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2(11):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1
摘要:为获得更高含量的大豆异黄酮苷元,同时改善豆浆的风味,采用糖苷酶(R.B1L型和R.CL型)对豆浆进行处理,而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检测大豆异黄酮和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豆浆中的大豆异黄酮苷元总量增加了7.289 μg/g,比对照组提高了35.7%;豆腥味化合物己醛和2-戊基呋喃减少了10.8%,香气化合物正己醇和反-2-壬烯醛增加了10.88%。说明酶制剂为改善豆浆的品质和风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2016, 32(11):9-12,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2
摘要:通过测定酶的稳态活力、迟滞时间和动力学参数,研究对香豆酸、阿魏酸及低聚糖阿魏酸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种物质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豆酸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低聚糖阿魏酸酯和阿魏酸。对香豆酸、低聚糖阿魏酸酯和阿魏酸对单酚酶的IC50值分别为0.75,3.20,9.30 mmol/L。对香豆酸和阿魏酸抑制二酚酶活性,IC50值分别为4.3,12.7 mmol/L;但低聚糖阿魏酸酯对二酚酶活力没有影响。对香豆酸能明显延长单酚酶反应的迟滞时间,阿魏酸影响很小,而低聚糖阿魏酸酯则缩短迟滞时间。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阿魏酸和低聚糖阿魏酸酯对单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性抑制,而对香豆酸为竞争性抑制。
2016, 32(11):13-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3
摘要:研究以微孔板检测法为基础,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抑制能力进行检测,以达到有效筛选适宜浓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用于制备降血糖类功能性食品的目的。试验针对酶浓度、检测波长、蔗糖底物浓度及酶反应时间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试验中所用批次酶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 mg/mL;在405,450,492,520,630 nm 5种波长条件下,520 nm和492 nm波长检测信号最强;蔗糖底物浓度的合适范围应为20~40 mmol/L;适宜的酶反应时间范围为20~30 min。
2016, 32(11):17-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4
摘要:为筛选得到适合嫩化牛肉的优良菌株,从贵州传统豆豉和甜酒曲分离得到产蛋白酶的细菌22株;以酶活值为主要指标,牛肉的质构特性为参考指标,对菌株进行复筛,最终确定D7为最优菌株,酶活达71.68 U/g。结合16S rDNA序列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D7与解淀粉芽孢杆菌(JN700123.1)最为接近,相似度达99%,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2016, 32(11):21-24,8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5
摘要:8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rom Guang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Food Inspection were identified by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DNA was isolated and the sequences of 16S rRNA gene were amplified by PCR with the bacterium universal primers, and then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after 2%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Moreover, the corrected sequences were aligned with Clustal X a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MEGA5.1. Consequently, the identified results of the 81 strains confirmed their original identification before. On the phylogenetic tree, No. 24-3-QY strain formed a separate branch with No. 100-5-JM strain and No. 106-3-JM strain. No.2 8-1-DW formed one branch and the other 77 strains formed a separate branch with P. aeruginosa ATCC 27853. This was the first research about waterborne P. aeruginosa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en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 GB 19298—2014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of packaged drinking water” since May 24, 2015. The waterborne P. aeruginosa culture collection in Guangdong w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basing on these strains.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for effectively tracing source of P. aeruginosa and controlling the water contamination in future.
2016, 32(11):25-28,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6
摘要:在灰树花深层发酵系统中加入天麻提取物,以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蛋白合成量为指标,对天麻提取物添加量进行优选;利用HPLC对天麻提取物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天麻提取物灭菌前后主要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及巴利森甙)含量的变化,并研究其促进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蛋白合成的关键成分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7%(体积分数)天麻提取物可以促进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和胞外蛋白的合成,生物量和胞外蛋白合成量在发酵第11天时达到最大值;在天麻提取物灭菌后,巴利森甙含量明显减少,天麻素含量明显增加;天麻提取物加入灰树花发酵体系14 d后,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均降低,但巴利森甙含量增加了161.11%。
2016, 32(11):29-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7
摘要:为鉴别生乳掺假,采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基于“溴酸钠+硫酸锰+硫酸+丙酮”稳态体系的不同奶源地的纯生乳及掺入不同量豆浆、米汤的生乳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的直观特征信息能很好地将掺豆浆、米汤的生乳鉴别出来,并能对掺假物的种类进行判断。根据掺假生乳指纹图谱参数信息与掺假量的关系,可对生乳中掺入豆浆、米汤的相对含量进行评估。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为原料乳中豆浆、米汤的掺假鉴别及掺入物质的相对含量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郑璇,黄瑾,林洁,李菊,韦晓群,蔡纯,陈燕芬,冯婕莉,郭庆园
2016, 32(11):35-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8
摘要:建立了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奶粉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方法,并考察了萃取柱、吸附温度和时间、解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方法回收率、精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低限为0.5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0%~10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9%~4.1%(n=6)。该法可消除奶粉中复杂基质的干扰,样品预处理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奶粉中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快速测定。
2016, 32(11):39-44,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09
摘要:釆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检测水产品中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的方法。分别使用丁香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制成萃取柱。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最佳比例14.5523.21;样品溶剂选择甲醇能使5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回收率达到90%;洗脱剂选择91的甲醇乙酸溶液能够使5种丁香酚类化合物回收率达90%以上;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均为 0.05~10 μg/mL,相关系数为 0.999 83~0.999 97,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的定量限为0.05 mg/kg。该方法对样品的回收率为82.04%~99.29%,RSD为0.06%~3.96%。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便于操作、准确快速、操作可行性高、有机溶剂耗量少等特点,可用于水产品中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的测定。
2016, 32(11):45-4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0
摘要:利用碱性条件下3-硝基丙酸对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在线检测饮用水中3-硝基丙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 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其线性范围为1~150 mg/L,方法的检出限为0.28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3-硝基丙酸加标回收率为76.5%~93.8%。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选取性,可实现饮用水中3-硝基丙酸的快速在线检测。
2016, 32(11):50-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1
摘要:针对常规调配反应罐中物料混合不均匀、溶解效率低、反应温度不易控制、香味损失等问题,设计开发一种适用于高黏度非牛顿流体的骨素调配反应装置,该装置由罐体、立式复合搅拌装置、底部乳化搅拌装置、反应挥发物收集回流装置以及投料装置组成。该装置非常适合于高黏度非牛顿流体物料的调配、混合、反应,能够实现多功能操作、大大节省能源,同时提高反应的可控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和投资成本,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调制和回收,实现香气的固化和再利用。
2016, 32(11):55-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2
摘要:针对苹果分拣中苹果损伤和花轴、果萼在图像处理中难以区分,严重影响苹果分拣效率和准确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苹果定向机构,以实现图像采集之前对苹果的定向,减少对花轴、果萼等图像特征的处理时间。该设计建立了包括苹果容置单元、同步轮、定向轮和传动轴的定向组件的数字化样机,并运用ADAMS运动仿真技术,对苹果定向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定向机构的可行性,确保苹果在定向过程中不被擦伤;对不同结构参数的定向机构进行了仿真,获得了最优方案,为提高苹果分拣系统的效率提供了依据;根据最优方案仿真结果确定了系统的节拍为1.5 s。
2016, 32(11):59-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3
摘要:设计一种果粒饮料储液搅拌缸,对储液搅拌缸缸体、搅拌桨结构进行设计,并给定其各项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与FLUENT相结合进行数值模拟,确定搅拌桨安装高度、搅拌桨叶片直径、搅拌桨的旋转速度等因素对搅拌过程的影响程度,并对储液搅拌缸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佳参数解。结果表明:影响储液搅拌缸搅拌稳定后果粒浓度幅值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桨直径、搅拌速度、下层桨高度。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果粒饮料一体化灌装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2016, 32(11):64-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4
摘要:试验机装置主要由驱动传动、碾搓单元、控制电机自动正反转的电器元件、机架等组成。采用往复式摩擦、挤压的原理使橡胶果在摩擦力和挤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壳仁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工作性能良好,操作简便,脱壳率可达到78.3%,可进行橡胶果脱壳效果试验和破壳机理的研究。该装置可为研制高效率低损伤的橡胶果脱壳机提供技术基础。
2016, 32(11):68-70,1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5
摘要:对比研究磁流体用于密封气体和密封液体的耐压性能。从理论上推导磁流体密封耐压公式,分析磁流体与被密封介质速度差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设计出可用于密封水的磁流体密封结构,并搭建直立式磁流体密封试验台。结果表明:磁流体用于静密封水时的耐压值接近用于静密封气体时的耐压值,且耐压值均随密封间隙的增大而降低。磁流体密封气体时的耐压能力一般不受转轴转速影响。磁流体用于密封水时,转轴转速高于临界值情况下耐压值明显下降。
2016, 32(11):7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6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冷凝温度下平板速冻用两相射流泵的工作性能,分析了冷凝温度对模拟食品的冻结速率和平板速冻机系统总能耗的影响。通过改变冷凝温度,在稳定工况下测试引射系数,探究对射流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温度25 ℃时,引射系数最大为1.58,系统能耗比冷凝温度30,40 ℃时分别降低3.3%和10%,冻结速率提高12.5%和17.5%。
2016, 32(11):74-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7
摘要:为解决传统电磁式定量给料系统开环控制过程中给料速度设定随意性较大,无法根据智能控制策略动态调节给料速度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电磁振动定量给料系统;设计了系统整体机械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可控硅导通角与振幅的数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电磁振动给料机二阶数学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动态跟随性较好、控制精度较高、响应速度较快和鲁棒性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6, 32(11):79-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8
摘要:茶叶炒制温度对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针对现有炒茶机温控系统存在温度控制精度低、调节时间长等缺点,研发适用于高端名优茶炒制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AT89S52为核心,采用铂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通过电流变送器XTR106对不平衡电桥输出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并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和专家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专家控制器。对所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0~300 ℃范围内系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静态误差小于±1 ℃,超调量小于2.36%,过渡过程时间小于27 s,能很好地满足高端名优茶炒制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2016, 32(11):85-8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19
摘要:VERICUT是一款既能够进行虚拟加工又能进行刀具优化的三维软件。通过VERICUT数控仿真软件对带商标图案模具零件进行加工仿真及刀路优化,检验程序加工过程可能产生的干涉碰撞和过切,改善刀具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走刀时间,展示了在VERICUT环境下的加工仿真及优化过程。
2016, 32(11):90-92,1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0
摘要:标准弓形夹只能夹持单组工件,而不能夹持多组、有相对位置要求的工件,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利用TRIZ理论寻求解决方案,设计一种具有双曲线结构的双向弓形夹,可双侧夹持工件,扩大弓形夹的应用范围,并对双向弓形夹受力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证明弓形夹所受应力分布较均匀,夹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016, 32(11):93-97,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1
摘要:齿槽转矩脉动是影响直流外转子电机输出转矩脉动的主要原因。为抑制齿槽转矩脉动,根据电机的结构参数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齿槽转矩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获取的齿槽转矩曲线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采用Taguchi方法,以齿槽转矩峰值和平均输出转矩作为优化目标,以槽口宽度、极弧系数、气隙长度、平行齿宽为控制因子,选取槽口宽度加工误差、气隙长度加工误差、平行齿宽加工误差和永磁体剩磁变化作为噪声因子,对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用Taguchi方法优化电机设计参数,能够在电机平均输出转矩略有增加的同时,显著降低齿槽转矩。
2016, 32(11):98-1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2
摘要:为探索出口速冻小松菜加工贮运中适宜的护绿保鲜措施,以莎莉品种小松菜为试材,研究其速冻前复合液烫漂处理中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浓度、烫漂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小松菜冻藏贮运(-18 ℃)中色泽的影响;同时对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小松菜速冻加工中适宜的护绿处理条件为:0.10%碳酸氢钠 + 0.10%氯化钠复合液,在90 ℃条件下漂烫1.2 min,并结合0.20%氯化钙溶液室温浸泡30 min + PE包装 + 速冻等综合措施,对产品冻藏期色泽护绿效果较好。
2016, 32(11):102-106,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3
摘要:分别采用不同水平的低能微波对黄冠梨进行处理。对贮藏期间黄冠梨果心总酚、多酚氧化酶、丙二醛、DPPH、乙烯以及呼吸强度和硬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2 ℃条件下,黄冠梨低能微波处理组在贮藏期间较对照组可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的降低,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推迟乙烯高峰的出现,同时32.5 W/5 min低能微波处理组果实果心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果心褐变率低,对于抑制丙二醛含量的积累,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酚含量变化较其他处理组作用更加显著。故在0~2 ℃下,32.5 W/5 min低能微波处理能够在贮藏期保持果实品质,降低果心褐变的发生率。
2016, 32(11):107-110,1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4
摘要:为探讨鲈鱼半成品辐照杀菌的最适剂量,以鲈鱼半成品为研究对象,采用0.00~8.74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灭菌,考察辐照剂量对菌落总数、色度值、pH值、持水力、剪切力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3.25 kGy 后鲈鱼半成品菌落总数降至10 CFU/g;菌落总数在D10值为1.54 kGy时降至250 CFU/g,D值为3.64 kGy时降至10 CFU/g,满足灭菌要求,且与实际辐照灭菌剂量(3.25 kGy)相当。1.55~4.78 kGy可控制pH值的上升;1.55~7.57 kGy辐照剂量对持水力、色泽及剪切力影响较小。挥发性成分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较小的辐照剂量(3.25 kGy)有利于减少苯类、烷类等挥发性成分的产生。故使用辐照剂量范围3.25~4.78 kGy的60Co-γ射线对鲈鱼进行处理,可达到灭菌目的。
2016, 32(11):111-1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5
摘要:以灵香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精油,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灵香草精油的提取条件,研究灵香草精油对龙眼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灵香草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氯化钠浓度4%,蒸馏时间6 h,料液比110(g/mL),该条件下精油的提取率为0.167 2%。精油对龙眼的防腐保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4个处理的抑菌效果、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降低,龙眼失重率和腐败率逐渐增加,其抑菌效果和保鲜防腐能力为:0.5%精油>山梨酸钾—精油>0.05%山梨酸钾>75%乙醇。灵香草精油对龙眼具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2016, 32(11):116-1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6
摘要:柑橘浮皮果和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柑橘品质的重要指标,在运动速度5个/s、积分时间100 ms条件下,采集350~1 150 nm范围内的柑橘光谱,探讨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在线检测浮皮果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可行性,同时探索柑橘正常果,轻度、重度浮皮果的光谱响应特征,建立柑橘浮皮果与正常果的定性判别模型,并对比分析两种判别模型,同时还建立柑橘可溶性固形物的定量检测模型,最终实现了柑橘浮皮果与可溶性固形物同时在线检测。采用未参与建模的35个样品对模型在线分选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其中柑橘浮皮果都被正确的推入预设的浮皮果出口,正确判别率为100%,而可溶性固形物正确分级率为97%。研究可为柑橘在线分选提供分选策略与理论依据。
2016, 32(11):122-125,2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7
摘要:为了快速无损检测马铃薯外部品质,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马铃薯外部品质分级。选取合格、发芽、绿皮、孔洞4种马铃薯外部特征,获取光谱数据,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结果显示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SNV)获得的模型效果最优。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及加权权重法(WWM)分别优选出了13个和9个特征波段,对两种不同方法得出的特征波段分别建立了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预测集的判别准确率均达到了100%,WWM-SVM判别模型对校正集的交叉验证率为99.5%,高于SPA-SVM判别模型的交叉验证率。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SPA-SVM和WWM-SVM对马铃薯外部品质进行分级具有可行性。
2016, 32(11):126-128,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8
摘要:为研究不同坡度的装卸台装卸牛对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西门塔尔肉牛20头,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通过(30,40,50°)坡度装卸台装卸牛后,然后对牛进行屠宰,分析宰后牛肉 pH值、肉色、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结果表明:随着装卸台坡度的增大,宰后牛肉pH值、牛肉L*值、a*值呈下降趋势(P<0.05),牛肉b*值、剪切力、肉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呈增加趋势(P<0.05)。通过坡度为30°的装卸台装卸牛,宰后牛肉品质较好,在实际生产中应降低装卸台坡度,以提高牛肉品质。
2016, 32(11):129-132,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29
摘要:研究了吸附式太阳能制冷系统在低温储粮中的应用,测试分析了系统热性能。结果表明,在夏秋高温季节12:00~13:00,采用太阳能制冷系统冷却,集热器表面太阳辐射强度约为3.0 MJ/(m2·d),系统制冷功率为3.9 kW左右,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系统制冷功率与低温储粮所需冷量大体匹配。太阳辐射量在16~20 MJ/(m2·d)的条件下,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可平稳运行,每天运行时间约为7~9 h。系统日平均制冷功率约为3.0~4.5 kW,太阳能制冷系数COP约为0.095~0.130。适当增大热水箱的容量与集热器面积,可延长制冷系统运行时间。
2016, 32(11):133-1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0
摘要:以3种不同的青稞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水、60%乙醇、60%甲醇、60%丙酮、95%乙醇、100%甲醇、100%丙酮)对青稞进行提取。对各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进行测定,同时采用3种抗氧化方法: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ABTS)和总抗氧化能力(FARP)评价青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和60%丙酮更有利于青稞多酚的提取。藏青2000的各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普遍高于相应溶剂的循化蓝青稞和香格里拉绿青稞。藏青2000的60%丙酮提取物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达到211.92 mg GAE/100 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高的总黄酮含量,达到60.11 mg RT/100 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强的DPPH清除能力,达到80.08%;而用60%丙酮提取时,具有最强的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达到了1.85,9.28 mmol TEAC/100 g DW。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FRAP法与DPPH、ABTS法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青稞富含总酚成分,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2016, 32(11):137-1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1
摘要:为了获得银杏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利用木瓜蛋白酶酶解银杏蛋白,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考察底物浓度、酶底比、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并且利用超滤截留不同分子量(100,50,30,10,3 kDa)的多肽。结果表明:在pH 7.36,酶解时间4.4 h,酶底比(5 g/100 g),酶解温度57.9 ℃的条件下,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为17.18%。分子量小于3 kDa多肽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为50.43%。因此,银杏蛋白水解产物或其活性肽可应用在食品中用于高血糖及相关疾病的治疗。
2016, 32(11):142-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2
摘要:探讨火麻仁油—藻油复配剂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抗氧化作用。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配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后,测大鼠体重、睾脂肪垫重、肾周脂肪垫重、脂体比,检测血脂水平、血清的丙二醛(MAD)、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体重、睾脂肪垫重、肾周脂肪垫重、脂体比显著增加,TG、T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SOD、GSH、GSH-Px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藻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睾脂肪垫重、肾周脂肪垫重、脂体比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GSH、GSH-Px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火麻仁油—藻油复配剂具有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2016, 32(11):145-147,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3
摘要:以灵武红枣为试验材料,采用胰蛋白酶协同微波辅助提取红枣中的多糖,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等因素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较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协同微波辅助提取红枣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胰蛋白酶1.5%,pH 8.0,料水质量比120,酶解2.0 h,灭酶后用中火微波提取5 min。
2016, 32(11):148-1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4
摘要:以取珠后的蚌肉为原料,采用超高压方法提取河蚌多糖。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取神经网络所需的训练样本,利用训练成熟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仿真,分析因素(压力强度、料液比和保压时间)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河蚌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超高压得河蚌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法比响应面法的优化准确性高,预测值的可信度较强;超高压提取河蚌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强度340 MPa、料液比142 (g/mL)、保压时间10 min,该条件下的多糖得率预测值为7.18%,实测值为7.12%,相对误差为0.84。该工艺具有短时、高效、环保等优点,为河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2016, 32(11):154-157,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5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山桐子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山桐子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桐子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47 min,萃取温度53 ℃,萃取压力24 MPa;在该条件下,山桐子油得率为(38.25±0.41)%。山桐子油得率和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0 9)。GC—MS结果表明,山桐子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3%,亚油酸含量为71.43%。山桐子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资源,超临界CO2可以高效萃取山桐子油。
2016, 32(11):158-1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6
摘要:以野生沙葱花为原料,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临界CO2提取沙葱花挥发油工艺,并对挥发油进行GC—MS检测分析。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应用 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沙葱花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9 ℃,萃取压力29 MPa,萃取时间1.2 h,流速20 L/h,挥发油得率预测值为19.36%,验证值为18.90%。通过GC—MS分析,分离出了29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6. 67%,鉴定出了27种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8种共占37.63%,芳香烃化合物共占30.52%,姜辣素占12.60%。
2016, 32(11):163-165,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7
摘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多酚含量,研究10种大孔树脂对头花蓼总多酚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筛选出适合分离纯化头花蓼总多酚的树脂,并以总多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对HPD-722纯化头花蓼总多酚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D-722为纯化头花蓼总多酚的最佳树脂。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控制在2.0~4.5 mg/mL,上样流速2 BV/h,用体积为7.5 BV的50%乙醇溶液集中洗脱。纯化后总多酚的含量可达到59.02%。
2016, 32(11):166-168,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8
摘要:采用内部沸腾法对金银花多糖进行了提取,重点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水料比对金银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为20%、提取温度为95 ℃、提取时间为5 min、提取水料比为301(mL/g)时,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12.89%。
2016, 32(11):169-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39
摘要:为了提高枳实的综合利用价值,在已有的枳实中橙皮苷提取工艺的基础上,研究枳实中辛弗林与橙皮苷联产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和辛弗林含量,枳实原料经粉碎后pH 0.3盐酸溶液浸提,滤液采用Dowex 50(H+)强酸阳离子交换、真空浓缩得到辛弗林;滤渣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制得橙皮苷,对联产工艺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重复16批次联产中试。联产工艺获得的橙皮苷纯度95.0%~98.0%,提取率为24.0%~28.0%;辛弗林纯度20.0%以上,辛弗林工业化提取率3.0‰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联产工艺收益明显上升。
2016, 32(11):174-1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0
摘要:以高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Lp-S2为出发菌株,研制直投式发酵剂。并对发酵剂离心工艺及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Lp-S2 的离心工艺为:离心温度4 ℃,离心时间30 min,转速6 000 r/min,该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p-S2离心收得率为83.8%。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冷冻保护剂的优化。冷冻保护剂的最佳组合是15%海藻糖,15%葡萄糖和10%脱脂乳粉。植物乳杆菌Lp-S2直投式发酵剂,冻干存活率为39.2%,最佳预冷时间为6 h。直投式发酵剂活菌数达到1.5×1012 CFU/mL。
2016, 32(11):178-1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1
摘要:以紫薯和苦荞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紫薯苦荞复合醋饮料,并分析其风味组成。将紫薯和苦荞分别粉碎、调浆、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制得紫薯醋和苦荞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紫薯苦荞复合醋饮料的最优配方:紫薯醋原液4 mL、苦荞醋原液4 mL、蔗糖4 g、果葡糖浆4 g,加水定容至100 mL;该条件下制备的醋饮料具有紫薯和苦荞特有醋香味、色泽红亮、酸甜可口。HPLC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紫薯苦荞复合醋饮料共检出乙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等7种有机酸,苯乙醇、苯甲醛、乙酸苯乙酯等14种挥发性成分。
2016, 32(11):183-1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2
摘要:以玉米浆作为重组大肠杆菌培养基的主要碳源和氮源,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选择玉米浆、MgSO4和微量元素3个因素对玉米浆培养基进行响应面设计,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基因工程菌最佳的玉米浆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的玉米浆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浆26 g/L,MgSO4 2.1 g/L,微量元素7 mL/L。该条件下,重组大肠杆菌产海藻糖合成酶酶活达到120.5 U/mL。试验证明了玉米浆作为重组大肠杆菌培养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生产海藻糖合成酶的可行性。
2016, 32(11):187-19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3
摘要: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苍子油微胶囊,探讨不同壁材对乳液稳定性和山苍子油微胶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优化山苍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以羟丙基-β-环糊精/阿拉伯胶(HP-β-CD/AG)为壁材制备的山苍子油微胶囊为颗粒大小均匀、流动性好的圆球形,其他壁材制备的山苍子油微胶囊出现凹陷、皱缩和聚集现象。制备山苍子油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为:WHP-β-CD/AGWLCO 6.0,进料流量3.10 mL/min,进风温度171.0 ℃,该条件下山苍子油包埋率为83.80%,包埋率与3个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合理可靠。
2016, 32(11):191-193,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4
摘要:以新鲜铁棍山药为材料,采用光纤插入物料中心在线控制微波干燥的物料温度、厚度的方式进行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进行干燥加工处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样品中的多糖,同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经不同干燥参数制备的样品的多糖得率,以自制作微波干燥系统进行重量记录以及物料的温度控制,色差计测样品色泽进而评价干燥的效果。结果发现:在控制不同的物料温度且厚度为5 mm时,最高的多糖得率的物料温度为50 ℃且此时白度值最大,但所需干燥时间最长;物料温度为60 ℃时改变物料的厚度,得到最高的多糖得率的物料厚度为5 mm。综合比较可知,实际微波干燥生产时以温度60 ℃且物料厚5 mm干燥的效果更好。
2016, 32(11):194-197,2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5
摘要:为了提高香蕉片干制后的颜色品质,获得最佳护色方法,以褐变度和L*值为考察指标,研究植酸、抗坏血酸、氯化钠、EDTA、柠檬酸5种褐变抑制剂对干制香蕉片颜色品质影响,并优选出提高干制香蕉片颜色品质的护色方法。结果表明:单一护色剂护色效果依次为植酸>柠檬酸>EDTA>氯化钠>抗坏血酸,将鲜切香蕉片放入植酸(质量分数为0.9%)和柠檬酸(质量分数为0.3%)组成的复合护色液中浸泡20 min,干制后的香蕉片L*值达65.93,褐变抑制率达84.4%。
2016, 32(11):198-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6
摘要:提出了一种针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烟草提取液净化提质的醇沉处理方法,通过在烟草提取液预浓缩后加入95%乙醇进行沉淀处理,再进行离心去除沉淀杂质,去除烟草提取液中果胶和蛋白质等不利于感官品质的大分子物质,考察了预浓缩固形物含量、醇浓度、醇沉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醇沉效果和提取液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造纸法再造烟叶烟草提取液预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20%,加入占预浓缩液体积浓度40%的95%乙醇,处理90 min后,在4 000 r/min转速下离心处理5 min,去除沉淀后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40%,得到烟草浓缩液感官品质最佳,香气质和烟气浓度显著提高,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整体感官评吸得分最高可提高2分;相比未醇沉的原生产工艺条件下烟草提取液,蛋白质和果胶去除率可达55.18%和47.95%。
2016, 32(11):202-2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7
摘要:通过对长沙市岳麓区123名老年人对保健食品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待保健食品消费的态度趋于理性,对于动机方面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在选择地点方面侧重专卖和药店,关注保健食品的疗效等;保健食品消费呈现出一种年轻化、平民化、理性化以及风险化趋势。文章分析了影响老年人保健食品消费的显著性因素,并提出了安全防范的措施与建议。
2016, 32(11):207-2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8
摘要: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最重要的活性之一就是抗氧化活性。食用菌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萜类和硒类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抗氧化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进一步发掘和利用食用菌的食药用价值,扩大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
2016, 32(11):212-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49
摘要:植物多糖是一类纯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来源广泛,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疲劳等众多活性功能。多糖的活性受种类、部位以及提取方法等因素影响。文章从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取方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糖活性的探索与利用提供参考。
2016, 32(11):217-2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50
摘要:文章概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葛属植物功能营养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开发应用的主要成果,对旱粮作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葛的进一步高效开发,提升其科技与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2016, 32(11):225-2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51
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高效、快速、无损、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品质分析与测定。文章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分析、煎炸过程中的变化、掺杂掺假油的分析以及品种的鉴别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与展望。为进一步深化研究食用油品质,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2016, 32(11):229-231,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52
摘要:《食品安全法》在保健食品监管方面作出的重大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保健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然而,该法的相关规定仍存在很多模糊的地方。为此,建议应当统摄原卫生部发布的文件及《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制作一份统一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完善保健食品的备案审查、审核制度,将营销行为纳入保健食品经营许可的管理范畴,从源头上杜绝虚假宣传,并苛以严厉的法律责任;保健食品的注册、备案开展分类管理;重申企业标准的重要性并予以进一步规范、明确。只有真正落实上述措施,才能确保保健食品行业的有效监管,破解当前保健食品监管的乱象局面,进而全面促进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6, 32(11):232-2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11.053
摘要:现代社会食品安全的频发是风险社会在食品领域的典型表现。由于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风险的持续化和扩大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特别要求,以及预防性为主的传统刑法规制不足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存在,必须通过扩大食品安全刑法的调整范围、注重恢复性刑法规范,以及坚持谦抑性原则等方式,促成风险社会下中国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顺利转型,更好地达成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律目的。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