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3(3):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1
摘要:研究了高压处理中压力和温度对华根霉脂肪酶的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活性酶变性酶的双态模型考察了酶的热变性,并构建压力—温度二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在0.1~200.0 MPa时,华根霉脂肪酶活力随压力提升而增加,其中在压力200 MPa时酶活达到最高值,是常压下初始酶活的116%;当压力超过200 MPa时,酶活开始降低,尤其在400~600 MPa范围内迅速降低。压力—温度协同作用下华根霉脂肪酶的加工稳定性数据显示,在200 MPa、40 ℃下酶热稳定性最佳,压力超350 MPa时酶热稳定性显著降低。
2017, 33(3):8-12,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2
摘要:肉桂醛改性处理的壳聚糖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修饰,制得一种新型的肉桂醛/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系统(TGA)、透射电镜(TEM)对该肉桂醛/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相应中间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以猪胰脂肪酶为模型,探究该肉桂醛/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在肉桂醛与壳聚糖中游离氨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pH 7.0及脂肪酶浓度为5 mg/mL时,该复合材料最大负载量为248 mg/g,酶活性为8 064 U/g,重复利用7次后,酶活性仍然保持69%。
2017, 33(3):13-16,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3
摘要:为探索糯高粱和粳高粱对酿酒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吸附前体物质、酸水解释放挥发性成分,应用HS—SPME结合GC—MS定性、定量高粱结合态香气成分。在两种高粱中共检测到21种结合态香气物质(其中3种为临时性鉴定的),包括5种醇类、7种醛酮类、5种芳香族、3种萜烯及降异戊二烯类和1种呋喃类化合物。研究发现,糯和粳高粱结合态香气化合物总量分别为7 192,6 922 μg/kg,糯高粱水解后香气化合物总量比粳高粱高3.90%。含量差异较大的是醛酮类化合物,其次是萜烯及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2,2,6-三甲基环己酮、TDN、异佛尔酮首次在高粱结合态香气中检测到。
2017, 33(3):17-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4
摘要: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初筛,从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分离筛选可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并进行16S rRNA 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52株分离菌株中,可降解丙环唑、莠去津和2,4D丁酯的菌株分别为25,10,17株,其中51株菌分属于Bacillus、Lysinibacillus、Pseudomonas、Acinetobacter、Brevibacillus和Stenotrophomonas 6个属的22个模式菌株,1株菌与B.thuringiensis的序列相似度为97.3%,可能是该菌株的变种;Bacillus是可以降解3种农药的共有属和优势属(37株,占总菌数的71.2%),Stenotrophomonas和Brevibacillus分别为降解莠去津和2,4D丁酯的特有属。
2017, 33(3):2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5
摘要:从西藏羊八井地区、云南香格里拉的传统牦牛酸乳中分离出26株乳酸菌,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酿酒酵母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的抑菌谱大小,并经过有机酸排除、过氧化氢排除、蛋白酶水解检测试验,最终筛选得到5株产细菌素的菌株,编号分别为3、23、24、21和25。通过微生物形态学与16S rDNA 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这些菌株分别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球亚种。抑菌谱试验表明,这些细菌素能够抑制部分食源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致病菌,对真菌无抑菌活性。
2017, 33(3):27-30,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6
摘要: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是淀粉精细结构分析中溶解淀粉的关键试剂。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其在DMSO/水体系中的溶解性与精细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溶解时间达到12 h后,普通玉米淀粉在90% DMSO溶液中溶解性达到最大值97.15%;随着溶解时间的延长,溶解性无显著变化。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90%的DMSO对淀粉颗粒结构破环最大,证明90% DMSO是淀粉的最佳溶剂。然而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联用系统(HPSEC)、阴离子色谱(HPAEC)等技术研究发现,淀粉溶于90% DMSO后,随着溶解时间的延长,其分子量和回旋半径逐渐下降,在溶解过程中淀粉分子发生了降解,主要降解部分为支链淀粉的B2、B3链,而B1链相对稳定。
2017, 33(3):31-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7
摘要:为提高牛类芽孢杆菌BD3526在麸皮培养基中抗菌物质的产量,以藤黄微球菌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种龄、接种量以及麸皮浓度5个单因素对抗菌物质产量的影响。其中,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以及麸皮浓度4个因素对抗菌物质产量影响显著,故选取该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9 ℃、培养时间73 h、接种量3.2%、麸皮浓度4.2%,在该条件下,BD3526抑菌圈直径为19.88 mm,抑菌效价相对于优化前提高了100%。
2017, 33(3):37-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8
摘要:以甘薯渣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酸法从薯渣中提取纳米纤维素,用羧甲基化对纳米纤维素进行亲水性改性,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羧甲基纳米纤维素仍为典型的球形粒子,粒径集中分布在30~50 nm,与原纳米纤维素相比,表面结构更加疏松,化学反应活性增强;改性纳米纤维素的晶型结构发生了变化,结晶度明显降低,结晶指数由原来的73.27%下降到52.83%,但其热稳定性提高;改性纳米纤维素的实测纯度>99.5%,黏度<25 mPa·s,是一种高纯度极低黏度的纳米级羧甲基纤维素,可用做食品级添加剂。
2017, 33(3):42-46,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09
摘要:对米糠进行固态发酵,研究其蛋白、脂肪、灰分和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找到一种有效深度开发米糠资源的方法。结果表明:蛋白和灰分含量相比于发酵前明显增加,脂肪和总糖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以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对固态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辅助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 ℃,时间102 h,水分含量60%,初始pH 5.5,接种量20 mL/100 g,发酵米糠的真蛋白含量19.65%,比原米糠提高了41.88%。此外,对米糠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蛋氨酸和苏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73.92%和22.99%。
2017, 33(3):47-50,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0
摘要:研究超高压(Ultra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200,600 MPa/10 min)处理对5种市售干酪的硬度、黏着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6个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干酪在200 MPa处理时,其黏着性、弹性、内聚性、回复性差异不显著(P>0.05),即较低压力处理对干酪的质构影响不大;超高压处理后,干酪的硬度和耐咀性分别降低31%,39%,且压力越大降低越显著(P<0.05);高压处理后蓝纹、稀奶油干酪的内聚性分别增加了21%,15%;帕马森、切达干酪经超高压处理其各个性质基本无显著变化,而马索里拉、蓝纹、稀奶油干酪的各个功能性均有显著差异,说明超高压处理对干酪质构的影响与水分含量有关,即水分含量越高的干酪其质构受超高压处理变化越显著。
2017, 33(3):51-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1
摘要:利用高光谱技术研究柑橘不同部位的糖度预测模型,将花萼、果梗和赤道部位的高光谱信息分别建立与其对应部位糖度的预测模型,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和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SMLR)预测模型,3种预测模型中PLSR模型检测效果最好,通过Norris derivative预处理方法对花萼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后,预测集相关系数rpre=0.950,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0.636 °Brix。结果表明,采用柑橘不同部位的高光谱信息与对应糖度预测模型是可行的,花萼部位所建立模型的效果优于果梗、赤道部位,因此花萼部位可作为优先选择的光谱检测部位,这对于指导实际检测分级生产中柑橘的摆放位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LSR方法建立柑橘花萼、果梗和赤道部位的高光谱信息与平均糖度的预测模型时,花萼部位模型效果最好,预测集相关系数rpre=0.91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0.621 °Brix,建模效果相较于对应部位光谱与糖度模型差,因此,采用柑橘全部果肉的平均糖度与采集部位光谱建立糖度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课净璇,黎杉珊,申光辉,吴贺军,罗擎英,刘兴艳,陈安均,张志清
2017, 33(3):55-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2
摘要:为探索建立一种有效鉴别花椒产地的方法,以17份不同产地花椒为原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花椒之间亲缘远近关系,并对花椒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图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花椒所含特征物质与产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花椒红外光谱图频率分布基本一致,但在3 500~2 800 cm-1和1 700~1 000 cm-1两个波段中吸收峰数目和强度存在差异;应用双指标分析法可精确地表示样品间的亲缘关系;红外图谱经二阶导数处理,将特征峰峰高值导入SPSS 22.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7个花椒样品被分为五类。试验探索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花椒产地鉴别方法。
2017, 33(3):62-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3
摘要:建立食品中有机硒直接测定的方法。在pH值为7.0的水溶液中加入环己烷超声萃取有机硒,萃取液经微波消解后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有机硒的含量。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45 μg/kg,定量限为1.5 μg/kg,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3.5%~103.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有机硒含量的测定,在实际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7, 33(3):66-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4
摘要: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MAB)作为有机改性剂对钠基蒙脱土(Na-MMT)进行改性,以提高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吸附能力。改性后的钠基蒙脱土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其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OTMAB插入到钠基蒙脱土的夹层内并扩大了其夹层间距(d0.01),增大了其比表面积。改性蒙脱土对AFB1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数学模型。有机改性Na-MMT对AFB1的最大吸附量(qmax)为34.25 mg/g,Langmuir吸附常数(k)为3.65 L/mg,均高于未改性的Na-MMT(qmax = 28.74 mg/g和k = 2.37 L/mg),说明有机改性能够有效提高Na-MMT对AFB1的吸附能力。
2017, 33(3):71-74,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5
摘要:设计了高频电加热粉料杀菌设备,将杀菌腔内粉料的螺旋推进器作为加热部件而接通高频电。高频电加热会在周围产生较强的磁场,干扰铂电阻对关键控制点的准确测温,需进行电磁屏蔽处理。从理论分析和虚拟仿真两方面入手,理论分析得到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电导率及厚度影响材料的屏蔽效能,虚拟仿真得到几种材料以及材料不同厚度的屏蔽效能。找到了合适铂电阻的屏蔽材料为锰锌铁氧体,并确定圆柱形屏蔽罩厚度为3 mm,屏蔽效能可达40 dB以上,经实验验证该种屏蔽罩的屏蔽效果符合屏蔽要求。
2017, 33(3):75-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6
摘要:针对固-液两相流物料搅拌机,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方法,通过RNG-湍流模型、欧拉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在搅拌叶片安装间距和搅拌臂长度不同的搅拌桨作用下,分析卧式粉料搅拌机搅拌槽内的流场分布以及固体相的体积分数分布情况。基于数值模拟结果,选择合适的搅拌桨结构参数,可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2017, 33(3):80-83,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7
摘要:采用一台生产型易清洗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与V型混合机进行混合对比试验,示踪物添加比例为0.1‰,试验结果显示,同样比例的物料,卧式双轴桨叶混合机在混合180 s时变异系数可达3%以下,V型混合机在20~25 min时变异系数可达4%以下。但设备设计上应考虑适应不同的物料。
2017, 33(3):84-8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8
摘要:目前市场上的洗瓶机忽略了瓶子螺纹口清洗,而螺纹瓶口恰是瓶子最脏的部位。研究运用TRIZ理论,创新原理,结合实际需求,分析总结设计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建立产品的创新设计,创建了一种针对螺纹口食品瓶的清洗机模型,解决了传统洗瓶机不能有效地清理螺纹口的缺陷。
2017, 33(3):88-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19
摘要:针对餐盘回收过程中效率和智能化较低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电磁原理的双排链式餐盘清理回收装置。该装置工作时,用餐者将餐盘放置于电磁式吸附模块上,可实现对不同型号或材质餐盘的自动回收、清理、堆叠、计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最大理论清理速度为240个/min,清理回收速度和清理压力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清理过程设备不直接接触残渣,保证了装置洁净,清理介质无二次污染,大大减少了食堂就餐环境的安全隐患。
2017, 33(3):93-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0
摘要:由于立式袋袋体不规则,袋体两头大小不一,存在装箱机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对运动控制器的研究,采用Delta2机器人结构,开发出了一款性能稳定的全自动立式袋装箱机,为立式袋装箱机提供了一套控制解决方案。
2017, 33(3):96-98,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1
摘要:阐述一种用于食品包装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聚氨酯真空吸盘制造过程,分析其制造工艺的难点,制定出薄板多孔的软胶体压塑成型工艺方案,运用UG软件对底座和自带细小型芯的凹模型腔建模,采用“型腔铣削”“深度轮廓加工”及“指定切削区域”分层、分区域铣削等方法,使用高精数控雕铣机进行加工,保证了102个细小孔相互配合位置精度,实现了软胶体压塑成型,经过生产验证,满足使用要求。
2017, 33(3):99-1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2
摘要: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食品包装扁平化设计流程。通过对扁平化概念的阐释,结合马斯洛的用户需求层次理论,提出食品包装的五维扁平化设计因子及设计模式,构建了完整的食品包装扁平化设计流程。以口香糖设计为案例,验证了扁平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7, 33(3):103-1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3
摘要:旨在明确草鱼和鲢鱼鱼片冷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其特征生物胺变化差异,测定分析了4 ℃贮藏条件下草鱼和鲢鱼片pH、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TVC)、感官评价以及生物胺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TVB-N、TVC呈明显上升趋势;草鱼和鲢鱼鱼片冷藏过程中苯乙胺、腐胺、酪胺及8种生物胺总量变化明显,且草鱼和鲢鱼鱼片中各生物胺显著变化的时间点分别为第10天和第8天。草鱼和鲢鱼片生物胺含量的差异变化主要发生在腐败后期,在贮藏第12天,草鱼、鲢鱼片间腐胺和酪胺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含量分别为(23.39±0.40),(44.46±1.88) mg/kg和(25.01±1.85),(50.84±1.50) mg/kg。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苯乙胺、腐胺、酪胺与草鱼片品质指标间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草鱼品质的监测指标;苯乙胺、腐胺、酪胺、尸胺与鲢鱼片品质指标间显著相关(P<0.05),可作为鲢鱼片品质的评价指标。且冷藏期间草鱼和鲢鱼鱼片关键腐败时间点的酪胺和8种总生物胺的含量分别相近,可作为草鱼和鲢鱼片品质评价的共同指标。
2017, 33(3):110-114,1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4
摘要:基于牛至精油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白藜芦醇溶解性低,以及二者稳定性差的应用缺陷,构建以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菊粉和阿拉伯胶为稳定剂,牛至精油为油相并包埋白藜芦醇的乳液;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目标微生物,探讨牛至精油、白藜芦醇、牛至精油-白藜芦醇及其乳液的抑菌效果,以及 4,25 ℃ 储藏期间抑菌效果的变化,并在鲜切卷心菜中初步应用。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和白藜芦醇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很好的协同抑菌作用;2.0% 菊粉/阿拉伯胶可以提高牛至精油-白藜芦醇的抑菌效果;乳液可降低二者的氧化降解速率并保护其生物活性,乳液 4 ℃ 贮藏 20 d,25 ℃ 贮藏 12 d 后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鲜切卷心菜在牛至精油-白藜芦醇及其酪蛋白酸钠、酪蛋白酸钠-菊粉/阿拉伯胶乳液中处理 1 min,8 ℃ 储藏 4 d 后菌落数分别降低了 1.52,2.04,2.67,2.98 lg CFU/g。
2017, 33(3):115-1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5
摘要:研究Sous Vide处理(中心温度分别60,70,80 ℃,热持续时间均为5 min)对冷藏(3 ℃+1 ℃)鲶鱼保鲜品质的影响,为Sous Vide处理技术应用于鱼类保鲜领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ous Vide处理组鱼肉汁液流失率和pH值显著增加(P<0.05),并具有较高的脂肪氧化水平(P<0.05),而颜色L*值保持较稳定,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Sous Vide处理还延缓了贮藏后期鲶鱼肉硬度的下降,显著延缓冷藏鲶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增加,并显著抑制鲶鱼整个贮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P<0.05)。经综合评价,中心温度70 ℃/5 min的Sous Vide处理,能有效地延长冷藏环境中鲶鱼的货架期。
2017, 33(3):121-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6
摘要:探讨3种不同亲水多糖的添加量和储藏时间对鲜湿面淀粉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利用差示量热扫描(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Avrami方程和Hyperchem 8.0软件对分别添加瓜尔胶、卡拉胶、魔芋胶3种亲水多糖的鲜湿面老化动力学方程与分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糖/鲜湿面体系的糊化温度范围(T01~Tc1)为55.30~72.82 ℃,多糖/鲜湿面体系的糊化焓(ΔH0)高于空白组;多糖/鲜湿面体系的融化支链淀粉重结晶所需的老化焓(ΔH)低于空白组;多糖/鲜湿面体系的成核方式(n1)变化范围为:n1=0.742~0.816,均大于空白组(n=0.732)且不断趋近于自发成核;多糖/鲜湿面体系的重结晶的变化速率常数(k1)变化范围为0.251~0.309,且均小于空白组(k=0.388)。Hyperchem 8.0软件模拟图像显示:淀粉分子上的羟基和多糖分子上的羟基竞争性聚集大量水分子而延缓水分子在淀粉分子周围重新分布。添加0.4%的瓜尔胶抑制老化效果最好,储藏21 d时最大老化度仅为45.21%(CK组为68.25%),老化动力学方程为Y=0.816x-1.382(R2=0.947)。
2017, 33(3):127-1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7
摘要:用乙烯利对重庆本地产早熟蜜橘果实进行褪绿处理,对褪绿处理后的果实进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照处理,探讨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和果肉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处理均有效地提高了果实色泽指数、色差参数(a*、b*、a*/b*和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果皮H*值、叶绿素a与b的含量。其中,蓝光 LED光源处理组的果实褪绿速率快,色泽指数高,果实着色更佳。300 lx蓝光LED光照处理10 h在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方面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2017, 33(3):134-138,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8
摘要:以现行的国家储粮技术规范为基础,结合黄淮流域储粮生态和粮情,采用精准检测水分、合理布置风网、机械通风降水、倒仓平衡水分的方法,通过优化试验,解决了在具体的干燥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粮食过度干燥,通风降水过程存在“瓶颈现象”造成干燥效果下降,以及粮堆各部位水分梯度较大等问题。
2017, 33(3):139-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29
摘要:探究超声辅助酶法制备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以及玉米黄色素对人胃腺癌细胞(BGC-823)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探讨超声辅助酶法制备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条件;用制备的玉米黄色素处理BGC-823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MTT法细胞存活率检测,初步考察其抗癌活性。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酶活力10 000 U/g,超声功率400 W,酶解温度35 ℃,该条件下提取率达最大,为(72.64±0.42) μg/g;细胞形态学观察及MTT细胞活力检测显示玉米黄色素对BGC-823细胞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玉米黄色素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制备的玉米黄色素对BGC-823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017, 33(3):145-149,2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0
摘要:以山皂荚多糖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使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了山皂荚多糖的提取工艺,并使用滤纸片扩散法对所提多糖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山皂荚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501(mL/g),提取温度65 ℃,提取时间80 min,山皂荚多糖的得率可达(31.52±0.54)%;山皂荚多糖溶液浓度为100 mg/mL时,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山皂荚多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50,50,25,50 mg/mL。
2017, 33(3):150-1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1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紫薯花青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0.1% HCl(体积比46)为提取剂,液料比361(mL/g),60 ℃ 下超声提取35 min,纤维素酶添加量2.50 mg/g·紫薯粉。在该条件下紫薯花青素得率达到2.003 mg/g。紫薯花青素还原力和对OH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在30.00 mg/L时,紫薯花青素对OH清除率达到80.2%。研究初步揭示了紫薯花青素具有很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2017, 33(3):155-159,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2
摘要: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溶剂萃取法(SE)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芒果皮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3种方法提取的芒果皮精油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芒果皮精油共鉴定出80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22种、非萜烃类8种、醇类19 种、醛酮类8种、酯类14种和酸类9种。其中,SD法鉴定出化学成分49 种、SE法鉴定出化学成分56 种和SFE-CO2法鉴定出化学成分59 种。SD法提取的精油主要为低沸点挥发性的萜烯类;SE 法提取的精油酯类、酸类化合物比例较大;SFE-CO2对芒果皮精油的提取最充分,是较理想提取精油的方法。
2017, 33(3):160-1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3
摘要:为比较明日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活性,将明日叶粗提取物过HPD-600大孔树脂,收集50%乙醇洗脱物。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50%洗脱物进行液—液萃取,将50%洗脱物分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三个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测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研究各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黄酮含量以及总多酚含量高于其他溶剂相,且体外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强。明日叶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017, 33(3):164-1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4
摘要:以莲子壳为原料,采用微波-双酶协同提取莲壳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莲子壳筛目数、料液比、木瓜蛋白酶和糖化酶用量及提取时间对莲壳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莲壳筛目数60目,液料比201 (mL/g),木瓜蛋白酶加入量3%,微波协同木瓜蛋白酶酶解提取时间为6×20 s(提取6次,每次20 s,间隔2 min),糖化酶用量4%,微波协同糖化酶提取时间8×20 s(提取8次,每次20 s,间隔2 min),该条件下莲壳膳食纤维提取率为72.36%。与双酶提取法相比,微波-双酶协同提取法可缩短70%的时间,提取率提高82.87%。
2017, 33(3):168-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5
摘要:采用双水相萃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首先研究双水相萃取体系组成、辅助萃取方法、萃取策略对原花青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原花青素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水相萃取体系组成为无水乙醇/硫酸铵,辅助萃取方法为微波辅助法,萃取策略为乙醇+水+葡萄籽微波处理后加入硫酸铵,条件为无水乙醇/硫酸铵萃取体系为质量分数30%无水乙醇/质量分数20%硫酸铵,加入葡萄籽质量分数为3%,pH为4.0,微波功率100 W,微波时间5 min,在该条件下,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萃取率为94.1%,得率为25.8 mg/g;
2017, 33(3):174-178,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6
摘要:采用程序升温法对青稞进行酶解,以还原糖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青稞酶解液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料水比115(g/mL)溶解青稞粉,经糊化后冷却至45 ℃,加入8.9 U/g·青稞的α-淀粉酶和原料质量2.0%,3.5%的糖化酶、菠萝蛋白酶,保温20 min后升温到60 ℃酶解,直至碘试液体呈无色,过滤得到青稞酶解液,其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5.68%、0.47 g/L,可作为制备益生菌发酵青稞饮料的良好基质。
2017, 33(3):179-183,2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7
摘要:以青菜为原料,选用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人工接种试验,设计了7个配方,发酵时间为8 d,研究发酵菌种对酸菜总酸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确定最适合酸菜发酵的菌种,并研究接种发酵对酸菜的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比例为111时,酸菜总酸含量升高最快,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且无明显的亚硝峰出现,为最适合酸菜发酵的菌种。接种发酵酸菜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均高于自然发酵的酸菜,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低于自然发酵的酸菜。
2017, 33(3):184-1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8
摘要:利用AHP模糊数学方法对两种干燥方式的岗稔果粉进行综合感官评价,并分析了岗稔果粉各项感官指标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的果粉的总糖、还原糖、总酸、花色苷含量以及流动性与溶解性都要优于喷雾干燥制得的;但喷雾干燥制得的样品含水量更低,色泽较好,综合感官指标值高于真空冷冻干燥制品;岗稔果粉的色泽与其花色苷含量、色差a值呈显著相关;岗稔果粉的滋味与其总糖、还原糖、总酸含量呈显著相关;岗稔果粉的质地与其流动性和溶解性呈显著相关性。真空冷冻干燥岗稔果粉品质好,产品附加值高,喷雾干燥岗稔果粉综合感官指标较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2017, 33(3):189-194,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39
摘要:平衡含水率及主流烟气水分对再造烟叶的物理性能、加工特性、燃烧、风味和感官质量有很大影响。为研究再造烟叶中影响平衡含水率的因素,测定了再造烟叶的物理结构(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和化学成分(烟草常规成分、细胞壁物质、灰分及钙),应用SPSS简单相关性分析分析了其与平衡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碳酸钙、灰分与平衡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钾、氯、果胶与平衡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成分相关性不显著。
2017, 33(3):195-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40
摘要:为了提高综合咖啡拼配质量与效率,研究了一种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IGA)的咖啡智能拼配方法。该方法将拼配方案作为样本个体,采用改进的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交互界面提供10项评价指标用于个体适应值。研究由5位用户参与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可以在4~5代内获得一致性满意解,且各组分比例差异均小于5%,适应值均超过85。以传统杯测拼配法为参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IGA 优化方法超过传统拼配方案水平。基于IGA在进化优化中的成功应用,为咖啡拼配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新思路。
2017, 33(3):199-2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41
摘要:开发大米面包不但可以丰富中国大米类产品的花色品种,还能解决麸质过敏人群对饮食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不含面筋蛋白,在制作过程中存在面团难以形成有效的网络结构、不易成型、品质差(持水性、持气性、弹性和内聚性)、老化速率快等缺点。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工艺条件、添加品质改良剂等方法,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进行改善,文章简述了无麸质食品的相关标准和大米面包使用的原料,并介绍了其工艺和品质改良研究进展,以期为无麸质大米面包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2017, 33(3):207-210,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42
摘要:环境微生物DNA提取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基础,DNA提取的纯度及其结构完整性直接影响后续试验结果。环境样品多种多样,包括水样、土壤、活性污泥、传统发酵食品、白酒酿造环境等,使得DNA的提取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DNA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提取法和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法操作简便,耗时短,而杂质较多;间接提取法操作复杂,耗时长,但纯度较高。文章在对比各种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白酒酿造环境中DNA的提取方法和大片段DNA的提取及其研究进展。
2017, 33(3):211-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43
摘要:淀粉是除纤维素外的第二大可再生原料,淀粉基膜绿色环保、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缓解了合成材料的不可降解对生存环境的污染和原料日益枯竭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之一。文章对淀粉基膜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湿法、干法制备淀粉基膜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阐述了淀粉基膜在食品保鲜、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并对淀粉基膜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017, 33(3):216-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7.03.044
摘要: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文章详尽综述了近年来黑茶渥堆的研究进展,指出渥堆的实质是湿热环境、微生物及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黑茶香气、色泽、滋味等方面概述渥堆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提出利用接种微生物及添加外源物作为创新渥堆工艺的思路,讨论了包括翻堆设备、发酵罐在内的自动化渥堆车间的开发应用及面临的问题难点,以期为黑茶渥堆工艺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方向。
今日访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