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1(5):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1
摘要:挤压法制备糖玻璃化胶囊是一种适合热敏性物质包埋的低温胶囊化方法。基质的选择是胶囊化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试验设定挤压腔各段温度分别为T1(65 ℃),T2(85 ℃),T3(105 ℃) 和T4(95 ℃),螺杆转速为60 r/min,喂料速度为1.2 kg/h,以麦芽糊精及添加蔗糖和变性淀粉的麦芽糊精为基质,以甜橙油为芯材,制备糖玻璃化胶囊,考察不同基质对糖玻璃化甜橙油胶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配方挤压所得产品均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当以单一麦芽糊精为基质时,所得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8.52 ℃。在所选麦芽糊精基质的基础上,添加蔗糖和变性淀粉,所得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降低和增加。热重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胶囊的玻璃化结构逐渐被破坏,精油逐渐释放,其中复合基质比单一基质的芯材释放速度更慢,尤其是添加变性淀粉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甜橙油主要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玻璃化基质中。
2015, 31(5):8-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2
摘要:针对生产聚氨酯所用的原材料价格昂贵、不可再生的问题,采用粮食加工废弃物——稻壳中的木质素为原料,部分取代聚醚多元醇合成聚氨酯。通过乙醇法从稻壳中提取木质素,再以环氧氯丙烷对其改性,来增加木质素中的活性羟基数量及在聚醚多元醇中的溶解度,以增加木质素的反应活性和提高取代聚醚多元醇的程度;从而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和其他助剂混合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木质素聚氨酯泡沫材料。研究结果为稻壳基木质素聚氨酯泡沫材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案,也使稻壳的回收再利用成为可能。
2015, 31(5):11-1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3
摘要:研究不同盐浓度下黄原胶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肌原纤维蛋白(MP)复合体系凝胶特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3 mol/L NaCl条件下,低含量SPI有利于MP—SPI复合体系的凝胶及提高凝胶持水性;黄原胶也可提高MP—SPI复合凝胶的持水性。环境扫描电镜显示:黄原胶的强持水能力及大豆蛋白的填充起到了凝胶促进作用。在高盐浓度下,SPI的加入,对于MP—SPI复合凝胶强度和持水性均有破坏效应;对于纯MP凝胶,黄原胶的加入会弱化凝胶强度,但可提升凝胶持水性;对于MP—SPI复合凝胶样品,随着黄原胶用量的增加,肌纤维蛋白—大豆蛋白复合凝胶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均呈现增加趋势。说明多糖—MP—SPI复合体系中,三者相互作用受盐浓度影响显著,在低盐条件下,低浓度大豆蛋白和高浓度黄原胶的加入可较好地改善复合蛋白凝胶性质。
苏加坤,罗娟敏,徐达,赵娟,沈宁,于静洋,夏书芹,蔡继宝,张晓鸣
2015, 31(5):16-2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4
摘要:对10种市售成品卷烟进行淀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以及感官评吸,采用PLSR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蛋白质、淀粉与收敛、喉部刺激、鼻腔刺激三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降低卷烟中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可以有效降低卷烟的收敛性,减少鼻腔刺激和喉部刺激,从而提高卷烟的感官品质。
黎新钦,张静,田兆福,李志华,张鹏,白家峰,于静洋,龙章德,张晓鸣
2015, 31(5):21-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5
摘要:以烟梗烟末浓缩液为基液,通过添加不同的氨基酸与糖类进行美拉德反应,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反应条件为:甘氨酸和木糖比2∶1(m∶m),木糖添加量6%,反应体系初始pH 6.5,最适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3 h。评吸结果表明:添加木糖与甘氨酸制备的美拉德反应液香味成分充足,能明显减轻薄片的杂气和木质气,改善薄片的吸味品质。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并结合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果表明:甘氨酸与木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产生了较多对烟草香味贡献较大的吡嗪类、吡啶类和呋喃类等风味物质。
2015, 31(5):28-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6
摘要:为研究干燥工艺(薄板烘丝和气流烘丝)对烟叶不同部位(上、中、下3个部位)香味成分的影响,以山东潍坊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两种干燥工艺下烟叶不同部位热裂解香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两种工艺干燥后烟叶各部位香味成分总量均有所增加;上、中部烟叶经薄板烘丝后香味成分总量的增加量大于气流烘丝的,而下部烟叶与之相反。
2015, 31(5):32-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7
摘要: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2012年和2013年瓶储陈酿的13个红葡萄酒样品为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 L*a*b*均匀色空间参数,来量化葡萄酒的颜色指数,初步研究均匀色空间下红葡萄酒颜色的量化分级。数据量化结果表明:在标准光源D65下,所测试的红葡萄酒色相分为3级,紫红、胭脂红、宝石红;彩度分为5级,灰、淡、中、浓、鲜艳;明度分为5级,中等、稍亮、较亮、亮、明亮。建立CIE L*a*b*下的模型:Ry CX(1-5)LX(1-5)、
2015, 31(5):36-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8
摘要:针对葵花籽一类不规则形体的边缘检测问题,采用传统的Canny算法有许多局限。文章对其提出三点改进:① 基于梯度统计差分的自适应阀值法,克服了传统算法在目标与背景灰度变化较大时边缘检测会丢失部分边缘的不足,有效提高信噪比;② 基于梯度方向的端点延伸法,弥补了Canny算法在连接分析后得到较多断线边缘的缺陷;③ 基于最长曲线的区域包围法,可去除背景中短小边缘,从而去除目标外围的干扰,实现葵花籽区域的精确定位。试验结果证明,在高复杂背景下改进的Canny算法在葵花籽边缘检测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5, 31(5):39-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09
摘要:取120 d奶公犊不同部位小白牛肉(牛腩、牛柳、牛霖),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采集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GC—MS)对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类化合物在不同部位小白牛肉所占比例不同。其中牛腩的醛类含量最低,只有32.181%,牛腩的烃类含量最高,是牛柳、牛霖的2倍之多,牛霖的酮类含量最低,只有2.928%。不同部位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占总风味含量的比例不同,牛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64种、牛柳48种、牛霖34种。
2015, 31(5):43-46,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0
摘要: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研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中华绒螯蟹血清免疫酶指标的影响。以5 mg/kg体重注射中华绒螯蟹,定期测定血清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酶(ALT)的活力。结果表明:注射药物后,PO、POD、ALP、LSZ、SOD活力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恩诺沙星试验组影响极为显著(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96 h与对照组基本相同;AST和ALT活力在试验期间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喹诺酮类药物以5 mg/kg体重剂量注射对中华绒螯蟹血清免疫酶无明显不良影响,对脏器无损害,此浓度的喹诺酮类药物对中华绒螯蟹有免疫促进作用。
2015, 31(5):47-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1
摘要:为充分利用中药药渣,该研究探索不同中药药渣对毛云芝菌漆酶产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麻黄和芍药药渣可有效促进毛云芝菌漆酶的产量。在选择大黄药渣的基础上,优化药渣培养基的组成为麸皮3%,蛋白胨0.2%,大黄药渣12%,MgSO4 3 g/L,KH2PO4 3 g/L, pH值5.0,该培养基产酶酶活可达到4 828.2 U/mL,约是优化前培养基产酶酶活的1.4倍。
2015, 31(5):51-5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2
摘要:运用潜在类别模型研究食品营养缺乏儿童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的食品营养状况,分析个人遗传、后天的食品营养摄入、母亲的照料及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对留守儿童食品营养状况的影响,经过研究分析,识别出食品营养不良和食品营养状况良好两类留守儿童,其中食品营养不良儿童比例较高,达到69.4%。两类留守儿童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有母亲照顾、后天的食品营养摄入情况和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而非个人遗传因素,据此为改善留守儿童食品营养状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015, 31(5):55-5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3
摘要: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通过对2套引物的筛选,最终选取nuc基因的6条引物建立LAMP反应体系。整个反应在63 ℃恒温条件下进行45 min,即可通过肉眼直接对反应结果进行判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为0.001 ng/μL,且与其他致病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快速、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快速检测。
2015, 31(5):59-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4
摘要: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建立一种PCR技术同步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基因的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简并引物SEAB来扩增靶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05 bp和135 bp,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菌株和4株对照菌株进行PCR检测,评价该引物的特异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DNA系列10倍稀释,对其灵敏性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和B菌株的DNA检测结果呈阳性,4株对照菌株的检测结果呈阴性,通过基因测序证实了PCR产物的特异性,SEB的DNA最低检测浓度为3.58 ng,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20 h。建立了一个特异、快速灵敏的在同一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基因的PCR检测方法。
2015, 31(5):62-65,1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5
摘要:采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法对食品纸塑复合包装材料中汞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采用10 mL浓硝酸,2 mL双氧水,消解4 h可以将0.500 0 g食品纸塑复合包装材料消解完全。优化得出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汞的最佳仪器条件为:负高压210 V,屏蔽气流量900 mL/min,载气流量500 mL/min,注入量0.5 mL,灯(Hg)电流10 mA,原子化器高度10 mm,读数时间10 s,延迟时间1.0 s;选择载流介质为5%盐酸,硼氢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均为5 g/L。汞在0.0~2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测定汞的检出限为0.002 5 μg/mL,回收率为95.93%~97.38%,相对标准偏差为3.02%~385%。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食品纸塑复合包装材料中汞的含量的检测分析。
2015, 31(5):66-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6
摘要: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为研究对象,采用Cleanert S C18固相萃取柱对复杂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基质净化,对上样溶剂、洗杂液、洗脱液等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固相萃取净化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实现对猪肾、猪肝、猪肉样品中的痕量甲巯咪唑准确、灵敏检测。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在3个添加浓度的猪肾、猪肝、猪肉样品中,分析物甲巯咪唑的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RSD,n=3)均小于5%,对3种样品中最低检出限(S/N=3)和最低定量限(S/N = 10)分别为:猪肾0.59,1.97 μg/kg;猪肝0.54,1.80 μg/kg;猪肉0.49,1.63 μg/kg。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可以满足对实际样品中甲巯咪唑的分析检测。
2015, 31(5):70-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7
摘要:为了建立红提葡萄VC含量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应用不同的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在不同特征波长区间内建立定标模型,讨论建模效果,并通过预测集样品验证最优模型的精度。结果显示:在全光谱范围内,应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一阶导数、5点平滑、加权多元离散校正(WMSC)处理得到的定标模型效果最优,交互验证标准差SECV为0.054 3,定标决定系数R2cv为0.920 2,预测决定系数R2p为0.931 8,预测标准差SEP为0.050 0,残差平方和PRESS为0.188 0,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640 0。故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红提葡萄果实VC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模型稳定且精度较高。
2015, 31(5):75-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8
摘要:烟丝宽度是反映卷烟感官品质和物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线阵CCD扫描的自适应烟丝宽度快速测量仪是一种快速、精度高的烟丝宽度检测设备。以娇子(蓝)烟丝为样本,根据烟丝快速测量仪的功能属性确定烟丝的取样方法,将烟丝快速测量仪与胶棒测量烟丝宽度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传统烟丝、膨胀丝、薄片丝3种烟丝物料及TOBSPIN和YS14两种切丝机对快速测量仪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烟丝快速测量仪是较传统胶棒法更为直接、快速、准确的测量方法。相比3种烟丝物料,膨胀烟丝标准偏差最大,薄片丝标准偏差最小;相比两种不同切丝机,YS14型切丝机的符合性和稳定性均优于TOBSPIN型切丝机。
2015, 31(5):80-82,15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19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中,传感器信息准确地捕捉是此类系统的关键。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能有效解决在食品安全生产和监测系统中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号干扰和信道拥堵的问题,并通过MATLAB的仿真结果证明所建立系统模型的合理性。
2015, 31(5):83-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0
摘要:现今消费者对安全食品信任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消费者难以获得相应的安全食品认证的信息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是因为对消费者认知能力的高估、认证机构公信力的不足、行政机关的地方保护主义、媒体报道的失真,以及食品企业对与消费者沟通渠道建设的忽视等问题的存在。因此,必须采取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行政机关向公众及时披露监管信息的制度、对媒体报道建立相应的归责制度,以及建立消费者同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法定渠道等措施,才能保证信息交流下消费者安全食品信任评价机制的构建。
2015, 31(5):86-88,1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1
摘要:根据青核桃去皮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分析青核桃静力学特性,建立青核桃的几何模型;通过对青核桃进行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压力试验,运用Workbench对青核桃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仿真模拟。通过比较压力试验和模拟仿真值,发现二者的结果一致,说明仿真的可行性,所建的力学模型可以分析核桃青皮在去皮过程的破损机理,可为研制新型青核桃去皮机械提供参考依据。压力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施加相同压力条件下,方向并不是去青皮的决定性因素。
2015, 31(5):89-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2
摘要:马铃薯收获后的分选入库作业劳动量大,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有针对性的输送皮带线设备优化研究少有。在参考国外马铃薯分选输送线装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分选、仓储管理特点,提出适用的设计参数并优化仿真,为中国马铃薯分选输送装备设计制造提供参考依据,减轻分选输送的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015, 31(5):93-95,14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3
摘要:针对六自由度关节式食品分拣机器人的结构特点,运用拉格朗日法对所设计的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机器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在ADAMS中对其进行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各关节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力矩以及功率曲线,发现该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运动稳定性以及动态响应性,可为电机选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imDesigner,对所设计的机器人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机械臂设计合理,可为食品分拣机器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指导。
2015, 31(5):96-99,1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4
摘要:为了研究番茄初始速度对测产装置称量精度的影响,建立番茄收获机测产装置的运动仿真模型。以番茄收获机测产装置上的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学理论分析和运动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番茄在测产装置上的运动过程,并考察初始速度对番茄称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为避免番茄运动对称量精度的影响,使番茄在进入称重皮带有效范围之前与称重皮带相对静止,要求从色选皮带传送的番茄的初始运动速度v0在合理范围:0 mm/s≤v0≤1 350 mm/s 。
2015, 31(5):100-10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5
摘要:对目前广泛应用于蛋类企业和养鸡场的蛋壳清洗喷雾系统进行模拟优化,旨在满足蛋壳清洗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利用ICEM软件构建几何模型,使用平面四边形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并针对喷嘴出口末端和喷嘴外轴线区域采用网格加密技术,得到较为优质的网格。将网格导入Fluent,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湍流稳态求解,并在求解时采用VOF两相流模型和TAB液滴破碎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喷水速度与喷水有效半径的关系。利用该尺寸关系,最终得到喷嘴的最佳定位尺寸,从而实现对喷水装置的结构优化。
2015, 31(5):104-10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6
摘要:针对包馅机械的成型刀盘在设计和校核过程中计算复杂的问题,利用Solidworks Motion和Solidworks Simulation结合使用,分析了成型刀具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力矩与速度以及各瞬时应力与变形的变化。
2015, 31(5):107-11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7
摘要:采用夹持水果果梗的方法,设计一套能够适应当前水果在线检测分级需求的水果检测分级机,主要包括水果果梗夹持装置、输送装置、旋转装置以及分级卸果装置。其中果梗夹持装置是本设计的核心部件,它不仅能够独立完成果梗的夹持功能,还能够在其他辅助装置的配合下完成水果的输送、旋转及卸果功能。该果梗夹持装置实现了水果夹持部分与水果的共同旋转,有效避免了水果与机械装置之间的摩擦,使得整个水果检测分级机对水果的机械损伤大大降低,能够很好地满足水果在线检测分级的需求,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2015, 31(5):111-113,16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8
摘要:番茄酱厂依靠大量人力捡拾清除杂质,费时费工,效率低,食品卫生也难以保障。研制可替代人工清理杂草及杂质的自动除杂选果装置,主要由支架、滚筒、防滑花纹传送带、侧挡板、挡杂板、电动机、减速机、光电传感器及自控系统构成。通过试验分析,当除杂选果机工作角度在25°~45°时,装置选果率和除杂率高,且番茄滚落速度快,适合连续处理大量含杂质原料,几乎可以达到100%的果料与非果料杂质的分离。
2015, 31(5):114-1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29
摘要:设计一种基于运动控制器和机器视觉系统的苹果质量分级系统,该系统由检测模块、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等部分组成,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实现苹果质量分级的自动化,提高劳动效率;采用非接触式结构,以克服以往机械式接触对苹果造成的损害,保证分级后的苹果的质量。调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可靠性高、开放性好,分级误差不超过3%、生产效率可达2~5 t/h,可以满足苹果质量分级的要求。
2015, 31(5):117-120,14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0
摘要:针对现有机械制曲曲坯表面提浆性能效果不佳的现状,开发一种回转式双向变频振压制曲机,设计基于PLC的双向变频振压制曲机电气控制系统,完成PLC现场控制软硬件设计和上位机监控程序设计。试验证明所制成型曲坯密度均匀、孔隙度好,软硬适中、易于脱模,外形平正、四角饱满,获得了较理想的表面提浆效果。
2015, 31(5):121-1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1
摘要:啤酒巴氏杀菌机喷淋水的温度是影响啤酒口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设计基于MSP430单片机和GSM无线通讯的啤酒巴氏杀菌机温度远程监控及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核心采用MSP430单片机,温度实时检测采用DS18B20,其为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调节巴氏杀菌机各温区的温度,并实时地将各个测温区域的温度和温度异常报警信息,通过GSM网络传送到监控中心上位机和值班员手机。监控中心值班员也可以通过上位机对各个测温区进行温度设定。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调试方便、控制精度高、可靠性高、可远程集中监控等优点。解决了当前采用各个测温区有各自的温控仪,需要大量的值班员不断巡视等问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率。
2015, 31(5):125-12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2
摘要:设计大枣自动去核切片设备。对大枣自动去核切片设备工作原理进行研究,设计由料盘、毛刷、曲柄滑块机构组成的上料机构;设计采用弹簧连接的柔性装置来实现大枣定位的定位夹紧机构;由槽型凸轮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组成去核机构;采用槽轮机构实现间歇上料和去核盘、切片盘的间歇转动;利用切刀固定,切片盘转动的方式实现大枣的切片。验证实验表明,该设备的有序上料性能、去核切片性能良好,能达到大枣加工的工艺要求,造碎率低于5%。
2015, 31(5):129-1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3
摘要:结合当前青核桃去皮机械存在脱皮后会将青皮打成液汁状的问题,对青核桃去皮原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经济实用型青核桃块状去皮机,对内滚圆筒、青皮剥离机构、分离机构等进行设计,设计的青核桃去皮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安全,青核桃去皮效率达到98.33%,破损率2%,减少了去皮过程青皮汁液对机器腐蚀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2015, 31(5):132-1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4
摘要:设计一种对虾去头柔顺机械手装置,采用柔顺材料的柔性变形来完成对虾去头的弧线轨迹。相关去头试验证明:采用有刃刀沿弧线轨迹从背部施力进行去头效果最佳,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无头虾得率和良好的感官质量。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仿真,通过对柔顺机械手的试制和试验,发现利用柔顺机械手进行对虾去头,可使无头虾的得率提高到70.78%,实践证明该装置操作方便,可实现对虾去头的机械化加工。
2015, 31(5):136-1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5
摘要:介绍一种基于活塞连续工作原理的3D打印笔的结构特点以及主要工作原理,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以往的3D打印笔相比,其打印材料由ABS等塑性材料变成如液态巧克力等液态材料,使得打印材料范围得到扩展,并且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有助于其它3D打印笔的研发与设计。
2015, 31(5):139-1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6
摘要:为了满足馒头生产线上对卫生安全、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的要求,依据现有的馒头胚自动摆盘机的使用情况,研究一种新型馒头胚自动摆盘机。根据应用环境参数提出整机设计方案,并运用Pro/E建立三维模型;该机构由兼具抓取、分距、放置、按压等功能的机械手爪、机架和驱动气缸等部件组成;根据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驱动方案,给出工作流程图和气压系统图;运用ADAMS进行虚拟仿真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以为后续形成馒头自动化生产线提供技术支撑。
2015, 31(5):142-14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7
摘要:研发一种食堂餐具回收装置,该装置由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机械系统主要包括餐具输送机、旋转电磁式机械臂和处理机三部分。其中,餐具输送机可替代餐厅收餐车收集餐具,并传递至处理机;旋转电磁式机械臂完成餐具从餐具输送机至处理机之间的传递,并倾倒餐具中的残留物;处理机将餐具分类并收集。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替代人力,实现对食堂中不同型号的不锈钢餐具的自动回收、清理和分类,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2015, 31(5):146-14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8
摘要:为解决干冰线RC-80叶丝回潮系统因回潮滚筒入口前烟丝温度高以及滚筒导流板设计不合理,造成滚筒内烟丝造碎量大、粘丝和湿团量过多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对干冰线RC-80叶丝回潮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改进。在回潮滚筒入口前的冷却皮带增加可变频的低风压吹风设备,以及对滚筒内部导流板进行优化改造。结果表明,全压590 Pa通风机频率15 Hz下,滚筒入口前的烟丝温度可由65 ℃降至低于40 ℃,烟丝的造碎减少,粘丝和湿团量降低,达到了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烟丝损耗的目的。
2015, 31(5):149-15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39
摘要:在对全自动馄饨机折叠成型机构中的主要零件“凸轮导槽”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零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新思路,引用三维扫描测试技术、曲面重构技术、曲面参数化建模技术以及CAD/CAM先进制造技术来实现产品的逆向研制过程。制定复杂曲面的数据采集策略、提出不同的点云处理方法、设计曲面参数化建模方案、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曲面质量和制造工艺进行检验。解决了传统正向设计耗时长、检测难、成本高等问题,可为逆向工程技术在食品机械中的运用提供借鉴。
2015, 31(5):153-15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0
摘要:食品机械加工中会出现对接过程,对接过程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后期的工艺能否顺利进行。针对当前的对接过程仅仅依靠信号传感器完成,精度不高,提出基于三维图像校对的食品机械加工对接平台设计方法,分析三维图像对机械对接过程的校对原理,依据食品机械中三维图像局部亮度、对比度、结构信息,在大量可选择的对接图像中采集最优对接区域的特征点,对对接区域进行三维图像还原。获取几何阵关于z轴的子矩上的任意阶矩,优化可对接信息,通过投影矩实现基于食品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高精度对接。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效率及对接精度。
2015, 31(5):157-159,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1
摘要:在食品包装中,结合光栅材料光学性质和半色调图像加网技术,对光栅印刷莫尔条纹生成规律和防伪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莫尔条纹形成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对分析和计算进行验证。针对食品包装光栅印刷的实际情况,根据莫尔条纹形成规律,选择适宜的光栅印刷加网角度和网屏/光栅线数比,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弱莫尔条纹的影响。
2015, 31(5):160-16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2
摘要: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微波改性后制备微波改性蛋白复合膜。选择大豆分离蛋白液与改性玉米醇溶蛋白液体积比、乙醇添加量、成膜液pH值及水浴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抗破强度与断裂距离)为目标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对最佳成膜条件下制得的微波改性蛋白复合膜的微观结构、热特性以及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液与改性玉米醇溶蛋白液体积比为3∶1、无水乙醇添加量20%、成膜液pH值12、水浴温度80 ℃条件下,微波改性蛋白复合膜的抗破强度为2 900 g,断裂距离为16.08 cm;复合膜具有很好的表观特征和热稳定性,分子间相互作用紧密,其二级结构具有蛋白质的典型特征。
2015, 31(5):165-16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3
摘要:将新鲜米糠在25 ℃、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贮藏不同时间得到不同酸败程度米糠,随后脱脂制备米糠谷蛋白,研究米糠酸败对米糠谷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谷蛋白羰基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表明米糠谷蛋白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氧化;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谷蛋白溶解性下降了40%;米糠谷蛋白持水性、持油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则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持水性和持油性分别在贮藏3 d和1 d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2.61%和657.25%;起泡能力和乳化性均在贮藏1 d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06%和76.27 m2/g,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则在贮藏3 d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9.30%和20.60 min。表明米糠短期贮藏可提高谷蛋白功能性质,而长期贮藏则会降低。
2015, 31(5):169-1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4
摘要:以带壳鲜莲为研究对象,于4 ℃贮藏条件下,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净光合速率、多酚氧化酶(PPO)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莲壳色差及感官质量变化为评价指标,研究柠檬酸、EDTA-Na2及海藻酸钠不同配比复合膜对带壳鲜莲的护色保鲜效果,采用正交设计筛选保鲜效果较佳的保鲜剂配方。结果表明:复合膜的优化配方为柠檬酸03%,EDTA-Na2 0.015%,海藻酸钠2.5%。经该复合涂膜剂处理后,带壳鲜莲的贮藏品质明显提高,鲜莲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P<0.01),SSC和色泽(L*、a*、b*)变化显著减缓(P<0.01),W值变化不显著(P>0.05),PPO酶活性显著受抑(P<0.01),POD酶活性受抑不显著(P>0.05),但对这两种酶类的活力高峰有一定延迟作用,从而提升带壳鲜莲的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2015, 31(5):174-1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5
摘要:为探讨冷杀菌技术在中式菜肴中的保鲜效果,研究高密度CO2处理后预包装红烧肉菜肴在储藏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感官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高密度CO2处理可明显延长预包装红烧肉的货架期至90 d以上。相对高温处理,高密度CO2处理能有效减少预包装红烧肉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及脂肪氧化,并保持产品原有口感、气味、质构等感官特性。
2015, 31(5):177-1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6
摘要:以真空包装的烧鸡为原料,通过对脉动高压处理后冷藏过程中烧鸡的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pH值、TBARS值和感官评分的测定,研究脉动高压处理对烧鸡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动高压处理可使烧鸡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总数显著降低,并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一直处于最低水平;pH值和TBARS值随脉动高压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脉动高压处理后烧鸡的感官品质变化不大,各处理组的感官评分差异不显著。脉动高压处理的效果与脉动施压次数之间不呈线性关系,2次和3次脉动高压处理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1次的,而这两个处理组的处理效果相当。
2015, 31(5):181-18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7
摘要:以川南地区绿皮无刺佛手瓜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生长动态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佛手瓜果实生长呈单S型曲线;不同品质指标随果实发育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呼吸强度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期时出现呼吸高峰(11.73 mg/(kg·h));Vc、叶绿素与氨基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较高,之后随果实发育下降至较低水平,而纤维素含量与硬度则与之相反;花后第10天,果实已经充分生长,氨基酸含量较高,果实呼吸代谢水平较低,果实品质和耐贮性较好,为最佳采收期。
2015, 31(5):186-18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8
摘要:采用Prescale○R感压胶片测量苹果静压接触应力的分布特性,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褐变区域进行精确测量,以明确应力面积与损伤面积之间的关系,了解苹果损伤发生的机制。结果表明,苹果果肉出现酶促褐变损伤的应力为0.29 MPa;0.20~0.40 MPa的应力分布占72%,构成苹果损伤的主要区域;苹果的损伤面积与应力均值无直接关系;应力总面积高出苹果损伤面积9%,只有≥0.10 MPa应力面积最接近苹果损伤面积,用其估测损伤面积的平均误差仅为1.66%,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 = 0.98AP≥0.10+1.95。
2015, 31(5):190-1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49
摘要:国际体育赛事食品物流是赛事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将比赛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安全、高效、快速、准确地运送到需求处,是赛事食品物流体系构建的目标。因此,应该从赛事物流需求的预测、赛事物流中心的选址,以及物流运作模式3个方面着手,构建赛事物流安全体系。
2015, 31(5):193-196,2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0
摘要:采用没食子酸(GA)对双孢蘑菇抗氧化肽(ABAP)进行修饰,通过正交试验优化GA—ABAP的制备工艺,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证实了修饰反应的发生,同时通过体外试验模型比较ABAP修饰前后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GA—ABAP的最佳制备工艺为:GA与ABAP的体积比5∶1,pH 11.0,微波(起始700 W,沸腾后改为140 W)加热时间8 min;该条件下制备的GA—ABAP的抗氧化活性较ABAP显著提高,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是修饰前的11.16和9.83倍,对Fe2+的螯合能力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比修饰前增加了78.00%和109.80%,说明GA修饰可有效提高ABAP的抗氧化活性。
2015, 31(5):197-200,2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1
摘要:以脱淀粉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用Alcalase 2.4L在优化酶解条件下制得玉米低聚肽产品COP。通过体外醒酒活性及动物试验表明:COP具有较高体内外醒酒活性,同时发现COP的剂量与小鼠血醇含量的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经凝胶过滤色谱和反相色谱分离分级及醒酒活性筛选,得到醒酒活性较强的玉米低聚肽级分COPⅢ-17。该级分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分析,得到其氨基酸序列为:P-Y-L-P-L-L-P-S。
2015, 31(5):201-20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2
摘要:前期杂交优化后赤芝菌种经液体深层发酵后,提取灵芝菌丝体多糖,并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分离纯化,利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检测多糖级分的纯度,采用完全酸水解PMP柱前衍生化RP—HPLC测定多糖级分的单糖组成,多角度光散射仪联用装置(SEC—MALLS)测定其绝对重均分子量(Mw),并且根据分子旋转半径与分子摩尔数的关系曲线斜率初步推断其空间构象。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3个多糖级分GLMP1、GLMP2和GLMP3,HPSEC检测其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93.58%,97.64%,99.19%,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GLMP1、GLMP2和GLMP3均含有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但单糖摩尔比各异。SEC—MALLS测试GLMP1、GLMP2和GLMP3的Mw分别为4.526×105,4.603×104,3.760×103 g/mol,3个多糖级分构象可能均为高度紧缩且具有分支结构的聚合物。
2015, 31(5):206-20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3
摘要:以杜香为原料,采取水提醇沉法提取杜香多糖,利用红外和紫外分析,发现提取物含多糖典型基团,粗提物中多糖含量为69.95%。通过测定多糖对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得到杜香多糖清除DPPH·、·O-2、·OH 的EC50值分别为0.52,1.41,1.71 mg/mL,还原力接近BHT且与浓度呈正相关,杜香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杜香多糖在190 ℃以内稳定,在190~550 ℃范围内发生热解,其结晶度为3.6%,结晶度低,分子刚性差。
2015, 31(5):210-21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4
摘要:针对酸液浸提葵仁后所得的多酚粗提液(主要含3-O-咖啡酰奎尼酸、4-O-咖啡酰奎尼酸和5-O-咖啡酰奎尼酸),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其分离富集的工艺条件。考察9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XDA-1树脂用于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经超滤初步纯化后,粗提液纯度可由4%提高到15%;将此超滤液进一步进行树脂吸附,其优化后的吸附工艺条件为进料液多酚浓度2.0 mg/mL、pH 3.0、上样流速2 BV/h、上样量30倍床体积(BV);吸附结束后,先采用10%(V/V)的乙醇进行部分去杂,然后用50%(V/V)的乙醇以4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收集。经树脂分离纯化后所得的多酚,其回收率为82.3%,纯度由15%提高到77%。联合超滤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是一种从葵花籽提取液中回收CQA的高效经济方法。
2015, 31(5):217-22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5
摘要:为使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食品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并为食品工业提供优质的大豆多肽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酶解条件对大豆蛋白酶解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蛋白酶解过程模型。利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44 万U/g)对大豆低温豆粕进行酶解,制备大豆多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反应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大豆脱脂豆粕添加量以及Alcalase碱性蛋白酶添加量的关联系数,得到各因素显著性大小为pH值>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时间。经实验验证水解度与预测水解度基本一致,证明试验得出的结论可靠。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体系pH值9.0,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3 h,大豆脱脂豆粕添加量5%(m/V),Alcalase碱性蛋白酶的添加量1 500 U/g,该条件下水解度为13.53%。
2015, 31(5):222-225,2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6
摘要:为优化酶法制备河蚬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不同因素水平时酶解产物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获得河蚬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添加0.94%中性蛋白酶(以河蚬肉计),在料液比1∶2(m∶V),pH 600,温度54.70 ℃的条件下酶解3.91 h,该条件下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1.63%。
2015, 31(5):226-23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7
摘要:为了研究胰蛋白酶酶解瘤背石磺肌肉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比较最佳条件和蛋白提取率。结果表明:响应面试验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4 ℃,酶解时间2.3 h,pH 9.0,液固比92∶1(V∶m);而正交试验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2 h,pH 9.0,液固比90∶1(V∶m),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蛋白提取率分别为8.74%和8.51%。
2015, 31(5):231-233,24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8
摘要: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大叶白麻叶中的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夹带剂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白麻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原料大叶白麻150 g,夹带剂为900 mL 70%乙醇(pH=10),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时间2 h。该工艺条件下,大叶白麻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28%,高于溶剂提取法的提取率。
2015, 31(5):234-23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59
摘要:以云南苦荞壳为研究对象,对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苦荞壳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超声时间、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初步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通过响应面法试验,确定苦荞壳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苦荞壳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9%,料液比1∶51(m∶V),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9 ℃,该条件下苦荞壳总黄酮得率为3.542%。
2015, 31(5):239-2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0
摘要:对螺杆挤压工艺的圆条米粉(TDM、XMM)和土豆粉丝(TFS),以及传统工艺圆条米粉(WFM)的品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其煮熟后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从煮熟前的质构特性看,TDM、XMM的硬度、压缩功、断裂变形等主要指标介于TFS与WFM之间,但TDM几乎接近TFS;从煮熟后的理化特性看,TDM与XMM具有相似性,且与TFS相近,离WFM较远。煮熟米粉(或粉丝)的微观组织均表现为无规则多边形的蜂窝状微室结构,微室直径约为0.5~2.0 μm。说明螺杆挤压工艺不仅仅是简便、节能、高效,且对米粉的品质特性有较大的改良作用。
2015, 31(5):243-245,2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1
摘要:为改善高粱的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将高粱发芽后,与籽粒苋及籼米互配,以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为营养指标,经软件设计配方后,采用挤压成型+辊筒压片的方法制备发芽高粱重组营养片。结果表明,两个重组营养片的配方为:① 发芽红高粱17.3%+籽粒苋18.1%+籼米64.6%,经加工后的重组营养片中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分别可达8.8%,7.3%;② 发芽白高粱22.2%+籽粒苋22.2%+籼米55.6%,经加工后的重组营养片中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分别可达9.5%,6.6%。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该产品口感较好。
2015, 31(5):246-24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2
摘要:优化八月瓜果粉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并分析其溶解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麦芽糊精用量、果浆固形物含量、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对果粉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检测果粉的流动性、溶解度、溶解时间以研究分析其溶解特性。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八月瓜果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用量16%、果浆固形物含量20%、进风温度150 ℃、出风温度75 ℃,该条件下果粉得率可达15.52%;制备的八月瓜果粉流动性为9.25 cm,溶解度为56.37%,溶解时间为20.2 s。
2015, 31(5):250-2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3
摘要:以贵州和老挝生产的5个品种糙薏米为试材,比较其同一萌芽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优选出适宜萌芽的糙薏米品种。以优选出的糙薏米为原料,以发芽率和萌芽过程合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糙薏米萌芽工艺条件,并跟踪其主要营养素与功能成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薏米品种中,以贵州小白壳薏米(GZ-1) 萌芽后的发芽率、游离氨基酸和GABA含量最高。贵州小白壳薏米(GZ-1)萌芽最佳工艺条件为:萌芽温度28 ℃、相对湿度90%,萌芽时间96 h,发芽率达到90%,GABA含量可达78.18 mg/100 g;萌芽期间,糙薏米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粗多糖含量逐渐降低,而还原糖、游离氨基酸、GABA 、VC、VB1、VB2逐渐增加,但薏苡仁酯含量变化幅度小。萌芽薏米是一种营养价值与生物活性更佳的功能食品基料。
2015, 31(5):256-26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4
摘要: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以及响应面分析法,对L-赖氨酸棒杆菌株发酵赖氨酸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来确定影响L-赖氨酸得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NaCl、MgSO4·7H2O、玉米浆对L-赖氨酸得率的影响最大。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最大响应区域,在该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确定培养基的最佳条件为NaCl 2.72%,MgSO4·7H2O 0.05%,玉米浆21.13 g/L。在该条件下,L-赖氨酸的理论得率为104.75 g/L,实际得率为104.60 g/L,比优化前的87.93 g/L提高18.96%。
2015, 31(5):261-26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5
摘要:综述近年来杨梅气调贮藏及包装运输的研究进展。目前杨梅气调贮藏主要有自发气调、充氮气调、高CO2气调、超大气高氧气调及固定气体比例气调等;杨梅包装运输则有泡沫箱+冰块运输、塑料箱式包装以及功能性保鲜包装等形式。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杨梅气调贮运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杨梅产地快速预冷、合适的气体比例组成及其贮藏中的动态监测、气调冷藏中杨梅长霉问题的解决、无外冷源条件下杨梅的运输包装等将是今后研究开发的重点。
2015, 31(5):266-2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6
摘要:湿热改性(heat-moisture treatment, HMT)是指在淀粉水分含量较低,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使淀粉性质发生改变的一种物理改性方法。相对于化学改性方法,该法成本较低且免除了使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达到改善淀粉特定功能特性的目的,已在淀粉改性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淀粉湿热改性对淀粉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阐述湿热改性淀粉的作用机制以及在食品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15, 31(5):270-2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7
摘要: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犯罪防治还存在两个问题,即有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对犯罪嫌疑人震慑力不足,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严重缺失问题。为了有效根治日趋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问题,应当在考察国外防治食品安全犯罪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加强有关防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的刑事立法工作,加大刑罚力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并尽快完善监管和配套制度。
2015, 31(5):274-27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8
摘要: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众多,不容乐观,其中根源性问题是中国食品在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食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社会力量难以全面收集、掌握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不能形成及时有效的监管和监督。反观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信息化手段渗透食品安全管理的各重要环节,保证食品能被追溯跟踪,因此迫切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从思想观念认识食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制定法规推行和发展信息技术及标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升食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有价值和作用。
2015, 31(5):277-27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5.069
摘要:食品工业旅游具有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的需求、扩大食品企业的品牌影响、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使消费者参与食品企业管理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等重要作用。中国食品工业旅游存在旅游项目设计单一、游客参与度不高、食品企业自身重视不够以及缺乏专门的硬件配套等问题,从而使其陷入开发的现实困境。只有通过对食品工业旅游项目进行全面综合设计、对同一地区的食品工业旅游进行系统整合、加大对食品企业工业旅游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大对食品工业旅游专门人才的培育等改进路径,才能确保食品工业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