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4(10):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1
摘要:建立精氨酸—还原糖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因素,并探究形成过程中反应物与产物变化的动力学以及抑制剂染料木黄酮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动力学。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温度、还原糖种类、pH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等各种因素对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反应体系中染料木黄酮介入前后反应物精氨酸、葡萄糖及产物1,2-二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影响1,2-二羰基化合物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该体系中精氨酸和葡萄糖的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随着温度升高快速下降;1,2-二羰基化合物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时间和温度对丙酮醛(MGO)和乙二醛(GO)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染料木黄酮通过降低反应体系中1,2-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常数而抑制其产生。当染料木黄酮的添加量为50 mmol/L时,对1,2-二羰基化合物的抑制率最高,均>50%。LC-MS证实染料木黄酮在氨基酸体系中抑制1,2-二羰基化合物的机制是通过捕获MGO形成染料木黄酮-MGO加合产物,从而达到消除效果。
王家宝,陈诚,王凤,郝月慧,金卫泽,陈军民,黄卫宁,小川晃弘
2018, 34(10):8-13,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2
摘要:比较研究蔗糖酯型乳化剂和单甘酯型乳化剂对海绵蛋糕起泡和消泡阶段面糊特性的影响,并重点比较了在相同面糊比重情况下,不同搅拌时间组合对海绵蛋糕表面气泡的控制及对面糊比重、黏度、微观气相结构、蛋糕烘焙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乳化剂与搅拌时间控制表面气泡的机理。结果表明:使用蔗糖酯型乳化剂可以控制海绵蛋糕表面气泡生成,并保持较佳的烘焙特性。在工艺方面,采用合适的搅拌组合(起泡时间3.50 min,消泡时间6.33 min)可以减少面糊异常气泡数量,从而减少海绵蛋糕表面气泡生成。
2018, 34(10):14-18,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3
摘要: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谷维素(0%,1%,2%)及储藏温度(4,25,37 ℃)对纳米乳液理化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储藏温度下,谷维素浓度对纳米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在4,25 ℃下,纳米乳液的化学稳定性与谷维素浓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37 ℃下,纳米乳液的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与谷维素浓度呈负相关。根据动力学分析,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反映纳米乳液中油脂氧化的变化趋势。
2018, 34(10):19-25,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4
摘要:将4种功效物质(茶氨酸、γ-氨基丁酸、β-胡萝卜素和葡萄籽提取物)添加到巧克力糖果中,通过问卷调查、视力测试、注意力测试、记忆力测试以及脑电波测试,研究其在30 d 内对102位受试者视疲劳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样品组眼部不适和全身不适症状的总积分和各单项症状(视物模糊、异物感、畏光、主观记忆力减退、主观注意力减退和失眠)积分均低于0 d值,视疲劳引起的眼部不适和全身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如7 d后视物模糊积分降低了0.21,主观记忆力减退积分降低了0.46;视力测定结果显示样品组受试者视力提高有效率明显增加,左眼和右眼视力分别由0.89和0.90显著提高至1.00和0.99;注意力测试和记忆力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组受试者注意力和记忆力显著提高,分别具有累积效应和短时效应,即苏尔特方格用时和脑年龄分别降低5.09 s 和2.49;在脑电波测试中,样品组P4和O2导联的反映大脑放松度的α波功率值、α波功率值谱百分比和α/β波功率值谱百分比比值均增加,其中P4导联分别增加了7.69,0.04,0.50,O2导联分别增加了9.90,0.04,0.73。因此,含有茶氨酸、γ-氨基丁酸、β-胡萝卜素和葡萄籽提取物的巧克力糖果产品对视疲劳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018, 34(10):26-30,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5
摘要:以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为材料,研究日光萎凋和鼓风萎凋2种方式对红茶生化成分和色度值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日光萎凋方式相比,鼓风萎凋方式对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茶色素的影响较大;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高。萎凋时间在10~15 h的鼓风萎凋红茶茶汤色差值较大。随萎凋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总黄酮和儿茶素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变化不显著;茶汤ΔL*和ΔE*ab增加,Δa*和Δb*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萎凋叶含水量与总黄酮、Δa*、Δb*极显著正相关。茶黄素和茶红素对Δb*显著正向作用。茶黄素对Δa*有显著正向作用。
2018, 34(10):31-34,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6
摘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分离鉴定柑橘花4个部位(花瓣、花托、雌蕊、雄蕊)的香气成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评价柑橘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及各部位香气成分差异程度。结果表明,烃类和醇类是柑橘花的主要香气类物质;花瓣、花托、雌蕊挥发性香气成分以芳樟醇、桧烯、柠檬烯、β-月桂烯、α-罗勒烯为主,而雄蕊以芳樟醇、桧烯、橙花叔醇、β-月桂烯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柑橘花4个部位香气成分差异程度较大,桧烯、柠檬烯、α-侧柏烯、β-月桂烯、顺-β-金合欢烯为主的烯烃类是导致花托与雄蕊香气成分差异较大的物质,香茅醛、反式-柠檬醛、4-萜烯醇、α-松油醇为主的醛醇类是导致花瓣与雌蕊香气成分差异较大的物质。
2018, 34(10):35-39,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7
摘要:Studi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mino acids in barley leaf powd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6 kinds of amino acids (17 kinds of hydrolyzed amino acids and 26 kinds of free amino acids) were detected in barley leaf powder. The total content of hydrolytic amino acids was 9 163.422 mg/100 g including more than 40%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human body. There were 9 kinds of therapeutic amino acids (Glu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up to 1 390.873 mg/100 g) were contained in barley leaf powder. The total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26 types) in barley leaf powder was 983.852 mg/100 g. The 6 kinds of free amino acids, such as Asp, Glu, Arg, Pro, His, and Val, were the main amino acids that form the flavor of barley leaf powder.
2018, 34(10):40-44,1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8
摘要:以安徽金种子集团中温大曲为原料,从中筛选能够产酯化酶的发酵菌种并鉴定其种类,再以酯化力为目标值研究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金种子中温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酯化酶的菌株LD06,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及Biolog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犁头霉。以该菌株发酵产物中的酯化力为目标值,得到该犁头霉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0 g,玉米粉1.5 g、酵母粉2.0 g、亚麻籽油1 g/100 g·培养基、硫酸铵0.2 g、蒸馏水10 mL;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36 ℃、时间45 h。该条件下得到的犁头霉产酯化酶的酯化力为9.32 g/L,与该菌株初始酯化力相比提高了22.55%。
2018, 34(10):45-48,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09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卷烟燃吸过程中CO的释放情况,采用先进的热电偶测温装置与烟草热解燃烧反应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用于模拟卷烟内部热解燃烧反应的热条件准确。根据卷烟燃烧时燃烧线的迁移分为3个区域进行研究,分别是阴燃燃烧线前端的焦炭区域R1,吸燃时燃烧线经过的预加热烟丝区域R2,吸燃燃烧线后端的新鲜烟丝区域R3。试验结果表明:① R1和R2在阴燃时已达到较高的温度,是侧流烟气中CO生成的主要来源,对吸燃时主流烟气CO的贡献较少;② R3在吸燃时虽然温度较低(<400 ℃),但是却对主流烟气中CO的释放贡献最大;③ 由于热传导的影响,阴燃时温度越高的卷烟,R3的温度越高,所释放的CO含量也随之增加。
2018, 34(10):49-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0
摘要:建立了安神类保健食品中的 5 种非法添加物(青藤碱、罗通定、扎来普隆、文拉法辛、褪黑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的检测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试样中5种违法添加物,以20 mmol/L 乙酸铵+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甲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选用飞行时间质谱仪,采用电喷雾电离方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定量。结果表明:5 种非法添加物在10~1 000 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且空白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 92.8%~110.1%,精密度为0.9%~1.8%。采用建立的方法对6种市售保健食品(胶囊、茶、口服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中一种胶囊中含有非法添加物青藤碱,含量为1.656 mg/kg。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处理方法简单、测定速度快。
2018, 34(10):55-59,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1
摘要:为建立一种同步检测鸡源细菌中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D、tetG、tetS和tetX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优化了多重PCR体系的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等参数,并考察了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适用性。建立的多重PCR反应技术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混合DNA模板5 μL,Taq酶1 μL,tetA和tetX的正反向引物各0.5 μL,tetG、tetD和tetS的正反向引物各1.0 μL,dNTP 4 μL,MgCl2 4 μL,10×PCR反应缓冲液5 μL,最终用dd H2O补齐至50 μL;反应程序为: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2 CFU/mL,且能广谱地检测多种鸡源细菌中的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与传统的单重PCR方法相比,该多重PCR技术快速高效、适用性广。
2018, 34(10):60-62,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2
摘要: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提高食品违法成本的重要制度,在规制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立法层面还存在着未将免费赠送食品纳入适用范围、赔偿主观要件未包含过失行为、赔偿金计算不合理等问题。要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对中国食品安全法进行相应的修改,将免费赠送食品纳入惩罚性赔偿范围,惩罚性赔偿主观要件中增加销售者“重大过失”,完善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2018, 34(10):63-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3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基于中外对比的视角,总结中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有益经验,为中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完善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018, 34(10):67-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4
摘要:由于食品贸易的全球化趋势、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及树立中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安全信誉等原因,国际共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食品安全保证的共识。然而,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国际共治要想顺利推进还面临着不存在相应的国际共治机制、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以及政企合作尚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借鉴中国现行环境司法“三审合一”机制形成的成熟推进模式,通过建立国际食品安全共治组织、积极推进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化和通过政企密切合作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等针对性措施,促进中国食品安全国际共治的顺利实现,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8, 34(10):7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5
摘要:为探索等温与非等温状态下啮合异向双螺杆挤出机的流道分布规律,采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啮合异向双螺杆的物理模型,在Polyflow分析软件中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等温问题中,随着双螺杆转速的增加,出口方向上的压力、黏度、剪切速率变化趋势不同;在非等温问题中,挤出方向从入口到出口温度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并且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温度逐渐增加。
2018, 34(10):75-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6
摘要:针对转盘离心雾化器,研究松香—石蜡混合物的成粒特性,分析工艺参数对纤维数量、纤维直径、界面波波长和颗粒粒径的作用机理,建立无量纲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纤维数量由韦伯数与稳定数决定,低黏度物料的纤维数量主要受表面张力影响。因离心拉伸,纤维断裂的界面波波长为纤维直径的3.56倍,但其断裂仍为短波模式。完全纤维状成粒的纤维数量维持不变且与流量无关,流量的增加主要通过纤维直径和长度的延伸来体现。颗粒粒径主要由纤维直径和界面波波长决定,高转速时液膜与转盘间切向速度滑移增大,颗粒粒径不再明显减小,可以采用如增大转盘直径或者改善转盘表面拓扑结构等途径调控颗粒粒径,而非无限加大转盘转速。
2018, 34(10):8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7
摘要:基于热管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套低成本、可快速拆装的PE-RT热管蓄冷装置,用高密度聚乙烯(PE-RT)导热塑料管替代紫铜管作为热管管材,用新型碳氢制冷剂HCR22作为热管循环工质,以蓄冷量为指标,研究了2种材质热管组在不同充液率和不同换热面积比时的蓄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同管径、同结构尺寸的铜质热管组相同,PE-RT热管组的最佳充液率也是33%,最佳充液时,PE-RT热管组的最优换热面积比同样是2.8∶1;热管组蓄冷72 h,PE-RT热管组和铜质热管组的储水槽水温分别降低13.52,15.30 ℃,PE-RT热管组的蓄冷量为铜质热管组的88.37%。该研究为PE-RT低温热管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2018, 34(10):86-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8
摘要:提出了一种能够模仿人工“提手采”动作的仿生采摘指结构,并完成了采摘指的结构设计。为了提高采摘指的灵巧性和结构紧凑性,对采摘指进行了运动学和静力学分析,通过遗传算法对结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得驱动力的传递效率提高了26.6%。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采摘指原理样机,并完成了气力驱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室内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摘成功率近70%,能够实现预期动作。
2018, 34(10):91-9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19
摘要:针对茶叶烘干机热效率低,温度不稳定、茶叶品质不易保证的问题,对燃煤式热风干炉进行研究,通过对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混沌处理,得出了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然后通过IPSO对模糊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以解决粒子群算法易早熟、寻优效率低以及PID参数无法实时在线调整的缺点。根据热风炉的实时温度,自动调节热风炉的排烟量,以实现烘干机的温度恒定。同时,采用优化后的模糊PID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研究所用方法能根据烘干机温度有效控制热风炉排烟量,从而实时控制热风温度,实现恒温控制的目的。
2018, 34(10):95-9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0
摘要:为了研究淋膜纸杯中Al和Mg向酸性食品中的迁移规律以及数学模拟软件模拟迁移的有效性,对8种淋膜纸杯样品采用湿法消解的方法消解,之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检测8种淋膜纸杯中Al和Mg的初始含量及其向酸性食品模拟物(3%乙酸溶液)中迁移的量。淋膜纸杯中Al和Mg的初始含量分别为841.6~3 482.0,179.1~19 720.1 mg/kg。在迁移条件为40 ℃/12 h,8种样品中Al和Mg向3%乙酸溶液中迁移量分别为0.077~0.212,0.065~0.862 mg/kg,而在70 ℃/8 h下8种样品中Al和Mg向3%乙酸溶液中迁移量分别为0.074~0.180,0.064~2.209 mg/kg,淋膜层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厚度、迁移温度和时间以及纸的厚度和密度都能影响2种金属元素的迁移。使用迁移模拟软件AKTS-SML对8种淋膜纸杯样品进行迁移模拟,扩散系数采用Piringer模型,纸与LDPE之间的分配系数设置为1 000,LDPE与食品模拟物(3%乙酸)之间的分配系数设置为1,Al和Mg在40 ℃/12 h下迁移模拟结果分别为0.760~3.075,0.162~17.750 mg/kg;70 ℃/8 h下迁移模拟结果分别为0.757~3.059,0.161~17.660 mg/kg,软件模拟的迁移结果比试验所得到的都要高,迁移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取代Al和Mg的迁移试验,确保消费者安全。
2018, 34(10):100-103,10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1
摘要:基于生产日期喷码人工检测缺陷劳动强度大、智能化水平低、效率低等问题,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乳品生产日期喷码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CCD相机、计算机、光源等搭建硬件平台,利用中值滤波、二值化、图像分割、模板匹配等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对生产日期缺码、模糊码等缺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出生产日期有缺陷的产品,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
2018, 34(10):104-10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2
摘要:利用菊粉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干法糖基化改性,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热分析(DSC)、傅里叶红外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考察改性前后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SDS-PAGE电泳谱图可确认玉米醇溶蛋白与菊粉进行了有效的接合;傅里叶红外分析也确认糖基化改性后,玉米醇溶蛋白以共价键的形式接入了菊粉糖分子;DSC分析所得玉米醇溶蛋白膜及其改性产物膜的变性温度分别为188.47,194.02 ℃;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改性后膜的表面更加平整,无孔洞。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关于明胶胶囊壳的相关检测指标,对菊粉改性的玉米醇溶蛋白产物制成胶囊壳进行测定,该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2018, 34(10):109-112,1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3
摘要:当今的饮料包装设计从造型风格、色彩及材质都越来越时尚化,时尚具有的瞬间性、空间性、规律性等维度亦在饮料包装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时尚化的饮料包装设计能对消费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体验与流行性的心理效应,具有先声夺人的营销效果。在未来的饮料包装设计中,应注重对流行趋势的预测、对消费者心理进行分析、合理巧妙地运用创新材质。从时尚的理念着手,以时尚元素的融入、时尚创意的设计、时尚氛围的营造,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对时尚审美的精神需求,从而提升饮料产品的附加值与销售量。
2018, 34(10):113-1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4
摘要:针对目前食品包装市场大同小异、缺乏创新亮点的设计现状,提出从色彩运用、图案创作、造型结构、材质构成等方面探讨趣味的构成,阐述食品包装设计中趣味构成形式应用的技巧及作用,并通过对经典食品包装案例的分析,阐明观点,提出食品包装未来发展创新的新思路。
2018, 34(10):118-1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5
摘要:选择复合蛋白酶水解鲢鱼制酶解产物,以添加了商业抗冻剂(商抗,4%蔗糖+4%山梨醇)的鱼糜制品作对照,综合评价添加了鲢鱼酶解产物的鱼糜制品冻融前后品质及其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后,鱼糜制品中添加2%的酶解产物可以增加鱼糜凝胶持水性,降低蒸煮损失,并且不会导致鱼糜制品带上酶解产物本身的淡黄色;同时,2%酶解产物添加组能有效减缓鱼糜制品凝胶强度、硬度和弹性的降低及其蛋白质消化率的下降程度;2%酶解产物添加组在冻融前后感官评分均较高,酶解产物的添加避免了商业抗冻剂给产品带来的明显甜味。研究表明,鲢鱼酶解产物可作为潜在的抗冻剂应用于鱼糜及其制品的工业化生产。
2018, 34(10):124-1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6
摘要:利用HBI培养基结合薄层层析法对活细点圆趾蟹腮条和内脏中的组胺菌进行筛选,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胺菌产组胺能力进行测定,再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研究了温度、初始pH值、NaCl含量对组胺菌生长和组胺生成量的影响,以及壳低聚糖(COS)对组胺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从细点圆趾蟹的腮条中分离获得1株组胺菌,经鉴定命名为Enterobacter aerogenes OP-G2,其组胺生成量为(46.96±1.94) mg/L(30 ℃培养48 h)。低温(<4 ℃)和/或高NaCl含量(≥10%)能有效控制E. aerogenes OP-G2菌株的生长和组胺的生成量,且对菌株组胺生成量的抑制率可高达92%以上。另外,当COS浓度≥0.5 g/100 mL时,对E. aerogenes OP-G2菌株抑菌率均在30.58%以上,且当pH 6.0时,1.0 g/100 mL浓度的COS对E. aerogenes OP-G2菌株抑菌率高达47.57%。
2018, 34(10):130-13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7
摘要:为了实时采集鸡蛋敲击响应声音信号,设计了基于TMS320F28335的鸡蛋裂纹检测系统,采用外部中断触发DSP实时采集敲击响应音频信号。结果显示:完好蛋与裂纹蛋的声音信号频谱存在明显差异,完好蛋频谱的第二共振峰频率集中在6 890 Hz左右,而裂纹蛋的第二共振峰频率无明显规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2018, 34(10):133-1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8
摘要:在菊花干燥过程中,干燥机内部的流场分布特点是影响菊花干燥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在菊花干燥过程中干燥机内部的流场分布及变化规律,针对负压式干燥机,建立了干燥机的物理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参数确定和求解计算,得到了菊花干燥过程中速度场、压强场、温度场在干燥机内部的分布情况,实现了对菊花干燥过程中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为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着重将温度场的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相对误差在8%以内,充分证实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2018, 34(10):139-144,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29
摘要:为提高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提油率,采用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并联合化学破乳法对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破乳研究。通过单素试验并结合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得出酶法破乳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0.9∶1.0 (mL/g)、酶添加量3 078 U/g、pH 10.4、酶解温度51 ℃、酶解时间2.5 h,验证实验得破乳率为88.39%。酶解破乳后调节pH对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当酶解破乳后调节pH至4.5时,破乳率增至95.47%。
2018, 34(10):145-151,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0
摘要:以甘草酸提取率为指标,优化了复合酶和超声辅助两步法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甘草原料为1 g时,复合酶法提取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比例(果胶酶∶纤维素酶)1∶3 (U/U),复合酶用量175 U/g·底物,pH 5.5,时间1 h,温度50 ℃,原料粒度40目,料液比1∶25 (g/mL);超声辅助提取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20%乙醇,料液比1∶35 (g/mL),超声功率350 W,时间15 min,温度40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甘草酸提取率可达(90.44±0.14)%。
2018, 34(10):152-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1
摘要:以超临界CO2萃取的裸仁南瓜籽油为研究对象,根据LS/T 3250—2017《南瓜籽油》标准检测其质量指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脂肪酸和植物甾醇组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测定角鲨烯含量;以葡萄籽油和亚麻籽油作为对比,研究裸仁南瓜籽油对 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裸仁南瓜籽油符合LS/T 3250—2017标准,裸仁南瓜籽油主要含有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74.73%,其中顺式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9.14%,45.54%;富含植物甾醇,β-谷甾醇含量为30.75%,△-7植物甾醇含量达10.77%;角鲨烯含量为5 490 μg/g,高达葡萄籽油的80倍,亚麻籽油的279倍;裸仁南瓜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性与油浓度呈正相关,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为16.14 mg/mL)优于葡萄籽油、亚麻籽油,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为10.46 mg/mL)优于亚麻籽油,裸仁南瓜籽油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丰富的角鲨烯、植物甾醇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2018, 34(10):158-1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2
摘要:以AB-8 吸附树脂优化酸浆茎叶黄酮精制工艺,并评价其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70%的乙醇水溶液为洗脱剂,洗脱流速2 mL/min,酸浆茎叶黄酮纯度可达39.16%。精制酸浆茎叶黄酮对NO-2·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81.36%和91.49%,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抑制率为85.26%;精制酸浆茎叶黄酮不仅增加了小鼠的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P<0.05),而且明显提高了血清T-AOC、GSH-Px和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说明精制酸浆茎叶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
2018, 34(10):163-1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3
摘要:以欧李种仁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欧李种仁中苦杏仁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苦杏仁苷得率作为检测指标,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水平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提取欧李种仁中苦杏仁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3∶1 (mL/g),乙醇浓度79%,提取温度70 ℃,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92 W,该条件下苦杏仁苷得率可达6.01%。
2018, 34(10):169-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4
摘要:为探索聚酰胺树脂纯化芦丁的工艺条件,以金槐槐米为原料,考察上样液浓度、上样液流速、洗脱剂浓度、洗脱剂体积4个因素对芦丁精制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在上样液浓度0.286 mg/mL,上样液流速1.0 mL/min,洗脱剂80%乙醇,洗脱体积2.5 BV条件下,芦丁得率为55.49%,纯度为99.08%。
2018, 34(10):174-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5
摘要:以印度块菌为原料,运用复合酶法提取块菌多糖。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考察酶配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用量、料液比、pH值6个因素对块菌多糖得率的影响。按照U10(108)进行试验,考察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块菌多糖得率的影响,预测和验证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块菌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1∶7 (g/g)、酶解时间48 min、酶解温度41 ℃、酶用量3.6%、料液比1∶29 (g/mL)、酶解pH值4.8,多糖得率可达14.50%,含量可达75.96%。经验证,该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块菌多糖的提取。
2018, 34(10):179-1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6
摘要:小分子特异性抑制剂CFTRinh-172是该领域科研试验的标准参照物。文章梳理归纳了多年来对CFTRinh-172的研究进展,从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以及在霍乱、多囊肾病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全面阐述了CFTRinh-172作为CFTR氯离子通道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的重要意义,剖析其水溶性、安全性等潜在的问题。
2018, 34(10):185-190,1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7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3种蛋白质改性方法对蛋粉加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各种改性方式的特点,并对蛋粉加工中蛋白质改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8, 34(10):191-1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8
摘要:在对不同来源生物保鲜剂主要优缺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植物源保鲜剂分类予以说明,阐述其对水产品中主要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并展望植物源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2018, 34(10):196-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39
摘要:对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酸成分、不皂化物组成、微量元素进行概括总结,并对牡丹籽油的功能特性、提取工艺、精炼工艺及成品油的加工进行了综述分析。
2018, 34(10):202-205,2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40
摘要: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蚕蛹油脂的提取、精炼、抗氧化等加工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且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脱酸、脱臭等技术难题,提出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发方向:在系统分析蚕蛹油脂的脂类组成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蚕蛹油脂专用的酶法脱酸与低温脱臭技术;研发适用于蚕蛹油脂的抗氧化技术,开发氧化稳定性更好的蚕蛹油脂食用产品。
2018, 34(10):206-2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41
摘要:以巴氏醋杆菌C9-4(Acetobacter pasteurianum strain C9-4)为麸曲发酵菌株,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醋酸菌麸曲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条件为:乙酸添加量1.03 mL/100 g、乙醇添加量2.09 mL/100 g、接种量4.09 mL/100 g,该条件下醋酸菌菌落总数达到1.38×108 CFU/g。应用该条件,在食醋企业对醋酸菌麸曲进行逐级扩大培养,扩培过程中麸曲醋酸菌总数均能达到108 CFU/g 以上。
2018, 34(10):212-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42
摘要:建立一种评价槟榔纤维层力学特性的新方法。利用三点弯曲法测定槟榔干果的弹性模量,优化测定参数。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感官评价测试方法与其进行对比,通过辐照软化槟榔干果来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认为:样品的含水量及宽度对弹性模量有一定影响,而测定条件则无显著影响;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手段,三点弯曲法可直接量化出槟榔干果纤维层的柔软度。
2018, 34(10):217-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8.10.043
摘要:为确定卷烟机最佳回丝量,根据烟支卷制原理,结合烟支重量、规格、密度和平准盘凹槽规格、卷烟机吸丝道导轨规格等因素建立了卷烟机最佳回丝量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推算出的卷烟机回丝量是合适的,不仅能提供满足烟支质量要求的烟丝量,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因回丝量过大造成的烟丝造碎,降低烟支含末率,提升产品质量。该模型确定卷烟机最佳回丝量的方法实施方便,且不受卷烟机机型、烟支规格、原辅材料等因素限制,具有一般适用性。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