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4(4):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1
摘要:应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BL21(DE3)表达系统实现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H.insolens)来源角质酶的重组表达。对重组角质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其最适pH为8.5、最适温度为80 ℃,并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经3 L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前期控制菌体生长pH7.0、温度37 ℃,培养时间12~14 h;菌体浓度OD600达到50时进入诱导期,调节温度降至30 ℃,恒速流加0.2 g/(L·h)的乳糖溶液进行诱导,总发酵周期为36 h,最高酶活2 233 U/mL,是摇瓶水平酶活的13倍。
2018, 34(4):6-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2
摘要:采用模拟面团预发酵法筛选出应用于冷冻面团的菌株,研究菌株胞内化合物含量与其抗冷冻能力、相对发酵力的相关性,并且根据菌株菌落形态和2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抗冻性能或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筛选了7株酵母菌,存活率为9%~86%,相对发酵力为9%~67%,其中菌株Y-3的存活率较高,达到86%,菌株H-1 的相对发酵力最高,达到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存活率与海藻糖含量、甘油、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与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及相对发酵力呈负相关;相对发酵力与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藻糖、甘油、脯氨酸、精氨酸呈负相关。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Y-3为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菌株H-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综合抗冷冻性能、发酵力和食用安全性,后续研究拟将菌株Y-3和H-1进行混合发酵,最终应用于冷冻面团的制作。
古丽娜孜·卡哈尔,努尔古丽·热合曼,迪丽拜尔·玉山,麦克丽亚·亚力昆
2018, 34(4):1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3
摘要:以开发新疆地区传统发酵乳中的酵母菌为研究目的,对分离的78株酵母菌利用26S rDNA D1/D2区和ITS转录区间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检测试剂盒进行分子鉴定和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78株酵母菌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有42株,其中NG-40综合抗氧化能力突出,其抗氧化活性为(106.41±3.92) U/mL,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651.24±3.75) U/L,抗超氧阴离子能力为(104.11±3.25) U/mL,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仅为(1.99±0.65) μmol/L;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8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6株为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4株属于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2018, 34(4):20-24,3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4
摘要:为了解新疆不同品种酿酒葡萄制得的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赤霞珠、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和霞多丽混酿以及贵人香和霞多丽混酿制得的葡萄蒸馏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以不同葡萄品种制得的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在5种蒸馏酒样品中共检测出7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44种、醇类10种、酸类4种、醛类3种、酮类2种、其他物质15种;在以两种葡萄品种为原料的葡萄蒸馏酒中,除保留了各自原有的香气成分之外还产生了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2018, 34(4):25-3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5
摘要: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当阳地区鲊广椒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同时使用便携式电子鼻系统对不同样品挥发物质的差异响应进行测定,进而揭示鲊广椒细菌的多样性,并探讨其对产品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鲊广椒中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2.36%,25.97%,4.13%;在属水平上,鲊广椒中相对含量>1.0%的细菌属分别为Lactobacillus、Weissella、Pediococcus、Staphylococcus、Carnimonas、Enterobacter和Prevotella,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7.33%,2.24%,2.18%,1.27%,5.66%,2.47%,1.05%;Prevotella与鲊广椒中芳香型化合物等风味物质的生成呈现正相关,Lactobacillus与有机硫化物等风味物质的生成呈现负相关。由此可见,鲊广椒中细菌微生物主要是由若干个隶属于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已知的优势菌属组成,且Lactobacillus和Prevotella对鲊广椒风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8, 34(4):31-36,6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6
摘要:为探究高静压对莲藕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在不同压力、保压时间和淀粉乳浓度下莲藕淀粉糊化、流变及质构特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200~500 MPa时莲藕淀粉的峰值黏度、谷黏度、终值黏度和成糊温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而崩解值和回生值未发生明显改变;当压力达到600 MPa 时,莲藕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相反趋势,分别降低37.65%和96.49%,且在10%~20%浓度时,回生值平均下降43.34%,有效延缓莲藕淀粉的老化;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程度越明显,淀粉的抗剪切性及抗热性得到提高,处理30 min后,除最终黏度外,其它参数均无法获得;此外,经不同高静压处理后的莲藕淀粉流体指数n均小于1,仍为假塑性流体;且经200~500 MPa处理后,稠度系数K、G′和G″增加越显著,增稠效果明显;而当处理压力为600 MPa时,二者开始下降并随着淀粉浓度降低和保压时间延长,下降趋势越明显;同时莲藕淀粉经不同高静压处理后,质构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当增加淀粉浓度和减少保压时间时,莲藕淀粉的弹性、咀嚼性显著升高,硬度下降,但对内聚性无明显影响。
2018, 34(4):37-4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7
摘要:为提高高温杀菌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可得然胶添加量对120 ℃杀菌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可得然胶-鱼糜复合凝胶的动态流变性质、破断力、破断距离、凝胶强度、凝聚性、咀嚼性、色度、持水性、TCA-可溶性肽和SDS-PAGE电泳等指标,探究可得然胶对鱼糜流变特性、质构特性、色度、持水能力和蛋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可得然胶可以提高鱼糜凝胶的流变特性,显著减少TCA-可溶性肽含量(P<0.05),从而提高鱼糜凝胶的热稳定性和持水性。可得然胶对鱼糜蛋白组成没有影响,但会降低其白度值。可得然胶添加量为6 g/kg时,改善鱼糜凝胶品质的效果最好,能显著增强鱼糜的凝胶强度和流变特性(P<0.05)。
2018, 34(4):42-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8
摘要:采用布拉班德黏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定芒果皮粉的添加对玉米淀粉和大米淀粉黏度、热特性、透光率、沉降率、凝胶硬度与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芒果皮粉添加量(0%~15%)的增加,2种淀粉的起糊温度逐渐降低,玉米淀粉糊峰值黏度在添加15%芒果皮粉时显著升高,崩解值增大;大米淀粉糊峰值黏度呈降低趋势,崩解值先降低后升高,2种淀粉回生值都显著降低。芒果皮粉的添加显著降低了2种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焓值及贮藏中透光率与沉降率的下降程度,减小玉米淀粉凝胶的硬度,降低了2种淀粉凝胶色泽的变化程度。说明芒果皮粉的添加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且影响趋势随淀粉品种不同而异,但能有效抑制2种淀粉的老化。
2018, 34(4):48-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09
摘要:油传热烹饪是中式烹饪的典型方式,采用油浴模拟油传热过程,结合动力学方法对猪里脊肉在油传热过程中成熟品质因子(颜色、剪切力)和过热品质因子(蒸煮损失)的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油传热过程中,猪里脊肉的颜色和剪切力变化遵循一级动力学,蒸煮损失变化遵循零级动力学;亮度、红度值和白度值的z值分别为33.1,26.1,41.0 ℃,Ea值分别为68.6,86.8,55.4 kJ/mol;剪切力z值为17.9 ℃,Ea值为127.1 kJ/mol;蒸煮损失Ea值为28.9 kJ/mol,z值在一级动力学下为32 ℃,大于红度值和剪切力的z值,满足烹饪成熟值理论提出的优化前提,证明了烹饪过程存在优化空间,为猪肉油传热烹饪和中式烹饪品质优化研究提供动力学参数。
2018, 34(4):54-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0
摘要:将绿宝苹果分别授以首红、大红荣、摩力士、红富士、嘎啦和格力佛的花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分析不同品种授粉条件下绿宝苹果主要营养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后,绿宝苹果果实中的总糖、VC、黄酮、蛋白质、灰分及多酚含量相互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共筛选出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072%。综合各指标测定结果,并结合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认为,授粉品种不同,可影响绿宝苹果的营养品质;绿宝苹果营养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红富士、大红荣、摩力士、首红、嘎啦、自然、格力佛的授粉果。
2018, 34(4):58-6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1
摘要:以不同日龄盐水鹅腿肉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鹅腿样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检测。结果表明,随日龄增长,盐水鹅挥发性风味成分中醛类、酯类、酸类、酮类、苯类、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萜烯烃类和呋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aturated fatty acids,P/S值)降低;日龄为150 d盐水鹅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种类均最高。选择150 d日龄扬州大白鹅能够同时保证盐水鹅的风味和营养。
芦昶彤,赵永振,王宏伟,顾亮,李耀光,王鹏飞,李红涛,赵志伟,孙志涛,段鹍
2018, 34(4):65-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2
摘要:L-丙氨酸(Ala)和D-果糖(Fru)经缩合、脱水和重排反应合成了一种美拉德反应中间体2-L-丙氨酸-2-脱氧-D-葡萄糖(Ala-Glu);采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y-GC/MS)对化合物热失重和热解行为进行研究;以烟丝干基含水率为指标,对化合物物理保润性能进行测试,并考察其对卷烟感官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为目标化合物;Ala-Glu初始裂解温度为178.9 ℃,800 ℃时总失重达到90%;裂解产物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裂解产物主要为吡嗪类、吡啶类、吡咯类、呋喃类和吡喃酮类等化合物;Ala-Glu保湿性能优于丙二醇和甘油;Ala-Glu具有使烟气圆润、柔和,减少刺激性和杂气,提升口感舒适性的作用。
马鹏飞,李巧灵,林凯,黄惠贞,刘秀彩,刘泽春,谢卫,刘静,李跃锋
2018, 34(4):7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3
摘要:采用热重技术结合标准均方根误差,研究8种烟草薄片、3种非烟草纤维以及烟草自身纤维的热解特性及差异度。结果表明:传统卷烟用薄片的热重曲线与加热非燃烧烟草薄片的热重曲线存在很大的差异,热解差异度为37.97%。主要表现在加热非燃烧烟草薄片的热重曲线上增加了1个保润剂的峰,且水分、提取液和木质素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残留物的质量明显较低。
2018, 34(4):75-79,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4
摘要:以接种黄曲霉孢子的大米为原料,采用远红外辐照杀菌技术,研究了红外辐照对黄曲霉孢子的杀灭效果、生长曲线和产黄曲霉毒素B1(AFB1)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其对大米的色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红外对黄曲霉孢子的杀灭效果随着辐照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当大米含水率为30%时,辐照温度115 ℃处理5 min,黄曲霉对数降低值(lgS)为2.96±0.28,AFB1总量下降63.09%,单位菌体产毒量下降38.44%;当大米含水率为20%时,lgS为2.04±0.17,AFB1总量下降55.04%,单位菌体产毒量下降22.54%。采用先115 ℃高温处理5 min后70 ℃保温5 min,大米黄曲霉lgS>3.87, L、b、△E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2018, 34(4):80-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5
摘要:针对白酒固态酿造依靠人工经验判断大曲质量,且没有量化判断标准的问题,研究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大曲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动态阈值分割法、RGB转换Lab颜色空间、CNN卷积神经网络等方法提取大曲的几何参数、颜色和裂缝3种视觉信息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曲视觉信息特征与大曲质量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建立关系综合判断大曲质量。试验证明,该检测系统大曲几何参数测量精度为±1 mm。同时该系统能精准识别与提取大曲断面乳白色菌丝、红曲霉和大曲表面裂缝视觉特征,通过1 000次实验验证,其大曲视觉信息特征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9.0%,能够满足相关酿酒生产现场工艺要求。
2018, 34(4):85-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6
摘要:食品安全犯罪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范围较广、扩散较快,给刑法惩处带来了一定难度。中国的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经历了非罪化时期、犯罪化时期和缓和扩展期。虽然立法逐步丰富了食品犯罪的刑法规制内容,但同时留存诸多问题。在入罪方面,食品活动各环节未得到周全保护、食品安全的保护对象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安全犯罪主观方面规定不完善。在刑罚方面,食品犯罪的罚金刑设置不齐全、不均衡。未来的立法修正应从刑事政策、构成要件、刑罚种类三方面健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2018, 34(4):89-93,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7
摘要:针对矩形微波喷动床,基于喷动腔内电场强度及电场分布均匀性进行结构分析与优化。采用的评价指标为反映电场分布均匀性的变异系数COV、平均电场强度Emean和反映电场局部集聚参数Emax/Emean。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喷动腔内电场强度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分别分析喷动床结构参数a(喷动床宽)、H(波导位置)和L(喷动床高)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a对COV和Emax/Emean的影响最显著,H对Emean的影响最显著;a与L的交互作用对COV,Emean和Emax/Emean的影响均显著。单波导矩形微波喷动床的优化结构为:a=427 mm,H=200 mm,L=1 000 mm。
2018, 34(4):94-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8
摘要:以冲击式速冻机的V型条缝喷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切割比(在V型条缝喷嘴喉部区域,喷嘴边缘被切割高度T与喷嘴纵向中心处高度K的比值,其中K=30 mm)下,改变钢带与喷嘴出口间距H与条缝宽度S之比Hs对速冻机冻结区域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s<10,切割比Ψ=0时,沿速冻机宽度方向即X方向钢带表面换热强度存在明显差异,X/S(速冻机宽度方向坐标与喷嘴宽度S之比)=0处的钢带表面Nu数明显大于X/S=150处的;当Hs<10,随着切割比Ψ增加,沿X方向钢带表面换热强度差异性逐渐降低,到达临界切割比Ψ0之后继续增加Ψ,钢带表面换热强度出现逆增长;临界切割比Ψ0曲线随Hs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Hs>10,沿X方向钢带表面不同位置处换热均匀性较强,调整切割比反而降低了钢带表面换热均匀性。
2018, 34(4):99-102,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19
摘要:为了减小电热融霜产生的融霜热对冷库内温度场的影响,为低温库内的一台冷风机设计一套回风隔断装置,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试验,研究有无回风隔断装置库内冷风机融霜结束后内外温度场分布、融霜开始至恢复初始设定温度库内温度场的波动以及电热融霜结束后的能耗情况。结果显示,增加回风隔断保温装置后,冷风机盘管内部温度场分布较均匀,冷风机外部温度场的温度波差减小了3.2 ℃,融霜时间缩短了近360 s,融霜能耗降低了9.54%,说明回风隔断装置在融霜过程中在稳定温度场波动、缩短融霜时间和降低能耗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8, 34(4):103-1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0
摘要:根据干法造粒过程中挤压辊的受力特点,结合Von Mises准则建立挤压辊力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与简化,计算其等效应力,并从理论上定性分析挤压辊力学特性。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挤压辊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挤压辊变形主要集中在沿挤压辊宽度30~150 mm内,最大变形量出现在挤压辊表面(z/a=0.0)中心区域,变形量达0.026 4 mm;挤压辊在深度z/a=0.5圆柱面应力最大为43.2 MPa。
2018, 34(4):107-1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1
摘要:为了实现淡水鱼的高效去头尾加工功能,研制一种由间歇输送系统、刀具夹具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的淡水鱼连续式去头尾装置。该装置配套功率2.3 kW,其中间歇输送系统电机1.5 kW,刀具夹具驱动系统空气压缩机0.75 kW,控制系统等0.05 kW。以(0.400±0.100) kg鳊鱼,(1.200±0.300) kg草鱼为研究对象,进行装置加工效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去头尾装置加工鳊鱼得率为82.10%,草鱼得率为76.30%,加工鳊鱼感官评分为0.81,加工草鱼感官评分为0.79,加工鳊鱼成功率为90.00%,加工草鱼成功率为80.00%,加工效率可达1 350条/h。
2018, 34(4):112-1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2
摘要:针对干燥作业中粮食在进料口易产生自动分级和布料不均匀而影响干燥品质的问题,研究旋淋布料增大进料口断面积20~50倍和扰动布料保持粮食锥顶角110°~170°的特性。设计旋淋扰动组合布料装置,增大干燥机顶层粮食的横向移动并控制干燥仓横断面上粮食容积密度值保持稳定。粮食干燥试验测试表明:旋淋扰动布料可控制干燥仓横断面上的粮食水分不均度<1%时,含杂量不均匀度<2%,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甩盘或转盘布料方式,是一种工作稳定可靠的粮食布料装置。
2018, 34(4):116-119,1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3
摘要:针对啤酒发酵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时变性、非线性和滞后性的特征,运用传统控制方法不能实现啤酒发酵温度精确控制的问题。引入论域伸缩因子,设计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实现PID参数在线精细整定;以S7-1200PLC控制器和KTP1000触摸屏为硬件基础,开发啤酒发酵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人机交互。啤酒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啤酒发酵温度控制误差为±0.09 ℃,控制精度为0.75%,温度控制系统稳定性好、精度高,提高了啤酒质量。
2018, 34(4):120-123,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4
摘要:针对大枣深加工选材质量无法保证,手工去核无法保证食品卫生,设计一种小型全自动大枣去核机。分析大枣去核研究现状,依据大枣现有去核工艺,提出该去核机的设计要求,确定去核机机械整体结构。重点分析自动上料定位机构和去核机构,去核机构和推枣机构采用曲柄移动导杆机构。样机试验表明,该设备上料定位率93%,去核率达95%,平均成品率90%,运行稳定可靠。
2018, 34(4):124-1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5
摘要:采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和聚碳酸酯(PC)6类食品接触性塑料材质进行鉴别研究。用5点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4种方法对塑料样品光谱进行预处理;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别用于塑料样品光谱空间分布分析和定性判别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光谱经SNV和MSC预处理后,6类塑料样品在前3个主成分空间得到了较好的分离;PLS-DA结合SNV预处理方法可得到精简的塑料材质定性判别模型,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识别率(CRR)均为100%。该方法可为食品接触性塑料材质的快速鉴别提供参考。
2018, 34(4):128-131,1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6
摘要:针对食品包装行业的低碳化发展要求,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并将其引入食品包装设计中,提出完整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的食品包装低碳设计方法。通过对低碳化概念的阐释,结合全生命周期理念,从产品视角出发提出食品包装的低碳化设计系统模式,构建完整的食品包装低碳化设计流程;并以环保餐盒设计为例,验证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系统模型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8, 34(4):132-1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7
摘要:探讨扁平化视觉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及影响,丰富食品包装应用设计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样式。以Pentawards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图形、文字、色彩和版面等核心视觉要素呈现的扁平化特征与原则。结果表明,扁平化视觉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图形简洁矢量化、颜色稚拙块状化、文字扁平模块化、版面简约秩序化,产生了品牌形象个性化、信息传达效率高、多媒体适用性强等影响,验证了扁平化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18, 34(4):136-1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8
摘要:以品质优良的薄荷为试验原料,在不同包装材料、不同气调比例及不同容积比3种条件下进行正交试验,在低温(4 ℃)条件下贮藏12 h,分析各组薄荷在贮藏期内感官品质变化,并对其他相关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 ℃条件下,以HDPE为包装材料,采用O2CO2N2的体积比为6985,容积比为15 g处理后薄荷的失重率和VC含量的流失受到明显抑制,并且具有较高的感官品质、叶绿素含量和POD酶活性,将货架期延长至14 d。
2018, 34(4):140-145,1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29
摘要:针对通过敲击判断西瓜品质会因品种不同而造成误判的问题,构建振动检测系统,获取皇冠、早佳8424、京欣和硒砂4个品种西瓜频响函数,利用PNN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西瓜品种的鉴别,准确率达92%以上。同时,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频响函数的主要共振峰频率与糖度的关系,分别建立各品种西瓜的糖度预测模型,确定系数均在0.86 以上。对预测集样本先鉴别品种再预测糖度,对于品种鉴别准确的瓜,其糖度测量误差小于6.2%;而对于品种鉴别错误的瓜,由于选用了错误的预测模型,测量误差较大。在上述基础上,可对未知市售西瓜进行品种鉴别,进而自动选取适当相应模型进行糖度测量。
2018, 34(4):146-1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0
摘要:以柠檬汁为保鲜材料,以1-MCP为阳性对照,在4 ℃条件下(相对湿度95%)将武隆猪腰枣低温贮藏40 d,贮藏期间每5 d测定猪腰枣果实的腐烂指数、质量损失率、VC、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等果实品质和生理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保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MCP与柠檬汁都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猪腰枣采后货架期,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质量损失率、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果实硬度、VC、有机酸和糖类物质的较高水平,增加果实内的抗氧化物酶活性,与综合评价得分结果一致。用柠檬汁处理更有利于保持猪腰枣的品质,维持更高的营养价值,可以显著延长枣果的保鲜周期。
2018, 34(4):153-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1
摘要:为促进黄花菜干燥前快速褪绿黄化,解决黄花菜机械干燥制品出现的返青问题,采用茅岩莓、乙烯利和焦亚硫酸钠3种催熟剂复合对黄花菜进行浸泡处理,再用PVC塑料袋密封,在一定温度下贮藏一段时间,对黄花菜的色泽变化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茅岩莓复合催熟剂浸泡黄花菜30 min,50 ℃密封包装贮藏5 h,黄花菜的褪绿黄化效果最好,营养品质最高;茅岩莓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茶饮植物,安全性高于焦亚硫酸钠和乙烯利。
2018, 34(4):158-1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2
摘要:以山梨酸钾、双乙酸钠和异抗坏血酸钠作为复合保鲜剂的基本成分,研究其对虾皮中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通过酶标法来确定复合保鲜剂对腐生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抑菌活力、细菌生长曲线、细胞膜完整性、碱性磷酸酶(AKP)含量等指标,并结合细菌超微结构观察,综合评价复合保鲜剂对腐生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能明显降低腐生葡萄球菌的生长速率,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9 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219 μg/mL,抑菌活力均在使用初期的作用最强(约3 h);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菌液中的碱性磷酸酶量显著增多,在260 nm 处的吸收值显著增加,表明菌体内部核酸与蛋白质外泄,菌体细胞壁与细胞膜受到破坏。此外,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菌体发生干瘪破裂现象,细胞质从细胞内大量渗出。故一定浓度的复合保鲜剂对虾皮中的腐生葡萄球菌有抑制(杀灭)作用,对细胞体有一定破坏作用。
2018, 34(4):163-1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3
摘要: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工艺及大豆分离蛋白肽-硒螯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大豆分离蛋白肽-硒螯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复合风味蛋白酶于温度50 ℃、底物浓度3%、酶/底物 5 g/100 g条件酶解后,于pH 10、时间2 h、温度78 ℃条件进行螯合时,所得螯合物螯合力为46.143 mg/g,结构表征证明硒与大豆分离蛋白肽螯合并可引起荧光猝灭现象,且其具有高于大豆分离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
2018, 34(4):168-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4
摘要:以山麦冬皂苷B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襄麦冬总甾体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甾体皂苷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采用超声时间0.5 h、超声液料比19.51.0 (mL/g)、超声温度39.7 ℃、索氏提取时间3 h处理襄麦冬块根粉碎物时,提取物中甾体皂苷的含量最高,山麦冬皂苷B可达到0.073 8 mg/mL。襄麦冬总甾体皂苷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清除能力,且清除活性与甾体皂苷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对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在设定的最高浓度(1.28 mg/mL)时,清除率均超过50%,分别达到59.66% 和52.3%。
2018, 34(4):175-1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5
摘要:选择血缘和体重相近的昆明小白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0.12%(对照组),0.80%,1.60%,2.40% 的甲硫氨酸(Met)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雄雌鼠各2只。在毛发退行期和休止期分别采集毛发纤维、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胸腺等,用于测定毛发直径和长度及各脏器指数。结果表明:0.80%,1.60%,2.40% 3种处理能显著降低退行期毛发直径(P<0.05),但对休止期毛发直径无显著影响(P>0.05);0.80%,1.60% 2种处理能显著降低退行期和休止期毛发长度(P<0.05),显著提高退行期脾指数、肺指数和肾指数(P<0.05),但对心指数、胸腺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1.60%Met处理能显著提高休止期肝指数和肾指数(P<0.05),但对心指数、脾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0.80%,1.60% 2种处理能显著降低小鼠毛发直径、长度,并能显著提高小鼠退行期脾指数、肺指数和肾指数。
2018, 34(4):180-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6
摘要:牡丹籽经酸热预处理后,采用乙醇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经过预处理后的牡丹籽微观结构。通过优化得到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条件为:原料细粉8次(粒径约为33.62 μm),料液比17 (g/mL),分别用中温α-淀粉酶(温度70 ℃,pH 5.5,时间1 h,加酶量2 mL/100 g·原料)和葡糖淀粉酶(温度60 ℃,pH 4.5,时间1 h,加酶量3 mL/100 g·原料)酶解,再于60 ℃、pH 9.0的条件下用体积分数35%的乙醇提取1 h。该条件下牡丹籽清油得率为90.08%,水相含油量为6.60%,渣相含油量为2.78%,而且毛油的品质优良,经过简单精炼后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成品牡丹籽油的粮食行业标准。
2018, 34(4):186-19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7
摘要: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advances in immune-informatics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binding ability of active peptides to MHC are reviewed. The related tools and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binding of commonly used peptides to MHC molecules ar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focuses, and difficulties of various methods are analyzed. Finding immune-active peptides provides a faster method.
2018, 34(4):192-19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8
摘要:文章重点概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在电化学方法检测重金属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2018, 34(4):197-20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39
摘要:文章就果实中糖基转移酶的种类及其在果实色泽、风味和质地等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糖基转移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018, 34(4):201-2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40
摘要:研究4种复合壁材通过内源乳化法对干酪乳杆菌的包埋效果,及微胶囊化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胃肠液中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含量比11,油水体积比31,海藻酸钠与碳酸钙含量比31时,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为87.50%,且微胶囊形态成球形;以明胶与海藻酸钠做复合壁材时,微胶囊粒度最小,为89.88 μm;在模拟胃液中处理2 h时,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干酪乳杆菌存活率最高,为90.39%;以酪蛋白为复合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肠溶性最好,菌体在30 min时基本得到释放。由于蛋白质复合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安全可食用,包埋效果好,因此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2018, 34(4):206-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41
摘要:研究微波真空干燥方式下,微波强度、腔体压力等参数对板栗干燥过程中质热传递的影响规律。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水分含量和白度值为评价指标,确定板栗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压力、干燥时间的最适工艺参数。结果显示:板栗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主要为加速和降速阶段,恒速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微波功率和真空度均对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功率越大,真空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干基含水率和水分比都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由回归模型得出板栗微波真空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时间12 min,压力-56 kPa,功率3 kW。微波真空干燥的微波功率、腔体压力、干燥时间均对板栗品质有影响,以模型得出的干燥参数进行干燥,可保证板栗干燥后的品质,且干燥效率高、能耗低。
2018, 34(4):211-215,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42
摘要:以马蹄为原料,采用微波间歇方式对马蹄淀粉进行干燥试验,考察其对马蹄淀粉的含水率、白度、酸度、碘蓝值及综合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马蹄淀粉微波间歇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10 W,装载量1.47 kg/m2,加热时间14 min,间歇时间0.7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微波间歇干燥后马蹄淀粉含水率为10.12%,白度为97.5%,酸度为0.21 mL,碘蓝值为17.90。经微波间歇干燥后含水率达到淀粉安全含水率的标准,白度得到小幅提高,酸度下降,碘蓝值上升,综合品质得到提高。
2018, 34(4):216-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04.043
摘要:为丰富豆腐深加工产品的形式,以豆腐为饺皮、猪肉为馅料制备一种特色传统豆腐菜肴——白玉饺,并比较凝固剂种类对白玉饺质构(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色泽、感官特性、持水性以及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卤、石膏和内酯(GDL)制备白玉饺皮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5,2.5,2.0 g/100 g干豆;石膏白玉饺与内酯白玉饺持水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P<0.05)高于盐卤白玉饺(62.89%),且硬度(石膏白玉饺和内酯白玉饺分别为760.88,745.08 g)显著小于盐卤白玉饺(861.86 g),而咀嚼性、回复性、凝聚性、黏附性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石膏白玉饺的a*值显著(P<0.05)低于盐卤和内酯白玉饺,但亮度值L*值无显著(P>0.05)差异;石膏白玉饺在折叠破碎情况、口感细腻和外形等感官特性方面优于盐卤和内酯白玉饺。因此,可选择2.5 g/100 g干豆的石膏作为特色菜肴白玉饺加工的凝固剂。
今日访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