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2(1):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1
摘要:利用淀粉蔗糖酶(AS)的转糖基活力修饰蜡质玉米淀粉(WCS),探索不同修饰程度对其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酶反应进程可用对数函数进行模拟;与A型的原淀粉相比,改性WCS的结构更为致密,且呈现出B型结晶特性;改性前后淀粉的支链长度分布变化显著,随着转糖基率(TR)的增加,Fr I(聚合度(DP)>30)组分所占比例显著增加,Fr III(DP<13)组分所占比例显著减小;与原淀粉(抗性淀粉(RS)含量=0.8%)相比,改性WCS的RS含量明显提高(53.1%≤RS含量≤73.6%),随着TR的增加,改性WCS的RS含量呈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TR=88%时,RS含量达到最高(73.6%)。
2016, 32(1):6-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2
摘要:研究酸性氧化电解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通过观察放大5 000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扫描电镜照片发现,经酸性氧化电解水处理后,细菌外部基质基本被破坏,细胞破裂严重,生物被膜态细菌量下降,清除效果明显。增加保存酸性氧化电解水的时间、提高保存温度以及存在有机干扰物时均会显著降低清除效果;闭口储存的电解水清除生物被膜的能力高于敞口保存。有效氯、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对清除效果具有协同作用:有效氯含量较低时,电解水清除能力影响明显,有效氯含量较高时,清除效果无明显影响;低pH值条件下,清除效果较好;氧化还原电位与清除效果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赵娟,沈宁,于静洋,夏书芹,蔡继宝,罗娟敏,徐达,张晓鸣,苏加坤
2016, 32(1):11-1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3
摘要:对10种市售成品卷烟进行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检测以及感官评吸,采用PLSR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游离氨基酸与大部分品质特征指标呈负相关,其中天冬氨酸、组氨酸和苏氨酸对舒适感特性各指标的影响最大,谷氨酸和苯丙氨酸次之;苏氨酸对烟气特性各指标的影响最大,谷氨酸和组氨酸次之。说明适量降低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可以提高卷烟感官品质。总氨基酸对成品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不如游离氨基酸明显。
2016, 32(1):18-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4
摘要:为探究3株嗜热链球菌ST-5P、ST-7P、ST-134P产胞外多糖(EPS)的稳定性,将其分别接种到胞外多糖选择性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30个周期(24 h/周期)。结果表明:3株菌在传代过程中的增殖和产酸能力均保持稳定;但其产胞外多糖能力的稳定性不同,ST-7P的稳定性显著高于ST-5P和ST-134P。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活菌数、pH值与EPS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2016, 32(1):22-2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5
摘要:试验以酯化酶活力、总酯含量和代谢产物丰富度为指标,于酒曲中分离得到的62株真菌中筛选出优良产香微生物。结果表明:酵母Njsys-YT3和霉菌Njsys-MD45都具有较高的酯化酶活力和酯合成能力,且能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Njsys-YT3的酯化酶活力为16.58 U/mL,总酯含量为0.22%;Njsys-MD45的酯化酶活力为7.18 U/mL,总酯含量为0.14%。通过对Njsys-YT3和Njsys-MD45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Njsys-YT3和Njsys-MD45能够在酒精浓度12.5%,温度36 ℃,pH分别为3.2和3.6的条件下生长,具有较高的抗逆耐受能力。
2016, 32(1):26-3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6
摘要:为提高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产蛋白酶的能力,对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最适C源及其添加量、最适N源及其添加量、温度、种龄、摇床转速、装液量、pH、时间、接种量等条件对菌株产蛋白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9个影响因素中筛选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蛋白胨添加量、温度和装液量;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蜡状芽孢杆菌发酵产酶条件的最优条件为:蛋白胨添加量7.9 g/L,温度26.7 ℃,装液量56.4 mL。优化后,蛋白酶活力达到753.67 U/mL,比初始蛋白酶活力(249.50 U/mL)提高了2.02倍。
2016, 32(1):31-3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7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大头菜的现代发酵工艺,比较自然风脱水、热风干燥脱水、热风干燥脱水联合人工接种对大头菜发酵产品的感官、理化和色度的影响。结果发现,50 ℃为最佳的热风干燥脱水温度,热风干燥脱水大头菜产品色泽偏白,香味不足,且大头菜特有的滋味也弱,感官总分值较低,其氨基态氮含量、乳酸含量、a值(红度)和b值(黄度)显著低于自然风脱水组;热风干燥脱水大头菜人工接种乳酸杆菌组的氨基态氮和乳酸含量、b值(黄度)和感官总分值显著高于未接种的对照组,其色泽、气味和滋味都接近于自然风脱水组。综合试验结果,热风干燥脱水虽然能有效提高脱水效率,但对发酵产品品质有不良影响,而人工接种乳酸杆菌能有效改善热风干燥脱水大头菜发酵产品的品质。
2016, 32(1):34-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8
摘要:对四川腊肉中乳酸菌进行筛选,研究其产酸特性及氨基酸产物。利用可培养方法,对四川腊肉中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利用16S rDNA的序列测定技术对其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NaCl浓度、亚硝酸浓度条件下的生长代谢、产酸能力进行研究及发酵产物中氨基酸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分离菌株对数生长期为6~18 h;最适产酸作用温度范围为30~40 ℃;最适产酸作用pH范围为5.5~6.0;对NaCl及NaNO2耐受能力分别达6.0%和150 mg/L;分离菌株释放游离氨基酸11种,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76%,可为后续该植物乳杆菌在发酵肉类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2016, 32(1):38-4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09
摘要: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食用醋品牌进行快速无损溯源。收集市场上保宁、东湖、恒顺、镇江4个品种共152份具有代表性的食用醋样品,采集它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rtion,MSC)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聚类分析,根据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选取主成分数,然后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预测模型,选取合适的 SVM核函数,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对食用醋品牌分类正确率可达100%。
2016, 32(1):41-4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0
摘要:以拉曼光谱技术为手段,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来自黑龙江、江苏、湖南3个产地共123份大米样品的光谱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得到的拉曼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大米快速分类判别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种类、产地和品种的大米进行粗分类鉴别;选择不同种类、品种和产地的稻米样本建立相应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其中2/3的样本作为建模训练集,1/3的样本作为建模校正集,按照种类、产地、品种建立的模型其训练集样本正确判别率均为100%,校正集样本正确判别率分别为100%,100%,94.12%。因此,研究所建立的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大米种类、品种及产地。
2016, 32(1):46-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1
摘要:研究金属三片罐内涂层中三聚氰胺迁移进入酸性饮料中的迁移规律,并以模拟物为体系建立迁移数学模型,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温度越高,迁移进入酸性饮料中的三聚氰胺的速度越快,迁移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但迁移值远低于欧盟的限量标准30 mg/kg。所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金属三片罐中三聚氰胺的迁移行为,为评估三片罐在食品包装中的安全性提供试验依据。
邓维琴,李阿霜,彭贤,刘霜霜,胡凯弟,张梦梅,何利,陈姝娟,韩新锋,刘书亮
2016, 32(1):51-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2
摘要:采用HPLC—UV法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己烯雌酚(DES)的含量。根据霉菌和细菌发酵体系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提取方法,以Sepax GP-C18柱(150 mm×4.60 mm,5.0 μm)为色谱柱,甲醇水(73,V/V)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42 nm处检测。结果显示DES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为7.714 min,在0.5~5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 3。细菌发酵液中DES平均回收率为94.04%,RSD为2.33%;霉菌发酵液中DES平均回收率为95.24%,RSD为1.05%。DES的检出限不大于0.30 mg/L。运用该方法测得实验室保藏的4株菌5 d内对25 mg/L的DES降解率分别为62.38%,64.72%,53.38%,88.34%。该方法检测微生物降解体系中DES简单、快速、准确、分离度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
2016, 32(1):56-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3
摘要:针对转基因玉米的特异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X342369)设计引物,建立转基因玉米NK603品系特异性基因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LAMP法检测转基因玉米NK603品系成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性检出限为0.1%。该方法快速、简便,可在作物转基因筛查中推广使用。
2016, 32(1):59-6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4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市售4种袋装白酒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DMP、DEP、DBP、DEHP、DnOP)的含量,建立快速、准确测定白酒样品中5种增塑剂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用正己烷液相萃取处理样品,结果表明:5种邻苯二甲酸酯线性范围均为0.01~2.5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064 7%~1.479 8%,加标回收率为95.93%~99.80%,说明该方法准确可信。4种市售塑料袋包装白酒样品均不同程度超出邻苯二甲酸酯类0.05 mg/kg的检出限,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白酒中有较大的迁移。
2016, 32(1):63-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5
摘要:针对3种不同类型聚乳酸(PLA)专用螺杆的计量段结构,运用Polyflow软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3种不同类型混炼结构,分析聚乳酸挤出过程的三维等温流场。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不同的单螺杆结构,流道内聚乳酸各物理量的值存在较大差异性;普通型单螺杆的熔体的轴向速度和压力较大,利于螺杆挤出过程,但熔体剪切速率小、熔体黏度大,从而导致挤出熔体质量较差;菠萝型单螺杆的熔体的轴向速度和剪切速率较大且黏度值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塑化能力;菠萝型和销钉型单螺杆在流道内会出现环流的情况,不利于熔体输送。
2016, 32(1):68-7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6
摘要:采用POLYFLOW软件对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中食品熔体的三维等温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粒子示踪技术,探索不同螺棱间隙(0.4,0.8,1.2 mm)对食品熔体流场和混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螺棱间隙的减小,螺棱顶端的剪切速率增大,食品熔体平均黏度变小,螺杆的轴向输送能力变差;随着螺棱间隙的增大,食品熔体的停留时间先增后减,分散混合能力变差。当螺棱间隙增至1.2 mm时,物料停留时间反而比间隙值为0.4 mm时长,说明螺棱间隙过大,食品物料的停留时间将难以控制,同时对各物料组分的混合效果也较差。螺棱间隙对熔体流场和混合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螺棱间隙为0.8 mm时,既能保证对熔体的输送能力,又能保证良好的流场分布和混合效果,为比较理想的螺棱间隙。
2016, 32(1):73-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7
摘要:提出一种经济实用的闭合磁芯式脉冲变压器,对原有脉冲变压器加以改进,以提高耦合系数减小漏感,减少输出脉冲电压上升沿时间。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分析并进行试验测试,通过对原有的脉冲变压器增加反向并联辅助绕组接入初、次级绕组加以改进,对脉冲变压器的耦合和输出特性进行研究,对重要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试验中的脉冲信号为占空比5%、频率10 kHz的方波脉冲,采用有辅助绕组的脉冲变压器,比无辅助绕组的脉冲变压器的输出脉冲电压上升沿减少了200 ns,试验结果证实该理论设计具有合理性。
2016, 32(1):77-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8
摘要: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是目前的热门杀菌技术,但因杀菌成本的问题影响了其工业化进程。文章从波形能量利用率、处理室能量利用率的角度对PEF杀菌设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形越接近于方波能量利用率越高,而电导率高的物料能量利用率明显高于低电导率的物料。通过增加处理室的功率可提高整体能量利用率。
2016, 32(1):81-8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19
摘要:采用由PLC控制可调节间歇式微波干燥方式,根据物料的原始水分调节间歇的速度,来提高板椒干燥的品质。微波干燥箱采用旋转抛物面导波设计,可使腔内微波加热更加均匀;每个微波干燥腔内微波的功率为4 kW;一个微波干燥箱与一个物料冷却箱设计为一个加工单元,可以按生产线的需要灵活地增加或减少加工单元,整个生产线设计成蛇形隧道式结构,这种蛇形结构使设备结构紧凑、减少场地占有面积;其控制系统采用PLC与光纤温控系统控制,可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通过对板椒的加工生产试验得出,板椒的干燥品质良好,成品率达到98%以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2016, 32(1):84-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0
摘要:基于多重参考系法和Realizable k-ε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双层CBY桨搅拌槽内不同桨间距下流场进行整体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考察桨间距对流场分布、上下层桨叶区速度及功率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桨间距的增大,槽内流体流型由“连接流”变为“分散流”,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桨间距对下层桨叶区速度影响较大,对上层桨叶区速度影响不大;随着桨间距的增大,搅拌功率逐渐增加,单位体积功率逐渐降低。
2016, 32(1):87-9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1
摘要:基于CFD软件Fluent,对某种新型二氧化碳培养箱及其工艺参数,建立气体流动、传热的数学模型。对其内部的流动、传热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并对开关门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箱打开外门5 s内,外界空气对箱内温度影响不大;打开玻璃门25 s内,外界空气对箱内温度影响区域顺序分别为从门框附近到箱体内部,从箱内下部到上部,从开门位置的左壁面到已开启的外门一侧的右壁面附近区域;关闭外门后,箱内靠近背壁面以及右壁面附近区域温度的恢复效果较好,靠近门附近区域的温度较难恢复。
2016, 32(1):92-9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2
摘要:采用PFC3D软件建立球磨介质运动的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赋予不同的边界条件,对三七球磨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磨球的运动情况和球体之间的平均接触力,研究不同的球磨因素对三七球磨法超微粉碎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验证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影响三七球磨粉碎的关键因素依次为转速>球料比>中小球比,对应的最佳水平为:转速500 r/min,球料比81,中小球比14,为三七球磨法超微粉碎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给出了因素水平参考范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016, 32(1):96-9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3
摘要:撞击声分析是新型的坚果品级检测方法。为了研究开、闭口榛果的撞击声特性,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声信号的梯度累积特征、线性频谱特征和梅尔倒谱系数(MFCC)特征参数。研究结果显示:撞击声信号的累积梯度特征参数计算方便,阈值判断简单易行,识别精度可达80%左右;撞击声信号的线性频谱特征明显,闭口榛果撞击声能量集中在5~8 kHz频段内,开口榛果撞击声能量趋于全频段内分散,较难寻找固定的频率特征参数;开闭、口榛果的辨识不能直接采用撞击声信号的MFCC特征参数,需要引入特定统计模型或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特征参数进行训练,进而实现开闭、口榛果的模型识别。
2016, 32(1):100-10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4
摘要:设计一种外螺纹旋风铣及其控制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触摸屏为人机界面,伺服电机和交流电机为执行机构,通过参数设定,对不同规格的榨油机榨螺进行加工。该系统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旋风铣削加工榨螺可一次成型,与原机床旋风铣削相比不需要调整靠模板、降低了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排除了人为误差使得进刀角度更为精确。
2016, 32(1):103-1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5
摘要:以六安绿茶为原料,研究理条温度、理条时间和投叶量对理条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理条工艺条件进行选择优化,得出最佳工艺组合为:理条温度90 ℃,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1.0 kg;再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多元一次回归和多元二次回归,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程序优化结果为:理条温度93 ℃,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1.0 kg,优于正交试验的最佳工艺组合。
2016, 32(1):106-1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6
摘要:以先分级再去皮为思路,结合荔枝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一种新型连续式荔枝分级去皮机。该设备将光束遮断式分级机构和去皮机构有机地融为一体,制成光束遮断式分级机构对荔枝进行分级,运用先开口后撕裂的原理制成去皮机构对荔枝进行去皮。可以连续完成荔枝加工中的分级、有序上料、割口、去皮、果实收集5个过程。既可以实现荔枝的连续高效分级和去皮操作,又可以保持荔枝的完整均匀形态。有利于实现荔枝分级去皮自动化,便于工业化生产。
2016, 32(1):110-11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7
摘要:以黄冠梨果实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黄冠梨常温贮藏褐心病发生的控制效果及相关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显著抑制黄冠梨常温贮藏期间果心褐变的发生,降低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抑制乙烯释放速率,推迟乙烯释放高峰出现的时间,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黄冠梨果实的品质,保鲜效果显著。且1-MCP对黄冠梨褐心的控制效果与成熟度密切相关。
2016, 32(1):114-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8
摘要:以条斑紫菜为原料,研究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的超高压处理对其微生物、色泽及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和保压时间对紫菜微生物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保压时间延长,处理压力升高,菌落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保压时间超过15 min后微生物杀灭效果变化不显著;保压时间15 min,压力600 MPa,菌落总数降低了2.44 lg CFU/g。紫菜硬度随着处理压力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但压力和保压时间对硬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保压时间15 min,压力600 MPa时,紫菜硬度与未处理的紫菜硬度相比变化较小。处理时间对L值无显著变化(P>0.05)。超高压处理条斑紫菜,处理压力600 MPa,保压时间15 min时,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较好,硬度和色泽也没有较大的变化,利于开发出新鲜高值的紫菜新产品。
2016, 32(1):117-1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29
摘要:为了研究灵武长枣新鲜度与介电特性参数的关系,利用LCR测试仪在1.995 kHz下测试长枣的介电特性参数,并对其介电特性参数和品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枣的介电损耗因子ε″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对相对介电常数ε′仅与呼吸强度显著相关(P<0.01)。根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失重率的变化规律,将长枣分为3个新鲜度等级。以介电损耗因子ε″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参数,利用BP神经网络结构建立长枣的新鲜度预测模型,新鲜度等级平均识别率达到81.67%,可用来预测灵武长枣的新鲜度。
2016, 32(1):121-1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0
摘要:为解决传统条形码技术仓储管理系统的低效率、低准确性、信息传输易被干扰等问题对冷链仓储带来的不便,以射频技术和数据库为基础,设计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冷冻冷藏食品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根据冷冻冷藏食品仓储管理的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仓储管理中心、手持终端系统、固定式终端系统和叉车终端系统,并完成控制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该系统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可有效提高冷冻冷藏食品的仓储管理效率。
2016, 32(1):125-12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1
摘要:对10种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进行具有抗氧化活性菌株的筛选,并对高效抗氧化活性菌株进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为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以发酵粗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大型真菌液体发酵的培养条件,并验证。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种真菌中,有4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占40%,其中以木耳Auricuiaria auricular CZSWXY0012的抗氧化活性为最高。最优的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5 g/L,酵母膏2 g/L,MgSO4 0.2 g/L,CuSO4 6 mg/L,K2HPO4 3.2 g/L,pH 6.0,温度27 ℃,装液量100 mL/250 mL,发酵培养8 d。野生食药用大型真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016, 32(1):130-1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2
摘要:为探讨不同方法对冷榨藤椒油油树脂的提取效果,筛选适宜提取油树脂的方法,并探讨不同方法提取对冷榨藤椒油油树脂风味成分的影响。以冷榨藤椒油为原料,分别采用水浴、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油树脂,并通过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油树脂风味成分。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油树脂在270 nm处的吸光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超声波>水浴>微波;经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20(mV),功率400 W,温度40 ℃,时间40 min;GC—MS检测发现,有机溶剂提取法得到的油树脂,均含有较丰富的风味成分,但不同方法提取的油树脂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不同。其中,以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的成分种类最多,其特征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也最高(柠檬烯4.62%,芳樟醇63.07%,亚油酸甲酯5.11%),水浴次之,微波提取的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均最低。
2016, 32(1):135-1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3
摘要:选用脱脂米糠提取水溶性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期望通过改性处理提高其功能活性。将米糠多糖与单氯乙酸(MCA)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将得到的终产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其证明在未改变原有基团的条件下成功完成羧甲基修饰。试验结果表明,米糠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2 ℃、反应时间2.5 h、NaOH溶液浓度1.20 mol/L、MCA剂量3.20 g,在该条件下可以得到反应产物取代度的最大值,为0.99。
2016, 32(1):140-14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4
摘要: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对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文冠果壳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纯化后文冠果壳总黄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文冠果壳总黄酮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为:采用XAD-1600树脂,上样液pH=4,上样浓度0.5 mg/mL,吸附时间6 h,上样流速2 BV/h,洗脱液流速
2016, 32(1):144-1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5
摘要:以湖南香柚落果为原料,采用乙醇超声提取香柚黄酮类化合物,以吸附量、回收率、纯度和吸附率等为考察指标,综合比较AB-8、NKA-9、D110和ADS-17 4类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香柚黄酮类化合物的效果,并对筛选出的最适树脂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湖南香柚总黄酮的吸附量最高,达0.70 mg/mL;AB-8大孔树脂适于分离湖南香柚中黄酮的物质,其分离优化条件为:径高比110;吸附流速1.5 BV/h,淋洗液pH值4.0,洗脱剂为70%的乙醇,洗脱剂用量4 BV,解析流速2 BV/h,树脂重复使用3次。
2016, 32(1):148-1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6
摘要:以乌饭树叶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探讨液固比、微波功率、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乌饭树叶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微波辅助提取乌饭树叶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与传统热水浸提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微波提取对乌饭树叶黄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微波辅助提取乌饭树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40 W,超声功率50 W,温度69 ℃,液固比51∶1(V∶m),时间11 min,该条件下,乌饭树叶黄酮的得率为3.6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超声—微波辅助提取对乌饭树叶黄酮结构没有影响。
2016, 32(1):154-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7
摘要:为了优化果胶酶作用下水提取山楂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超声辅助果胶酶提取山楂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预煮时间30 min,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温度50 ℃,超声功率150 W。该条件下,提取的山楂汁中类黄酮含量为335.32 mg/100 mL。与传统水浴振荡提取比较,超声波辅助显著缩短了类黄酮的提取时间。
2016, 32(1):158-1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8
摘要:探索超声波辅助樟芝菌丝体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樟芝活性成分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设置固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4个因素,优化樟芝菌丝主要活性物质多糖和三萜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获得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樟芝菌丝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30(mV)、超声功率120 W、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55 ℃,该条件下菌丝多糖提取量为26.319 mg/g;樟芝菌丝三萜化合物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30(mV)、超声功率210 W、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min,该条件下菌丝总三萜提取量为38.624 mg/g。
2016, 32(1):162-1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39
摘要:从辣椒粕中提取粗蛋白,建立蛋白酶水解辣椒粕分离蛋白制备呈味肽的最佳条件。以水解度和肽得率为指标,对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4种酶水解辣椒粕分离蛋白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的水解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复合蛋白酶作用的固液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pH值及酶解温度作为试验因素,初步确立复合蛋白酶的水解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终确定复合蛋白酶水解辣椒粕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0(mV),酶用量2.0%,酶解时间4 h,酶解pH值6.5,酶解温度50 ℃。通过实验验证,在该条件下,复合蛋白酶对辣椒粕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水解效果,其水解度为19.60%,肽得率为6.30%。
2016, 32(1):167-17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0
摘要:为探究提取葛根中葛根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葛根素浓度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葛根素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提取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葛根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5(mV)、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60 ℃,该条件下所得葛根素为预测值的96.79%,HPLC检测结果与葛根素标准品一致。
2016, 32(1):172-1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1
摘要:以蒙古口蘑菌丝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口蘑菌丝体多糖,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口蘑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为18%(额定功率900 W)、超声时间20 min、液料比401(Vm)、提取温度75 ℃时,口蘑菌丝体多糖提取率高达13.96%。
2016, 32(1):175-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2
摘要:为探究热风干燥温度对甘薯粉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干燥温度对甘薯粉色泽、复水性、粒径、黏度、堆积密度、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对甘薯粉的复水性、粒径、黏度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干燥温度升高,失水速率增加,干燥时间缩短,淀粉含量增加,干燥温度为80 ℃时,甘薯粉的粒径最小,复水性最好,呈现出较好的色泽。
2016, 32(1):179-18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3
摘要:以大佛指银杏果为原料,研究漂烫温度和时间对银杏果POD酶失活时间、水分含量、淀粉糊化度,以及对真空油炸银杏果微观结构、质构、脂肪含量、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漂烫温度和时间的增大,POD酶失活时间逐渐缩短,而银杏果中淀粉糊化度和水分含量逐渐升高;漂烫时间越长真空油炸银杏果的脆性和色泽越好,但真空油炸银杏果的脂肪含量越高;100 ℃漂烫5 min时银杏果真空油炸后能形成多孔状,且感官评分最高。综合考虑,采用100 ℃条件下对银杏果进行漂烫5 min处理。
2016, 32(1):183-18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4
摘要:采用由两种脂肪酶组成的复合酶体系酶解黄油制备天然奶油香精,结合酸价及感官评定,筛选出脂肪酶组合为Palatase 20000L、Lipase MER。经优化后确定复合酶酶解黄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alatase 20000L添加量0.18%(m/m),Lipase MER添加量0.09%(m/m),酶解温度40 ℃,时间9 h,pH 7.0。通过GC—MS分析,风味成分主要由短中链脂肪酸、少量酮、内酯、酯等11种成分构成。经烘培应用评定,产品奶香厚重,口感饱满,未夹带苦涩味等不良后味,且留香持久。
2016, 32(1):188-19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5
摘要:将紫苏叶超微粉加入到面团中,测定面团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以及发酵特性;用添加紫苏叶超微粉的面团制作面包,并对其比容、保水性、老化度及面包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紫苏叶超微粉添加量小于6%时,面团的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变化不明显,发酵体积增大,获得的面包保水性高、老化度低、比体积大,且感官品质较好;当紫苏叶超微粉添加量为6%~8%时,面团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及发酵特性均呈现下降趋势。
2016, 32(1):192-19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6
摘要:为了提高板栗的脱壳去皮率,采用微波—烘烤联合工艺对板栗进行脱壳去皮,并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微波时间、烘烤时间、烘烤温度对板栗脱壳去皮率和栗仁色差L*值的影响,分别以脱壳去皮率和色差L*值为指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微波时间123 s,烘烤温度171 ℃,烘烤时间128 s的条件下,板栗脱壳去皮率可达97.96%,栗仁色差L*值为56.67;在微波时间137 s、烘烤温度167 ℃、烘烤时间116 s的条件下,栗仁色差L*值为58.94,板栗脱壳去皮率为95.45%。
2016, 32(1):195-19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7
摘要:为了实现芸豆与大米共煮同熟的目的,采用恒温浸泡、低压蒸煮和热风干燥技术对芸豆进行预熟化研究。以浸泡温度、低压蒸煮压力和低压蒸煮时间为自变量,以糊化度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设计,得到芸豆预熟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0 ℃,低压蒸煮压力50 kPa,低压蒸煮时间5 min,该条件下芸豆糊化度为70.50%。经预熟化处理后的芸豆颗粒外观保持完整,水分含量为7%,在与大米共煮时能实现同熟。
2016, 32(1):199-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8
摘要: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临床上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黄酮类化合物是高效、天然、毒副作用较小的抗肿瘤药物,兼具消炎、抑菌、降血脂和防衰老等多种生物功效。文章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动物模型层面,阐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6, 32(1):202-2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49
摘要:中国的大部分山地丘陵地区一直是苹果、柑橘、梨、樱桃等水果的主要产区,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化存在交通网络不发达、劳动力不足、劳动强度大和劳动效率低等问题。文章概述目前中国学者开发出的自行式和牵引式山地果园运输机的动力、传动、走行等机械结构;给出运输机在启动、上行、转弯、下行、停车等方面的性能及技术指标;分析山地运输机具有的载荷大、质量轻、布轨方便、适用范围较广等特点。并在优化设计、制造工艺、材料选用、轨道布局、使用功能的多元化、果园规划和运输机开发、果园建设的规范等方面,对运输机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016, 32(1):207-21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50
摘要:自吸式反应器具有操作简单、传质性能好等优点,特别是不需要空气压缩机等附件,节省了供气机械的投资和运行,在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化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吸式反应器内涉及气液两相体系,这种两相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混合、传热和传质等过程非常复杂,仍有大量问题需要理论解释。文章对自吸式生物反应器的临界转速、吸气速率、功率、气含率和传质系数的理论模型,以及经验公式进行综述,并对其CFD模拟研究进展做出概括,对于自吸式反应器的放大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6, 32(1):213-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51
摘要:电子舌作为研究液体样品味觉信息的新型分析检测设备,近年来已经在食品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电子舌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真实味觉评价方法的异同点,相关设备研究应用现状,以期为开发商业化应用的电子舌设备提供新的思路。
2016, 32(1):217-2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1.052
摘要:红外辐射干燥技术因具有脱水效率高、环保、可对物料局部加热等优点,在果蔬和粮食加工中已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农产品干燥特点入手,对国内外红外辐射干燥技术在果蔬和粮食干燥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总结,并分析目前红外干燥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可以通过与其它新兴干燥技术相融合的方式来提升干燥品质,同时还指出了红外辐射干燥技术在未来果蔬和粮食加工应用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