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2(5):1-4,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1
摘要:以不同程度支链延长修饰的改性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体外消化法分离出抗消化组分,随后对抗消化组分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改性淀粉相比,抗消化组分的表面出现不规则沟壑,且峰值糊化温度TP、终值糊化温度Tc及糊化焓ΔH均小幅度增加,由此可推断出淀粉酶在消化过程中优先作用于无定形区;与改性淀粉相比,抗消化组分的分子量明显减小(6.03×106~1.13×108 g/mol),支链长度分布变化显著,峰型变尖锐且极长链几乎消失,此外峰值聚合度(DP)相对集中(26~31),表明合适的支链链长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
2016, 32(5):5-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2
摘要:利用GC—MS技术研究避光条件下亚油酸在60 ℃下加速氧化分解过程中组成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亚油酸经60 h的氧化,初始氧化的非挥发性产物不断分解成挥发性的醛、酮、醇、呋喃等,其中己醛、(E)-2-庚烯醛、(E)-2-壬烯醛、(E)-3-壬烯-2-酮、2-戊基呋喃等在12 h前变化明显,可作为亚油酸自动氧化初期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E, E)-2, 4-壬二烯醛、(E, E)-2, 4-癸二烯醛、(E)-1-辛烯-3-醇等在24 h后变化明显,可作为亚油酸自动氧化后期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该研究确定了各阶段亚油酸氧化分解产生的主要特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对其可能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确定了各阶段亚油酸氧化分解程度评价指标,为不饱和脂肪酸特征挥发性物质产生的具体途径及其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6, 32(5):11-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3
摘要:以宽体金线蛭组织为蛋白源,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对宽体金线蛭组织进行酶解,然后将酶解得到的多肽与硫酸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经过硫化钠法定性测定,制备出一种多肽-锌螯合物。运用紫外、红外、荧光、X衍射分析技术对多肽和多肽-锌螯合物的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H、多肽与锌的质量比、多肽浓度对宽体金线蛭多肽与七水合硫酸锌的螯合反应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多肽和多肽-锌螯合物的紫外、红外、荧光、X衍射图谱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图谱明显改变,说明多肽加锌螯合后结构产生了显著变化;最后根据多肽与多肽-锌螯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和多肽金属螯合物的一些结构特性,推断出宽体金线蛭多肽-锌螯合物的一种可能结构。
2016, 32(5):16-19,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4
摘要:为探讨不同组分的蓝莓果酒对秀丽隐杆线虫抗氧化性能与抗细胞凋亡的影响,从而确定蓝莓果酒中主要物质的浓度及食用功能特性。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式生物,a组在蓝莓果酒的酒精度(体积分数)为14%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PC)含量设置6个喂食组,b组在蓝莓果酒的原花青素含量为3 mg/mL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其酒精度设置7个喂食组,对照组线虫以大肠杆菌OP50喂养,检测各组线虫的抗氧化酶活力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蓝莓酒中的原花青素是延缓衰老的有效成分,低浓度酒精(<10%)也能延缓衰老,但是当酒精度(体积分数)高于10%时,则具有反作用,原花青素浓度为3 mg/mL、酒精度(体积分数)为10%的蓝莓果酒对线虫的抗衰老作用最佳。
2016, 32(5):20-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5
摘要:通过测定单环刺螠体壁肌水解液的氨基酸组成、NSI、TCA-NSI,计算AAS和EAAI值,分析水解液的营养品质和溶解性。结果表明,水解液中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Glu含量最高,为218.263 mg/100 mL,其次为Gly和Ala,再次为Asp,水解液具有浓郁的鲜美味,是良好的海鲜调味料基料。必需氨基酸评分为96~141,Leu 和Ile是两种限制性氨基酸,lys含量丰富,EAAI达到86.50,EAA 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pH为4.5~8.0时,水解液的NSI达到97%以上,pH为7.0时NSI最高,为99.65%,且TCA-NSI也高达99.60%,水解液具有高溶解性能。
2016, 32(5):24-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6
摘要:研究添加剂柠檬酸钠对小鼠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添加量0.65%)、中剂量组(添加量2.6%)和高剂量组(添加量5.2%),分别连续膳食干预4周,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各组小鼠粪便样品并记录体重、采食量等数据;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组小鼠体重均低于空白组,且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P<0.05)。柠檬酸钠的添加影响了小鼠肠道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使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柠檬酸钠高剂量组检测出了棒状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说明摄食高剂量的柠檬酸钠会对小鼠肠道微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2016, 32(5):30-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7
摘要:以温度、培养时间、溶氧量、pH和葡萄糖浓度为输入变量,生物量浓度为输出变量,研究5-5-1静态多层前馈网络和神经网络—生长动力学两种模型估算的精确度。结果表明:静态多层前馈网络测试样本均方差为1.73×10-3,而神经网络—生长动力学混合模型测试样本均方差为0.25×10-3,其估算精确度优于单独使用静态多层前馈网络对生物量进行估算,动力学模型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2016, 32(5):34-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8
摘要:研究荠蓝胶的黏度、起泡性、乳化性和复配性,并与几种常用的食品胶作比较。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荠蓝胶即表现出很高的黏度值,浓度增加,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以及乳化稳定性增加,乳化性则随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荠蓝胶与黄原胶和瓜尔胶复配增稠最佳质量比为荠蓝胶黄原胶=55,荠蓝胶瓜尔胶=91。通过复配,荠蓝胶耐剪切性得以提高,性能良好。
2016, 32(5):38-42,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09
摘要:通过对正常鸡蛋壳及暗斑鸡蛋壳中暗斑部、无斑部石灰质硬蛋壳的硬度、厚度、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以及壳下膜厚度、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其超微结构比较分析,对鸡蛋壳暗斑的产生原因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与无斑组、正常组相比较,暗斑组的石灰质硬蛋壳硬度最小,含水量最大,差异极显著(P<0.01),而无斑组和正常组无差别;3组之间石灰质硬蛋壳厚度没有差异,但暗斑组壳下膜厚度极显著低于无斑组和正常组(P<0.01),无斑组壳下膜厚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石灰质硬蛋壳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暗斑蛋壳下膜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蛋(P<0.01)。经扫描电镜对石灰质硬蛋壳的断面、内外表面及壳下膜的内外表面观察发现,与无斑组及正常组相比较,暗斑组的石灰质硬蛋壳及壳下膜整体表现出明显的质地疏松,且孔隙较多。通过对检测指标及超微结构图像的综合分析,初步判断鸡蛋壳暗斑的形成是由于壳下膜在暗斑位置厚度较薄,网孔较大,致使蛋内水分更易通过该膜渗透进入石灰质硬蛋壳,进而被石灰质硬蛋壳中该部分较多的缝隙所容纳,从而在宏观上形成暗斑。
2016, 32(5):43-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0
摘要:嚼食槟榔热处理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生物碱损失。为减少其损失,以槟榔干果为试材,探讨煮洗槟榔、煮洗后干燥以及闷香后干燥等热处理对槟榔壳生物碱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加工使槟榔生物碱从槟榔核中溶出转移到槟榔壳中,进而在壳内扩散至表面,转移和扩散的速率与煮洗温度、时间、次数和干燥温度、时间、干燥工艺等热处理因素密切相关;煮洗最优工艺参数为:饮用水煮洗,温度75 ℃,煮洗2次,每次50 min;煮洗后最优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0 ℃,干燥时间80 min;闷香后最优干燥工艺以分程干燥为宜,第1程70 ℃干燥30 min,第2程80 ℃干燥20 min,生物碱的损失率为8.86%。槟榔果在热处理加工过程中的传质特性和最优工艺参数可为嚼食槟榔加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6, 32(5):48-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1
摘要:研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ation mapping, SO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用于食醋酿造年份和品牌的判别分析。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用于光谱预处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用于食醋光谱降维和样品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CWT预处理可以有效消除食醋光谱的平移误差;PCA可以极大地减少光谱变量,提高建模效率;对于食醋酿造年份的识别,采用CWT—PCA—SOM的正确识别率(correct recognition rate,CRR)为97.37%,采用CWT—PCA—SVM的CRR为100%;对于食醋品牌的鉴别,CWT—PCA—SOM和CWT—PCA—SVM两种方法的CRR均为100%。近红外光谱结合CWT—PCA—SOM和CWT—PCA—SVM方法在食醋酿造年份及其品牌鉴别中均得到很好的分析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6, 32(5):53-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2
摘要: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鲜食苹果中棒曲霉素含量检测方法,试验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研究不同HPLC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不同提取方法及纯化技术对鲜食苹果中棒曲霉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动相配比为乙腈∶水=10∶90,流速0.8 mL/min的HPLC条件下,鲜食苹果样品中棒曲霉素色谱峰达到最好的分离效果;在不同的提取方法中,直接研磨提取法获得最高的加标回收率(81.9%),PEP-SPE技术较普通液液萃取技术具有更高的加标回收率(82.42%~95.57%)及检测精密度(3.26%~4.41%),同时具有更方便、快捷的特点。综上,研究建立的PEP-SPE—HPLC技术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鲜食苹果中棒曲霉素的含量检测及有效控制提供了灵敏高效的测定方法。
2016, 32(5):58-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3
摘要:以植物乳杆菌fmb10为出发菌株,依次通过Co60γ射线、低能氮离子束诱变、硫酸二乙酯(DES)诱变、EMS诱变等手段对菌株进行单一和复合诱变改良,以期提高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fmb10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和EMS诱变敏感,通过低能氮离子注入和EMS化学诱变,获得一株抑菌活性强、遗传特性稳定的正向突变菌株fmb10-Z。通过测定,发现菌株fmb10-Z不仅保留了广谱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23%,细菌素相对效价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5倍,诱变效应明显。
2016, 32(5):63-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4
摘要:通过研究过氧化氢量、硝酸量、微波消解时间对虾中镉提取量的影响,优化虾中镉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1.5 mL、硝酸6 mL、微波消解时间17 min的条件下,虾中镉的提取量可达到0.043 mg/kg。方法检出限为0.01 μg/kg,RSD(n=6)小于5%。利用优化后条件对国家标准物质GBW10050 (大虾)进行检测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地检测虾中的重金属镉元素。
2016, 32(5):67-70,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5
摘要: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对101个枇杷样品进行无损检测,测得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did,TSS)、可滴定酸和Vc含量,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分别建立TSS、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定标模型。采用定标模型分别对TSS、可滴定酸和Vc的验证集样品进行预测,预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906,0.745,0.554,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628,0.048,2.230,且TSS的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RPD)为3.31,可滴定酸和Vc的RPD分别为2.00,1.52。表明建立的枇杷TSS的定标模型可用于实际检测,枇杷的可滴定酸和Vc含量可采用近红外光谱进行检测,但检测精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016, 32(5):7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6
摘要:在线支付消费方式已走进大众生活,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支付环节一般承载了交易的关键信息,而在线支付消费则容易采集和转换这些信息。旅游区食品安全追溯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消费支付方式的这一特点,以克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食品安全信息流断裂、难以有效承载的问题。在筑牢在线支付与食品安全信息登记、反馈信息采集有机衔接的基础上,要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改进监管工作,做好食品安全预警应急工作,服务于全方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提升社会监督水平。
2016, 32(5):74-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7
摘要:食品企业所具有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必然促使其利益相关方作出能够影响企业利益的行为选择,最终通过企业的财务绩效反映出来。通过对食品安全在企业财务绩效中功能的审视,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通过影响消费者、政府以及社会舆论等利益相关者对其产品的态度,能够对其财务绩效起到相应的提升作用。因此,财务绩效具有促进食品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保障责任的功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财务绩效促进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保障责任的功能可能出现失范。这些因素包括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之间的矛盾、信息披露制度欠缺,以及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等。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应的路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构建财务绩效促进食品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保障责任功能的机制。
2016, 32(5):77-80,2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8
摘要:在分析果蔬汁加工要求及现有一些典型工业榨汁机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连续层叠式榨汁机技术方案。对榨汁机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建立了以基本压滤单元为核心的试验验证机,并进行了国光苹果汁的压榨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驱动电机在600 r/min转速下,在整个压滤通道内可获得平均1.20 MPa左右的推料压榨力,出汁率达81.16%,榨出的果汁较好地保留了原料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果汁品质良好,对推动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 32(5):81-85,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19
摘要:为了能够实现机器人的自导航,以食品物料抓取机器人为平台,以D-H方法逆运动学求解为基础,对机器人进行导航定位分析,得到了机器人导航定位解。通过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以STL语句表形式描述机器人的自动导航控制原理,实现了机器人的定位解算;将导航系统应用于实际生产,验证了物料抓取机器人导航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生产线的物料抓取。
2016, 32(5):86-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0
摘要:对YPG-22500压力喷雾豆粉干燥机的薄壁壳体建立轴对称薄壳模型,列出基于薄壳理论的弹塑性变形下能量法的典型方程,给出应变强度与变形刚度的计算方法和条件;根据假设壳体两端固结的边界条件和循环疲劳的工作环境及材料折线硬化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对典型方程进行逐次积分,求得符合精度要求的数值逼近解和关键参数曲线,得到与试验结果极为接近的结论;并指出无量纲变量u-(ε-)对薄壳的几何参数和薄壳两端位移的比率没有太大关系。更为合理地解决了压力荷载下的大型薄壳容器工业设计的弹塑性应变强度和挠度计算问题。
2016, 32(5):9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1
摘要:利用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建立砻谷机振动喂料器和稻谷颗粒的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对振动喂料器中物料流进行离散元模拟。仿真出理论参数下单颗粒物料的平均运动速度大致为0.22 m/s,整个物料流的平均运动速度约为0.24 m/s,得出各颗粒的运动轨迹,分析其喂料均匀性。采用GM63B型测振仪,测定试验喂料器中不同振幅下物料流的运动速度,验证模拟结果的可行性,为新型振动喂料器中物料的运动分析提供参考。
2016, 32(5):94-9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2
摘要:针对人工清洗海湾扇贝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卫生条件差,以及扇贝清洗要适应机械化与产业化生产的问题,设计一种双层毛刷辊刷洗和高压气喷洗相结合的海湾扇贝清洗机,以解决高压水清洗扇贝存活率低的问题。通过样机试制,正交试验和验证实验,确定了在满足扇贝清洗效果与清洗效率的前提下,当上下两排相邻毛刷辊的辊芯距为111 mm,下排两边毛刷辊的转速v1为120 r/min,下排中间毛刷辊的转速v2为360 r/min,上排毛刷辊的转速v3为200 r/min时,清洗除杂程度最高可达3.848%,扇贝存活率为98%。为扇贝清洗机清洗效果关键部件主要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2016, 32(5):98-100,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3
摘要:基于前人研究得出的高效小型批式粮食干燥工艺,将批式循环粮食干燥机用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为板式换热器,以更易得到的100 ℃高温蒸汽代替800 ℃烟气,将板式换热器采用更为高效的材料,最后在保证换热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优化换热器的尺寸。研究表明:改善之后的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减少了换热器占地面积以及材料的浪费。
2016, 32(5):101-10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4
摘要:针对现有白酒制曲机结构单一及力度可控性差,曲块整体松紧程度不一致,而导致提浆以及酒品不能达到人工踩曲效果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多点多次柔性可控制曲机,多个锤头进行不同的组合实现多次多点、柔性揉挤剪切曲块,能较好地模拟人工踩曲,可压制出内外松紧适中、匀称的曲块。采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制曲机关键部件支撑板进行静态力学分析,利用Design Explorer对其参数变量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使得支撑板质量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减小了24.6%。通过对其主要零部件的优化设计,制曲机在满足曲块工艺参数的条件下,整机重量在原设计方案下减重明显,整机结构更紧凑,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2016, 32(5):105-1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5
摘要:针对传统的检测系统速度慢、效率低的缺点,论证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啤酒瓶空瓶检测图像采集技术实现的可行性,讨论了图像采集技术实现的方法,论述了系统的基本技术路线,建立了系统框架,并分析了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技术对于克服当前人工检测的弊端、提高酒瓶空瓶检测效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6, 32(5):108-109,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6
摘要:为解决传统贮柜在烟草加工中利用率低导致的生产线整体生产效率低,不能完全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的问题,为此设计了新型多头出料,具备柔性化多功能生产的对顶柜改造方案。应用结果表明,多头出料使得生产更加灵活,贮柜数量减少20%,满足了柔性化生产目标,节约了设备投资成本38.34万元。
2016, 32(5):110-113,21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7
摘要:为解决在CH透明纸包装机停机状态时,存在的烟包压紧装置下方烟包在受压状态下易被输送带磨擦出现划痕的问题,对压紧装置进行了改进:① 将铰链板与支架之间由螺纹连接改为弹性连接;② CH透明纸包装机停机时,压紧装置被气缸提升离开烟包而不对烟包施加压力。应用效果表明,改进后该装置能有效解决烟包与输送带磨擦有划痕的问题,压紧装置下方被擦伤有划痕的烟包由原来的每班约8包降为0,提高了卷烟包装品质和设备运行效率。
2016, 32(5):114-116,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8
摘要:针对传统变频加料泵驱动系统使用过程中加香加料精度不高的问题,对加料泵驱动系统进行改进,采用伺服电机系统驱动加料泵的形式添加料液,并对控制程序进行优化设计。系统改进后,累计加香精度提高了0.09%~0.15%,保证了加香加料的均匀性,提高了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2016, 32(5):117-1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29
摘要: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在4 ℃(低温组),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方法。分别运用电子鼻和单一乙醇传感器采集草莓贮藏期间的气味。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将草莓的新鲜度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4 ℃贮藏0~3,6,9~12,15 d。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分类型支持向量机(SVM-C)构建了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模型;应用电子鼻和PLS-DA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2%,88.3%;而基于SVM-C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9.2%,96.7%。应用乙醇传感器技术和PLS-DA法、SVM-C法构建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3.3%(PLS-DA法建模组),86.7%(PLS-DA法验证组),90.8%(SVM-C建模组),90.0%(SVM-C验证组)。该研究可为建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新鲜度实时监测的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2016, 32(5):122-12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0
摘要: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壳聚糖质量分数、杀菌温度、杀菌时间和柠檬汁量对甘蔗汁保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甘蔗汁的理化性质(pH、Vc含量、糖度、酸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及其感官评价来确定保鲜效果,并利用紫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甘蔗汁保鲜的最优组合:壳聚糖质量分数1.5%,杀菌温度90 ℃,杀菌时间25 min,柠檬汁量3.0 mL。该条件下甘蔗汁能有效地保鲜9 d,与新鲜甘蔗汁相比,口感和粘度基本无变化,且在190~339 nm时均有较强的吸收峰。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保鲜效果好的甘蔗汁的紫外吸收峰范围较保鲜效果差的宽。
2016, 32(5):127-130,1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1
摘要:采用加速货架期试验法,通过提高不同风味烧烤盐的储藏温度,加快其品质变化速度,测定其水分含量、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并运用货架期预测模型来预测其货架期。结果表明,不同辅料和香辛料的添加是造成不同风味烧烤盐货架期长短不同的主要原因,其中,香辣风味烧烤盐的货架期最长(298 d),其次为麻辣风味烧烤盐(284 d),孜然风味烧烤盐和蒜味烧烤盐的货架期最短,分别为188,174 d。
2016, 32(5):131-1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2
摘要:以1.5%的石榴皮提取物(pomegranate peel extract,PPE)为抑菌剂,以聚乙烯树脂(PE)和聚丙烯树脂(PP)为基材制备出PE、PPE—PE、PP/PPE—PE活性薄膜;分别考察3种薄膜的抗张强度、透光率、雾度、透氧率等基本性能;以3种薄膜分别包装新鲜猪肉,置于(4±1) ℃条件下进行冷藏保鲜,期间每2 d测定样品的汁液流失率、感官品质、细菌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s,TVC )、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 )值、p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 value),并对不同薄膜的保鲜效果进行评价。PPE—PE薄膜的氧气透过量为PE薄膜的1.96倍,PP/PPE—PE薄膜的4倍;PPE的加入导致PPE—PE活性薄膜的透光率下降,雾度和抗张强度上升。在第6天,对照组(PE组)猪肉样品的菌落总数从3.54 lg(CFU/g)上升至6.54 lg(CFU/g),而PP/PPE—PE和PPE—PE组猪肉样品的菌落总数在第8天超过6 lg(CFU/g)。结果表明:相对于PE薄膜,PP/PPE—PE和PPE—PE活性薄膜能延长猪肉货架期2~3 d,PP/PPE—PE活性薄膜的综合保鲜效果优于PPE—PE活性薄膜。
2016, 32(5):137-143,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3
摘要:为探索南疆新2核桃鲜食果仁最佳的物理保鲜方式及贮藏条件,以果仁的氧化品质变化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铝箔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方式并以自然裸放作为对照,贮藏于低温(4 ℃)和室温(25 ℃)条件下,并测定贮藏过程中核桃仁酸价、过氧化值、皂化价、碘值、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指标的变化,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各指标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核桃仁的酸价、皂化价、过氧化值和SOD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而碘值呈下降趋势,MDA值和CAT酶活性变化规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核桃仁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包装处理对核桃品质的评价指标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从而得出新2核桃仁经过真空包装,在低温条件(4 ℃),可贮藏80 d,并能有效维持核桃的鲜食特性。
2016, 32(5):144-1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4
摘要:为探讨乙醇处理调节采后豆角衰老的生理机制,以五常大油豆为试材,采用1.5 mL/kg和3 mL/kg乙醇熏蒸油豆角,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将处理后的豆角放置于常温(23±1) ℃条件下贮藏,研究乙醇对采后豆角衰老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援乙醇熏蒸处理明显降低了贮藏期间油豆角LOX、PPO活性,延缓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延迟了CAT和POD活性峰值出现,降低SOD活性,进而显著抑制了超氧阴离子的生成。表明乙醇处理效果存在剂量的差异,1.5 mL/kg乙醇熏蒸处理有利于油豆角活性氧的正常代谢,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可延缓豆角贮藏期间的衰老进程。
2016, 32(5):148-151,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5
摘要:为了探究莴苣茎中多糖类物质,以莴苣茎为原料,水提醇沉法制备得到莴苣茎水溶性多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小鼠巨噬细胞 RAW264.7给药试验研究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莴苣茎水溶性多糖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为22.6030.4217.88;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5~200 μg/mL),莴苣茎水溶性多糖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活力和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并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分泌产生NO,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莴苣茎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016, 32(5):152-156,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6
摘要: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远志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远志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提取温度67 ℃,液固比101(mL/g),在该条件下远志多糖的得率为(5.87±0.21)%(n=3);红外光谱显示远志多糖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推测为不含糖醛酸的中性多糖;远志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 DPPH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其对 DPPH·清除能力IC50值为0.83 mg/mL,对 ·OH 清除能力 IC50值为 1.29 mg/mL。
2016, 32(5):157-1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7
摘要:以甲基莲芯碱为研究对象,通过总还原力测定及·OH、O-2·及DPPH·清除能力试验和Schaal烘箱试验对莲子钻芯粉中甲基莲芯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VC为对照时,甲基莲芯碱表现出良好的总还原能力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其对·OH、O-2·和DPP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达62.79%,76.23%,93.57%;甲基莲芯碱的不同添加量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均有剂量效应关系,且0.1%甲基莲芯碱>0.02% TBHQ>0.05% VE,与VC、柠檬酸的复配对菜籽油的抗氧化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且与柠檬酸复配效果最佳,VC次之。
2016, 32(5):162-16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8
摘要:采用水溶法制备腐乳低聚肽,对其进行理化及氨基酸组成分析,通过与抗坏血酸对比·OH、DPPH·和O-2·的清除能力,评价腐乳低聚肽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腐乳低聚肽总蛋白质含量为85.47%,氨基酸组成丰富,富含抗氧化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4.43%,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氨基酸总量为30.5%;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腐乳低聚肽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OH、DPPH·和O-2·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5.8,6.1,9.7 mg/mL。因此,腐乳中低聚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2016, 32(5):165-167,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39
摘要:利用普通硅胶柱,选用乙醚—正己烷作流动相对姜油树脂进行初步分离,采用GC—MS法进行跟踪检测。对比不同展开剂下β-倍半水芹烯和姜烯混合液在硝酸银硅胶板上的层析情况,选用体积比为99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流动相体系分离其中的β-倍半水芹烯。结果表明:β-倍半水芹烯的GC—MS峰面积百分数达95.79%,收率为89.73%。通过对β-倍半水芹烯峰值样进行HPLC检测,证明β-倍半水芹烯的紫外特征吸收波长为232 nm,在姜烯的特征吸收峰262 nm下基本无吸收。
2016, 32(5):168-1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0
摘要:以组培采摘后剩余的金线莲残留的根茎为研究对象,对其水提后的提取液进行冷冻浓缩。以冰晶夹带率、冷冻浓缩速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来确定金线莲根茎提取液冷冻浓缩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冷媒—浓缩物温度差5 ℃,刮刀速率45 r/min,浓缩时间13.5 h的条件下,冰晶夹带率为0.891 0%,浓缩平均速率为0.953 6 mg/(mL·h),综合分值为0.796 1,综合评价指标最高。
2016, 32(5):173-1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1
摘要: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菱角壳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等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总黄酮提取得率各主要参数的关系;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2 ℃,提取时间38 min,乙醇浓度52%。该条件下,菱角壳总黄酮提取得率为5.61%,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该工艺可用于菱角壳总黄酮的提取。
2016, 32(5):177-1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2
摘要:以小麦粉为原料,在单因素优化其面团配方的基础上,采用热风干燥法制备方便馄饨。并以复水比、蒸煮损失率、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正交法考察单甘酯、蔗糖酯及复合磷酸盐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佳复合添加剂配比。同时,依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选取蒸制时间、热风干燥时间、复水时间为影响因素,感官评价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对其制备工艺做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方便馄饨面团最适配方为:和面加水量42%,食盐1%,谷朊粉9%;最优复合添加剂配比为:单甘酯0.2%,蔗糖酯0.3%及复合磷酸盐0.1%。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蒸制时间3 min,干燥时间48 min,复水时间5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可得到口感品质较好的热风干燥方便馄饨产品。
2016, 32(5):182-18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3
摘要:苹果酒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的褐变严重影响苹果酒品质,而酵母菌的代谢产物谷胱甘肽可以抑制苹果酒的褐变。选用实验室筛选出的一株高产谷胱甘肽(GSH)菌株Y-18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用96孔板高通量初筛产GSH菌株,用摇床发酵培养复筛,以发酵力及产GSH能力为指标,复筛出高产GSH的优良苹果酒酵母,并对诱变条件和酵母生产GSH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经过96孔板高通量筛选出的突变株Y18-20在模拟苹果酒发酵条件的培养基中GSH浓度高达46.8 mg/L,单位细胞产GSH能力为8.95 mg/g,是出发菌Y-18的2.18倍。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具有节约经济成本、提高筛选效率、缩短选育周期的优势,选育出的优良高产GSH的突变菌株Y18-20,有比较好的发酵特性和遗传稳定性,对生产高谷胱甘肽苹果酒、抑制苹果酒褐变从而提高苹果酒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2016, 32(5):188-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4
摘要:在果胶酶—漆酶复合酶解的烟末提取浓缩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氨基酸、短肽和果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得优化处理组薄片。以市售薄片为对照,通过感官评吸、GC—MS—O等方法,对薄片感官品质、香气成分,烟气粒相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处理组薄片的香气成分中有利成分大多有所增加,大马士酮提高192.0%,巨豆三烯酮1提高356.0%;烟气粒相物中部分不利成分有所下降,4-乙烯基愈创木酚含量下降100%。处理组感官评吸得分明显提高,香气更加丰富、协调,焙烤香浓郁,杂气、刺激性减小,抽吸品质明显改善。
2016, 32(5):194-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5
摘要:根据动植物蛋白营养平衡互补的原理,以黑芝麻、黑豆、玉米为主要原料,研制新型五谷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五谷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为黑芝麻汁添加量10 mL/100 mL、黑豆汁添加量13.3 mL/100 mL、玉米汁添加量13.3 mL/100 mL、奶粉添加量7.9 g/100 mL、白砂糖添加量5 g/100 mL、接种量3 mL/100 mL、发酵时间7 h、发酵温度42 ℃。该条件下制得的五谷酸奶酸甜可口,质地细腻。通过研究五谷酸奶、五谷汁原液和市售某品牌酸奶的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五谷酸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其浓度为50 mg/mL时,五谷酸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4.9±0.10)%,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5.6±0.12)%,且在相同浓度时,五谷酸奶的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市售某品牌酸奶。
2016, 32(5):199-2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6
摘要:对比了原料不同干燥方式对虾油酸价和虾青素含量的影响,以及溶剂体系对虾油得率、磷脂得率、虾青素得率的影响。在该基础上,探究原料粉碎程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提取的虾油酸价最低,虾青素含量最高;采用95%乙醇提取,虾油、磷脂以及虾青素得率最高;以冷冻干燥、粉碎后过60目筛的虾壳为原料,95%乙醇为提取溶剂,正交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g/mL),提取温度50 ℃,震荡提取时间30 min,该条件下虾油得率(12.64±0.02)%。
2016, 32(5):204-20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7
摘要:中国挂面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快速提高,已初步具备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文章系统阐述了挂面生产工艺及其主要技术参数,介绍了各工艺环节的不同设备及其应用特点,分析了各工艺环节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展望了中国挂面生产设备与技术研发方向。
2016, 32(5):209-21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8
摘要:食源性生物活性肽是一种以食源性蛋白为原料,经过水解及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蛋白水解物,其氨基酸残基数目不等且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小。食源性免疫活性肽为一类具有抗菌、抗炎以及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其来源广、活性高,极具研究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食源性免疫活性肽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介绍了食源性免疫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并从免疫活性肽功能多样性、构效关系与制备关键技术三方面对食源性免疫活性肽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2016, 32(5):214-2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49
摘要:由于类胡萝卜素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营养保健等行业,为满足人类对类胡萝卜素的需求,有关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文章综述了光照、温度和诱导子等外界因子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期望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外界调控来提高类胡萝卜素的产量。
2016, 32(5):220-2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50
摘要:文章对洞庭湖区淡水鱼中有害残留的现状、来源及其在鱼体内的富集方式进行剖析,对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对洞庭湖区淡水鱼有毒有害残留物的防控防治以及淡水鱼养殖策略的构建提供依据。
2016, 32(5):225-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51
摘要:明胶是胶原蛋白水解后的多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但其自身的理化特性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生产需要(特别是鱼皮明胶),因此对明胶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多。文章主要综述无机物(MgSO4、CaCl2和NaCl)、有机物(果胶、壳聚糖和醛等)及谷氨酰胺转氨酶等添加物对明胶改性,以及改性对明胶应用的影响。
2016, 32(5):229-231,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52
摘要:文章综述高压脉冲发生器的设计原理,分析国内外高压脉冲发生器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讨论系统设计的要点以及应用现状与展望。
2016, 32(5):232-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5.053
摘要:文章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对鲜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及辅助超声处理对肉类加工单元操作效果的影响,探讨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并展望超声在肉类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