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郁雯,吴金鸿,王正武,甘李,何家俊,陈珊珊,马鸿承,史海明
2016, 32(8):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1
摘要:采用以Fmoc为保护基团的固相合成法来合成啤酒糟多肽SS-5(序列:Ser-Pro-Asp-Arg-Ser),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合成肽粗品进行纯化脱盐,得到纯度95%以上的样品。合成肽SS-55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检测结果表明,合成肽SS-5的活性受所含盐离子浓度的影响,低浓度时抑制率较高。而圆二色谱和荧光猝灭试验结果表明,合成肽SS-5与α-葡萄糖苷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说明可以通过固相合成法快速大量获得对α-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啤酒糟多肽SS-5。
2016, 32(8):6-8,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2
摘要:为了研究碰撞位姿对开心果碰撞声离散性的影响,在除碰撞位姿不作控制、其余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对单个开闭口开心果进行100次重复碰撞试验,对两组碰撞声信号的频谱离散性和统计参数的离散性进行分析研究。频谱的离散性以样本信号频谱向量与其平均向量间的夹角均值和夹角变异系数作为度量;统计参数的离散性采用信号的能量、熵、过零率等参量,以其变异系数作为度量。试验结果显示:① 单颗开口开心果重复碰撞声信号的频谱向量与其平均向量间夹角均值为30.94°,夹角变异系数为16.56%;能量、熵、过零率参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8.33%,2.30%,20.00%,均值分别为11.20,4.39,63.43;② 单颗闭口开心果重复碰撞声信号的频谱向量与其平均向量间夹角均值为20.52°,夹角变异系数为25.11%;能量、熵、过零率参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36%,2.27%,13.08%,均值分别为6.08,4.28,62.94。结果表明:① 不作控制的碰撞位姿对单颗开闭口开心果重复碰撞产生的声信号均有影响,会发生离散;② 在由碰撞位姿导致的碰撞声的离散程度上,开口离散程度比闭口的高;③ 除碰撞位姿不作控制、其余试验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虽然单颗开闭口开心果碰撞声的频谱和统计参数都会发生离散,但各参数均在其均值附近有限的范围内变动,所以,通过提取均值差异大且变异系数小的特征参数可以实现开口果和闭口果的有效分类。
2016, 32(8):9-1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3
摘要:为获得酵母胞内产物的高效分泌,以酿酒酵母二倍体(2n)及单倍体(n)为出发菌,经紫外诱变处理,筛选获得5株可能具有温度敏感性的突变株。为进一步鉴定,以野生菌Y1为对照菌,测定其胞外核酸、蛋白质及果糖-1,6-二磷酸(FDP)的含量,发现突变菌株Ts4(2n)自溶程度最高,其核酸、蛋白质渗透率达1.709,1.483,胞外FDP浓度为38 μg/mL,较Y1(2n)提高了24.1%。此外突变株Ts*2(n)、Ts*3(n)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自溶。因此,该试验共获得温度敏感性突变株3株,即Ts4(2n)、Ts*2(n)和Ts*3(n)。
2016, 32(8):13-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4
摘要:以花色苷含量为21.34%的蓝莓花色苷粉末为原料,采用MTT法、显微镜观察法,同时利用细胞计数仪测定细胞活率,3种方法共同检测蓝莓花色苷作用于鸡胚成纤维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以完成细胞试验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50~100 μg/mL的蓝莓花色苷可以促进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高于100 μg/mL的蓝莓花色苷,对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拓展花色苷功能性研究,以及以鸡胚成纤维细胞为模型的生物功能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6, 32(8):17-20,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5
摘要:以新鲜兔肉为原料,分析不同盐水浓度(6%,10%,15%)、腌制温度(4,15,25 ℃)及搅拌对兔肉湿腌传质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腌制兔肉的ΔMwt、ΔMNaClt和ΔM0t与t0.5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k2受盐水浓度、温度及搅拌影响。不同盐水浓度条件下,盐水浓度10%,De值最大为1.18×10-9 m2/s;不同温度条件下,15 ℃腌制兔肉的De值最大,为5.86×10-9 m2/s;25 ℃搅拌腌制使兔肉的De值增大,但4 ℃和15 ℃搅拌腌制使兔肉的De值有所减小。故盐水浓度10%、适宜温度(15 ℃)的兔肉加搅拌腌制的扩散速率较大。
2016, 32(8):21-24,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6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SDE)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提取叶中挥发油,以GC—MS检测分析,考察挥发油在4 ℃、10 d内对鲜牛奶致腐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两者不同成分有39种,其中SDE挥发油中主要有甲基环己烷、二十八烷、间二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SFE-CO2挥发油主要有4-(4-乙基环己基)-1-戊基-环己烯、甲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乙氧基戊烷、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两者相同成分有16种,含量差异较大。SFE-CO2挥发油抑菌作用较强,MIC值范围为0.031~0.125 mg/mL。SFE-CO2挥发油成分为浓郁香气和更强的防腐效果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6, 32(8):25-28,1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7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香叶油中化学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定量,通过质谱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定性,香叶油中61个化学成分得到确定,占其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6.217%,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香叶油中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定性结果的准确性。香气评价结果显示,香叶油中关键香味成分为香茅醇、香叶醇、甲酸香茅酯、薄荷酮、甲酸香叶酯、异薄荷酮、惕各酸香叶酯、玫瑰醚、丁酸香叶酯等。
2016, 32(8):29-34,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8
摘要:利用GC—MS 和电子鼻指纹图谱技术对清香型卷烟的品质和风格特色进行质量控制,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GC—MS方法及电子鼻,构建清香型卷烟的致香物质标准指纹图谱和电子鼻雷达指纹图谱,并选取非清香型卷烟样品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6个批次的清香型卷烟样品与该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极高,程度相似度都在85%以上,而6种非清香型卷烟与该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低。说明清香型与非清香型卷烟的品质和风格特色具有明显差异。通过与建立的电子鼻雷达指纹图谱进行比较,6种非清香型卷烟在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图中都位于可接受区域以外,在宏观上进一步阐明清香型与非清香型卷烟的差异明显,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综上表明,清香型卷烟的SED/GC—MS 指纹图谱和电子鼻雷达指纹图谱具有较好可用性,能够用于辨别清香型卷烟以及可进行控制质量和特色风格的稳定性。
2016, 32(8):35-37,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09
摘要:为了分析微波烟支密度分布检测仪的测量特性,研究接装纸类型、宽度、位置以及滤棒填充长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测量误差的样品制作方法,建立密度测量值与填充长度关系模型,并指出减小微波谐振腔的厚度理论上能够提高检测精度,为烟支密度分布检测设备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6, 32(8):38-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0
摘要:研究和实现基于嵌入式Raspberry Pi的手持式腊肉检测终端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嗅觉分别采集腊肉的颜色或菌斑面积特征信息和挥发性气体值,将采集的数据经过GPRS传递给上位机,数据分析后将结果返回,实现对腊肉新鲜度的快速、便携检测。试验表明:该检测终端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可操作性,检测误差保持在\[-0.38,0.21\]区间内。
2016, 32(8):42-48,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1
摘要:采用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MS-IT-TOF) 技术对葡萄酒、果汁等饮料中多组分添加剂和禁用染料进行快速筛查和确证。构建了合成色素、甜味剂、禁用染料等41种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数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数据库。样品经甲醇—水(体积比11)稀释后,以C18色谱柱(150 mm × 4.6 mm,5 μm)分离,甲醇和2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筛查检出限为0.005~1.000 mg/kg。在3个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41.2%~114.1%,相对标准偏差(RSD) 为4.3%~16.4%。利用精确质量数和数据库中质谱图的检索匹配度实现快速筛查;结合保留时间、同位素丰度和多级特征碎片离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确证。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同时可实现无标准物质的情况下,较短时间内完成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添加剂和非法添物进行筛查检测,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2016, 32(8):49-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2
摘要:采用HS—SPME/GC—MS检测了黄曲霉污染稻谷贮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并获取其总离子流图。结合TurboMass 和NIST Search软件分析GC—MS总离子流图,得出黄曲霉污染稻谷的挥发性成分有26 种,其中醛类5 种,醇类6 种,酮类1 种,烃类9 种,酯类1 种,杂环类1 种,有机酸1种,胺类1种。依据黄曲霉在稻谷中的分解代谢和物质转化,推测出2-羟基-丙酰胺和庚醛是黄曲霉污染稻谷的典型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判别黄曲霉污染稻谷的典型标志物,也可为基于挥发性代谢产物早期快速鉴别黄曲霉污染稻谷的器件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2016, 32(8):55-57,2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3
摘要:以Rh、In、Re为内标元素,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测定Cr、Pb、Cd、As、Sb 5种重金属元素及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 15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方法。各种元素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为0.001 2~0.10 ng/mL。用国家标准物质GBW10052绿茶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测定值均未超出该参考物的标准值范围。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湖南产5种黑茶的5种重金属元素及15种稀土元素含量,并对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 92%~105%。为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2016, 32(8):58-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4
摘要:以黄曲霉毒素B1污染玉米(Aflatoxin B1-contaminated corn, ACC)为原料,评估经90 mg/L臭氧处理40 min的ACC (83.0 μg/kg)在小鼠体内的毒性。结果表明,与基础饲料相比,ACC饲喂小鼠的平均体重显著降低(P<0.05),肝脏与肾脏体重比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ACC经臭氧处理后饲喂小鼠,小鼠体重、饲料消耗量、肝脏与肾脏体重比均无显著差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而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ACC可导致小鼠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而ACC经臭氧处理后能显著改善其变化。
2016, 32(8):63-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5
摘要:采用复分解方法合成疏水性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8MIM)(PF6)\],用活性炭和大孔树脂固相萃取小柱净化该离子液体,得到无色透明的\[(C8MIM)(PF6)\],产率87.6%。利用该离子液体萃取乳及乳制品中的青霉素及其酶解产物青霉素噻唑酸,并优化萃取条件。通过自建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青霉素及青霉素噻唑酸的含量,间接判断乳及乳制品中是否为真正的“无抗奶”。离子液体萃取方法青霉素回收率为87.4%~92.6%,RSD为1.8%,检出限5 ng/mL;青霉素噻唑酸回收率为83.5%~90.8%,RSD为2.4%,检出限5 ng/mL,通过与杯碟法和液相质谱法作比较,更说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2016, 32(8):67-70,1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6
摘要:试剂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消耗品,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文章从采购、外观质量检验验收和内在质量检验验收,以及贮存和使用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试剂耗材的质量控制,其中重点分类讲述如何进行商品化培养基和试剂的内在质量验收,以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试剂耗材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2016, 32(8):7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7
摘要:在传统蒸汽加热搅拌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低温凸槽搅拌釜。采用分离涡模型对其内部传热及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靠近转子区域的流体速度较大,在静子区域流体速度较为均匀。由于上、下两组桨叶的相互作用很小,搅拌槽内存在4个循环即每组桨叶各自产生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涡环。当搅拌桨的转速N=96 r/min,壁面温度为358 K时,对初始温度为293 K的糖水混合物进行搅拌加热,经过10 min,糖水温度可达到337~340 K,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016, 32(8):75-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8
摘要:提出了一种薏仁脱壳技术的新方法,研制了一款新型的薏仁米脱壳机。提出了尼龙定盘和砂轮磨盘水平放置,进行了电机、带轮与进料机构、尼龙定盘及砂轮、主轴及其附属部件的结构设计,绘制了脱壳机的三维结构图,对脱壳机体和机架进行了ANSYS模态分析。并对试制的样机进行薏仁米脱壳试验,原料处理量0.3 t/h,一次脱壳率≥95%,整仁率≥98%,设备功耗3 kW。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薏仁米脱壳机能满足大多数中小型薏仁米加工企业的需求。
2016, 32(8):79-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19
摘要:研制出一种复合旋转搅拌自卸渣式热压抽提装置,该装置包括罐体、复合搅拌装置、投料装置三部分。装置采用卧式搅拌提取,避免了常规提取方式中提取液与固体物料混合不匀的难题,极大提高了加热速率和抽提效率;所采用的推进式刮板搅拌器和混合平桨式搅拌桨等距离相间隔安装,电机可以实现正反转,自动执行提取过程和出渣过程;使用夹套与搅拌内轴两维度加热法,缩短了升温时间,节约了能耗。以鸡骨为原料进行热压抽提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骨胶原蛋白提取率高达80%以上,节省蒸汽20%,升温时间从1.5 h缩短为40 min。该装置解决了常规提取罐提取不彻底、不易分离油脂、通用性差、对厂房和辅助设备要求高的问题,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安全、高效、节能的热压抽提装置。
2016, 32(8):83-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0
摘要:该脱皮机主要用于青核桃的绿皮与核桃的分离,采用单个核桃脱皮工艺,通过切割破皮、挤压扭转、抛皮分离工序完成青核桃的脱皮分离工作。为实现连续进给与卸料,专门设计抛离装置,实现旋转—下移—扭转—复位的一系列抛离分离动作,完成青核桃皮与核桃的抛离工作。机械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加工刀具系列化,可根据具体情况更换合适的刀具进行加工,通用性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实用前景。
2016, 32(8):87-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1
摘要:针对于现有核桃破壳机两点受力破壳原理易造成破壳率低,高路仁率低的现象,研制“四点挤压式”核桃破壳机,并进行了“四点受力破壳”和“两点受力破壳”的对比试验,以及四点挤压式破壳机的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四点挤压式”核桃破壳机的破壳效果明显优于两点受力破壳,且可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核桃。破壳效果和挤行程有很大关系,但和核桃本身大小尺寸关系并不明显。核桃的含水率为10%的条件下,当挤压行程为6 mm时,核桃的破壳效果最好,破壳率为100%,高路仁率为96.8%。
2016, 32(8):91-94,1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2
摘要:槟榔品种的分级技术目前比较落后,主要靠人工完成分级,因而品种分级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该试验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品种分级,通过图像获取、预处理等提取其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通过试验分析,发现由颜色和形状特征参数结合起来即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代入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级,预测集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0.38%以上。
2016, 32(8):95-97,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3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的水果分级检测系统存在的分级速度慢、系统庞大和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OPC水果分级检测系统,并将整个控制系统集成到一个FPGA芯片上,以脱离PC机平台,从而降低成本。通过Soble算法实现了水果图像的边缘提取,通过直方图的方法对水果的大小进行分辨,从而可以准确地对水果进行分级处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开发周期短,可在线升级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2016, 32(8):98-1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4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瓶装啤酒隧道式巴氏杀菌的过热阶段(巴氏杀菌加热部分的最后一个阶段),确定瓶中的冷核(slowest heating zone,SHZ),并运用L9(34)正交试验,分析喷淋水温度、喷口处喷淋水湍流强度以及瓶子的运行速度三因素对瓶中啤酒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核起先是位于瓶底,后向上移动,但不超过灌装高度的1/2;在加热至7 min时,喷淋水温度、喷口处喷淋水湍流强度影响显著,瓶子的运行速度则不显著,试验的可能的最优条件:喷淋水温度为65 ℃,喷口处喷淋水湍流强度为3%,瓶子运行的速度为3 mm/s。
2016, 32(8):103-1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5
摘要:螺杆泵电动机的运行速度对番茄酱的加工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对螺杆泵电动机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提出了一种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以触摸屏为上位机、PLC为控制器,并以变频器作为执行器的应用系统方案,给出调试步骤,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很好地监控螺杆泵电动机的运行,实时反馈运行状态及报警信息,具有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系统的应用保证了螺杆泵电动机运行速度的准确控制,实现了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延长了螺杆泵的使用寿命,节省电能,为同类农产品加工设备的自动控制提供参考。
2016, 32(8):107-109,1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6
摘要: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4 ℃条件贮藏18 d的带蓬鲜莲腐败菌,提取筛选菌株DNA后进行PCR扩增,采用细菌16S rDNA菌种鉴定法对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4 ℃冷藏过程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带蓬鲜莲4 ℃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分散泛菌(Pantoea disper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且4 ℃贮藏期间,分散泛菌、表皮葡萄球菌、巴氏葡萄球菌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适应期后呈增长趋势,成团泛菌变化规律不明显。
2016, 32(8):110-1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7
摘要:研究减压压力对双孢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5.3 kPa和50.7 kPa减压处理组能较好地保持双孢菇的感官品质,降低呼吸强度,显著减缓白度值及硬度下降(P<0.05),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0.05),并抑制PPO酶活性(P<0.05)。然而,减压处理会增加双孢菇的失重率(P<0.05),且减压压力越小,失重率越高,其中,50.7 kPa和76.0 kPa组失重率维持较好。综合来看,50.7 kPa压力的减压保鲜效果最佳。
2016, 32(8):115-1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8
摘要: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波长优选方法研究禽蛋新鲜度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模型,采用蛋黄指数作为新鲜度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蛋黄指数建立的检测模型效果要优于蛋白pH值和哈夫单位。通过连续投影算法(SPA)优选了4 188.6,4 593.6,4 855.9,5 311.0,5 376.6,5 935.8,6 306.1,7 243.3,7 328.2,7 343.6,8 130.4,8 531.5 cm-1 12个特征波谱为输入变量,建立蛋黄指数PLSR、PCR和SMLR检测模型,3种检测模型结果接近,其中,SMLR模型检测效果最好,相关系数rpre=0.950,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0.030,说明采用近红外光谱禽蛋蛋黄指数检测模型是可行的,通过波长优选后,检测精度较全光谱分析有所提高,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鸡蛋新鲜度的快速无损检测分级设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2016, 32(8):119-1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29
摘要:为了提高留胚米的贮藏品质,研究几种包装材料和贮藏参数对留胚米储藏品质的影响。选择微波强度、气调方式、环境温度为参数,以临界储藏时间(对应胚芽米中脂肪酸含量35 mg KOH /100 g干基)作为胚芽米贮藏品质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影响参数对留胚米储藏时间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储藏调控参数。结果表明:透明塑料袋和铝箔袋包装的储藏时间基本一致,都优于纸袋包装。留胚米储藏调控方法对储藏时间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环境温度>气调方式>微波强度。随着微波强度、CO2含量的增加和环境温度降低,胚芽米临界储藏时间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当微波强度为500 J/g,气调方式N2和CO2含量比为3070,环境温度为3 ℃时,储藏时间取最大值为374 d。
2016, 32(8):124-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0
摘要:在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基础上,基于玉米产品开发需求,运用创新优化方法,设计一种易装卸、具有通风风干、加热烘干、驱虫杀菌、光伏太阳能供电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玉米储存容器,并完成其控制系统研究。实践应用证明,该产品应用效果良好,为玉米安全储存提供了保障。
2016, 32(8):127-1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1
摘要:为了选出对熟化竹荪干制品最好的干燥方式及干燥温度,以熟化的竹荪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真空干燥、远红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在不同的干燥温度条件下对熟化竹荪干制品色泽、复水性、质构、多糖含量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能使竹荪干制品分别在20,30 min达到完全复水,而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均需要40 min才能完全复水。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的整体色泽?SymbolDA@E值明显低于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在20 ℃条件下干燥的竹荪干制品?SymbolDA@E值最小为3.021。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均使竹荪干制品的硬度和咀嚼性小于热风干燥和远红外干燥,但对弹性影响不大。真空冷冻干燥能基本保持竹荪原有的组织结构且制品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干燥方式。综合试验结果,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方式均能较好地保持熟化竹荪干制品品质。
2016, 32(8):132-135,2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2
摘要:分别用超声波法和回流提取法对三叶木通不同部位进行提取,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部位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优于回流提取法,不同部位中以藤茎超声波提取物多酚、黄酮含量最高和抗氧化能力最强,其多酚含量(TPC)、黄酮含量(TFC)、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分别为(63.033±0.482) mg/g,(26.395±0.731) mg /g,(380.860±5.462) μmol Trolox/g,(337.181±1.586) μmol Trolox/g,(387.406±1.773) μmol Trolox/g。两种方法测得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现以下趋势:藤茎>叶片>果皮>种子>果肉。Spearman相关性研究表明,多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强相关。研究结果为三叶木通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 32(8):136-1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3
摘要:为研究苦瓜水提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纸片扩散法的抑菌圈大小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苦瓜水提物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最佳浸提工艺,并进一步探究苦瓜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动力学。结果表明:苦瓜水提物抗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80 ℃、料液比150(g/mL)、浸提时间1.5 h。MIC为32 mg/mL;MBC为128 mg/mL;在4倍MIC下杀菌动力学时间为30 min。
2016, 32(8):140-1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4
摘要:研究适度精炼和添加抗氧化剂对冷榨山核桃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的酸价偏高、色度偏黄;经过脱酸、脱色二步精炼处理,可得到酸价低于3.0 mg KOH/g,黄色值为30的油脂,达到GB 22327—2008标准要求。添加植酸0.02 g/100 g,山核桃油可以保存448 d以上;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74%。
2016, 32(8):143-14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5
摘要:采用DPPH法、ABTS法测定绶草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绶草各溶剂萃取物均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总酚含量大小顺序均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说明绶草不同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清除DPPH·及ABTS+·的IC50值分别为(45.270±0.005),(75.420±0.015) μg/mL,总酚含量为(13.861±0.002)%。
2016, 32(8):147-1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6
摘要:以橘皮为原料,脱除脂溶性物质后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其中的水溶性多糖,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功率、料液比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Fenton反应测试橘皮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50 min、超声波功率280 W、料液比125(g/mL)的条件下橘皮多糖的提取率可高达28.86%,提取效果显著。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橘皮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
2016, 32(8):151-155,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7
摘要:用酶法提取榨汁后剩余柑橘皮渣中的非水溶性抗氧化膳食纤维(IADF),并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抗氧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响应曲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33.581(mL/g),蛋白酶用量0.21 mL/g·皮渣,淀粉酶作用温度67 ℃,糖化酶作用温度64 ℃条件下,所提取的IADF抗氧化效果最显著,为3.520 mmol Trolox /100 g IADF。
2016, 32(8):156-158,1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8
摘要:以吸附—解吸率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两种方法,进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薄荷总黄酮工艺优选。试验考察ADS-7、ADS-17、NKA-9、AB-8、D101、HPD-100 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薄荷总黄酮的纯化能力。结果表明:AB-8对薄荷总黄酮吸附与分离性能最佳,确定纯化薄荷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速1 mL/min,上样液中薄荷总黄酮质量浓度为2.56 mg/mL,上样量3 BV,解析液为4 BV 30%乙醇,最终得到含量90.35%的薄荷总黄酮。上述工艺对薄荷总黄酮的分离高效、稳定、可靠,为薄荷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6, 32(8):159-162,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39
摘要:为了获得废啤酒酵母制取酵母抽提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外加酶法制取酵母抽提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其与传统工艺条件的效果;使用GC—MS对最终产物进行风味分析。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中性蛋白酶,外加酶0.20%,pH 6.0,酶促溶时间36 h,得到的该抽提物中含有多种酸类、酯类和醇类等物质。研究表明,外加中性蛋白酶法是开发利用啤酒废酵母制备酵母提取物的较好方法,得到的产物营养丰富。
2016, 32(8):163-166,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0
摘要:为实现鱼鳞胶原蛋白的高效提取,在优化脱钙、混酸法和酶法提取工艺基础上,对鱼鳞胶原蛋白的酸酶进行分步提取。研究发现,鱼鳞最佳脱钙工艺为料液比8100(g/mL),盐酸浓度1.0 mol/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20 ℃;混合酸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为醋酸料液比112(g/mL),柠檬酸料液比110(g/mL),乳酸料液比112(g/mL),即混合酸料液比为134(g/mL),其中,0.8 mol/L柠檬酸、1 mol/L乳酸、0.8 mol/L醋酸的体积比为656,提取时间2 d,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48.14%;最佳酶法提取条件为胃蛋白酶用量450 U/g,提取温度30 ℃,提取时间72 h,该条件下提取率为45.26%。酸酶耦合法优于单一方法或同种方法两次提取的效果,可实现酸溶性和酶溶性胶原蛋白的连续提取,先酸后酶法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达84.61%,SDS-PAGE凝胶电泳发现其为I型胶原蛋。
2016, 32(8):167-1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1
摘要:为了获得马铃薯中α-茄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对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及料液比等参数进行研究,运用响应面Box 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α-茄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中α-茄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以体积比8︰2 的乙醇—乙酸混合溶液作提取溶剂,提取温度49 ℃,提取时间61 min,超声波功率152 W,料液比1︰14(g/mL),该条件下α-茄碱提取量为7.715 mg/g,RSD为1.74%(n=5),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平均回收率为98.21%,RSD为1.33%(n=3),说明该方法的提取率和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合理可行。
2016, 32(8):173-1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2
摘要:为提高籼碎米蛋白质碱法提取效率,在Min-Run Res IV析因设计和爬陡坡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二次旋转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方法研究碱液浓度、籼碎米粒度、固液比对大米蛋白质提取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籼碎米蛋白质最优碱法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0.09 mol/L,籼碎米粒度80目,固液比113.5(g/mL),碱提温度50 ℃,碱提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82.25±2.53)%,大米蛋白质产物纯度为(91.68±1.26)%。
2016, 32(8):178-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3
摘要:为提高药用成分皂苷的提取得率,合理有效开发七叶一枝花药材,以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该基础上,采用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39%、水浴温度86 ℃、提取时间5.5 min。在该条件下,七叶一枝花中皂苷提取得率达11.02%。内部沸腾法提取七叶一枝花中皂苷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等优点。
2016, 32(8):182-18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4
摘要:以金童5号黄桃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酶法进行去皮,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超声波辅助酶法去皮最优条件,并对最优工艺得到的黄桃与普通酶法去皮黄桃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450 W、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35 min、酶质量浓度0.31 g/100 mL、酶液pH 3.5、黄桃与酶液料液比1∶3(g/mL)时,黄桃去皮效果最好,其感官评分最高。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可以提高酶解效率和改善酶法去皮黄桃的品质:硬度提高40%,咀嚼指数提高121%,酶用量减少38%、酶解时间缩短12%。
2016, 32(8):188-19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5
摘要:研究制备猕猴桃营养咀嚼片的最优配方,以新鲜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切片、真空干燥、粉碎后制得果粉,添加一定量的VA和VD,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试验,进行配方优化,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果粉40%、甘露醇25%、乳糖添加量30%、葡萄糖5%,用10% PVP乙醇溶液制软材,并以0.5%硬脂酸镁和0.5%滑石粉混合作为润滑剂进行压片。质量评价表明所制备的咀嚼片为黄绿色光滑片剂,硬度适中,酸甜可口;其水分含量≤5%、VC 70.52 mg/100 g、总糖含量≤44.0%、Ca含量52.14 mg/100 g。
2016, 32(8):192-1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6
摘要:将葛粉与籼米粉等主要原料按不同配比经螺杆挤压制备即食葛米粥。对产品的营养组成、质构特点和感官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食葛米粥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几乎不含黄酮;无论是非膨化的米粒状还是膨化的片状米粥产品,其体外消化率均比原料大幅提高;在能够成型的范围内,添加20%葛粉的米粥产品具有较高的粘性、咀嚼性、硬度和弹性;感官分析表明,20%葛粉的米粥产品容重较高、组织结构较为致密均匀,因而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感官评分。
2016, 32(8):196-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7
摘要:以含水率为指标,确定银耳的适宜复水条件;以熬煮液中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考查熬煮时间对其影响,并结合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分析不同熬煮时间下产品的抗氧化稳定性;以黏度值和悬浮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试验选择适宜稳定剂及复配方案。结果表明:50 ℃复水15 min,银耳含水率可达92.91%;熬煮时间为5 h熬煮液中多糖含量最高,达1 741.00 g/L,且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也最强,分别为17.84%和12.38%;瓜尔胶、CMC、阿拉伯胶最适复配添加量分别为0.10%,0.05%,0.05%时,饮料黏度值为23.4 mPa·s,悬浮稳定性为94.69%,加权稳定性为91.72%。该工艺下得到的银耳饮料均一稳定,并保留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 32(8):202-2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8
摘要:以黑小豆不同浸泡温度和时间下的吸水率、不同蒸煮时间下黑小豆沙的出沙率、感官评价及质构特性为指标,研究黑小豆沙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黑小豆沙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40 ℃,浸泡时间150 min,蒸煮时间40 min,该工艺条件下黑小豆沙出沙率为(72.93±1.53)%,且质地均匀、柔软、豆香浓郁。蒸煮对硬度、黏着性、弹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的影响显著(P<0.05),黑小豆的蒸煮程度直接影响豆沙的品质。本研究扩大了目前豆沙原料的来源,可为黑小豆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2016, 32(8):206-2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49
摘要:对9种市售阿胶(E1~E9)进行蛋白质特性分析比较,包括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二级结构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9种市售阿胶的蛋白质等电点均在4.38~4.88,无明显差异;圆二色谱表明所有样品中蛋白质的三螺旋结构均被破坏,呈无规则卷曲状态;氨基酸组成大致相似,而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组成有一定差异,E2、E3、E4、E9的亚氨基酸含量较低,小于23.8%,其余5种样品的含量较高,大于25.0%;蛋白质分子量分布有较大差异,E2、E4、E7、E8的阿胶蛋白质分布更分散,含有较多的高分子蛋白(占比>4.46%),且主要蛋白质的重均分子量较大,为120~132 kD,而其余5种样品的分子量分布较集中,高分子蛋白占比小于1.16%,且主要蛋白质的重均分子量较小,为36~42 kD。市售阿胶的蛋白质差异主要是蛋白质的降解程度不同造成的。阿胶差异化评价的蛋白质特性评价,为进一步考察工艺对蛋白质特性的影响提供依据。
2016, 32(8):211-2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50
摘要:面对互联网+食品行业的变革浪潮,以“三只松鼠”为代表的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传播成为研究行业发展新方向的范本。在互联网食品品牌的微博传播中,为了塑造和维持统一的品牌个性,品牌的微博传播内容应用了与品牌没有直接关联的软性内容主题、文本+图片为主的传播形式,具有亚文化特色的多元语言风格等手段。这些手段和方式也给出了一些互联网食品品牌的微博传播应用启发:使用社会化媒体构建与受众的对话体系;多元化表达,塑造统一品牌个性;以亚文化基因传播品牌。
2016, 32(8):216-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51
摘要:在中国,食品物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食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食品物流行业的规范化、食品冷冻链、食品物流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中国食品物流行业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食品物流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食品物流的技术还欠发达,也未形成统一的食品行业规范,同时政府的监督以及企业组织的协调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为促进中国食品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应当既要加大基础设施以及技术手段的资金投入力度,又要建立完善的现代统一的食品物流体系。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食品物流安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并积极发挥政府及社会的风险防范作用。
2016, 32(8):220-2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52
摘要:转基因食品标识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欧盟和美国在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方面呈现出强制和自愿两种进路,二者在标识类型、方法、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差异明显。欧美作出不同的制度选择,是由双方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贸易状况、文化传统以及民众观念等多方面的不同决定的。中国可从欧美制度比较中汲取经验,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作出相应完善。
2016, 32(8):224-226,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53
摘要:美国食品法律制度体系由联邦国会制定的法律和行政职能部门制定的法规以及总统食品安全顾问委员会领导的运行机制三部分组成。其所具有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广泛的公众参与,以及食品安全可追溯和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等,均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有必要在对其借鉴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食品法律制度体系、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立可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和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等措施,促进中国食品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016, 32(8):227-2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54
摘要:当前各种安全问题食品在市场上频繁出现的事实,说明中国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从行政法的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标准、追责力度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创新,通过建立统一协调垂直管理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统一的强制性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元追责机制等路径,能使食品安全监管效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016, 32(8):230-232,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55
摘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认定主要包括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认定。然而,这种认定却存在着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观故意难以确定、食品安全标准难以确定、运输储存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毒有害食品罪尚无刑法明确规定、滥用职权型食品监管渎职罪是否存在直接故意等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将食品生产经营者纳入“推定应知”的范畴、明确食品安全标准、增设“运输储存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毒有害食品罪”、明确滥用职权型食品监管渎职罪主观上只包含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等路径加以完善,以达到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
2016, 32(8):233-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8.056
摘要:通过分析维克里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解决商品拍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维克里理论应用于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提出“第二价格评标法”。定义投标人甲的报价为B,项目真实价格为Z,讨论“第二价格评标法”下投标人策略选择的3种情况:① B>Z;② B<Z;③ B=Z。结果表明:B=Z时,为投标人甲的帕累托最优策略。最后分析了“第二价格评标法”的缺陷,制定了招标人最优保留价机制,并对最优保留价进行了测算。文章结合食品企业“交钥匙工程”的行业专业特点,阐述了食品企业工程招投标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