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3(9):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1
摘要: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蒸煮、挤压、滚筒干燥3种加工方式对薏米、黑麦、燕麦、鹰嘴豆及花芸豆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GI)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后谷物和豆类eGI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麦>薏米>燕麦>花芸豆>鹰嘴豆;挤压后谷物和豆类eGI由高到低依次为:薏米>黑麦>燕麦>花芸豆>鹰嘴豆;滚筒干燥后谷物和豆类eGI由高到低依次为:薏米>黑麦>燕麦>花芸豆>鹰嘴豆。同一种谷物或豆类经蒸煮、挤压、滚筒干燥3种加工方式加工后其eGI由高到低依次为:滚筒干燥>挤压>蒸煮。
2017, 33(9):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2
摘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β-环糊精-山梨酸超分子包合物的紫外吸光度,提出一种新的差量法用以测算该超分子的包结比,其值与经典的摩尔比法及相溶解度法相同,均为11,表明该类超分子是由1分子主体分子(β-环糊精)包结1分子客体分子(山梨酸)而成。差量法为多次测量吸光度再取平均值进行测算,其结果较摩尔比法更为准确;其测算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无需绘制相图,较相溶解度法更为简便。
2017, 33(9):9-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3
摘要:以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为评价指标,探究pH、温度、食品配料、金属离子、防腐剂以及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对鱼鳔胶原肽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鳔胶原肽在酸性环境中抗氧化活性保持得较好,在碱性条件下丧失较快;鱼鳔胶原肽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高温不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蔗糖、葡萄糖以及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鱼鳔胶原肽的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添加高浓度的食盐会降低鱼鳔胶原肽的抗氧化活性;金属离子Zn2+、Cu2+对鱼鳔胶原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较大,Ca2+的影响较小,K+、Mg2+无显著影响;模拟胃肠道消化对鱼鳔胶原肽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2017, 33(9):15-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4
摘要:利用外源过氧化氢对酿酒酵母突变株Y518进行氧化胁迫来研究外源性氧化胁迫对Y518合成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过氧化氢会抑制Y518细胞生长,但会促进其合成谷胱甘肽;当过氧化氢的添加时间为24 h,添加量为0.6 mmol/L时,Y518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达到(13.69±0.28) mg/g,比未添加过氧化氢时提高了约14%;在24 h时添加0.6 mmol/L 过氧化氢会对Y518产生外源性氧化胁迫,激活转录调节子YAP1和SKN7调控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合成酶编码基因GSH I和GSH II的表达,提高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合成酶的活力,以促进Y518合成谷胱甘肽。因此,添加外源过氧化氢能够使酿酒酵母突变株Y518产生外源性氧化胁迫,促进Y518进一步合成谷胱甘肽。
2017, 33(9):20-2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5
摘要:为筛选不产生物胺的乳酸菌菌株,对黄酒发酵醪液及米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及与分离纯化,发现3株菌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但具有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使用黄酒发酵液培养该3株菌,发现在2.50%Vol的黄酒培养液中,3株菌能正常生长;在8.80%Vol黄酒培养液中,菌株5-4和8-3生长能力明显弱于14-2-1;在15.70%Vol黄酒培养液中,3株菌均受到严重抑制。菌株14-2-1生长速率最快,繁殖最旺,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同时菌株产酸能力较强,产酸速率也较快,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应用于黄酒酿造中,能有效降低黄酒中生物胺的含量。
2017, 33(9):26-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6
摘要:为了研究花椒中典型酰胺类物质羟基-α-山椒素在紫外照射下的变化趋势及转化方向,从花椒油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羟基-α-山椒素,对其进行紫外照射处理,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照射时间各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羟基-α-山椒素在紫外照射下迅速减少,8 h后减少了95.9%,浓度与时间满足一级反应速率方程C=490.68e-0.346 9t,且转化为其同分异构体羟基-ε-山椒素,使羟基-ε-山椒素含量在3 h后升高至初始含量的8.56倍,而羟基-β-山椒素在照射过程中持续减少,说明紫外照射对花椒及其制品的麻味有很大的影响。
2017, 33(9):30-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7
摘要:采取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制备了土豆抗性淀粉(AH-HMT RS3),重点研究了有机酸种类及浓度、淀粉乳浓度对土豆AH-HMT RS3中慢速消化淀粉(SDS)、抗性淀粉(RS)的形成及其益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酸湿热处理土豆淀粉时,淀粉乳浓度对SDS、RS的形成几乎无影响;与无酸湿热复合处理相比,无论淀粉乳浓度高低,4种有机酸-湿热复合处理所得土豆AH-HMT RS3中RS含量增高了21.89%~45.09%,且高浓度酸比低浓度酸更能促进RS的生成,促进RS水平增高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柠檬酸、乙酸、琥珀酸和乳酸。随着土豆AH-HMT RS3中RS含量增加,其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作用更大,更能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特别是丁酸的大量产生。因此,土豆AH-HMT RS3具有开发成为新益生素的潜力。
2017, 33(9):35-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8
摘要:将不同浓度的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添加到鸡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中,研究γ-PGA对鸡肉MP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γ-PGA浓度的增大,MP表面疏水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γ-PGA浓度为0.6‰时达到最小值;溶解度、乳化性、凝胶硬度、弹性和保水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γ-PGA浓度为0.6‰时分别达到最大值,而γ-PGA对凝胶白度值影响较小。流变学性质变化表明,γ-PGA对MP凝胶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SDS-PAGE研究发现,γ-PGA与MP之间存在交联作用。
2017, 33(9):41-4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09
摘要:以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水仙、肉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物理特性(粒径、色差、透光率和沉淀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火可改善武夷岩茶品质,随焙火程度增加,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增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降低;同时,粒径逐渐减小,透光率、△L、沉淀量逐渐增加,澄清度升高。焙火程度越高,茶汤澄清度越高,但焙火程度过高会导致茶汤产生焦苦味,不利滋味品质。轻、中火处理后武夷岩茶茶汤清澈透亮,滋味醇厚回甘,品质最优。
2017, 33(9):47-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0
摘要:针对广西新种香花油茶以及其他几种油茶的碘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测得14种样品的油脂酸价0.38~1.47 mg/g,过氧化值2.15~4.56 mmol/kg,碘值79.39~85.86 g/100 g皂化值,187.97~196.37 mg/g,其中香花油茶的酸价(0.42 mg/g)和碘值(2.98 mmol/kg)均达到一级茶油标准。测出13种甘三脂,脂肪酸含量为:油酸77%~85%,棕榈酸6%~11%,亚油酸3%~11%,硬脂酸2%~4%,亚麻酸0.5%~0.8%。通过统计学分析数据发现:香花油茶均能表现出较好的聚类,与其他物种油茶存在差异。因此香花油茶油脂的品质特征与比较油样有较大的差异。
2017, 33(9):53-58,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1
摘要:以草鱼为研究对象,以外形、质地、营养价值及风味为评价指标,研究草鱼鱼肉在60,70,80,90,100 ℃热处理后其品质、蛋白质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鱼肉的L*值升高,a*值降低,硬度、内聚性、氨基酸含量、E/N总体呈上升趋势。利用SPME-GC-MS检测出87种挥发性成分,烷烃类24种,醛类19种,酸类14种,酯类12种,醇类9种,酮类4种,其他化合物5种,其中醇类和醛类物质在所有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是主体物质。
2017, 33(9):59-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2
摘要:采用米黑根毛霉源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对常见的海洋鱼油甘三脂进行水解,分析了凤尾鱼、金枪鱼、三文鱼甘三酯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位置分布。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3种海洋鱼油甘三脂,利用Lipozyme RM IM的sn-1,3特异性,将酯化在sn-1,3位上的脂肪酸(EFA)水解成游离脂肪酸(FFA),然后通过薄层层析(TLC)分离得到sn-2-单甘酯,再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GC)测定sn-2位脂肪酸组成,并按照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和n-3,6-多不饱和脂肪酸归类分析海洋鱼油甘三酯中各类脂肪酸位置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3种海洋鱼油(凤尾鱼油、金枪鱼油、三文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0%以上,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24.67%~33.5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6.89%~36.15%,而且一半以上PUFA分布在sn-2位,有利于其吸收和提高其耐氧化性;而SFA和MUFA倾向于分布在sn-1,3位上。n-3与n-6 PUFAs之间的比例均>10,均符合FAO/WHO推荐摄入的标准(>4),是理想的n-3 PUFA天然营养补充剂。
2017, 33(9):64-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3
摘要:为寻求适合莲藕食品生产的优良鲜藕品种,测定了湖北3个莲藕品种的理化特性,并利用质构仪、GC-MS和电子鼻研究其质构特性和风味物质。结果表明,3个品种之间的理化特性除了总纤维含量外均有显著差异,鄂莲5号的质构特性优于鄂莲3号和4号;GC-MS检测出鄂莲3号、4号、5号的风味物质分别为35,28,40种,主要是酯类、烷烃类和芳香烃类,其中鄂莲4号的28种风味成分是3个莲藕品种共有的;鄂莲5号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多于鄂莲3号和4号,特别是酯类物质含量较多,占总检出物质的68.8%;电子鼻检测出3种莲藕的主成分差异与 GC-MS 检测出3种莲藕的风味物质差异结果具有一致性。综合评价得出,鄂莲5号是3个莲藕品种中较为优良的品种,较适合作为口感醇厚、风味柔和的莲藕食品生产原料。
马亚萍,刘朝贤,王乐,张明建,张柯,邓楠,鲁端峰,汤建国,刘向真
2017, 33(9):69-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4
摘要: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对加热非燃烧烟草制品的烟丝-发烟剂(丙三醇与丙二醇质量比51)体系的热物性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和发烟剂含量对再造烟叶丝和烤烟丝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22~75 ℃)的升高,烟草物料导热系数增大\[再造烟叶丝0.06~0.12 W/(m·K)、烤烟丝0.06~0.16 W/(m·K)\],热扩散系数减小(再造烟叶丝0.33~0.05 mm2/s、烤烟丝0.40~0.09 mm2/s),体积热容增大\[再造烟叶丝0.17~2.70 MJ/(m3·K)、烤烟丝0.15~1.45 MJ/(m3·K)\];随含水率(湿基含水率0%~13%)的增大,烟草物料导热系数增大、热扩散系数减小、体积热容增大;随发烟剂含量(0%~25%)的增大,烟草物料导热系数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很小\[再造烟叶丝增大0.005 W/(m·K),烤烟丝增大0.006 W/(m·K)\],热扩散系数减小(再造烟叶丝减小0.069 mm2/s,烤烟丝减小0.069 mm2/s),体积热容增大\[再造烟叶丝增大0.106 MJ/(m3·K),烤烟丝增大0.138 MJ/(m3·K)\]。
2017, 33(9):74-77,1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5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将铬(Ⅲ)转化为铬(VI),并利用在聚乙烯醇与磷酸介质中,铬(VI)与碘化钾、番红花红T室温下会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建立了一种测定啤酒酵母中铬含量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测定条件下,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4.55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2.1%(n=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9%~101.7%,且常见共存离子不影响测定结果。
2017, 33(9):78-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6
摘要:采用制备型快速柱层析,建立快速分离制备并检测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的技术。利用油脂极性组分专用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技术,用专用的商品化FLASH柱为分离制备色谱柱,以体积比8713的石油醚—乙醚为洗脱液,洗脱液流速25 mL/min,发现当非极性组分洗脱11 min时,恰好能实现煎炸油中极性与非极性组分的分离,且分离速度快,仅需41 min,检测重复性RSD<5%,均优于传统人工柱层析技术,与传统人工柱层析技术的相比,其相对偏差也<±6%,表明基本一致。
2017, 33(9):81-8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7
摘要:开发了一套对射式微波水分检测装置。以STC89C52芯片为主处理器,控制各部件执行顺序。为保证物料装载的一致性,采用光电开关控制装载量;为消除温度影响,实时采集样本料温,建立温度补偿模型;为避免微波产生热效应,采用时序控制采集温度及微波信号,以实现粮食水分的准确测量。经实验验证,物料实际水分与微波检测水分之间的相关系数>0.96,满足实际检测要求。
2017, 33(9):84-89,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8
摘要:为了提高含间隙高速凸轮机构动态性能。采用二状态冲击副模型模拟凸轮和从动件间的间隙,构建考虑阻尼的含间隙凸轮机构动力学模型。以摆线凸轮曲线为激振函数,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对含间隙动力学模型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绘制相应的加速度时域和频域响应图谱,得出了阻尼比、周期比对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对常用的几种高速凸轮曲线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间隙存在会导致系统响应精度变差;间隙对从动件升程加速段的影响较小;对减速段和休止期影响较大;传统理论在间隙动力学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
2017, 33(9):90-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19
摘要:为实现烟片分切后的预松散且提高梗丝的回潮速率,设计了振动松散机。将单振动电机横置于振动体上作为振动松散机激振源,基于振动体结构将橡胶弹性组件视作刚体并建立振动体运动微分方程,从中解得振动体的运动方程和运动轨迹,对比分析了2种计算方式下振动体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将弹性组件视为刚体时振动体作椭圆形振动;反之则振动电机偏心块在竖直方向的旋转惯性力分量几乎全部被橡胶组件所平衡,振动体受到的激振力主要来自振动电机旋转惯性力的横向分量,因此,振动体在水平方向作近似椭圆的线性振动,其结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并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017, 33(9):94-98,19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0
摘要:针对负压式电加热干燥机存在内部流场不均匀、干燥效率低等问题,以Fluent为基础对负压式电加热干燥机内部风速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SolidWorks对干燥机内部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影响干燥机干燥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通过改变工作参数和优化结构,可以达到干燥机内部流场均匀性最优。经SolidWorks优化设计后的干燥机内部流场均匀性相对于原有结构有明显提高,优化后的结构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且极大地提高了干燥机的热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2017, 33(9):99-1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1
摘要:设计了一种新型超重力微旋流装置。采用单因素和双因素试验方法,研究进料流量、底流分率、进料浓度和溢流口直径对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进料流量、底流分率和进料浓度对淀粉的分离总效率的影响较明显;在双因素试验中,进料浓度、溢流口直径和底流分率对大米淀粉分离总效率的主效应极显著;进料浓度和底流分率的交互效应极显著,溢流口直径和底流分率的交互效应极显著。
2017, 33(9):104-1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2
摘要: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碱面条自动化生产的碱面条松散装置,对其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内壁带有多个搅拌杆的滚筒、滚轮及支架、传动带等进行了结构设计。利用Adams软件对碱面条松散装置进行建模,通过运动学仿真从滚筒转速和角加速度2个方面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动力学仿真测试了传动带的接触力及滚轮接触力,为碱面条松散装置的优化设计及构建碱面条的自动化生产线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7, 33(9):108-110,1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3
摘要:设计食品斗式提升机电控无油化制动装置,以传统液压制动效能为基础,进行“电机+行星齿轮减速器+螺旋变向”机构的选型计算,完成了运动转换装置、直流力矩电机和减速增矩机构的分析,并采用相似原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食品斗式提升机电-机械制动装置制动力稳定可靠且振动较小,制动块制动迅速,部件运行正常,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了食品无油化、无菌化生产,能够满足食品斗式提升机的制动需要和食品卫生要求。
2017, 33(9):111-116,2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4
摘要:针对以往啤酒巴氏灭菌机PU控制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控制系统与Wincc之间偶尔出现通讯冲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OPC和Wincc的啤酒巴氏灭菌机PU自动控制系统;用VC++ 编写OPC客户端,并以Wincc作为OPC服务器,实现Wincc与VC++客户端的数据交换。为了实现PU的智能控制,首先建立隧道式杀菌机啤酒PU值与喷淋嘴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且用高级语言编写啤酒杀菌过程中的PU控制算法;对经OPC通道传入PU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控制各温区的喷淋嘴温度值;最后再将控制数据传送给底层设备,达到对啤酒杀菌机实时自动控制调节的目的。运行试验表明,基于OPC和Wincc的啤酒杀菌机PU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杀菌过程中的喷淋嘴温度进行控制并提高杀菌准确度,也提高了啤酒杀菌过程中的效益。
2017, 33(9):117-1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5
摘要:以食源性病原菌Escherichia coli和Listeria monocytogenes为指示菌,研究了苯乳酸与常用食品防腐剂的联合抑菌作用。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分别测定苯乳酸与6种防腐剂的最小抑菌浓度及联合抑菌指数,并通过时间—杀菌曲线进一步考察复配较优组合的协同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苯乳酸与乳酸链球菌素联用对E. coli和L. monocytogenes分别表现为无关和相加作用;苯乳酸与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联用对2株指示菌均为相加作用;与EDTA-Na2和ε-聚赖氨酸联用对2株指示菌均为无关作用;苯乳酸分别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联用对E. coli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L. monocytogenes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苯乳酸分别与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联合使用后,苯乳酸使用剂量降低75%,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使用剂量均可以降低50%。
2017, 33(9):121-125,1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6
摘要:以红油香椿为试验材料,4 ℃预冷12 h后装入不同开孔面积(厚度0.06 mm)的PE保鲜袋中,封口后置于冰温库(-0.5 ℃)中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香椿失重率、VC、可溶性蛋白、叶绿素、总多酚、黄酮、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探讨冰温结合开孔调湿包装技术对香椿嫩芽贮藏保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PE保鲜袋适宜的开孔面积为141.3 mm2(占总面积的0.14%)时,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失重率,延缓VC、可溶性蛋白质、总多酚、可溶性糖、叶绿素、黄酮含量的下降,并能延缓膜脂过氧化的进程,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好地保持香椿嫩芽的贮藏品质。
2017, 33(9):126-130,1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7
摘要:为制备鲜湿米粉发酵剂,以分离自米粉自然发酵液的植物乳杆菌YI-Y 2013的菌体存活率为目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经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有显著效果的3种保护剂:山梨醇、麦芽糊精和甘油,进一步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显著性的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保护剂配方为:山梨醇浓度1.1 g/100 g,麦芽糊精浓度24.8 g/100 g,甘油浓度2.4 g/100 g,该条件下菌体存活率为(76.08±2.68)%,与预测值较为接近。
2017, 33(9):131-1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8
摘要:在基于机器视觉苹果缺陷识别过程中,因果梗/花萼与缺陷表皮颜色相似,极大地降低苹果表面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支持向量机(DT-SVM)的苹果表面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单阈值法去除背景,其次在R通道中利用Otsu法和连通域标记法提取目标区域(果梗、花萼和缺陷)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最后利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以600幅富士苹果图像为例,使用该方法进行缺陷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准确率为97.7%。与1-V-1 多分类支持向量机(1-V-1 SVM)和AdaBoost分类算法相比,DT-SVM方法正确率高、耗时短。说明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对苹果表面缺陷识别十分有效。
2017, 33(9):136-1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29
摘要:以延边黄牛公牛为研究对象,考察硒锗酵母对牛外脊和臀肉的硒、锗元素沉积量及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富硒锗酵母可以提高黄牛肉中硒、锗元素在肉中的沉积量,随着富硒锗酵母添加量的增加,延边黄牛肉中硒、锗元素的沉积量也增加,贮藏期间的亮度值、pH、TVB-N、滴水损失值呈下降趋势;红色度值呈上升趋势。
2017, 33(9):141-145,19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0
摘要:通过对玫瑰发酵液的抗氧化和美白功效及皮肤安全性进行评价,探究美白机理。利用酿酒酵母发酵玫瑰获得玫瑰发酵液,检测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其美白机理,采用人体斑贴试验评估其皮肤安全性。结果表明,玫瑰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对细胞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比,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合成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玫瑰发酵液能够抑制黑色素瘤通路上游的NGF和FGF2基因表达;人体斑贴试验显示玫瑰发酵液未引起阳性刺激反应。玫瑰发酵液具有较高的皮肤安全性,同时具有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生成的功效,其通过抑制NGF和FGF2的表达发挥美白作用。
2017, 33(9):146-1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1
摘要:分别采用热水浸提、超声辅助提取和酶法提取对四川平武乌天麻多糖进行提取,并对天麻多糖提取率及其抗氧化化活性进行比较,为筛选适合天麻多糖提取的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对天麻多糖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其中酶法提取天麻多糖提取率最高(为50.315%),与其他2种提取方法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DPPH和FRAP法抗氧化评价体系中,多糖抗氧化活性表现为超声辅助提取>酶法提取>热水浸提法,而在ABTS抗氧化评价体系中,其活性顺序是酶法提取>超声辅助提取>热水浸提。综合分析,超声辅助提取和酶法提取有利于天麻多糖提取,且能保持其高效的抗氧化活性。
2017, 33(9):151-1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2
摘要:为了实现鲢鱼加工副产物的高效综合利用,以鲢鱼精巢为原料,研究柠檬酸浓度、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固液比、提取次数对鱼精蛋白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柠檬酸浓度0.45 mol/L,温度55 ℃,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400 W,固液比130 (g/mL),提取3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鱼精蛋白得率为3.25%;鱼精粗蛋白经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4个组分,对4个组分进行抗菌性分析可知,除鱼精蛋白的前体蛋白外,其他组分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组分II、III的抑菌活性较好。
2017, 33(9):156-161,2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3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坛紫菜藻红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加酶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pH、固液比对藻红蛋白得率和纯度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pH为5.0、固液比为140 (g/mL),同时选取加酶量、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坛藻红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05 g、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为额定功率的90%(450 W)。该条件下藻红蛋白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1.808±0.007)%和0.460±0.001。
2017, 33(9):162-166,1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4
摘要:以花椒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酶解法结合响应面优化花椒油树脂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50%的乙醇为提取剂、纤维素酶用量62.3 mg/L、酶解时间2.3 h、酶解温度50 ℃、液料比47.41 (mL/g),该条件下花椒油树脂提取率为 37.2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花椒油树脂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7种化合物,主要有D-柠檬烯、芳樟醇、月桂酸、柠檬烯二醇、松油醇、驱蛔萜、柠檬酸月桂酯、花椒素等。
2017, 33(9):167-1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5
摘要:以经包装和未包装的冷冻鸡胸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全质构特性、剪切力值、肉色、蒸煮损失、全蛋白质含量、pH、TVB-N值、TBARS值及菌落总数,研究不同静水解冻温度对冷冻鸡胸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静水解冻后包装冷冻鸡胸肉的品质特性优于未包装的;与其他解冻温度相比,12 ℃下解冻鸡胸肉的剪切力值更接近新鲜鸡胸肉,且菌落总数、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和降解程度均较低;16 ℃ 下解冻鸡胸肉的颜色和全质构特性较好,且总蛋白质含量损失和蒸煮损失较低,鸡胸肉的保水性较好。因此,12~16 ℃ 包装静水解冻能更好地保持鸡胸肉的品质。
2017, 33(9):173-1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6
摘要:以牡丹花为原料,利用超声波的强化传质特性制备牡丹花脯,优化超声渗糖的工艺条件,并对比分析不同渗糖方式对牡丹花脯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渗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10 W、渗糖时间40 min、蔗糖浓度40%,渗糖后花脯含糖量为32.96%,且花脯渗糖速率得到提高;采用超声渗糖法制备的牡丹花脯的硬度值为16.069 N,凝聚性为0.606,弹性为0.876,胶着性为9.738 N,咀嚼性为8.530 mJ,且超声渗糖花脯的硬度、胶着性及咀嚼性与真空及常压渗糖花脯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呈现出良好的质构特性。
2017, 33(9):178-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7
摘要:以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评价指标,从16种树脂里筛选出富集芦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效果最佳的NKA-2型树脂,进而选择NKA-2型树脂柱对不同浓度乙醇的解吸液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乙醇洗脱组分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和纯度最高,分别为38.56%和67.80%。将该组分芦蒿叶提取物加入面粉中制备出芦蒿营养饼干,通过探讨饼干配方及生产工艺确定2种不同口味饼干的最佳配方。
2017, 33(9):182-185,21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8
摘要:研究酵母添加量、初始糖度、SO2添加量和pH值对榴莲果酒发酵的影响,确定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榴莲果酒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榴莲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酵母添加量0.7%,初始糖度28%,SO2添加量60 mg/L,pH值3.6。通过GC-MS对榴莲果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酯类物质种类最多。
王维石,张君慧,李玲,樊铭聪,王立,钱海峰,李言,张晖,齐希光
2017, 33(9):186-19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39
摘要:研究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UAX)对油条面团及其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WUAX添加量的增加,油条混合粉的持水能力提升,糊化温度无明显变化,糊化峰值黏度逐渐降低,从2 222.67 mPa·s降到2 053.00 mPa·s。油条面团的粉质特性变化较小,仅吸水率从56.77%增加到64.93%。油条面团拉伸特性的各指标因醒发时间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 WUAX添加量的油条面团无法形成均匀的淀粉颗粒结构。4% WUAX添加量的油条产品比容仅为3.68 cm3/g,比空白组低27.45%;油条产品含水率由27.17%上升到31.74%;硬度是空白组的4倍,油条含油率仅为12.29%,比空白组含油率降低了37.31%。WUAX可用于生产低含油量、高营养价值的油条产品。
2017, 33(9):192-19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40
摘要:为选择性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醛类化合物的释放量,以微晶纤维素作为底物合成了乙酰乙酰化纤维素材料,根据材料的降醛效果优化合成条件,并将材料添加于卷烟滤嘴中考察降低醛类化合物的性能。结果表明:① 乙酰乙酰化纤维素的最佳合成条件为:纤维素离子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衍生化试剂摩尔比为双乙烯酮纤维素=2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10 ℃,催化剂为DMAP;② 将乙酰乙酰化纤维素材料以30 mg/cig添加量制备成二元复合滤棒应用于卷烟后,卷烟主流烟气中醛类化合物释放量降低了21.6%,而烟气常规及感官质量变化较小,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2017, 33(9):197-2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41
摘要:为研究不同形态梗丝与叶丝的混合均匀程度,掌握不同形态梗丝对细支卷烟综合质量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丝状梗丝和片状梗丝与叶丝在加工过程中的混合均匀性,以及2种梗丝对细支卷烟物理、烟气、有害成分释放、感官、燃烧等方面及质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片状梗丝相比,丝状梗丝在混丝、卷制工序与叶丝的混合均匀度高,稳定性好。与掺配片状梗丝的细支卷烟相比,掺配丝状梗丝的细支卷烟物理质量稳定性好,但单支重量、吸阻稍大,可能与丝状梗丝结构偏小,长丝率低有关;掺配丝状梗丝的细支卷烟烟气指标更稳定,卷烟危害指数较低,感官质量稍好,抽吸口数和烟气烟碱较高;掺配丝状梗丝的细支卷烟具有更好的燃烧稳定性,且卷烟抽吸过程中的燃烧温度低于掺配片状梗丝细支卷烟18 ℃左右。
2017, 33(9):203-2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42
摘要:现代生物检验技术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结果精确等优点,在食品检验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ELISA、PCR等生物技术方法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上述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17, 33(9):208-21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43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媒体及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影响和作用凸显。文章阐明媒体参与监管对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影响和效能:于消费者而言,媒体能给消费者传递食品安全知识,改变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于政府而言,媒体参与监管能弥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足,能促进政府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于企业而言,媒体参与监管能改善企业生产行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但是,媒体参与监管也会对三者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明确了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扮演的角色,并提出改善媒体监管行为的途径。
2017, 33(9):213-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44
摘要: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国内外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针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根据食品学科人才培养及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通过与工程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阐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食品学科在利用多学科交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研究与实践。
2017, 33(9):216-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9.045
摘要:从食品学科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对国内外高校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的现状和国内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法改革和管理队伍建设6个方面,探讨了食品学科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路径。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