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2(6):1-4,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1
摘要:以桃仁分离蛋白(PKPI)、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酪蛋白(CA)为研究对象,以6-羟基-2,5,7,8-四甲基色烷-2-羧酸(Trolox)为对照,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研究蛋白质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盐离子及其浓度、pH对蛋白质抗氧化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浓度0.05~2.00 g/100 mL,4种蛋白质抗氧化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温度对蛋白质抗氧化能力有不同程度影响,且当温度为40,40,30,70 ℃时,PKPI、WPI、CA、SPI分别达到最大抗氧化活性。热处理时间对SPI、CA、PKPI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小,但WPI抗氧化活性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NaCl、CaCl2浓度0~10 mmol/L时,其对SPI、CA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小;PKPI抗氧化活性受NaCl影响较小,而CaCl2浓度增大降低了PKPI抗氧化活性;WPI抗氧化活性随着NaCl和CaCl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CaCl2对WPI抗氧化活性影响大于NaCl。4种蛋白质抗氧化活性都受pH影响,pH 2.0时,其抗氧化能力高于pH 8.0。
2016, 32(6):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2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2, 2’-盐酸脒基丙烷(AAPH)热降解形成的过氧自由基氧化大米蛋白,研究过氧自由基氧化对大米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蛋白羰基含量随AAPH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表明过氧自由基诱使大米蛋白发生了氧化;随着AAPH浓度的增加,大米蛋白Zeta电位绝对值、溶解性、持水性、起泡性和乳化性下降,持油性上升,其中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45.70%,溶解性下降28.04%,持水性下降58.02%,起泡能力下降14.61%,泡沫稳定性下降9.66%,乳化性下降16.85%,乳化稳定性下降9.23%,持油性上升34.84%,表明过氧自由基氧化使得大米蛋白功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6, 32(6):9-12,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3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0~120 MPa)对浓度4%的大米蛋白功能特性和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大米蛋白的溶解性显著增加(P<0.01),且在120 MPa下达到最大,为82.09 μg/mL;乳化活性指数先增大后降低,在80 MPa下达到最大,为14.82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降低。在压力的作用下,大米蛋白的粒径减小;离子键变化不显著(P>0.05);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巯基及二硫键的含量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表明高压均质对大米蛋白的三维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6, 32(6):13-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4
摘要:研究比重法对AFB1污染玉米的筛分效果。结果表明:风量、纵向倾角和振幅对比重筛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风量为6 000 m3/h、倾角7°、振幅15 mm时,不同污染程度的玉米经比重筛分后,相比原料中的AFB1含量,重质玉米中AFB1含量分别降低21.2%和38.4%,轻质玉米和破碎率比例适中。比重筛分机是中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设备,通过比重筛分去除AFB1污染严重玉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6, 32(6):19-24,4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5
摘要:研究制备3种不同链长直链淀粉,并将其分别以8%,15%,25%的比例与蜡质玉米淀粉混合,采用流延法在23 ℃,相对湿度为85%的条件下干燥成膜。研究发现短链的脱支蜡质玉米淀粉(DWMS)与蜡质玉米淀粉混合成膜不发生相分离,而中等链长的玉米直链淀粉(MAM)和长链马铃薯直链淀粉(PAM)与蜡质玉米淀粉混合成膜时发生相分离。添加直链淀粉均可促进蜡质玉米淀粉结晶:蜡质玉米淀粉膜呈现无定形,DWMS添加比例由0%增加到15%时,淀粉膜结晶度增大,但添加比例进一步增加至25%时,结晶度下降; MAM与PAM的添加比例由0%增加到25%时淀粉膜的结晶度增加。淀粉膜结晶度与拉伸强度显著正相关(r=0.771),与穿刺强度显著正相关(r=0.780),与透油率显著负相关(r=-0.730)。DWMS的加入不影响蜡质玉米淀粉膜透光性和溶解性。随着直链淀粉链长以及添加比例的增加,淀粉膜透光率和溶解度降低。
2016, 32(6):25-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6
摘要:主要研究了离子液体中脂肪酶活性的调控对硬脂酸淀粉酯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中添加不同水活度(Aw)的水合盐对对脂肪酶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水合盐对为Na2HPO4·7H2O和Na2HPO4·2H2O的混合物,即Aw为0.61,添加量为80%(水合盐对淀粉质量比)时达到最佳的脂肪酶催化效果;冻干酶的pH值、添加量及冻干过程中冻干保护剂的存在对硬脂酸淀粉酯合成过程中脂肪酶活性同样影响显著,冻干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7.1,最适添加量为10.4%(冻干酶淀粉质量比),脂肪酶和有机化合物等冻干保护剂的加入能保护冻干酶的催化活性,提高反应转化率,其中以聚乙二醇效果最佳。
2016, 32(6):29-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7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法分析浆水发酵过程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期间,共检出挥发性物质56种,主要为醇类(19种)、烃类(17种)、醛酮类(9种)、酯类(6种)、酸类(2种)。在发酵0,24,48,72,96 h时发酵液中分别检出挥发性物质24,29,34,34,36种,其中共有成分12种。随发酵的进行,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逐渐增多且新增酯类物质。发酵前期,醇类、烃类的相对含量有所下降,酯类和酸类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而在发酵后期,各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小。此外,在发酵阶段醛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小。其中双戊烯、乙酸乙酯、己醛、蒎烯、苯乙醇、正己醇、乙酸、乙酸丙酯对浆水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
2016, 32(6):34-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8
摘要:对亚麻籽进行干燥处理,采用食品物性分析仪研究含水率、加载速率对亚麻籽剪切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干燥时间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亚麻籽最大剪切力在10.465~12.692 N,剪切功在2.277~3.677 mJ,同一加载速率下,不同含水率亚麻籽的剪切力和剪切功存在差异。方差分析表明含水率对剪切力和剪切功影响显著(P<0.05),加载速率对剪切力和剪切功影响不显著(P>0.05)。
2016, 32(6):37-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09
摘要:以不同储藏期的135个苹果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光谱特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苹果咀嚼性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对苹果光谱咀嚼性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是加权多元散射处理(WMSC)的光谱散射处理方法和“2441”的数学处理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主成分作为原始信息的特征变量,建立苹果咀嚼性检测的人工网络模型结构为3—16—1,模型对验证集预测的决定系数为0.992 4,均方根误差为0.000 108 2。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对苹果咀嚼性进行快速、无损预测。
2016, 32(6):41-4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0
摘要:从内蒙古采集新鲜的金莲花植株,在确定了该植株内生菌分离的最佳表面消毒方法后,对其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通过分析菌落表面形态,从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其中叶中4株,茎中1株,根中1株,并用乳酸酚棉兰液染色镜检观察,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青霉属(Pinicielium)。
2016, 32(6):44-4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1
摘要:采用UV、TLC、IR、HPLC等方法鉴定莲蓬的80%乙醇提取物中的槲皮素,并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莲蓬醇提物中含有槲皮素成分;以VC和茶多酚作阳性对照,当莲蓬醇提物中槲皮素浓度达到8.658 3 mg/mL时,对·OH、O-2·、DPPH、ABTS+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2.02%,98.54%,93.12%,91.32%;莲蓬醇提物对大肠杆菌、酵母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8 mg/mL(以槲皮素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6 mg/mL(以槲皮素计),但对霉菌无明显抑制作用。莲蓬醇提物具有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能,且与槲皮素浓度呈正相关(R>0.980 0,P<0.05)。
2016, 32(6):49-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2
摘要: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出15株可以产生TTMP的芽孢杆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的显微形态图对其进行纯种确认,采用气相色谱法筛选出3株高产TTMP的芽孢杆菌,并利用16S rDNA序列测定法进行菌种鉴定,得出3株高产TTMP的芽孢杆菌中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1株为弯曲芽孢杆菌,该结果增加了TTMP高产菌株的类型范围,为TTMP的生产实践应用提供了依据。
2016, 32(6):52-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3
摘要:采用切向流超滤技术(TFF)大量富集浓缩饮用水,提取其基因组DNA,扩增16S rDNA片段的V4+V5区,共获得45 093条序列,序列平均长度395.65 bp,经高通量测序和物种注释、评估、组成分析、β-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RDA分析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饮用水中细菌多样性组成及丰度信息。结果发现,饮用水中可能含有的细菌多样性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对其影响最大的水质指标为浊度和余氯,经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获得基因信息的细菌可能存在无活性或者处于VBNC状态的可能,难以采用纯培养方式培养,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可作为饮用水细菌分析的前置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
2016, 32(6):58-6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4
摘要:对于使用环氧酚醛涂料为内涂防护层的马口铁罐,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检测采用的是GB/T 5009.60—2003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需对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进行准确滴定,因而日常快速检测适应性较差。研究对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进行调整,并确定f值,省去了标准溶液的滴定过程。两种试验条件数据分析表明本试验方法的可信性与可行性,试验检测结果与GB/T 5009.60—2003无显著性差异,操作方便快捷,更加适合企业的日常监测控制。
2016, 32(6):61-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5
摘要:采用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 UiO-66(Zr)为吸附剂,研究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对As3+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的研究建立As3+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在比较宽的范围,UiO-66(Zr)新型材料对As3+有较高的吸收率,最佳pH值为6.0;初始浓度在10~60 μg/L时,UiO-66(Zr)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吸附率均达到99%左右。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的研究,UiO-66(Zr)新型材料对As3+的吸附过程在热力学上较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同时,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1.000)。因此,UiO-66(Zr)新型材料可作为As3+吸附、分离和富集的良好吸附剂。
2016, 32(6):68-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6
摘要:根据阪崎肠杆菌ompA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加入内参(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104 CFU;对含有靶基因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03拷贝;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为10 CFU/25 g奶粉样品时,采用水洗加试剂盒法和水煮法提取DNA,阪崎肠杆菌均在增菌10 h时检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阪崎肠杆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标准化提供了参考。
2016, 32(6):73-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7
摘要:建立微波辅助提取—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AE—HPLC—ICP—MS)测定大米中各种形态砷含量的方法。通过对微波温度、时间、功率进行条件优化,在80 ℃、600 W、20 min的微波条件下可得到最佳提取效果。As(Ⅲ)、DMA、MMA、As(Ⅴ) 4种砷形态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6.15%~109.80%。所建方法与GB/T 5009.11—2014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测得的As(Ⅲ)、DMA、As(Ⅴ)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所建方法测得的MMA含量则高于GB/T 5009.11—2014的。根据所建方法分别测定生米和熟米中各种形态砷的含量,发现大米经过蒸煮后As(Ⅲ)和DMA比重下降,而MMA和As(Ⅴ)比重上升,总砷浓度下降了8.77%。
2016, 32(6):77-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8
摘要:针对目前高速灌装机中弧面凸轮设计过程复杂,造型精度低及转盘间歇分度不平稳的问题,根据弧面凸轮与转盘的运动关系及灌装分度要求,建立弧面凸轮的轮廓曲面数学模型,采用分段建模对弧面凸轮进行造型研究。然后对所设计凸轮的轮廓曲面进行了曲面分析、干涉检查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弧面凸轮的造型具有较高的造型精度,可满足高速灌装设计要求。
2016, 32(6):83-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19
摘要:通过对热封机构工作原理的分析,将凸轮坯作为“纸零件”,摆杆滚子中心点作为参考,基于Creo Parametric机构模块的“轨迹曲线”功能,绘制给定从动件运动规律下的凸轮轮廓线(凸轮轮廓线即为从动件与主动件相对运动的公共曲线的等距曲线)的等距曲线,进而精确、快捷地构建袋成型包装机热封凸轮三维模型,并以某型号包装机热封凸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操作简单、直观,只要将热封机构中凸轮与摆杆两部件的运动规律表达清楚,便可应用运动分析结果进行凸轮轮廓等距曲线的绘制,结合Creo强大的参数化功能,还可方便再生模型。该方法可推广应用获取所有完成相对运动的两部件之间的关键曲线,如刀具加工产品的轮廓曲线。
2016, 32(6):87-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0
摘要:在对往复式切割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切割器的切割性能进行数值模拟。以空白率和重切率作为评价切割器切割性能的评估标准,研究了刀具刃部高度、前进速度、刀具前桥宽度和曲柄角速度等切割参数对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性能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的显著性程度。结果表明:曲柄角速度对切割性能的影响最大,刀具刃部高度和前进速度次之,刀具前桥宽度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出品质更优的往复式切割器提供试验依据。
2016, 32(6):91-9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1
摘要:回旋沉淀槽是一个典型的固液分离设备,是啤酒酿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研究考查了0~25°进冲角对回旋沉淀槽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CFD技术对回旋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寻找出了回旋沉降过程中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在其他进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进料管的进冲角的增大,回旋沉降效果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回旋沉淀槽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016, 32(6):95-9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2
摘要:为解决秋季稻谷热泵干燥中温升难的问题,设计两个低温恒风速与变风速干燥试验方案,并对干燥箱稻谷脱水过程进行了总能耗比较和火用分析。结果表明:恒风速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随风速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火用效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少。相同温度条件下变风速分程干燥,比恒风速干燥总能耗低,比大风速干燥火用效率值大,比小风速干燥消耗时间短。试验得到最优参数为前7 h风速为0.7 m/s、后程风速为0.4 m/s,当温度为45 ℃和55 ℃时干燥的火用效率分别为44.05%和57.49%,对南方秋季稻谷干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6, 32(6):100-1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3
摘要:针对目前核桃脱青皮方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被催熟核桃离皮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挤压试验并绘制催熟青皮核桃挤压受力变形图。通过试验确定催熟核桃青皮和果壳的破裂压力和相应的压缩量。基于青皮和果壳的破裂压力存在明显差值,以及挤压后青皮破裂及分离状态,提出一种催熟核桃挤压式脱青皮方式,试验结果可为新设备的研制提供依据。
2016, 32(6):103-1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4
摘要:研制了番茄酱生产线自动除杂选果装置,由支架、链轮、链条滚筛网带、出料托盘、减速电机、光电传感器及自控系统构成。通过试验分析,该自动选果装置平均选果率高达97%和块状杂质除杂率平均为78%,尤其是对带状杂质几乎可以达到99%的除杂率,适合连续处理大量含杂质原料,满足生产实际需求。
2016, 32(6):106-109,1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5
摘要:提出一种新型连续式带式蒸汽米饭机整体结构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然后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米饭蒸煮和清洗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同时说明蒸饭过程中传输带的运行速度、米饭软硬程度控制方法、喷水系统控制方法等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米饭机具有结构简单,故障率小,维修点少,产量可调,清洗、蒸煮一体等优点,符合现代产品设计理念。
2016, 32(6):110-1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6
摘要:针对目前烤肉炉在烧烤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热量损失大、清洗及携带不便等问题,设计一种以户外扁气罐为热源、结合红外线无焰燃烧器与转动烤肉架的新型便携式烤肉炉,同时通过ANSYS软件对烤肉炉及肉串的温度分布进行建模分析,仿真分析表明:该烤肉炉整体结构温度分布合理,保温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检验并优化该烤肉炉的性能,结果表明:烤肉炉燃烧器的火力类型为“炉面微红且稍带蓝色絮状火焰”,转速3 r/min,烤制时间7 min时烤制出来的肉品质较优。
2016, 32(6):115-1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7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胡麻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采用加速氧化法对胡麻油在贮藏过程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胡麻油的主要脂肪酸有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亚麻酸含量为53.6%;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胡麻油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且下降程度随不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过氧化值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不变。
2016, 32(6):118-12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8
摘要:文章探讨了鸡蛋壳具有0%,10%,30%,60%的暗斑覆盖率对贮藏中鸡蛋失重率、相对密度、蛋黄指数、蛋清pH值、哈夫单位等新鲜度指标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鸡蛋存放期间,暗斑鸡蛋新鲜度指标的变化速度以及菌落总数、霉菌等微生物的增长速度均较无斑鸡蛋快,且随着鸡蛋壳暗斑覆盖率的增加,鸡蛋新鲜度下降越快,菌落总数、霉菌等微生物的增长也越快。鸡蛋壳暗斑的存在对鸡蛋品质具有不良影响,可使鸡蛋贮藏期缩短。
2016, 32(6):123-1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29
摘要:为探究朝鲜族大酱的致突变与抗突变作用随贮藏时间延长的变化,在改良的Ames试验测定其致突变活性的基础上,结合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不同贮藏时期的朝鲜族大酱的抗突变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酱提取物致突变性呈阴性;而抗突变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对MNNG及Trp-p-1诱导TA100及TA98菌株的抗突变作用均在贮藏第12月时达到最大值,并存在剂量—浓度—效应关系。同时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贮藏12个月的大酱样品微核数最低,微核抑制率最高达46.5%。该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贮藏12个月的朝鲜族大酱抗突变作用最强且无致突变性,可为朝鲜族大酱进一步向营养、功能方向发展,及今后朝鲜族大酱的基础研究和癌症饮食疗法的推广提供试验依据。
2016, 32(6):128-1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0
摘要:以北京地区11个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感观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贮藏期内,日本小香芹和白芹的水分含量下降最快;马家沟、帝王、玉皇芹菜的叶绿素含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紫芹和白芹较低,但玉皇和白芹下降程度最大;白芹在贮藏第1天出现呼吸峰值开始进入衰老阶段;贮藏期内白芹和紫芹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大;白芹在贮藏第4天时失去商品性;白芹木质素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而斯地德木质素含量增加最少。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北京地区主要芹菜中贮藏性较好的品种为斯地德,贮藏性较差的品种为白芹。
2016, 32(6):132-1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1
摘要:采用压盖导流通风降温技术储藏稻谷,研究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含量、黄粒米含量、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出糙率和整精米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储藏,采用压盖导流通风降温技术可减少水分损失0.5%;黄粒米含量维持在0.1%左右,比对照仓低0.8%;脂肪酸值为19.2 mg KOH/100 g,比对照仓低7.6 mg KOH/100 g;品尝评分值为79分,比对照仓高7分;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别为77.2%和55.2%,比对照仓高5.7%和8.1%。说明采用压盖导流通风降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粮堆“冷心”,使稻谷全年处于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状态,符合基本无虫粮要求,实现了免熏蒸绿色储藏。
2016, 32(6):136-1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2
摘要:为了保持葵花籽储藏中营养品质,采用CO2充气包装,研究CO2浓度分别为10%,50%,100%及自然空气对照组在储藏8个月的过程中葵花籽水分含量、蛋白质、脂肪、碘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组储藏条件下,葵花籽水分含量变化为25%左右,有利于葵花籽储藏;纯CO2组蛋白质总含量变化为0.9%,而10% CO2、50% CO2为16%左右;充气组葵花籽仁含油量变化基本维持在6.91%~7.38%;碘值变化维持在117.11~141.91 g/100 g。因此,采用纯CO2储藏葵花籽的营养品质在整个储藏期几乎不变。
2016, 32(6):139-14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3
摘要:在4 ℃贮藏条件下,以樱桃谷鸭鸭肉为原料,研究包装材料(聚氯乙烯袋和铝箔复合袋)与包装方式(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对鸭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包装方式下,铝箔复合材料包装的鸭肉色泽较聚氯乙烯包装的好,pH值波动范围小,嫩度低,持水性高,挥发性盐基氮值低。相同的包装材料下,真空包装方式下的鸭肉色泽较普通包装的好,过氧化值、酸价较低,持水性高,挥发性盐基氮值低。在4 ℃下,采用铝箔复合袋对鸭肉进行真空包装,其贮藏期可达8 d,第8天时鸭肉色泽良好,pH值6.04,挥发性盐基氮为14.98 mg/100 g,且鸭肉脂肪氧化减缓,持水性较高。
2016, 32(6):144-14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4
摘要:以孢子萌发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光照、贮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金属离子及低浓度乳酸对从江红曲孢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 ℃低温贮藏、黑暗、添加400 μg/mL的Vc、添加1%的乳酸均有利于从江红曲霉孢子活力的保持,其中添加400 μg/mL Vc的活性最高,孢子萌发率达74.22%;强光、紫外线、0.1% H2O2处理下,从江红曲孢子萌发率均显著降低。
2016, 32(6):147-1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5
摘要:基于文献提供的NF-κB活性数据,利用量化取代基和取代位置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根据迭代优化算法得到17种白藜芦醇类似物的描述符。结合线性回归,建立了白藜芦醇类似物NF-κB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对白藜芦醇类似物NF-κB抗癌活性的贡献顺序为:—OH>—Naphthyl>—CF3>—MeO>—Me2N>—F,各取代位置对白藜芦醇类似物NF-κB抗癌活性的贡献顺序为:3位>4位>5位。
2016, 32(6):151-1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6
摘要:以螺旋藻粉为原料,经反复冻融和超声处理后,采用热水浸提法对螺旋藻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螺旋藻粗多糖(PSP)得率的影响;用超滤离心截留技术将经去蛋白处理的PSP分离纯化得到组分PSP-3,并用MTT法考察其对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确定最佳抑制浓度;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确定PSP-3的分子量。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温度90 ℃,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2次,该工艺下,PSP的得率为(13.17±0.49)%,是传统工艺的1.59倍。PSP-3的分子量为623.02 kDa,其对Caco-2细胞生长的最佳抑制浓度为5.00 mg/mL,IC50为0.63 mg/mL,说明PSP-3具有较好的抗结肠腺癌活性。
2016, 32(6):156-15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7
摘要:为研究蓝莓花青素对糖尿病小鼠肝、肾、心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成功制得糖尿病小鼠模型后进行分组。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肝脏、肾脏、心脏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在小鼠器官组织中,模型+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显著增加(P<0.05),表明蓝莓花青素能保护受损的器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2016, 32(6):160-163,1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8
摘要:分别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3种方式对牛蒡粗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所得牛蒡多糖均为灰白色固体、是无多酚类物质的非淀粉类多糖;冷冻干燥牛蒡粗多糖的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90.72±1.45)% 和(2.41±0.17)%;真空干燥牛蒡粗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最高,为(2.66±0.09)%;热风干燥牛蒡粗多糖的相对分子量最大,为46.74×104 Da。同时,冷冻干燥牛蒡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热风和真空干燥,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的IC50分别为2.11,2.44,3.68 mg/mL。综上,考虑到多糖含量最高及抗氧化能力最好,可选用冷冻干燥方式干燥牛蒡粗多糖。
2016, 32(6):164-167,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39
摘要:以马蹄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马蹄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马蹄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600 W,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3 min,该条件下马蹄多糖提取率可达8.12%,纯度达83.2%。马蹄多糖有较强的还原力,在0.01~0.1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抗坏血酸相当;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0.10 mg/mL时,马蹄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46.18%。
2016, 32(6):168-170,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0
摘要: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模型,以Vc和VE作对照,比较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石油醚萃取及超临界CO2萃取后脱色脱胶3种工艺制备的辣椒籽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辣椒籽油的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H2O2的清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超临界萃取后脱色脱胶、超临界萃取、石油醚萃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醚萃取、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后脱色脱胶;超临界萃取后脱色脱胶、超临界萃取、石油醚萃取3种工艺制备的辣椒籽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9,0.13,0.34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98,1.73,2.19 mg/mL,对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8.47,10.82,2.00 mg/mL;综合比较,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后脱色脱胶制备的辣椒籽油体外抗氧化性最好
2016, 32(6):171-17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1
摘要:为实现化学合成的香叶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高效、系统分离纯化,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以硅胶担持碳酸银催化剂提高合成收率,利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HPLC)对粗样品进行分离纯化,硅胶柱层析通过薄层层析选择较佳的流动相配比,即乙酸乙酯和乙醇按照501,401,301依次进行梯度洗脱,利用HPLC 技术的高精密性,其流动相乙腈水为5545,分别纯化合成的粗品。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的催化剂使产物收率由56.1%提高到75%,收率得以较为显著的提高;且硅胶柱层析得到产物纯度为90.12%,HPLC纯化得到的产物纯度为98.66%,两种层析方法均可得到纯度较佳的香叶醇糖苷;为香叶醇吡喃葡萄糖苷合成及纯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6, 32(6):176-1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2
摘要:以原花青素回收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壳聚糖絮凝纯化的最佳条件;通过研究盐诱导(盐的种类和浓度)双水相体系对红葡萄籽中原花青素萃取效果,建立盐诱导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20 mL原花青素提取液中,壳聚糖的加入量2 mL、絮凝温度35 ℃、提取液pH 4时,葡萄籽原花青素回收率为95.62%;盐诱导双水相萃取分离絮凝后原花青素提取液结果表明,加入K2HPO4诱导双水相萃取原花青素效果较好,在2 mL絮凝后原花青素提取液中,K2HPO4加入量为0.5 g时,原花青素萃取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为87.2%和1.97。
2016, 32(6):180-1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3
摘要:以新鲜螺肉为原料,对其盐溶蛋白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乳化性、起泡性和保水性等主要加工性质。结果表明:螺肉中盐溶性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盐浓度0.7 mol/L、pH值8.0、固液比16(g/mL)、浸取时间24 h,该条件下盐溶性蛋白质提取率为13.6%。其最佳乳化活性为27.67 m2/g,ESI指数最大值为0.62,略低于大豆分离蛋白,在碱性条件下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较好,分别可达到68%和42%,优于大豆分离蛋白,保水性最大为78.25%。螺肉盐溶蛋白具备制成肉糜制品品质改良剂的性能,是一种较好的功能性蛋白质资源。
2016, 32(6):185-1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4
摘要:用表面活性剂聚甘油脂肪酸酯(PGFE)对BO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降低薄膜表面张力,使其具有防雾作用。以聚甘油脂肪酸酯为防雾剂,采用涂布法制备得到PGFE/BOPP防雾薄膜,通过试验测定分析了薄膜的防雾性能,机械性能、光学、透氧、透湿等性能。结果表明:涂布PGFE后,薄膜拉伸强度增大、雾度增大,透光率降低,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性提高,其中2%浓度的PGFE涂布后,BOPP薄膜防雾效果,机械性能较好,可以作为防雾包装薄膜使用。
2016, 32(6):189-192,20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5
摘要:玉米秸秆经多级旋风磨机械预处理后物理结构发生改变,更易被相应的酶水解从而释放出阿魏酰聚糖。相同酶解条件下,多级旋风磨预处理后的秸秆的阿魏酰聚糖含量是粗秸秆的3.34倍;用商品复合酶Validase TRL、HSP 6000 BG和Rapidase Smart Clear,木糖苷酶及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分别酶解机械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Validase TRL酶解效果最佳,阿魏酰聚糖得率为1.46 μmol/g玉米秸秆,是不加酶时的3.48倍;协同酶解的最优组合为Validase TRL 100 U/g,木糖苷酶50 U/g 和阿拉伯呋喃糖苷酶50 U/g,该条件下阿魏酰聚糖的得率为2.87 μmol/g;酶解液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阿魏酰聚糖的回收率为81.44%。
2016, 32(6):193-1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6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温度、乙醇浓度对木脂素得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樟叶木脂素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时间5 min、料液比1∶26(g/mL)、乙醇浓度80%、微波温度60 ℃,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樟叶中木脂素得率为42.69 mg/g,回归模型预测得率理论值达42.95 mg/g,实际值比理论值低0.61%,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016, 32(6):198-20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7
摘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玉米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25%、辐照功率800 W、辐照时间240 s、置于4 ℃回生20 h,该条件下玉米抗性淀粉的产率最高,为28.4%。可为今后玉米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16, 32(6):201-2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8
摘要:氧化应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黄酮类化合物因能激活人体内调节众多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关键性防御通道——Nrf2-ARE信号通道,对抗氧化应激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文章介绍了Nrf2-ARE信号通道的激活、调控Nrf2-ARE激活的相关信号通路、受Nrf2-ARE调控的下游基因以及Nrf2-ARE介导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炎症和凋亡反应的影响,同时对Nrf2-ARE介导的八大类主要黄酮化合物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6, 32(6):208-2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49
摘要:冷藏陈列柜作为食品冷链的末端设备,对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分别从冷藏陈列柜风幕性能、环境温湿度、柜体结构优化、蒸发器的结霜融霜、系统节能和相变蓄冷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影响食品冷藏陈列柜柜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的相关因素及改进方法,并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论述了当前食品冷藏陈列柜的研究热点及今后发展方向,指出了冷藏陈列柜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16, 32(6):215-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50
摘要:新鲜蔬菜以其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之一。文章从清洗方式和包装方式入手,介绍了新鲜蔬菜采后物理清洗、化学清洗等多种清洗方式,薄膜包装、涂膜包装、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等多种包装方法,并对采后蔬菜处理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提出混合清洗和综合气调包装是今后关注的重点。
2016, 32(6):220-2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51
摘要:好氧固态发酵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好氧固态发酵发展史,优越性及应用领域;综述好氧固态发酵反应器及其辅助技术的研究概况与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16, 32(6):225-2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6.052
摘要:在 “第五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与公共政策”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各自专业背景为基础,借鉴哲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分析方法和工具,围绕食品安全与政府监管、消费者科学素养与食品安全、社会组织与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反映了国内各学科关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战略和科学技术创新机制的最新思考与研究,批判了“唯政府论”“唯技术论”“唯产业论”等观点,形成了诸如“社会共治”等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