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2(7):1-4,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1
摘要:为了解荞麦籽粒的物理学特性,检测了5个荞麦品种籽、壳和仁的10个物理学特性。结果表明:籽含水率11.6%~13.4%,籽粒度3.8~5.0 mm占90%以上,仁色泽L*、a*和b*值分别约为籽的1.8,1.7,2.6倍,籽千粒重27.1~37.2 g,籽和仁容重分别为578~698,699~795 kg/m3,籽、壳和仁比重分别约为1.11,0.61,1.13 g/cm3,壳和仁占籽重量比率分别为13.8%~19.2%,80.8%~86.2%,壳厚度约0.18 mm,壳仁间隙0.09~0.12 mm,仁硬度1.07~1.26 kg;不同品种荞麦的籽含水率和千粒重,籽仁容重,壳仁占籽重量比率,壳仁间隙及仁硬度等有较大差异。不同品种荞麦籽粒的这些物理学共性和特异性,对荞麦脱壳技术研究及脱壳生产工艺调整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6, 32(7):5-9,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2
摘要:分别测定7种苦荞籽粒的基本组分水分和灰分,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淀粉、蛋白质以及功能组分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苦荞麦总淀粉含量在60.23%~65.44%,且品种间差异不大;但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品种间差异较大。蛋白的含量在11.80%~15.83%,不同品种间的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总氨基酸含量与蛋白含量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脂肪含量在2.05%~2.85%,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苦荞麦品种间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川荞2号含有显著较高的多酚含量,可达131.92 mg/g;晋荞6号含有显著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可达147.46 mg/g;且苦荞麦品种间芦丁含量差别较大,可达2.82倍。因此,因地域差异导致苦荞麦的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别不显著(P>0.05)。
2016, 32(7):10-13,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3
摘要:以不同物料配比、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条件下生产的高水分植物组织化蛋白产品为对象,研究挤压工艺参数对挤压输出的系统参数、产品质构特性和颜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配比和物料含水量对模头压力、扭矩和单位机械能耗影响显著,分离蛋白含量与这3个参数呈正相关,而与物料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在产品质构方面,物料的配比、含水量对质构参数有显著影响;在产品颜色方面,物料配比和含水量对产品亮度有显著影响,物料配比中的分离蛋白含量越高,亮度越低,而含水量越高,亮度越高。说明通过改变物料的配比及其含水量可以得到不同物理特性的蛋白产品,丰富产品种类,为高水分组织化蛋白产品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6, 32(7):14-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4
摘要:以山药为材料,经酶解法提取山药多糖,通过紫外扫描和红外光谱鉴别其组分和结构,以PNPG为底物建立酶—抑制剂体外模型,研究山药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采用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紫外扫描显示提取组分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显示提取组分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酶—抑制剂体外模型结果表明提取的山药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65.78 mg/mL。
2016, 32(7):18-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5
摘要:以籼米淀粉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籼米淀粉基脂肪替代品并将其应用到乳化肠中。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脂肪替代品与水的比例、替代率及DE值(葡萄糖值)对乳化肠的影响。以蒸煮损失、持水性、加热稳定性、变形力、承压力及色差分析等理化性质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其在乳化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E值为2.07的脂肪替代品与水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乳化肠中可替代其中50%的脂肪而不影响其口感。
2016, 32(7):23-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6
摘要: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内标法,研究基于肉鸡性别差异的传统鸡汤挥发性物质,并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鸡汤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78种,其中母鸡肉汤和公鸡肉汤分别为76,67种,含量分别为1 369.84,1 029.61 μg/100 mL,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烷烃类、酸类和酯类,两者共同含有的挥发性物质为65种。母鸡肉汤和公鸡肉汤中反式-2-己烯醛、(E,E)-2,4-庚二烯醛、十三醛、2-庚酮、正己醇等13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种鸡汤经主成分分析都得到两种主成分物质,且累计贡献率达100%,但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
2016, 32(7):29-31,1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7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苹果分级方法。以3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苹果为研究对象,提取苹果的六角锥体模型(HSV)作为苹果的颜色特征,提取苹果Hu不变矩作为苹果的形状特征,将这些特征量采用Lloyd算法编码,并将它们作为隐马尔科夫模型(HMM)的输入。依据HMM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苹果进行了分类识别,进而完成苹果分级。试验表明,该方法完成的分级识别率为100%。
2016, 32(7):32-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8
摘要:设计了开心果碰撞声分拣试验装置,以开闭口果碰撞声的综合对数衰减率之差为判断依据,分析对比了传声器位置、开心果下落高度及碰撞块倾斜角度对碰撞声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条件下,① 传声器与碰撞面成45°,距离碰撞点10 cm左右时;② 保持传声器在上述条件下的位置不变,开心果下落高度为70~100 cm、碰撞块倾斜角度为30°时,所采集到的声信号特征具有更好的分拣可靠性,使得开心果分拣设备的分拣准确率从70%提高至100%。
2016, 32(7):36-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09
摘要:对氧化镁分子基态进行几何优化,使用B3P86法结合6-311++g基组进行理论计算,得到氧化镁分子在外电场(-0.015~0.015 AU)作用下的基态电子结构,并讨论外电场对氧化镁分子键长、能量、能级分布、频率及偶极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电场对MgO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影响较为明显,可为氧化镁在医药、饲料和食品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2016, 32(7):40-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0
摘要:从四川泡菜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γ-氨基丁酸(GABA)能力较强的乳酸菌W1-9,根据菌落和个体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鉴定,菌株W1-9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W1-9在含10 g/L谷氨酸(Glu)的MRS培养基中培养3 d,可产生2.18 g/L GABA。通过对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黄瓜汁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5,底物谷氨酸钠(MSG)添加量12 g/L,菌液接种量1.2%,在该条件下GABA产量达到7.62 g/L。
2016, 32(7):45-50,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1
摘要:为探索HS—SPME—GC/MS—AMDIS在鲫鱼鱼肉挥发性物质分析中的应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鲫鱼鱼肉中挥发性物质进行萃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自动质谱解卷积系统对挥发性物质鉴定,同时测定各物质的相对保留指数,经与文献比较,能够准确对各挥发性物质定性。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下鲫鱼鱼肉中共鉴定出10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苯类化合物18种、醇类化合物17种、烷类化合物13种、酮类化合物13种、萘类化合物12种、醛类化合物9种、茚类化合物4种、酯类化合物3种、酸类化合物3种、酚类化合物2种、胺类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2种、含氮化合物1种。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自动解卷积系统和相对保留指数鉴定鲫鱼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的数量更多,结果更为可信,为改善和提高鲫鱼鱼肉品质及生产符合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提供理论指导。
2016, 32(7):51-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2
摘要: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线性判别法(LDA)对掺水、食盐、尿素和蔗糖的牛奶及纯牛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得分图中,不同掺假牛奶随掺假物质的掺假比例呈一定规律性分布,并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利用PLS-DA和LDA方法建立不同掺假牛奶的判别模型,对掺水、掺尿素牛奶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掺食盐牛奶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100%,掺蔗糖牛奶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3.33%和76.67%。可见PCA法、PLS-DA法、LDA法可用于快速处理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数据,并且LDA法鉴别准确率最高。
2016, 32(7):56-6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3
摘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乳制品中多种氨基酸,并对不同温度喷雾干燥的乳粉再制复原乳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以期通过乳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变化鉴别复原乳。结果表明:17种氨基酸在0.003 7~0.052 2 mg/mL 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45%~105.65%。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不同温度喷雾干燥乳粉中各氨基酸含量不同,其中谷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的变化最为明显。该检测可作为复原乳的鉴别方法。
2016, 32(7):61-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4
摘要:采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两种常见的纳米材料表征手段对合成的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确认磁性石墨烯成功合成后,将其运用到茶油样品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分析前处理中,建立了茶油中5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分析方法。通过将磁性石墨烯在茶油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检测中的运用,分析时间和分析成本都相对减少,并且提高了对目标化合物的吸附效率和洗脱效率。结果显示:5种苯氧羧酸类农药在0.01~0.20 mg/kg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68;在0.02,0.05,0.10 mg/kg添加水平下,5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8.1%~95.0%,RSD为2.6%~7.3%,完全能够满足茶油中5种苯氧羧酸类农药的检测需要。
2016, 32(7):66-68,1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5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夫红茶中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3种合成色素的检测新方法。样品经蒸馏水浸泡后,用聚酰胺粉进行吸附,过滤,水洗至中性后用乙醇—氨水—水(体积比721)的混合溶剂解吸,解吸液定容后经甲醇和乙酸铵溶液梯度淋洗,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得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7,5.48,6.88 min,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4,0.999,回收率测试表明回收率基本在86.9%~100.4%,RSD为2.7%~3.9%,该方法快速、简单方便。
2016, 32(7):69-71,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6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贝类预煮加工设备。进行了水平滑台机构装置、升降机构装置和预煮装置的结构设计;应用CATIA软件构建了相应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完成对该装置的运动仿真。设计的贝类预煮加工设备能够实现贝类产品预煮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设计的最初目的。
2016, 32(7):72-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7
摘要:针对已有果蔬三维切丁断面易出现大弧形、倾斜等问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切丁机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仿真分析推进滚筒与横切刀转速比在0.11~0.22、推进滚筒中心与横切刀中心水平间距在260~305 mm时切得的不同丁断面形状。仿真结果表明,引起切丁断面倾斜的主要因素是推进滚筒转速和横切刀转速的不匹配,当推进滚筒与横切刀之间的中心水平间距为280~300 mm、转速比n1/n2为0.11~0.22时,可取得较理想的切丁断面,其断面形状比较平直。为验证所得结论,在推进滚筒中心与横切刀中心水平间距290 mm、转速比为0.17条件下,分别进行10,15,20 mm 3种规格的切削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切出的3种规格丁断面形状规整,断面偏差小,其断面相对偏差百分数最大为12.7%,达到了国外同类先进产品质量标准。
2016, 32(7):76-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8
摘要:为了提高红枣的上料速率,使红枣能准确落入枣杯,减少空杯率,对料斗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在料斗处采用了直线往复式的机械振动装置。利用Adams软件对振动装置进行虚拟仿真分析,表明振动装置最佳工作转速范围为250~350 r/min以及400~425 r/min,红枣的上料效率最高。验证实验结果和仿真分析基本一致。
2016, 32(7):80-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19
摘要: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集分级、破壳于一体的自分级挤压式核桃破壳机,将核桃分级与破壳两工序进行了整合。该机主要由变频电机、机架、调量板、分级装置、破壳装置、间隙调节装置等部分组成,破壳间隙和电机转速均可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等特点。以温185核桃为试验对象,对样机进行破壳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破壳参数为调量口大小70 mm,电机转速150 r/min,破壳间隙10 mm。在该参数下,一次性破壳率平均为93.2%,高露仁率平均为89.8%。
2016, 32(7):86-88,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0
摘要:设计了一种集加料、加热、翻炒、分离和出货为一体的自动炒货机,对自动炒货机的整体、自动控温系统以及翻炒螺旋页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通过样机试验,表明所设计的自动炒货机烘炒质量稳定、自动化程度较高、温度控制精确。由于采用桶内自动分离技术,充分利用预热,加热时间缩短,适合连续化生产。
2016, 32(7):89-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1
摘要:为了使蔗糖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在环境恶劣、干扰严重的制炼车间可靠运行,解决蔗糖结晶过程过饱和度等参数实时在线检测控制问题,以微波技术为基础,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一套可靠、节能的智能化煮糖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以实现煮糖过程自动化,提高精糖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
2016, 32(7):93-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2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发展状况,详细阐述了电子舌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探讨了传感器种类和特点,讨论了电子舌在食品饮品鉴别分析中的传感器阵列优化过程和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旨在为电子舌鉴别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16, 32(7):96-98,1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3
摘要:文章介绍了CIP技术的原理,以及S7-200PLC、触摸屏技术及相关软件在食品饮料生产线在线清洗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和CIP系统的工艺流程和总体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硬件结构以及程序的设计,并使用MPI通讯协议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通过设置不同的运行参数能够保证CIP清洗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控制系统不再单一化。增加了系统控制的反馈环节,使得系统处于密闭空间,保证操作人的安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达到了设计要求。
2016, 32(7):99-102,1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4
摘要:采用嵌套真空绝热板结构制作隔热壁板的冷藏厢体具有绝热性能优越、热导率低和节能效果明显的特点。考虑到嵌入不同覆盖率嵌套的真空绝热板,对冷藏厢体内部温度场特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试验冷藏厢体内部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VIPs不同覆盖率厢体保温效果和内部温度场均匀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冷藏厢体壁板嵌入真空隔热材料可以提高厢体绝热保温效果,改善内部温度场的均匀性。在相同制冷量的情况下,随VIPs覆盖率的增加,厢内平均温差最高下降40%,厢内平均温降可增加43%。当覆盖率增加到大于66%时,厢体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趋于稳定。
2016, 32(7):103-105,1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5
摘要:以稻谷为试验对象,测定脂肪氧化酶在稻谷颗粒中的分布情况,并对不同加工条件下稻米产品的加工精度及脂肪氧化酶活力残留情况进行分析,通过28 d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贮藏试验,对稻米中脂肪氧化酶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稻米中的脂肪氧化酶在各生理结构层中分布不均匀,且以米胚中的活力最高;同时,稻米中脂肪氧化酶活力随加工精度的增强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米糠中的脂肪氧化酶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差异不显著,但其在高于30 ℃条件下贮藏时则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通过对脂肪氧化酶在稻米中的生理分布及贮藏变化分析,为开发不同加工精度获得的稻米制品及其相应产品贮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2016, 32(7):106-1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6
摘要:研究中温协同超高压(45 ℃、400 MPa、15 min)技术对鲜榨草莓汁在4 ℃贮藏条件下的微生物、流体特性、组织和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超高压技术相比,中温协同超高压处理能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且在贮藏期间无微生物增值(对数值小于1),霉菌、酵母菌均无检出;鲜榨草莓汁的流变学特性更偏向于假塑性流体、黏度增大;组织中果胶含量升高、悬浮稳定性增强;色泽稳定性方面亮度增加,而红色度减弱(a*减小)、黄色度增加(b*增大),△E变化较大,浊度与褐变度无明显差异(P>0.05)。经中温协同超高压处理后,4 ℃贮藏期间鲜榨草莓汁的各项品质的稳定性均优于单纯超高压。
2016, 32(7):112-116,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7
摘要:以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植物乳杆菌SJ35代谢产物的抑菌特性,应用单因素试验选取最优的菌株发酵条件,选取亚氯酸钠与代谢产物复配制成复合保鲜剂并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J35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较强,热稳定性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对蛋白酶敏感,且具有细菌广谱抑菌性;最优发酵条件为34 ℃静置培养36 h,初始pH为6.0,其对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5.68,19.96 mm;将80%的SJ35代谢产物与600 mg/L 亚氯酸钠复配制成复合保鲜剂,不仅能增强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而且对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6, 32(7):117-1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8
摘要: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锡罐、瓷罐、铝箔袋以及牛皮纸袋进行包装并于室温下贮藏1年,每隔3个月抽样进行感官审评及理化检验,考察4种包装材料对武夷肉桂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锡罐的贮藏效果最佳,能够很好地保持肉桂最初的茶叶品质,在香气和滋味上均与贮藏前相差甚少;瓷罐、铝箔袋次之;牛皮纸袋的贮藏效果最差,吸湿最明显,肉桂品质劣变最严重,不建议将其作为肉桂长期贮藏的包装材料。
2016, 32(7):122-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29
摘要:分别在PE袋(20 cm×30 cm×40 μm)上均匀穿刺0(CK),2,4,6,8个孔(Ф=0.3 mm),研究微孔膜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 d的贮藏期内,各组微孔膜包装均能改善内部O2和CO2含量,有效降低双孢蘑菇呼吸强度和呼吸峰值,维持双孢蘑菇较好的品质指标,但微孔的存在会促进双孢蘑菇质量损失的增加。特别是4孔组能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有效抑制硬度(P<0.05)、可溶性固形物(P<0.05)及抗坏血酸含量(P<0.05)的降低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的增加,延缓菌盖颜色变深。
2016, 32(7):127-1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0
摘要:为了改善丁香油水相溶解性及储藏稳定性差的应用缺陷,以可稀释微乳包载丁香油。通过比较丁香油微乳拟三元相图中微乳区面积(SME)和最小可稀释比(DR),选择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EL 30与无水乙醇以21(质量比)为混合表面活性剂,水相环境为中性制备丁香油微乳。进一步采用电导率法和流变法对微乳构型进行鉴定,并选择O/W中心区域微乳:混合表面活性剂/丁香油/水(质量比)=16/4/80,Km=2,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微乳包埋体系并未改变丁香油的抑菌活性。同时,通过检测丁香油微乳在稀释和储藏过程中的粒径变化,发现此微乳能保持良好的稀释和储藏稳定性。因此,该微乳在有效改善丁香油的水溶性和储藏稳定性的同时,对其抑菌活性没有影响。
2016, 32(7):132-135,1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1
摘要:从野生蓝莓中提取总花青素,并采用XAD-7大孔树脂进行纯化,用超氧阴离子和双氧水自由基清除进行体外抗氧化、小白鼠耳肿足肿模型进行抗炎、AlamarBlue法进行体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蓝莓花青素抗氧化能力显著,与浓度梯度呈正相关关系;在浓度800 μg/mL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达到86.86%,浓度为100 μg/mL时对双氧水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3.93%;并且具有良好的抗炎能力,在100 μg/g剂量灌胃时,对耳廓肿胀抑制率为47.04%,足肿抑制在第4小时达到最大作用;体外抗肿瘤活性也十分显著,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抑制的IC50为79.01 μg/mL,以上结果表明野生蓝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 32(7):136-1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2
摘要:为确定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霍山石斛多酚的最佳工艺,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方法对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分析霍山石斛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20 min,酶质量浓度2.1 mg/mL,酶解温度57 ℃,酶解时间71 min,酶解pH 5,在该条件下,多酚平均得率为13.74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霍山石斛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多酚浓度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57 mg/mL和0.027 mg/mL。
2016, 32(7):141-14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3
摘要: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以总皂苷得率为响应值,对四齿四棱草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四齿四棱草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301(mL/g)、乙醇浓度77%,该条件下四齿四棱草总皂苷得率为3.1 mg/g。四齿四棱草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总的还原能力及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
2016, 32(7):146-1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4
摘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核桃青皮多糖工艺,并通过与抗坏血酸对比·OH、DPPH·、ABTS+·的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核桃青皮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核桃青皮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水料比251(mL/g )、微波功率750 W、提取时间8.5 min、提取次数2次,在该条件下核桃青皮多糖得率可达10.17%。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核桃青皮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弱于抗坏血酸。核桃青皮多糖对·OH、DPPH·、ABTS+·的IC50值分别为83 975.520,628.800,694.733 μg/mL,总抗氧化能力的FRAP值为120.42 μmol/mL。
2016, 32(7):152-1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5
摘要:以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及料液比等因素对肠浒苔多糖提取量的影响,采用Design-Expert 8.0.5软件对微波辅助提取肠浒苔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肠浒苔多糖微波辅助提取主要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肠浒苔多糖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90 ℃,提取2次,料液比130(g/mL),粗多糖的得率为11.38%,该条件下测得的多糖含量为31.34%。可为肠浒苔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6, 32(7):156-160,1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6
摘要:以干的荸荠皮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荸荠皮多糖,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复合酶组成、复合酶用量等因素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利用水溶醇沉法纯化荸荠皮多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同时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多糖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荸荠皮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280 W,超声波处理温度60 ℃,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复合酶组成(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质量比)11.5,酶用量0.5%。在该最佳条件下,多糖得率可达28.23%。经过提纯,荸荠皮多糖纯度达78.2%,且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1.25%,接近于相同条件下0.8 mg/mL抗坏血酸的94.7%。
2016, 32(7):161-1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7
摘要:以江永香柚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时间、表面活性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搅拌转速对江永香柚籽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该基础上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江永香柚籽多糖的最适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4 min,SLS表面活性剂用量1.5%,提取温度71 ℃,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20(g/mL),搅拌转速150 r/min,该条件下江永香柚籽多糖平均提取率为4.69%。
2016, 32(7):166-17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8
摘要: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紫苏籽油,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主要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影响,并以亚麻酸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棕榈酸、硬脂酸含量与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负相关,因萃取温度与CO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油酸、亚油酸含量因CO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亚麻酸含量与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正相关,因萃取温度与CO2流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超临界CO2萃取紫苏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h、CO2流量20 L/h。在该工艺条件下亚麻酸萃取率为88.09%。所得紫苏籽油符合食用植物油质量要求。
2016, 32(7):171-1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39
摘要:以新鲜牛肉为原料,分析不同浓度的Curdlan及Alcalase对生鲜调理牛肉剪切力、蒸煮损失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研究该体系下肌浆蛋白质及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分解情况,优化生鲜调理牛肉嫩化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体系中Curdlan对生鲜调理牛肉剪切力、蒸煮损失及感官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是对牛肉中蛋白质无明显的分解作用;Alcalase对肌原纤维蛋白质及肌浆蛋白质有明显的分解作用。另外,不同的Curdlan及Alcalase添加量对生鲜调理牛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并且Curdlan、Alcalase对生鲜调理牛肉感官品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响应曲面试验二次回归法优化生鲜调理牛肉工艺,得到工艺条件为Curdlan添加量5.43 mg/g,Alcalase添加量4.29 U/g,腌制时间73.4 h,以该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后得到产品剪切力为(0.960±0.006) kg,蒸煮损失为(19.96±0.36)%,感官评分为92.81±0.75,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小于5%,该工艺准确可靠,可以用于生鲜调理牛肉的嫩化加工处理。
2016, 32(7):177-180,21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0
摘要:选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PDSP)/大米粉质量比0.0%,5.0%,7.5%,10.0%,15.0%制作米粉,通过测定鲜湿方便米粉的长期老化、断条率及蒸煮损失,反映HPDSP对米粉老化、蒸煮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PDSP能显著降低米粉老化特征峰强度与相对结晶度,降低回生焓,抑制米粉的老化;抑制老化效果随HPDSP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微观结构显示添加HPDSP后的老化米粉表现为多孔状蜂窝结构;硬度结果进一步证明了HPDSP有抗米粉老化的作用。蒸煮试验表明,HPDSP添加量为0.0%~10.0%时能显著改善米粉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但添加15.0% HPDSP对米粉蒸煮品质有损害。
2016, 32(7):181-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1
摘要: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茶油微胶囊。通过对微胶囊成囊形态的观察,并结合微胶囊包埋率,确定制备条件;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包埋工艺条件,通过累计释放研究获得胶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包埋率较高的条件下,微胶囊呈圆形,分散好;最佳条件为壁材浓度3%,芯材壁材质量比13,搅拌速度900 r/min,反应温度55 ℃,pH 4.6,搅拌时间15 min,该条件下的包埋率为88.49%;累积释放研究表明,微胶囊贮藏受湿度影响大,湿度越大,累计释放量越多。
2016, 32(7):186-1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2
摘要:将新鲜牡蛎去除杂质,用碱性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考察不同护色剂的添加量、复合酶配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加酶量对酶解液感官品质的影响,找到最优的酶解条件。通过选取不同比例的酪蛋白、麦芽糊精、魔芋精粉为牡蛎酶解液的包埋壁材,对牡蛎浓缩液包埋后进行喷雾干燥。然后对牡蛎干粉的吸湿率、堆积密度、休止角、水分含量、氧化稳定性和感官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评价其品质。经过试验得到牡蛎酶解的最优条件为:护色剂添加量0.1%、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质量比为11,加酶量1%,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30 min。喷雾干燥中壁材的最优配比条件为:酪蛋白麦芽糊精魔芋精粉质量比为50500.5。喷雾干燥壁材和浓缩1倍的酶解液的质量比为5050。
2016, 32(7):191-1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3
摘要:以工业生产中鲜榨柠檬原汁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确定了鲜榨柠檬原汁的R6大孔树脂脱苦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添加量、作用时间和吸附温度对鲜榨柠檬原汁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脱除具有重要影响。在树脂添加量4 g/100 g,作用时间47 min,吸附温度31 ℃,摇床转速120 r/min,pH值为柠檬汁自然pH条件下,柠檬原汁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实际脱除率分别达84.50%和40.62%,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脱苦条件优化后,鲜榨柠檬原汁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含量均显著降低,口感上无明显苦味。
2016, 32(7):196-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4
摘要:以紫薯为试材研究微波渗糖过程中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真空度、液料比和明胶添加量对低糖紫薯果脯渗糖效果的影响。以果脯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真空渗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冷冻预处理紫薯,以液料比71(g/g)在混合糖液(糖液组成为质量分数20%麦芽糖与20%蔗糖,以355的质量比混合,明胶质量分数1%)中进行微波渗糖,微波功率560 W、渗糖时间7 min和真空度0.05 MPa。在该条件下制得的紫薯果脯中还原糖含量达3.60 mg/g,花色苷保留率达93%,品质较好。
2016, 32(7):202-2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5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以微波功率、杀菌时间和仪器设置温度3个因素来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杀菌工艺对红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750 W、杀菌时间8 min,仪器设置温度60 ℃,3个因素对红萝卜泡菜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仪器设置温度>微波功率>杀菌时间,微波功率和杀菌温度对泡菜品质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该最佳条件下,测得其Vc含量为25.86 mg/100 g,亚硝酸盐为5.08 mg/kg,细菌致死率为2.99,酵母致死率为3.11,感官评分为9.2,综合评分为8.01。与传统的巴氏杀菌相比,微波加热应用于红萝卜泡菜杀菌使其Vc损失降低,并使其细菌总数和酵母数量降低,具有更高的感官品质。
2016, 32(7):207-21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6
摘要:在水相体系中,可溶性两亲性多糖能自聚集形成具有壳—核结构的胶束,分子中疏水性和亲水性链段分别构成胶束的疏水内核和亲水外壳,这一结构特征是该胶束实现载体功能的基础。因此,保持或稳定该结构对胶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两亲性多糖胶束结构稳定性内涵、维持稳定的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结构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失稳表现形式等方面对两亲性多糖壳—核结构胶束的稳定性进行综述,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6, 32(7):214-2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7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流化冰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研究应用现状,通过与传统冰对比,系统分析流化冰的特点、制取方法及在食品保藏等领域的应用,并提出流化冰技术在水产品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为今后进一步拓展流化冰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6, 32(7):219-222,2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8
摘要:文章系统总结了应用于肠溶空心胶囊中的海藻酸钠和应用于胃溶空心胶囊中的卡拉胶的海藻多糖的结构特性、理化性质,以及与其他植物多糖复配的凝胶特性和流变学性质,综述了这类海藻多糖混合体系的成膜性能和植物空心胶囊制备工艺情况,并展望该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016, 32(7):223-2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49
摘要:从热力学的角度对MVR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主要对蒸发器、蒸汽压缩机、预热器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综述MVR技术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2016, 32(7):227-2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50
摘要:美国食品安全教育实行全民教育,不仅有健全的法律依据,而且有多元体系的配套制度给予保障,其主管部门权责明确,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实行分层教育,实施中职业教育特色浓厚,具有教育方式灵活、教育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国食品安全教育存在责任主体边界模糊,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在临时性的推进中,教育的系统性不足,导致生产者盲目逐利、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监管者不作为的问题。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中国的食品安全教育应立足中国国情,确立其教育对象、原则、体系与方法,创新教育途径,形成有本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教育机制。
2016, 32(7):230-2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51
摘要:从食品安全教育入手,开展教育和宣传,培养社会对于食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避免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发生。对于食品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政府依法主导食品安全教育体系;以公众参与促进企业自律;全面科学地制定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和内容,多元化教育途径和方式;强化对农村的食品安全教育。
2016, 32(7):234-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7.052
摘要:在当前对出口食品包装英语翻译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其在实际使用中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机械性直译、严重语法错误、对文化内涵的忽视,以及不注意进口国的禁忌等。经过认真分析,可以发现其原因主要包括直接使用翻译软件翻译、翻译人员素质不高、忽视对消费者的文化调查,以及缺乏必要的审核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在确立其是否符合英语本身的特点以及进口国文化特点这两大原则的基础上,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