。这些性质的提升有利于推动交联威兰胶在食品工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2018, 34(5):59-64,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2
摘要:以新疆3个主栽红枣品种:骏枣、灰枣和哈密大枣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品种的组织结构和质构特性(整果穿刺测试)进行测定和分析,并结合感官质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灰枣的角质厚度(6.34 μm)、表皮厚度(36.41 μm)、表皮细胞(118.21 μm2)、近表皮空腔(9 160.98 μm2)、近表皮细胞(892.71 μm2)、中部细胞(2 766.68 μm2)均比骏枣和哈密大枣小。角质厚度、表皮厚度、近表皮空腔、中部细胞等指标与骏枣和哈密大枣差异显著,表皮细胞在3个品种间差异性不显著。灰枣的表皮穿刺强度(1 700.30 g)、果皮韧性(729.95 g瘙簚s)、果肉坚实度(1 132.20 g)、果肉纤维指数(17.05)和果肉起始强度(1 450.43 g)均最大,而果皮破裂距离最小。除果皮韧性和果肉起始强度外,表皮穿刺强度、果皮破裂距离、果肉平均坚实度和果肉纤维指数之间相互呈现显著差异。3个品种红枣部分组织结构和质构指标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表皮穿刺强度与果皮破裂距离和果皮韧性、果肉平均坚实度与果肉起始强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结合感官质地评价3个品种红枣组织结构和质构特性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2018, 34(5):65-69,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3
摘要:旨在研究红花种子不同亚油酸含量与其芽苗菜的质量关系,为红花芽苗菜的科学生产提供参考。对8个不同亚油酸含量的品种(系)红花芽苗菜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种子中PI305192亚油酸含量最高,其芽苗菜下胚轴长度和可食鲜重均最大,鲜重显著(P<0.05)高于PI544040及其他品种(系)。川红1号和PI198294亚油酸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PI305192,但又极显著高于PI401479和PI470942,其中川红1号芽苗菜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与PI305192和PI198294相比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PI198294和川红1号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总多酚含量以川红1号、PI198294和PI544040较其他品种(系)高;川红1号总黄酮含量高,PI198294总黄酮含量也不低。说明川红1号和PI198294芽苗菜品质较优。试验还发现,红花种子亚油酸含量与芽苗菜的可食鲜重、可食干重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油酸含量则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总体上,种子亚油酸含量高的品种(系),其芽苗菜产量和部分品质较油酸含量高的品种(系)相对更好。
2018, 34(5):70-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4
摘要:为应对突发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饮用水事件的发生,基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促进作用,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在线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新方法。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线性范围为0.001~4.000 mg/L;检出限(S/N=3)为0.001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11) 为1.89%;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67.33%~94.50%;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2.34%。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应用于突发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的在线快速检测和应急预警。
2018, 34(5):77-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5
摘要:基于固相萃取(SPE)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建立可同时测定水产品中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经优化后的检测过程及参数为:样品匀浆后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提取剂,提取液经SPE净化、氮吹浓缩后,残渣用0.2%的甲酸水溶液溶解供UPLC分析;选用BEH C18 (1.7 μm, 2.1 mm×50 mm) 色谱柱,以体积比为937的0.05 mol/L 柠檬酸+0.1 mol/L 乙酸铵缓冲液-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42 mL/min,进样体积为0.2 μL,柱温为50 ℃,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λex=278 nm、λem=465 nm。该方法简单有效,添加回收率为63.69%~90.83%,最低检出限为0.5~1.8 μg/kg,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
2018, 34(5):82-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6
摘要:建立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茶叶中丁醚脲及其降解产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中丁醚脲及其降解产物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过分散固相萃取法(QuEChERS) 净化后,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0.1%乙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丁醚脲的定量限为0.01 mg/kg,丁醚脲—甲酰胺的定量限为0.005 mg/kg、丁醚脲—脲的定量限为0.003 mg/kg。在3个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62.2%~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9.4%。该方法能同时对茶叶中丁醚脲及其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灵敏度高,且减少了前处理过程中丁醚脲的分解。可同时对茶叶中丁醚脲及其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满足残留检测的需要。
2018, 34(5):87-90,1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7
摘要: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无损的鉴别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方法。通过对比3种预处理方法对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模效果的影响,得到SNV为建模最优预处理方法。使用回归系数法(Regression Coefficient,RC)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选择经预处理后光谱的特征波长,并分别建立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光谱经SNV预处理后,应用SPA提取特征波长并建立LS-SVM判别分析模型为金银花和山银花最优判别模型,其建模集与预测集识别率均达到了100.00%。因此,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无损、有效地鉴别金银花与山银花,并且在全光谱和特征波长下均能实现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快速判别分析。
2018, 34(5):91-9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8
摘要: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特殊医学用途婴配食品中视黄醇棕榈酸酯和视黄醇醋酸酯的含量。采用氨基柱(150 mm×4.6 mm,5.0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正己烷-25% 叔丁基甲醚正己烷(体积比955),等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50 μL;紫外检测器波长:325 nm。结果表明:视黄醇棕榈酸酯保留时间为3.5 min,视黄醇醋酸酯保留时间为6.0 min,在0.05~10.0 μg/mL 呈线性相关(R2=0.999 9),检出限分别为2.0,2.5 μg/100 g。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视黄醇棕榈酸酯含量为0.0~817.0 μg/100 g,精密度为0.9%~9.4%,视黄醇醋酸酯含量为0.0~8 683.0 μg/100 g,精密度为3.3%~6.3%,不同添加浓度回收率为81.0%~90.0%。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精密度高,分离度好。
2018, 34(5):95-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19
摘要:基于模拟低温工况下的金属滚动接触行为,研发设计低温磨损模拟试验机。介绍了低温磨损模拟试验机的设计方法、使用方法以及主要的技术参数。详细阐述了低温磨损模拟试验机的滚动试验台、冷却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低温磨损模拟试验机具有的优势:可根据试验需要模拟稳定的-60~0 ℃环境温度,并且当温度过低时可自动报警并切断低温电磁阀电源;可单独调节试样1或试样2的转动速度,并根据需要任意调节滑动率。
2018, 34(5):98-100,1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0
摘要:研究相同工况下平板速冻机不同供液方式的温度场分布,分析造成平板冻结速率不均的原因。分别进行冷凝温度为35 ℃时射流泵和膨胀阀供液的速冻试验。结果表明:冻结结束时,使用膨胀阀供液冻品最低温度达到-35.9 ℃,冻品最大温差17.55 ℃,各层平板温差都较大,平板温度分布较为混乱;射流泵供液时,冻品的温度各层分布均匀,冻结结束时所有冻品最大温差5.54 ℃,同时各层冻品的温差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平板冻结速率逐渐增加,其中最底层平板冻结时间比最上层约短9.1%。证明蒸发平板的温度分布对系统冻结时间和能耗有影响。
2018, 34(5):101-105,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1
摘要:从频率的波动范围入手,基于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在多模腔体设计下,实现食品热形可重复的方法。首先测量了某家用微波炉在空腔和负载加热时的频率变化,并根据其物理模型建立了数值模型,利用验证后的数值模型分析频率波动范围对受热食品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家用微波炉加热时,其加热频率随时间不断变化,当频率波动范围较大时,即使加热同一规格的食品,得到的温度分布也不相同;随着频率波动范围的缩小,食品的温度分布越来越稳定,当频率波动范围缩小为中心频率±2 MHz时,受热食品的温度分布不再随频率的波动而变化。因此在多模设计的加热腔体内,可以通过控制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波动范围实现食品的稳定可重复加热。
2018, 34(5):106-1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2
摘要:根据六安瓜片传统烘焙工艺,设计了转盘式六安瓜片烘干机,采用远红外辐射板为电热元件,加热方式为间歇式加热;转盘驱动电机功率0.5 kW,电热功率36 kW,加热及停歇时间3~5 s可调,设计了间歇式加热控制系统及具有较强抗干扰性能的红外线光控发射及接收电路,红外线发射采用双555多谐振荡电路,利用UPC1373和音频锁相集成电路LM567选频接收,对样机进行了六安瓜片烘焙试验,结果表明:与人工烘焙相比,样机对时间及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当控制叶温在68 ℃时,本机烘焙茶叶得分接近人工传统烘焙,当控制叶温在73,82,87 ℃时,本机烘焙茶叶得分均高于人工传统烘焙。
2018, 34(5):110-11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3
摘要:果实的采摘必须克服果柄与果实的连接力,为揭示番茄果实采摘力的大小及变化规律,试验测定番茄果实拉伸采摘力和扭转采摘力矩,得出成熟加工番茄拉伸采摘力大小与采摘作业时果实的运动方向有关。果实沿某一方向运动时,果柄受拉伸倾斜角度越大,采摘力越小,且番茄果实的采摘力与拉伸倾斜角线性相关,采摘果实时果实的不同运动方向,采摘果实做功相同;对于果柄粗短、刚度大的果实,扭转采摘果柄转角较小,果实容易采摘。
2018, 34(5):113-1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4
摘要:以玉米纳米淀粉为基质,甘油为增塑剂、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剂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成膜基质和干燥温度对纳米淀粉成膜影响较大,聚氯乙烯基质板对纳米淀粉成膜较好,干燥温度25 ℃,成膜平整光滑;单因素探讨了玉米纳米淀粉、甘油和CNC含量对纳米淀粉/CNC复合膜强度性能的影响,在该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正交优化研究表明,对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的抗张强度影响为:CNC>甘油>玉米纳米淀粉,正交试验优化结果为CNC 2%,甘油8%,玉米纳米淀粉10%,制备的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抗张强度达20.18 MPa;FTIR分析表明玉米纳米淀粉、甘油、CNC混合均匀,形成了均一稳定的纳米淀粉/CNC复合膜。该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在食品药品可食性包装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8, 34(5):118-1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5
摘要:通过伪白噪声法模拟食品运输工况中的受激励模型,建立针对某泡沫材料衬垫的常规七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在虚拟激励下食品衬垫系统的垂直位移和偏转角位移响应。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产生随机高斯白噪声并进行滤波处理,用ode45模块对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求解。由解得的高阶矩阵的元素对应得到各数值参数的意义,即各支脚的垂直振动位移趋势一致且数值低于0.007 5 m,偏转角位移为0.006 0~0.007 8 rad,被运输食品垂直位移响应低于0.006~0.007 m,验证了在该工况下缓冲衬垫的缓冲特性。在该激励作用和衬垫系统的减振作用下,被运输食品的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并且通过线性趋势和实测相吻合,达到了实操前仿真的目的。
2018, 34(5):123-127,1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6
摘要:为了开发低毒无害的新型果蔬保鲜剂,以生物质热解液(简称热解液)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热解液对甜瓜炭疽菌的抑菌效果、抑菌机理及对甜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热解液对甜瓜炭疽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EC50为1.8%,EC70为2.4%。热解液可以破坏甜瓜炭疽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蛋白质、核酸类及糖类物质外渗。保鲜试验结果表明:热解液可以有效减缓甜瓜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抑制多酚氧化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并抑制酚类物质的消耗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热解液浓度越大,对甜瓜保鲜效果越明显。
2018, 34(5):128-130,1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7
摘要:为研究樟树叶多酚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食品保鲜的效果,测定樟树叶多酚对7株常见致病菌、腐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研究其对冷藏草鱼肉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甲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霉、黑曲霉、毛霉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顺序为: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青霉=黑曲霉=毛霉;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500,0.625,1.250,1.250,2.500,2.500,2.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000,1.250,2.500,2.500,2.500,2.500,2.500 mg/mL。新鲜草鱼肉添加5,10 mg/g樟树叶多酚,可明显抑制冷藏草鱼肉中微生物生长,鱼肉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甲氨含量增加速度明显降低,使冷藏鱼肉货架期从3 d分别延长至6,8 d。樟树叶多酚可作为鱼肉保鲜用天然抑菌剂。
2018, 34(5):131-133,1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8
摘要:为解决苹果圆形度检测问题,研究圆形度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建立苹果圆形度数学模型,并对广义钟形分布隶属函数的惯性权重控制过程、基于Z形隶属函数的自适应调节粒子位置过程、适应度函数选择方法进行算法改进,给出了算法终止条件以及算法流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粒子群算法收敛较快,乔纳金、富士苹果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圆形度检测较其他算法正确率高,分别为96%和97%,说明能用该方法进行苹果圆形度机器检测。
2018, 34(5):134-1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29
摘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莲子低聚糖(LOS)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液料比5个因素对莲子低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莲子低聚糖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时间10 min,超声温度45 ℃,微波功率100 W,微波时间100 min,液料比301 (mL/g),该条件下莲子低聚糖得率为(10.525±0.017)%。
2018, 34(5):142-1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0
摘要:以竹柏果仁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竹柏果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竹柏果油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75 ℃,料液比140 (g/mL),提取时间150 min。该条件下,竹柏果仁油提取率为29.32%。经GC-MS定性、定量分析可知,竹柏果油中共检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8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76.27%)显著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19.54%);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并富含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
2018, 34(5):148-152,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1
摘要:以金刺梨果实为原料,通过提取剂筛选和均匀设计等试验确定金刺梨黄色素的提取条件,分析光照、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糖等物质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金刺梨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80%丙酮为提取剂,料液比116 (g/mL),提取温度58 ℃,提取时间3.5 h,提取2次。金刺梨黄色素在日光下虽不稳定,但仍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pH 5~7时色泽和抗氧化能力较稳定;H2O2破坏黄色素的色泽和抗氧化能力,Na2SO3可显著提高其吸光值、FRAP和TRPA;对Zn2+、Cu2+、K+、Mg2+、Na+和Al3+等金属离子较稳定,对Fe3+不稳定,所试金属离子对金刺梨黄色素抗氧化能力均有一定影响;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对金刺梨黄色素色泽影响不大,麦芽糖可提高其FRAP。
2018, 34(5):153-157,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2
摘要:研究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紫薯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性进行评定。考察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α-淀粉酶用量和酶解温度5个因素对紫薯IDF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以羟自由基(·OH)体外清除率评价IDF的抗氧化水平。结果表明,紫薯IDF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5 (g/mL)、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60 W和酶解温度75 ℃,该条件下IDF的提取率可高达38.32%。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紫薯IDF对·OH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并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经计算,其IC50值为39.27 mg/mL,抗氧化性强于VC。
2018, 34(5):158-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3
摘要: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确定纯化太空茄叶黄酮的大孔树脂类型并优化其工艺条件,对纯化前后太空茄子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KA-II为最佳树脂;NKA-II纯化太空茄子叶黄酮的适宜条件:粗黄酮上样浓度0.362 6 mg/mL、上样液pH 2、静态吸附2.5 h、用70%的乙醇(pH=3)解吸40 min,黄酮含量由纯化前17.91%上升到64.59%,纯化率提高3.61倍;与芦丁比较,纯化后黄酮对ABTS+·、DPPH·的清除能力均小于芦丁,且纯化后黄酮对ABTS+·的清除能力高于纯化前。
2018, 34(5):164-1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4
摘要:文章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生长异质性的概念,概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综述了菌株生长异质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总结归纳了降低食源性致病菌生长异质性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结果准确性的解决方法。
杨同香,常小静,吴孔阳,费鹏,陈俊亮,唐浩国,刘丽莉,康怀彬
2018, 34(5):169-172,1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5
摘要:真菌及其所产危害物已成为食品中最为严重的污染之一。文章主要就近年来乳及乳制品中真菌污染概况以及真菌快速检测技术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对比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技术在乳品应用概况,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及开发新型检测体系,更好地监控乳品质量,推动乳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8, 34(5):173-1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6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流化冰应用于水产品保鲜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将臭氧与流化冰相结合,利用臭氧的杀菌抑菌作用,减缓渔获物的腐败过程,延缓产品货架期,进而对流化冰结合臭氧应用于水产品保鲜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8, 34(5):177-1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7
摘要:以紫球藻胞外多糖为原料,·O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依据单因素试验,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EPS粗品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EPS粗品酶解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EPS粗品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6.3 h,酶解pH 8.0,酶解温度63 ℃,酶添加量(酶/底物)2.7 U/mg,酶解液对·OH的清除率达到(70.64±0.38)%;优化酶解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酶解产物对·OH、DPPH·、ABTS+·和O-2·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67±0.58),(1.08±0.01),(0.64±0.01),(4.16±0.01) mg/mL。
2018, 34(5):183-18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8
摘要:以白果为原料制备白果浊汁,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淀粉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优化条件为:中温α-淀粉酶添加35 U/g·果肉,糖化酶添加60 U/g·果肉,酶解温度65 ℃。该条件下,通过控制酶解时间制备不同酶解程度的白果浊汁,以悬浮稳定性、贮藏稳定性、黏度、粒径和Zeta电位等物性参数为指标,研究不同酶解程度白果浊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浊汁黏度快速下降,粒径不断增大,Zeta电位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白果浊汁的还原糖当量(DE值)可以达到70%以上。DE值为40%~55%时白果浊汁悬浮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值最高,表明此范围的白果浊汁相对最稳定。因此,对于浊汁饮料稳定性而言,并非酶解时间越长饮料越稳定。
2018, 34(5):188-1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39
摘要:对3种细度(细粉、微粉和超微粉)的桑叶粉进行了粒径、显微结构与功能成分溶出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桑叶细粉相比,桑叶微粉和超微粉的平均粒径分别减小86.82%,91.39%。桑叶粉中主要功能成分的最大溶出量变化为:DNJ(1-脱氧野尻霉素)分别增大107.86%,118.75%(P<0.01);黄酮分别增大28.47%,31.86%(P<0.05);总酚分别增大0.40%,4.91%;多糖分别增大18.86%,36.57%(P<0.05);氨基酸态氮分别增大20.00%,45.00%(P<0.05);可溶性膳食纤维分别增大3 998.31%,6 809.12%(P<0.01);总膳食纤维分别增大324.84%,554.92%(P<0.01);不溶性膳食纤维分别减小53.31%,86.59%(P<0.01)。粉碎有利于桑叶粉功能成分的溶出。
2018, 34(5):193-1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40
摘要:研究盐浓度对香肠中pH、亚硝酸盐、TVB-N、以及微生物等安全指标的影响,确定最适腌制盐浓度。结果表明:在1.5%及2.0%的盐浓度下乳酸菌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且发酵开始后的前6 h数量增加较快,6 h后数量上升缓慢;当盐浓度达到2.5%~3.0%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盐浓度达到2.0%~3.0%时,大肠菌群的生长繁殖受到明显抑制;盐浓度对菌落总数影响最大,盐浓度在1.5%~3.0%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发酵6~9 h后的总菌落数明显降低。盐浓度也影响发酵香肠pH值的变化,低盐度(1.5%~2.0%)条件下pH值下降更快。在1.5%~3.0%的盐浓度下,发酵6~9 h后香肠的亚硝酸盐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外,TVB-N的含量显然也受到盐浓度的影响。采用2.0%~2.5% 的食盐腌制的益生菌发酵香肠具有较好的亚硝酸盐及微生物学安全性。
2018, 34(5):198-203,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41
摘要:为探究热风—压差膨化生产非油炸方便面的最佳工艺。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热风—压差膨化工艺的5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了影响方便面品质的3个显著因素:热风时间、膨化温度和膨化时间;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工艺为:热风预干燥温度75 ℃、热风时间36 min、膨化温度75 ℃、膨化时间87 min、排水时间5 min,该条件下生产的非油炸方便面复水时间为4.93 min,感官评分88.9,平均相对误差为1.47%,产品质量为(60±5) g,水分含量为6.75%,各项质构指标良好。
2018, 34(5):204-2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42
摘要:对黑果枸杞超微粉全粉压片最佳工艺进行探究。通过粉体性质筛选适宜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各辅料添加量对片剂硬度、崩解时间、脆碎度的影响;随后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建立回归方程,筛选最佳工艺配方,同时探究在不同环境下压片对片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粉末最适辅料为微晶纤维素SH102型、无水乳糖、微粉硅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晶纤维素添加量29.56%,无水乳糖添加量26.91%,微粉硅胶添加量6.24%。低温低湿状态下制成的片剂质量评分(0.806)最佳,加入辅料后的片不加辅料的在贮存运输中更具有优势。
2018, 34(5):210-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43
摘要:为研究卷烟纸打孔细支卷烟的主流烟气,测定不同卷烟纸打孔参数的细支卷烟在ISO和HCI 2种模式下焦油和烟碱逐口释放量。结果表明:① ISO模式下卷烟纸打孔细支卷烟样品的焦油释放量有不同程度降低,而烟碱释放量变化幅度不明显;② HCI模式下,纸打孔样品焦油和烟碱总释放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卷烟纸打孔对细支卷烟焦油和烟碱总释放量有不利影响;③ 前3口焦油增长率的变化反映了ISO模式下焦油逐口释放量的变化趋势较HCI模式大;④ ISO 模式下,纸打孔卷烟总烟碱/焦油比均大于对照样,且在打孔数目相同的情况下,总烟碱/焦油比随孔带宽度增加而增加,孔带宽度相同时,烟碱/焦油比随打孔数目增加而升高。而HCI模式下打孔卷烟与对照样烟碱/焦油比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
喻赛波,谭超,王诗太,郭学民,金勇,范红梅,谭海风,李克,陈潜,刘琦
2018, 34(5):216-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5.044
摘要:考察了烟丝含水率对细支卷烟烟支物理性能、烟支内部烟丝结构分布、烟支静燃速率、抽吸时燃烧锥落头率、卷烟主流烟气释放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支卷烟烟丝含水率为11.5%~13.8%,在卷烟单重一致的情况下,烟丝结构分布、卷烟抽吸时燃烧锥落头率以及感官抽吸品质受烟丝含水率影响大。烟丝含水率增大,烟丝抗造碎性能增强,烟支中大尺寸烟丝所占比例增加,烟末减少,卷烟抽吸时燃烧锥落头现象明显减轻;烟丝含水率从11.5%增加到12.9%,燃烧锥落头率可从65%降低至30%。烟丝含水率过高会导致卷烟烟气浓度减小,满足感降低。此外,烟丝含水率增大,细支卷烟的烟支硬度、烟支静燃速率、烟气焦油和烟碱释放量也会发生细微的变化。综上,建议细支卷烟生产过程中烟丝含水率尽量控制在12.5%~12.9%。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