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3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超高压辅助制备醋酸酯淀粉结构性质研究

      2017, 33(12):1-5,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1

      摘要 (139) HTML (0) PDF 1.91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酸酐为反应试剂,NaCl为反应介质,采用超高压辅助制备醋酸酯淀粉,利用光学显微、X-射线衍射、快速黏度分析技术对醋酸酯淀粉结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颗粒态醋酸酯淀粉结晶类型与原淀粉相同,当处理压力为600 MPa时淀粉糊化,颗粒结构被破坏,A型结晶向V型结晶转换,但糊化并不利于醋酸酯淀粉取代度的增加。适量NaCl的添加有利于超高压处理时淀粉颗粒态的维持,因而有效提高了醋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当NaCl溶液浓度为1.0%、乙酸酐添加量为2.0%、压力为400 MPa时,所制备的醋酸酯淀粉取代度达到最大值(0.090),且表现出较高的峰值黏度(400.00 cP)。

    • 小麦品质与鲜湿面品质的关系

      2017, 33(12):6-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2

      摘要 (94) HTML (0) PDF 1.47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中国小麦主产区山西、安徽和河南的5个不同品种小麦,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小麦品质与小麦粉粉质和鲜湿面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鲜湿面品质与小麦直链淀粉、灰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小麦支链淀粉、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小麦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鲜湿面品质与小麦粉稳定时间、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小麦粉弱化度、公差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小麦粉形成时间、带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小麦粉吸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小麦品质与鲜湿面感官评价总分和质构硬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83,0.993;模型均为极显著(P<0.001),验证实验得到感官总分实际值为71分,模型预测值为70.3分;质构硬度实际值为5.938 kg,模型预测值为6.050 kg。模型可较好地通过小麦品质预测其制得的鲜湿面品质。

    • 超声与高压微射流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微细化的影响

      2017, 33(12):1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3

      摘要 (41) HTML (0) PDF 1.80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超声功率与时间和高压微射流操作压力与次数件对乳液温升、加权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等的影响,以寻找适合不同工艺需求的大豆分离蛋白物理改性方法。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SPI乳液粒径呈现双峰分布,经高压微射流处理SPI乳液粒径呈单峰分布,说明高压微射流比超声处理的乳化均匀一致性好。超声(1 200 W)能够提高SPI乳液的均匀一致性和乳化稳定性,但SPI微团尺寸缩减能力有限,处理时间过长则乳液发生再凝聚,出现SPI微团尺寸增大的现象。当乳液粒径较大(10-4 m级)时,瞬时(10-6 s 级)高压微射流(35 MPa以上)处理形成高能量密度能够达到较好的微细化结果,加权平均粒径D\[3,2\]和D\[4,3\]显著减小。

    • 槐角多糖表征及抗氧化吸湿保湿性能研究

      2017, 33(12):17-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4

      摘要 (286) HTML (0) PDF 1.84 M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双酶法提取槐角果皮和种子多糖,通过红外光谱对多糖进行表征,并对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吸湿和保湿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双酶法从槐角果皮和种子中提取的多糖得率分别为24.7%,11.6%。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槐角果皮和种子多糖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种子多糖具有β-吡喃糖苷键,果皮多糖具有β-型和α-型2种糖苷键。自由基清除试验显示,槐角果皮和种子多糖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种子多糖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优于果皮多糖,且二者的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与阳性对照VC相比,2种多糖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弱,但种子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优于VC;与阳性对照EDTA相比,2种多糖对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较弱。在相同条件下,2种多糖的吸湿性与壳聚糖一致但低于甘油;二者保湿性相当,均低于甘油,但高于壳聚糖。说明槐角不同部位含有丰富的多糖,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保湿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 面包的质构特性与隔声系数相关性研究

      2017, 33(12):23-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5

      摘要 (84) HTML (0) PDF 1.93 M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全麦面包和白面包,根据放置时间的不同分别测得面包的质构特性参数和隔声系数,依据Pearson系数最大选取恰当频率的隔声系数,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麦面包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分别与特定频率的隔声系数呈线性关系,而白面包不具有此类特点。

    • 薯片断裂声学特性与硬度、脆度相关性研究

      2017, 33(12):27-3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6

      摘要 (203) HTML (0) PDF 1.82 M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质构仪对薯片硬度、脆度进行断裂试验,同时收集断裂声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薯片酥脆度与声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物理性质的声学评级。针对3种不同薯片产品的硬度、脆度及韧性,与其断裂声音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薯片脆性越大,硬度越小,韧性越小,断裂声声压级越大,但不呈线性相关。

    • 基于气味检测的生姜微波干燥特性研究

      2017, 33(12):31-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7

      摘要 (46) HTML (0) PDF 1.74 M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在50,60,70,80 ℃ 4个恒定干燥温度下,通过采集干燥过程中及干燥后的样品挥发性气味,分析不同温度下气味图谱变化过程及风味散发强度与干燥特性关系,并对比干后生姜的品质。结果表明:过低的温度避免了焦糊但是由于干燥时间过长气味散发比较多。相反,高温干燥时干燥时间比较短但由于产生焦糊气味导致产品品质过差。水分蒸发会伴随着挥发性风味的散失,为达到气味保留与抑制焦糊性能最佳,同时保证干后品质,60 ℃原始风味保留与抑制焦糊性能较佳,同时色泽保留效果与复水性均最好。

    • 发软泡菜品质及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2017, 33(12):36-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8

      摘要 (94) HTML (0) PDF 1.75 M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软化的泡萝卜为研究对象,探究正常泡菜和不同发软程度泡菜的理化性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e 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风味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正常泡菜的质构指标、感官品质均优于发软泡菜,发软泡菜酸度、盐度高于正常泡菜,4种泡菜均呈黄绿色调。正常泡菜与3种不同程度发软泡菜中分别检测出41,32,37,30种挥发性成分。二甲基三硫是区分正常泡菜与发软泡菜的风味物质,严重发软泡菜特有的风味物质是乙醛二甲基硫缩醛,其相对含量为32.09%。随着发软程度的加深,泡菜品质逐步下降。

    • 蒲公英绿原酸固体分散体性能分析与比较

      2017, 33(12):45-4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09

      摘要 (42) HTML (0) PDF 1.97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增强绿原酸的体外溶出速率,将绿原酸固体分别与PVPK30和PEG4000按照料辅比(质量比)12,14,16,18进行混合,比较4种料辅比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成品的体外溶解度、累积溶出度和稳定性,对最佳配料比采用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以PVPK30为载体,料辅质量比14,制备绿原酸固体分散体,其溶解度、溶出度、稳定性都有所提高;扫描电镜(SEM)下显示固体分散体中绿原酸以非晶体形式存在于PVPK30中,表面许多小孔有利于药物的溶出与吸收。绿原酸-PVPK30固体分散体明显提高了绿原酸的体外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优于原料药性能。

    • 烟叶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分析及其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2017, 33(12):50-54,6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0

      摘要 (56) HTML (0) PDF 2.19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湖南烟区烟叶原料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感官品质的关系,采用非衍生化方法的气相色谱法对湖南烟区3个区县,不同部位的7种烟叶样品的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发现7种烟叶原料,多元酸中丙酸含量最高,其次是3-甲基戊酸和2-甲基丁酸,高级脂肪酸中十六酸含量最高,再次是亚油酸和油酸;同时发现,这些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在上部烟叶中的含量高于中部烟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方法对烟叶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与感官品质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元酸含量越高,提香越明显,口腔刺激感越低且透发性越强,而高级脂肪酸仅仅可以提高烟叶抽吸劲头,但不利于其他感官指标。

    • 贵州三穗特色麻鸭蛋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2017, 33(12):55-6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1

      摘要 (77) HTML (0) PDF 1.91 M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深对三穗麻鸭的基础研究,完善对三穗鸭蛋的客观评价,以三穗鸭蛋为研究对象,通过国标、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度法等方法,对贵州三穗特色麻鸭蛋进行水分、粗蛋白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胆固醇含量和钙、锌、镁、铁、铜、锰、硒7种矿物质含量的测定,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WHO/FAO氨基酸评分模式、化学评分、致血栓指数等评价方法对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科学评价。得出三穗麻鸭蛋粗蛋白含量11.97%,粗脂肪含量12.81%,胆固醇含量498.55 mg/100 g,钙含量504.17 mg/kg,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00分,AI、TI指数分别为0.36和0.79,具有氨基酸、脂肪酸价值高,矿物质含量高,致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几率低的特点。

    • >安全与检测
    • 连续流动法测定烟草中总糖、还原糖、氯、钾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2017, 33(12):61-64,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2

      摘要 (124) HTML (0) PDF 1.52 M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评定采用连续流动法同时测定烟草中总糖、还原糖、氯和钾含量时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了总糖、还原糖、氯、钾含量检测误差的影响因素,计算了不确定度分量及合成不确定度,得出总糖、还原糖、氯、钾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44%,0.40%,0.02%,0.06%,为测量结果提供了可信度和可信区间。

    • 东洞庭湖鲢鱼和鳙鱼中重金属富集差异分析

      2017, 33(12):65-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3

      摘要 (54) HTML (0) PDF 1.46 M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东洞庭湖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鲢鳙鱼间重金属富集存在的差异性,测定东洞庭湖沉积物以及鲢鱼和鳙鱼不同组织中5种重金属(Cr、Cu、Cd、Pb和Hg)的含量。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r的含量低于国家一级土壤标准限值,Cu、Pb和Hg低于二级土壤标准限值,Cd的含量是国家三级土壤环境标准值的6倍;鲢鱼和鳙鱼中重金属的分布排序均为Cr:鳃>肝>脑>肉,Cu:肝>脑>鳃>肉,Cd:肝>鳃>脑>肉,Pb:鳃>肝>肉>脑,Hg:肉>肝>脑>鳃;根据鱼类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相比Cr和Pb,鲢鱼和鳙鱼都更易富集Cu、Cd和Hg,而鲢鱼比鳙鱼更易富集Cd,鳙鱼比鲢鱼更易富集Hg;另外,鲢鱼和鳙鱼肝脏中Cd的含量超出行业标准限量,其它组织中重金属均未超标。表明东洞庭湖中Cd的污染最为严重;不同鱼类对重金属的富集确实存在差异性,不同组织对同一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相比较鱼鳃和肝脏,鱼肉和鱼脑对重金属的亲和能力较弱。

    • 桉叶精油气相扩散抑菌活性及抑菌成分研究

      2017, 33(12):70-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4

      摘要 (113) HTML (0) PDF 1.58 M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定桉叶精油在气相、液相和固相扩散方式下对供试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桉叶精油气相扩散抑菌效果,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GC-MS技术,对比分析气态桉叶精油的抑菌成分。结果表明:桉叶精油通过气相扩散方式抑菌也具有明显抑菌效力,对供试菌的MIC值范围为0.045~0.36 mg/mL,显著低于液相MIC值(4.5~18.0 mg/mL)和固相MIC值(4.5~18.0 mg/m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好,对黑曲霉抑制作用稍差;气态桉叶精油与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无显著差别,均以萜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的升高导致抑菌活性变强;气态桉叶精油的抑菌活性与α-蒎烯、右旋柠檬烯、3-蒈烯、异松油烯和月桂烯等物质有关。

    • 白及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二氯甲烷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2017, 33(12):76-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5

      摘要 (124) HTML (0) PDF 1.61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分级萃取获得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为受试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与最小抑菌浓度(MIC) 法,考察白及其各萃取物对4种受试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对抑菌活性最显著的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及的甲醇提取物、正己烷和二氯甲烷萃取物对4种受试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显著(P<0.05);二氯甲烷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与浓度呈正相关,其对4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 mg/mL;通过GC-MS分析二氯甲烷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4.16%,主要成分有2-甲基-3,4-苯并菲(39.97%)、高香兰酸乙酯(25.25%)、反式-4′-氟-4-甲硫基查耳酮(9.44%)、癸二酸二异辛酯(7.34%) 和亚油酸(3.86%) 等。故白及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显著,而高含量的芳香族、酯、有机酸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

    • >机械与控制
    • 两种喷嘴结构对冲击式速冻机流场及换热特征的影响

      2017, 33(12):80-85,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6

      摘要 (55) HTML (0) PDF 3.37 M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速冻机中V型条缝喷嘴与平直条缝孔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两种喷嘴结构在相同送风条件下,改变喷嘴与钢带表面间距H对速冻机内部冻结区域流场与压力场的影响,以及钢带表面的换热特征。结果表明:与平直条缝孔板相比V型条缝喷嘴沿横流方向流体流动阻力更小,当钢带与条缝出口间距H与条缝宽度S之比即Hs较小时,横流方向压力极差明显小于平直条缝孔板,此时V型条缝喷嘴出口流速均匀性高于平直条缝孔板;平直条缝孔板横流方向气流流速较大,冻品易被吹飞,不利于冻品安全有效的加工;沿横流方向,平直条缝孔板的钢带表面Nu数存在较大差异性,其平均Nu数较低,而V型条缝喷嘴的差异性较小,平均Nu数高于平直条缝孔板,因此,使用V型条缝喷嘴在钢带表面的换热均匀性更强,且换热均匀性优于平直条缝孔板。

    • 基于Polyflow田字形网格食品托盘挤出成型分析

      2017, 33(12):86-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7

      摘要 (49) HTML (0) PDF 2.50 M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田”字形口模实体模型,取其1/4作为分析对象进行ANSYS网格划分,在Polyflow中采用190 ℃ 聚乳酸流体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正常口模和经过逆向挤出设计口模的流场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7个截面上流场和挤出形状,并对其中4个典型截面建立折线图进行深入对比。结果表明:经过逆向挤出设计的口模内流速分布更为均匀,口模内流体速度先略有上升后不断下降并趋近于一个稳定值,产品最终截面形状符合要求。

    • 橡胶籽冲击特性研究

      2017, 33(12):91-94,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8

      摘要 (57) HTML (0) PDF 1.90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碰撞的原理破碎橡胶籽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研究橡胶籽在碰撞过程中的破碎力学规律,采用RFP数据采集系统对橡胶籽所受的瞬时碰撞力进行动态测量试验,分析高度、角度、初速度对橡胶籽所受碰撞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度从0.5 m提高到2.0 m,碰撞力从1.712 N增加到3.461 N;角度从30°增加到90°,碰撞力从0.831 N增加到2.401 N;初速度从0.5 m/s增加到5.0 m/s,碰撞力从1.781 N增加到3.311 N;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曲线估计,并拟合出各因素与碰撞力的最优曲线关系图,经分析得出高度、角度和初速度均与碰撞力呈较强正线性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根据试验数据推出具有显著性的公式,并用插入法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结合不同情况下的橡胶籽破碎力,设计合理的破壳机结构,使得橡胶籽进入破壳机后能够更有效地完成脱壳工作。

    • >包装与设计
    • 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2017, 33(12):95-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19

      摘要 (72) HTML (0) PDF 1.42 M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具有迎合国内消费者的民族认同、满足国外消费者的异域文化需求,以及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代表中国文化的汉字、色彩和图案及其组合的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将其纳入食品企业整体品牌策略,以及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等具体路径,更好地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对相关食品的注意力,提升相关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

    • >贮运与保鲜
    • 臭氧、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

      2017, 33(12):98-102,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0

      摘要 (44) HTML (0) PDF 1.72 M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毒性较大、污染范围较广,一直是中国食品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采用毒素标准品,分别考察臭氧和电子束辐照对其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 mL 50 μg/mL 的ZEN经2.0 mg/L的臭氧处理10 s后,ZEN未检出;经12 kGy的电子束辐照后,降解率达86%,且0.5~5.0 μg/mL时,ZEN浓度对其降解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ZEN在乙腈中较甲醇降解更快。2 mL 5 μg/mL的OTA经50 mg/L的臭氧处理30 s后,OTA降解率为22%,当处理时间延长至180 s,降解率仍无显著提高;0.1~1.0 μg/mL 浓度的OTA经12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后,降解率均在90%以上,且OTA浓度对其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OTA在乙腈中较甲醇更快降解。臭氧较电子束易降解ZEN,电子束较臭氧更易降解OTA。研究结果为臭氧和电子束辐照降解不同真菌毒素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 基于图像处理的鸡蛋新鲜度预测模型研究

      2017, 33(12):103-1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1

      摘要 (72) HTML (0) PDF 1.90 M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98枚不同贮藏时间鸡蛋图像信息,测量鸡蛋蛋重、蛋白及气室高度等新鲜度常规指标,以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为研究工具,测量蛋黄面积比、气室高度及整蛋长短径,通过SPSS统计分析蛋重与整蛋长短径和气室高度关系回归模型,蛋白高度与蛋黄面积比、气室高度等关系模型;以蛋重及蛋白高度为特征参数,利用深度信念网络建立预测模型,进行新鲜度预测分级。所建蛋重及蛋白高度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和0.925,新鲜度分级准确率为93.3%。结果表明:该试验所设计基于图像处理数据的鸡蛋新鲜度分级模型准确率高,采集装置简单,可用于估测鸡蛋新鲜度。

    • 60Co γ射线辐照对酱卤鸡爪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2017, 33(12):110-114,1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2

      摘要 (72) HTML (0) PDF 1.48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利用60Co γ射线辐照酱卤鸡爪保质的最适条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对酱卤鸡爪进行辐照处理,分析辐照剂量与酱卤鸡爪菌落总数、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各组分、酸价(AC)、过氧化值(POV)、挥发性盐基氮(TVB-N)、亚硝酸盐及色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辐照对酱卤鸡爪杀菌效果明显,样品初始菌落总数为4.3×102 CFU/g,经4.09 kGy剂量辐照后即可降至10 CFU/g以内;辐照对酱卤鸡爪中水分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辐照前后蛋白质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5.74 kGy以上显著高于对照样(P<0.05);辐照剂量与氨基酸和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辐照后的样品中均有新的脂肪酸生成;辐照样的AC和POV均低于对照样(P<0.05);1.88 kGy时,TVB-N低于对照样(P<0.05),5.74 kGy以上时,高于对照样(P<0.05);0.00~8.11 kGy时,辐照对色度值L无明显影响(P>0.05),0.00~4.09 kGy时,a值无明显变化(P>0.05),各试验组中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样(P<0.05),5.74 kGy 以上时差异显著(P<0.05)。

    • 红阳猕猴桃中葡萄座腔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2017, 33(12):115-119,1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3

      摘要 (42) HTML (0) PDF 1.78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了解引起红阳猕猴桃软腐病的致病菌葡萄座腔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致病菌菌丝结构,用干重法绘制致病菌的生长曲线,多种方式诱导致病菌产孢,探究其最适生长条件、致死温度和时间,及病原菌致病性。结果表明:葡萄座腔菌的菌丝呈分枝状、内含隔膜,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生长曲线分为3个时期,延滞期(0~36 h)、对数期(36~96 h)、稳定期(96~168 h);经多种方式诱导该菌均不产分生孢子;最适生长条件为:生长温度30 ℃,pH 6,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对光照条件不敏感;菌丝致死条件为42 ℃处理10 min或43 ℃处理5 min;10种供试水果均可通过伤口感染而发病。

    • 透明质酸涂膜对鲫鱼微冻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2017, 33(12):120-1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4

      摘要 (136) HTML (0) PDF 1.73 M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鲫鱼肉表面涂抹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HA)后在-3 ℃ 的微冻环境中进行贮藏,并分析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电导率、硫代巴比妥酸(TBA)、持水力、色差和质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A结合微冻贮藏能延缓鲫鱼肉品质下降的速度,经0.9% HA处理后鲫鱼肉的保鲜效果较好,TVB-N、TBA、电导率与未经HA处理鱼肉样品相比增幅较小(P<0.05),持水力降幅较小(P<0.05);贮藏24 d时,TVB-N为9.64 mg/100 g,TBA为0.15 mg/kg,电导率为847 μS/cm,色泽和质构变化较小。

    • 银杏叶粗提物对荔枝的防腐保鲜效果

      2017, 33(12):125-128,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5

      摘要 (54) HTML (0) PDF 1.58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银杏为研究对象,利用乙醇浸提法得到银杏叶粗提物,从色泽、VC含量、质量损失率、菌落总数以及感官评定等方面评价银杏叶粗提物对荔枝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银杏叶粗提物能减少荔枝水分损失,抑制褐变,延缓VC含量的下降,减少微生物对荔枝果肉的侵染以及降低腐烂率,较好地保持了荔枝的感官品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0.2%~0.6%),银杏叶粗提物浓度与荔枝防腐保鲜效果呈正相关。银杏叶粗提物对荔枝具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 >提取与活性
    • 绿茶水粗提物抗中波紫外线致人表皮细胞衰老作用

      2017, 33(12):129-1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6

      摘要 (72) HTML (0) PDF 1.84 M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中波紫外线诱导细胞衰老,研究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的抗衰老效果。在细胞培养基(DMEM)中分别添加0~20 μg/mL绿茶水粗提物,培养细胞接受60 mJ/cm2 UVB照射诱导,考察绿茶水粗提物对细胞形态、凋亡水平、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对受诱导细胞在细胞体积、形状、核体积上明显改善,能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率提高(30.52±8.69)%;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明显提高;ROS含量下降17.16%;MDA含量降低(50.69±6.81)%;JC-1染色红绿荧光平均光密度比提高13.75%;Na+,K+-APT酶活力提高(103.95±3.64)%。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水粗提物具有抗中波紫外线致人表皮细胞衰老作用。

    • 水芹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成模的干预

      2017, 33(12):135-1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7

      摘要 (35) HTML (0) PDF 1.43 M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鼠5周后,对其进行腹腔一次性小剂量(75 mg/kg)注射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应用水芹提取物灌胃,监测小鼠体质量、血脂四项、空腹血糖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考察水芹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成模的干预作用。水芹提取物对小鼠由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引起的血脂四项指标上升有明显的抵御作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组小鼠注射STZ后第3周成模,且成模率为80%,水芹水提物组成模率为40%,水芹醇提物组成模率为60%,且水芹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体质量下降有明显减缓趋势。水芹提取液对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成模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 柠檬果皮精油主要组分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7, 33(12):138-1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8

      摘要 (95) HTML (0) PDF 1.53 M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尤力克柠檬果皮精油(LEO)的3个主要组分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的单体物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与抑菌效果;主要测定该3个组分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清除率为48.45%~77.9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高于同浓度的LEO。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3种测试菌都表现出抑菌作用,但抑制效果均低于同浓度的LEO,其中α-松油醇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MIC分别为3.9,1.0 μL/mL;dl-柠檬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1.0 μL/mL。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的复配物较单体的抑菌作用更佳。表明作为主要组分的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LEO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的表现有一定影响。

    • 柚皮膳食纤维微波辅助碱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2017, 33(12):143-1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29

      摘要 (68) HTML (0) PDF 1.70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江永香柚柚皮为原料,优化柚皮膳食纤维微波辅助碱法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对所提取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先保证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得率条件下,江永香柚柚皮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 (g/mL)、碱液质量分数8%、微波时间40 s、微波功率350 W,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与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得率分别为40.8%,45.1%。2种膳食纤维均表现出良好持水力(SDF为5.3 g/g,IDF为3.5 g/g)、膨胀力(SDF为5.1 mL/g,IDF为2.4 mL/g)、持油力(SDF为4.6 g/g,IDF为2.1 g/g)。2种膳食纤维抗氧化活性显著,可清除DPPH自由基和抑制植物油脂的氧化;浓度达到2 mg/mL 后,SDF对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IDF与BHT(P<0.05);相同质量分数条件下,对油脂POV抑制作用SDF>IDF>BHT。

    • 藜麦皮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7, 33(12):148-153,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0

      摘要 (222) HTML (0) PDF 2.28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对藜麦皮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清除DPPH、ABTS+和OH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和料液比对藜麦皮总皂苷得率有极显著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8%,微波功率455 W,料液比132 (g/mL),微波时间10 min,提取次数2次。该条件下藜麦皮总皂苷得率为26.329 mg/g。藜麦皮总皂苷清除DPPH、ABTS+和OH的IC50分别为34.74,48.18,5.45 μg/mL,表明藜麦皮总皂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特性研究

      2017, 33(12):154-15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1

      摘要 (124) HTML (0) PDF 1.67 M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鱼骨胶原蛋白提取效率,在超声波辅助酸法的工艺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提取方法;采用SDS-PAGE电泳、紫外扫描、氨基酸分析、热变性温度测定分析分离纯化后的胶原蛋白。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显著提高了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提取得率,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30 ℃,液料比751 (mL/g),超声波预处理时间20 min,提取时间48 h,该条件下胶原蛋白得率为6.91%,纯度为89.74%;SDS-PAGE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由α1、α2和β链组成,属Ι型胶原蛋白的特征;紫外扫描结果显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在220~232 nm;齐口裂腹鱼骨胶原蛋白主要由甘氨酸组成,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21%,热变性温度为31.4 ℃。

    • 聚酰胺分离纯化黄栌叶漆黄素工艺研究

      2017, 33(12):160-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2

      摘要 (84) HTML (0) PDF 1.58 M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漆黄素吸附率、洗脱率为指标,研究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黄栌叶漆黄素的工艺。从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两个方面,考察上样流速、样品浓度、洗脱剂浓度及用量对漆黄素纯化工艺的影响。确立了聚酰胺分离纯化黄栌叶漆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上样流速1 mL/min,样品浓度0.535 8 mg/mL,上样量2 BV,洗脱剂为70%的乙醇,洗脱剂用量4 BV。黄栌叶粗提物在最佳条件下精制3次后漆黄素含量由粗品的10.30% 升高到了79.82%,纯度提高了6.75倍。

    • >开发应用
    • 红葡萄汁酚类物质冷冻微波联合促溶工艺优化

      2017, 33(12):164-168,2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3

      摘要 (47) HTML (0) PDF 1.65 M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促进有色葡萄中花色苷等酚类物质迅速溶入葡萄汁中,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采用冷冻微波联合处理的非热力加工技术,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花色苷和多酚含量为响应值。选择样品质量、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为优化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促溶条件为:样品质量74 g、冷冻温度-18 ℃、冷冻时间16.3 h、微波时间40 s、微波功率450 W,该条件下得到花色苷和多酚含量分别为239.272,573.153 mg/L。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冷冻微波联合促溶工艺可以制取色泽鲜艳的高花色苷葡萄汁产品,最大程度地保留葡萄的色泽、风味、营养价值及功效活性成分。

    • 微波干燥对青花椒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及工艺优化

      2017, 33(12):169-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4

      摘要 (48) HTML (0) PDF 3.30 M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经过蒸汽灭酶的九叶青花椒为原料,研究微波功率、铺放量及间歇微波时间对微波干燥青花椒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优化试验设计,并建立青花椒的微波干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青花椒微波干燥指标优化的条件为微波功率354.26 W、铺放量211.93 g、微波时间51.4 s,该条件下青花椒干燥后挥发油含量为0.087 748 5 mL/g,微波干燥验证实验结果与优化结果的误差为0.85%,优化结果可靠。

    • 微波辅助稀酸降解玉米芯的工艺优化及其效果研究

      2017, 33(12):174-1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5

      摘要 (55) HTML (0) PDF 1.93 M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以稀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芯进行水解研究。以还原糖得率和原料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酸浓度、固液比和秸秆颗粒大小等对玉米芯水解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原料及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水解残渣。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稀酸催化玉米芯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芯粉碎至60~80目,常压,固液比18 (g/mL),酸浓度13%,微波功率130 W,反应时间20 min,该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66.41%、原料转化率为52.70%。SEM及FT-IR分析表明微波辅助稀酸的降解效果较好,反应后玉米芯的表面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半纤维素基本被水解,同时也有部分纤维素被水解。

    • 糙米酵素混菌发酵工艺优化

      2017, 33(12):180-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6

      摘要 (61) HTML (0) PDF 2.50 M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促进混合发酵的糙米酵素中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快速生长,以活菌数为指标对传统糙米酵素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研究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由预试验确定各组分适宜浓度范围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3个重要影响因子:蜂蜜、糙米和NaCl。根据3个重要影响因子的效应大小设定最陡爬坡试验的方向和步长,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后的混菌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蜂蜜3.38 g/100 mL、糙米10.71 g/100 mL、NaCl 0.24 g/100 mL、小麦芽0.25 g/100 mL、大麦芽0.50 g/100 mL、(NH4)2SO4 0.50 g/100 mL和茶叶粉0.025 g/100 mL。采用以上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验证实验得出活菌数为5.35×107 CFU/mL,是基础糙米酵素培养基活菌数(5.71×106 CFU/mL)的9.37倍。验证实验说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函数模型与实际数据较为拟合。

    • >研究进展
    • 果蔬中螺虫乙酯的检测技术及消解动态研究进展

      2017, 33(12):186-1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7

      摘要 (54) HTML (0) PDF 1.56 M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了解水果、蔬菜和土壤中螺虫乙酯的残留水平及代谢情况,合理评价螺虫乙酯的用药安全性,文章从登记情况、限量标准、检测技术、消解动态、残留现状等方面综述了螺虫乙酯的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 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2017, 33(12):191-19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8

      摘要 (222) HTML (0) PDF 1.48 M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为代表的分子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然而,在复杂的食品介质中实现微量致病菌的精确与快速检测,除了PCR体系构建之外,前处理方法也是快速检测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包括离心、膜过滤、磁性分离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尤其较为深入地综述了磁性分离在PCR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前处理中的应用。

    • 射频加热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17, 33(12):197-2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39

      摘要 (116) HTML (0) PDF 1.54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射频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热加工技术,其在食品干燥、杀菌、杀虫、解冻等领域的潜力被广泛开发,并且在这些领域已有部分工业应用。文章综述了射频加热技术机理、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及射频加热过程的数学建模方法,指出了射频加热技术目前存在的加热不均匀性等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玉米皮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2017, 33(12):203-2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12.040

      摘要 (59) HTML (0) PDF 1.46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玉米皮是玉米加工的主要副产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文章综述近10年来中国玉米皮中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展望玉米皮活性成分研究方向,旨在为玉米皮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
《食品与机械》
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一、 近日有不少作者反应我刊官网无法打开,是因为我刊网站正在升级,旧网站仍在百度搜索排名前列。请认准《食品与机械》唯一官方网址:http://www.ifoodmm.com/spyjx/home 唯一官方邮箱:foodmm@ifoodmm.com; 联系电话:0731-85258200,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