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1(3):3-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1
摘要:研究芹菜素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BCPA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芹菜素在24 h对BCPAP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12.5,25.0,50.0 μmol/L芹菜素分别在24,48,72 h对BCPAP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明场细胞形态学照片分析,对比不同浓度芹菜素对BCPAP细胞形态的影响,评价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PAP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2.5~100.0 μmol/L)芹菜素对BCPAP细胞的毒性有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24 h的IC50值为40.65 μmol/L。芹菜素对BCPAP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有显著影响,高浓度芹菜素强烈抑制BCPAP细胞数目的增长。芹菜素可使BCPAP细胞周期的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并诱导细胞凋亡。芹菜素对BCPAP细胞有较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是使BCPAP细胞生长停滞在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使得细胞生存率下降,从而抑制细胞活性和数目增长。
2015, 31(3):8-10,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2
摘要:研究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鼠肠蠕动与吸收的影响,为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保健领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75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3个受试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50 mg/kg·BW的酚酞溶液、2.5 g/kg·BW的水溶性膳食纤维、5 g/kg·BW的水溶性膳食纤维、15 g/kg·BW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试验时间共13 d,每天记录小鼠体重,小鼠小肠吸收试验和蠕动试验分别测定计算血清中木糖浓度、碳末推进率。结果表明:① 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抑制小鼠体重的作用(P<0.05),且抑制小鼠体重与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剂量呈正相关(P>0.05);② 中剂量的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组小鼠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③ 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小鼠小肠蠕动(高、中剂量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低剂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小鼠小肠蠕动与菌质剂量呈正相关性(高剂量与低剂量的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一定量的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抑制小鼠体重,具有促进小鼠小肠蠕动与吸收的作用。
2015, 31(3):11-15,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3
摘要:通过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RFLP指纹图谱分析、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对汾酒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清香型3种大曲细菌均分属于芽孢杆菌纲、放线菌纲及变形菌纲,但具体种属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清茬曲的优势细菌菌群为乳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为37.78%,22.22%);后火曲的优势细菌菌群为乳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为35%,16.67%%,16.67%,13.33%);红心曲的优势细菌菌群为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高温放线菌属(占全部克隆子的比例分别为26.67%,28.89%,17.78%)。
2015, 31(3):16-1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4
摘要:以凹土、大豆分离蛋白、植物油及吐温80制备乳酸杆菌乳化液,通过比较包埋效果可知,油包水型比水包油型乳化液效果好。采用油包水型乳化液时,经正交试验优化后包埋率最佳为92.31%,活菌数为5.171×1010 CFU/mL,乳化性为2.176。乳化液中的乳酸杆菌在胃中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所下降,在肠中不断释放,刚开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于第6小时达最大,之后逐渐衰减。该乳化液可以很好地降低胃肠环境对乳酸杆菌的伤害。
2015, 31(3):20-22,1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5
摘要:为探究发酵香肠的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机理,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学平板稀释分离法,分离出发酵香肠中酵母、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并提取其DNA,PCR扩增16S rDNA、ITS后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基因库中序列进行比对,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发酵香肠中富含德氏酵母、YSY1-6腐生葡萄球菌、德式乳酸乳杆菌亚种。
2015, 31(3):23-2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6
摘要:以苦苦菜为原料进行腌制,对自然发酵的苦苦菜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和总酸度、pH及盐度的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按其味觉强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苦苦菜发酵初期以植物乳杆菌为优势乳酸菌,呈味氨基酸中苦味氨基酸(Leu、Val、Arg、Ile、Trp、Met)含量较高。主发酵期以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甜味氨基酸(Ser、Thr、Gly、Ala、His、Pro) 和鲜味氨基酸(Glu、Asp、Lys) 的含量逐渐增加,而苦味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发酵后期以发酵乳杆菌为优势乳酸菌,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苦味氨基酸。整个发酵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Tyr、Cys、Phe)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发酵中后期7~20 d苦苦菜的滋味最好。
2015, 31(3):28-3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7
摘要:主要研究还原剂Na2SO3或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及大豆卵磷脂对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水解进程、产物得率和起泡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解前加入适量的Na2SO3和大豆卵磷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水解进程,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可溶性水解物得率,且产物具有较高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氨基酸分析表明沉淀中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高于上清液,说明水解过程聚集和沉淀的产生与疏水相互作用有重要关联。
2015, 31(3):32-3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8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分析无锡毫茶与太湖翠竹两种典型无锡绿茶的香气成分,分别检测出74和56种化合物,各占总峰面积的98.59%和98.51%。醇类、醛类、烷烃、酯类、羧酸和酮类化合物是主要成分,但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无锡毫茶中的醛类、酮类、羧酸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太湖翠竹,而醇类、酯类、烃类化合物含量均低于太湖翠竹。两个绿茶品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戊醇、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己醛、刺柏烯等16种化合物,它们能提供清香、花香与果香,是无锡绿茶香气的主要贡献者。研究还表明,前处理采用HS—SPME法比同时蒸馏—萃取法能更真实体现茶叶原有的香气成分。
2015, 31(3):37-39,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09
摘要:分别采用液相色谱法、中国国标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3种方法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旨在建立一种准确且适用于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标准曲线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最高,相对标准偏差<1%,而中国国标法的精密度最差,相对标准偏差接近5%;液相色谱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加标回收率均高于90%以上,优于中国国标法,准确度满足试验要求。液相色谱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均能满足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的试验要求。
2015, 31(3):40-4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0
摘要:为研究苹果的内部品质,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稳定性,将近红外光谱漫透射技术应用于在线检测研究,并采取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苹果内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微分结合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的模型最稳定,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标准差分别为0.17和0.39,校正集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988 3。试验结果说明近红外光谱漫透射技术能够快速、无损地检测出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015, 31(3):43-4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1
摘要:采用滴涂法和电化学沉积法构建Pt—Fe(Ⅲ)/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玻碳电极(Pt—Fe(Ⅲ)/MWCNTs/GCE),研究该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作用,并优化试验条件,在该基础上建立一种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NO2-的新方法。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7~2.0×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 3),检测限为1.0×10-7 mol/L,将该方法用于食品中NO2-的测定,效果满意。
2015, 31(3):48-5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2
摘要:建立绿豆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光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并对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进行考察。直链淀粉的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分别为610 nm和498 nm,支链淀粉为553 nm和709 nm。方法精密度良好,直链和支链淀粉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10%和9094%。建立回归方程并求得3种绿豆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170%~1267%,支链淀粉含量为3270%~3422%。
2015, 31(3):52-5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3
摘要: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槟榔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为其测定方法的探讨和检测报告的评估提供依据。不确定评估结果显示,回收率分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量、测量重复性分量这3项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2015, 31(3):57-61,1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4
摘要:黄酒的酒龄是其品质的主要标志之一。针对使用光谱仪、色谱仪等大型仪器检测黄酒受时间地点限制,试验采用表面声波型电子鼻zNose对4个年份的古越龙山黄酒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实现实时、实地的在线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典型判别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区分率达到100%。对黄酒样品不同特征峰进行回归分析,其中,用于鉴别不同酒龄的特征峰4面积、峰5面积、8个峰的面积总和与对应回归方程间的相关系数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2,0.994 3,0.987 6,能够对所选的不同酒龄的古越龙山黄酒正确区分。研究结果显示:表面声波型电子鼻zNose结合化学计量方法适用于古越龙山黄酒酒龄鉴别。
2015, 31(3):62-65,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5
摘要:以灵武长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最小噪声分离法(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对长枣缺陷进行快速检测与识别,主要探讨样本背景对缺陷识别的影响。首先,采集虫眼、裂痕、正常枣的高光谱图像,利用PCA法和MNF法分别对其降维去噪,选择虫眼与正常枣的PC1和M1图像、裂痕枣的PC2和M2图像进行缺陷识别,经PCA分析后的缺陷识别率均为100%,MNF处理后的识别率分别为69.2%,56.8%,100%;随后对其高光谱图像进行掩模去背景,再对其降维去噪后检测识别,PCA后的识别率均为100%,MNF后的识别率分别为73.1%,65.9%,100%。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两种降维去噪法对长枣常见缺陷的识别是可行的,背景干扰对于PCA法的缺陷识别不影响,其识别效果优于MNF法,且去背景后的MNF法缺陷识别率较未去背景的有所提高,为后续长枣缺陷的在线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2015, 31(3):66-6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6
摘要:建立QuEChERS净化样品,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羊奶中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样品以乙腈作为提取试剂,用C18和PSA吸附剂进行净化,以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反相C18色谱柱分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8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8%~95.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5%,方法检出限为0.25~1.00 μg/kg,定量限为1.0~2.0 μg/kg。该方法适用于羊奶及其它奶制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测定。
2015, 31(3):70-7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7
摘要:为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安全水平,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三峡库区腹地6种根茎类蔬菜进行检测,根据食品卫生标准限值计算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蔬菜Pb、Cd、As、Sn、Cu和Cr等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市售部分根茎类蔬菜中存在重金属As、Sn和Cr含量超标现象,其超标率分别为27.08%,12.50%,8.33%;单项污染指数表明,As对胡萝卜、Cr对胡萝卜和白萝卜的污染均处于警戒级,尚在可控范围之内;As对白萝卜和莲藕有轻度污染;而Cr和Sn对莲藕的污染较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表明,6种根茎蔬菜中土豆、红薯、胡萝卜和莴笋未受污染;白萝卜受到轻度污染;而莲藕受到了重金属的重度污染。
2015, 31(3):74-77,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8
摘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以阴离子交换树脂(717)为内层析介质,对某一离子交换柱内的流体分布和流阻特性分别进行研究。为便于模拟,以流量3 m3/h,在交换柱内呈层流状态的水作为交换柱内的料液。在假设流体均布前提下,采用二维多孔介质模型对离子交换柱内树脂填料的流阻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工况及结构对交换柱内流体压降的影响。以离子交换柱上封头分布器为研究对象,对层析柱内的流体分布情况进行模拟。针对模拟结果,改进分布器结构,一定程度上实现流体的均匀分配,为下一步系统搭建与仿真提供数据支持,为设计新型离子交换柱提供结构优化及工程放大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持。
2015, 31(3):78-8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19
摘要:提出以凸轮分割器取代现有液压马达驱动、碟簧制动的方式来控制踩曲机转盘。确定传动机构中两级啮合齿轮参数,推导出转盘阻尼力矩的计算公式。利用Pro/E对主要传动元件进行建模与装配,再导入Adams中添加相应的作用力矩与约束配合进行运动学的仿真与分析。结果显示,转盘在凸轮分割器的作用下能够实现传动与定位一体化,定位误差不超过允许的范围。论证了凸轮分割器取代液压马达在踩曲机转盘控制中的可行性,可为现有设备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2015, 31(3):82-8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0
摘要: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是一种新型非热杀菌技术,处理室用来装载待处理物料并在处理室内直接施加脉冲电场。针对自主设计的一种电极间距可调、处理室内腔体可更换的新型中试规模的同轴处理室,使用COMSOL软件建立脉冲电场杀菌系统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模拟处理室内的电场强度、流料特性及温度分布,为同轴处理室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仿真结果表明正电极内圆边缘处的电场强度不均匀,对正电极倒圆角后的处理室更为适用。
2015, 31(3):87-92.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1
摘要:为能够准确真实地研究蒸发式冷凝器工作状态下内部温度场和气流场的变化情况,建立蒸发式冷凝器三维模型,利用CFD模拟软件Fluent对蒸发式冷凝器工作状态时内部流场进行非稳态模拟,并分析5 s内3种进风方向(壳体单面进风、壳体双面进风、壳体双面顶部一面进风)对冷凝器内部温度场以及气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面进风时,冷气流水平侵入冷凝器底部,在密度差作用下上升并与冷凝盘管进行换热;双面进风与单面进风相比,能够减少管壁和壁面处漩涡的数量与强度;三面进风时,冷凝器内腔温度经历一个短暂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在今后的设计中,还可以通过改变进风面积以及进风角度等参数来优化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2015, 31(3):93-96,1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2
摘要:运用ANSYS软件对A=0.4 m2薄膜干燥器转子系统三维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转子的前4阶固有频率和振型,求得相应的临界转速;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用Full法对转子进行谐响应振动分析,研究偏心(c=2.5 mm)与质量不平衡(m=0.1,0.2 kg)对转子振动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轴承刚度对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不平衡质量等对转子振动响应影响较大;轴承刚度对转子固有频率和振动特性有一定影响。
2015, 31(3):97-1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3
摘要:建立薄膜干燥器的工艺计算数学模型,以25%丙酸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ATLAB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薄膜干燥器的干燥段长度和干燥率,探讨进料温度、转子转速、进料量和加热温度对干燥率和干燥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量和加热温度对干燥率和干燥段长度影响较大,而进料温度和转速影响较小,该结果可为丙酸钙的干燥提供依据。
2015, 31(3):102-1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4
摘要:针对种子分选机执行机构速度快、负载低的工作特点,设计出一种高速小型的并联机械手作为种子分选机的执行机构;采用SolidWorks和MATLAB软件联合仿真技术,建立机械手完整的仿真模型,采用全域性能指标对并联机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显示,在机械手工作范围内的雅克比矩阵的条件数较小,波动平稳,机械手的运动学性能和传动性能均好。研究结果对机械手样机的建立以及控制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5, 31(3):108-110,1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5
摘要:设计一种对辊上料对虾开背装置,并分别进行有齿刀具和无齿刀具,正向旋转与逆向旋转以及刀具转速大小对开背效果和感官质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齿圆盘刀正向以350~400 r/min切割时,对虾开背效果和感官质量最佳。该装置可确保对虾机械开背加工的质量稳定,提高对虾开背生产率,实用性强。
2015, 31(3):111-11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6
摘要:对海湾扇贝的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壳长作为分级工作的关键性状;结合海湾扇贝物理性状特点,设计一种V型轮辊式分级机;利用Solid-works搭建V型轮辊式海湾扇贝分级机三维整机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V型轮辊式分级机设计合理、结构新颖,可以实现高效率和高精度扇贝分级。
2015, 31(3):115-11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7
摘要:提出一种连续式对虾剥壳方案,确定对辊啮角是影响对虾剥壳效果的主要因素,研制相应的连续式对虾剥壳装置,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对虾厚度的减小,虾仁损失率逐渐增加,而代表剥壳成功率和剥壳难易程度的感官评分逐渐增大,因此确定了剥壳对虾的分级级别为82~100只/kg,以充分保证剥壳成功率;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大,虾仁损失率和感官评分都是先逐渐降低后又有所增长,因此确定辊组旋转速度45 r/min;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虾仁损失率也随之增大,旋转角度太小,虾肉与虾皮粘连严重,剥壳失败,因此确定辊组旋转角度270 °/234 °,保证对虾剥壳成功的前提下,虾仁损失率最低。连续式对虾剥壳装置提高了对虾剥壳的效率,同时为后续样机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2015, 31(3):119-121,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8
摘要:为实现腐竹的优质、高效和连续化生产,分析国内外腐竹生产的现状,以及目前常用的腐竹生产设备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新型连续化的腐竹生产设备构型。运用“Pro/E”计算机软件,虚拟设计出新型腐竹设备及其关键部件的三维视图;通过计算机虚拟装配和干涉检验,表明该设备结构合理,无干涉现象。
2015, 31(3):122-12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29
摘要:从国内外椰子剥衣机的研究成果方面总结,分析各种设计的优点、不足之处,结合生活实际和实际操作,基于对椰子的几何、物理机械特性的研究,设计一种辊齿式斜轴布置的椰子剥衣机。设计中采用齿钉扎入椰子外衣,然后齿钉随着辊齿轴转动,将椰子外衣撕扯脱落。最终实现椰子加工生产时的剥衣工序机械化,该椰子剥衣机结构简单,但能很好的满足椰子剥衣工作,制造成本低,综合性能优,可靠性高、操作简易、能很好的推广到实际应用中,推动中国椰子生产产业的发展。
2015, 31(3):125-13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0
摘要:分别利用复合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鲢鱼,获得复合蛋白酶酶解产物(protamex hydrolysates,PH)和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alcalase hydrolysates,AH),将PH和AH分别加入冷冻鲢鱼鱼糜中,研究其对鱼糜色泽和凝胶结构的影响,并与工业上常用的抗冻剂(蔗糖—山梨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H相比AH具有较高含量的天冬氨酸、赖氨酸及游离氨基酸(P<0.05);PH比AH中包含较多的较大分子质量的组分;在-20 ℃冻藏4周的情况下,2% PH添加组和蔗糖—山梨醇添加组的凝胶强度和硬度有一定提高;各组样品的弹性均略有降低;冻藏条件对各鱼糜样品的色泽影响较小;各组样品均出现了鱼蛋白分子聚集现象,而2% PH添加组和蔗糖—山梨醇添加组的鱼糜样品表面较为均匀、鱼糜孔隙较小。该研究表明PH有助于稳定鱼糜在冷冻过程中的凝胶结构,为鲢鱼酶解产物作为一种可能的新型鱼糜抗冻剂提供了依据。
2015, 31(3):131-13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1
摘要:在4,26,37 ℃条件下对大枣浓缩汁进行7个月的贮藏,并分别用零级、一级动力学模型对产品中与非酶褐变相关的指标还原糖、抗坏血酸(Vc)、羟甲基糠醛(HMF)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零级模型拟合度优于一级的,Vc含量的动态变化一级模型拟合度优于零级的。4,26,37 ℃贮藏条件下,大枣浓缩汁中的HMF和A420变化呈线性关系,同时颜色参数(A420、L*、Chroma值)是HMF的函数,具有相关性,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26,37 ℃贮藏过程中大枣浓缩汁的颜色参数及还原糖、Vc含量变化显著(P<0.05),明显高于4 ℃贮藏,低温有利于大枣浓缩汁的贮藏。
2015, 31(3):135-13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2
摘要: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鱿鱼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在25 ℃下,对鱿鱼进行200,400,600 MPa,5,10,20 min的超高压处理。在4 ℃条件下储藏10 d后,分析超高压对储藏期间鱿鱼的水分、蛋白质、脂肪、pH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前,超高压对鱿鱼基本组分基本没有影响,随压力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及pH没有显著变化,但总菌落数显著下降,于600 MPa处理20 min后,总菌落数下降1.7 lg CFU/g左右;储藏10 d后,对照组的菌落总数上升至7.0 lg CFU/g,而超高压处理各组仍保持较低水平。由此可见,超高压处理可以保留鱿鱼的营养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2015, 31(3):140-14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3
摘要:以宁夏滩羊肉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贮藏温度对滩羊肉保水性和色泽的影响。将宰后滩羊肉分别放置在0~4 ℃和15 ℃下保存,测定保存期间1~7 d内滩羊肉的pH、蒸煮损失、系水力、滴水损失和肉色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保存在0~4 ℃的滩羊肉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均有增加,在15 ℃保存的滩羊肉的pH值下降快,系水力回升速度快,肉色维持时间短。在0~4 ℃与15 ℃贮藏的滩羊肉的蒸煮损失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水损失、系水力、L*值、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温度对它们的影响较大。在0~4 ℃贮藏条件下滩羊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中,pH的变化与系水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和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蒸煮损失与a*呈显著正相关;滴水损失与色泽L*、a*呈极显著正相关;系水力与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贮藏温度对滩羊肉保水性和色泽的影响很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贮藏的滩羊肉的蒸煮损失、系水力、滴水损失均发生变化,其中pH的变化对保水性和色泽各指标变化影响较大。
2015, 31(3):145-149,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4
摘要:为研究不同风机摆放方式对满载货物冷库气流分布以及堆垛货物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实际参观走访的中型冷库(24.3 m×21.6 m×7.2 m)为蓝本,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并运用ergun方程对货物侧进行建模,分别建立风机下吹型和对吹型冷库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稳态模拟,对比分析两种风机摆放方式对该库及堆垛货物内部气流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下吹风冷库气流在货物区域温度和流速分布均匀,对吹风式冷库在货物区域温度分布并不均匀,气流风机射流末端货物区域存在大片高温区,因而可以得出:在所讨论的冷库中,风机下吹风摆放方式优于冷库风机对吹风摆放方式。
2015, 31(3):150-15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5
摘要: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茶花蜂花粉的杀菌效果及其对蜂花粉的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茶花蜂花粉的杀菌效果明显,辐照剂量为6 kGy时其杀菌率达99%以上,10 kGy时,蜂花粉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T 18526.2—2001《花粉辐照杀菌工艺》标准要求。辐照前后的花粉样品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两种致病菌。辐照处理对茶花蜂花粉中总糖、蛋白质、脂肪、氨基酸、水分、灰分以及酸度均无明显影响;但VC的含量显著降低。辐照前后的花粉样品中均未检出六六六和DDT农药残留。10 kGy以下剂量辐照对茶花蜂花粉的色泽、状态、气味、滋味无明显影响。茶花蜂花粉辐照杀菌的工艺剂量建议控制在4~10 kGy。
2015, 31(3):154-15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6
摘要:莲子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陈化和品质劣变。为探讨其陈化机理,采用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检测法对新鲜莲子和陈年莲子中5种可溶性糖(蔗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棉子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陈化莲子相比,新鲜莲子中蔗糖含量最低,仅为0.573 g/L;麦芽糖含量最高,达0.172 g/L,而麦芽糖在储存1年后含量急剧下降,降幅达87%以上。麦芽糖和蔗糖的比值在新鲜莲子中达0.301,而在贮藏1年和5年之后的莲子中,仅分别为0.023和0.018。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糖含量上升,葡萄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可溶性糖的总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莲子中未检测到棉子糖。贮藏导致莲子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内在结构。麦芽糖和蔗糖的比值及可溶性糖总量变化可作为评价莲子陈化的指标。
2015, 31(3):158-16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7
摘要:对青椒进行热风干燥试验,研究55,60,65,70 ℃干燥温度下青椒的干燥特性,对所得制品外观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速度越快,水分活度(aw)下降越快。70 ℃条件下的样品与其他3个温度相比,虽叶绿素残留率、Vc残留率、复水比都较高,但其硬度和韧性较大。而55 ℃干燥时,干燥时间过长,增加了干燥成本。因此,从制品外观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60 ℃较适于干燥青椒产品。
2015, 31(3):162-166.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8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油茶叶中的黄酮,优化其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20(m︰V),提取温度70 ℃,超声功率300 W下提取2次,每次30 min。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47.01 mg RE/g。油茶叶黄酮具有很强的DPPH·、ABTS+及·OH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15.12,21.15,410.00 μg RE/mL。
2015, 31(3):167-17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39
摘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脂肪酶TLIM浓度、酶解温度、搅拌转速为试验因子,水解率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探头式超声波乳化催化脂肪酶TLIM水解茶叶籽油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茶叶籽油酶解优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320 W,搅拌转速840 r/min,酶解温度50.5 ℃,脂肪酶TLIM浓度3.0%(油重),缓冲液初始pH 8.5,酶解时间8 h。该条件下,茶叶籽油水解率达73%,说明该法酶解效率高。
2015, 31(3):172-174,1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0
摘要:右旋糖苷经高碘酸钠氧化及活化后,开环生成两个醛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对其进行修饰。修饰后的SOD可有效保持其原有活性,且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在乙醇中的稳定性均有所提高。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证实SOD被右旋糖苷成功修饰。
2015, 31(3):175-17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1
摘要: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崖柏精油,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崖柏精油成分。结果表明,影响崖柏精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动态萃取时间;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物料装料系数0.68,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50 ℃,动态萃取时间60 min,静态萃取时间30 min,该条件下崖柏精油提取率为7.20%~7.31%。崖柏精油中共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合化物,其中罗汉柏烯、α-雪松醇和花侧柏烯含量较高,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45.50%,25.72%,7.11%。
2015, 31(3):179-18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2
摘要:以木枣多糖的提取率为响应值,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溶剂,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木枣多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木枣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为5.6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为提取剂,液料比23.1︰1 (V︰m),提取温度68 ℃,超声波功率420 W,提取时间30 min。该条件验证多糖提取率达到(67.38±0.16)%,接近于预测值67.63%。说明该优化方法可行,可为木枣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数据。
2015, 31(3):185-188.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3
摘要:以金桂花为原料,综合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微波辅助提取金桂花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5(m︰V),提取时间8×20 s (提取8次,每次20 s,每次时间间隔2 min)、微波功率300 W,该条件下,金桂花中总黄酮的提取率达20.30%。
2015, 31(3):189-19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4
摘要:为确定野桂花蜜中多酚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野桂花蜜为主要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野桂花蜜中多酚化合物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波时间、超声波温度、料液比、溶剂浓度为自变量,以多酚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进行试验设计,研究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62%,料液比1︰10(m︰V),超声波时间21 min,超声波温度54 ℃。该工艺条件下多酚得率为68.27 mg/10 g。
2015, 31(3):194-197,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5
摘要:从提取溶剂及提取条件等方面对紫薯花色苷提取进行工艺优化,以花色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单因子试验对提取溶剂进行筛选并确定提取溶剂pH,再利用析因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分析,通过最速上升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盐酸乙醇溶液的提取效果最佳;时间和温度对提取效果影响更显著,优化后条件为:时间84 min、温度74 ℃;该条件下花色苷提取率为419.529 mg/100 g。
2015, 31(3):198-20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6
摘要:以提取多糖后的南瓜渣为原料制备脱多糖南瓜粉,以南瓜全粉为对照,对比脱多糖南瓜粉与南瓜全粉在物化特性和抗氧化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南瓜全粉相比,脱多糖南瓜粉的还原糖含量及其孔隙率均下降明显,戊聚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略有减少;色泽亮度增加,黄色加深;蛋白质含量虽有所减少,但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上升,氨基酸组成更加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2015, 31(3):202-20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7
摘要:利用粮油副产物豆粕、稻壳和秸秆混合固态发酵制备饲料级酵母益生菌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最佳配比,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最优发酵条件试验模型。结果表明:豆粕∶秸秆∶稻壳=5∶2∶2,40 g原料添加葡萄糖4 g、硫酸铵0.2 g和1倍微量元素组合,接种量3.5%,原料厚度1.3 cm, 水分添加量∶原料=1∶1(m∶m),温度30.6 ℃,发酵时间28 h,酵母菌活菌数可达(2.92±0.05)×109 CFU/g。
2015, 31(3):208-21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8
摘要:以阿拉伯胶为原料,研究以铝酸钠作为催化剂,合成一种含有D-塔格糖的功能性糖浆的合成工艺,探讨铝酸钠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个单因素对塔格糖转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塔格糖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 mL含8.90 g半乳糖的水解液中铝酸钠加入量4.93 g,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45 ℃,该条件下,66.18%的半乳糖可转化为塔格糖,D-塔格糖的浓度达到58.9 g/L。
2015, 31(3):212-218,2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49
摘要:为了提高预包装鸭脯串的品质,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研究臭氧水处理对鸭脯肉解冻过程和腌制过程菌落总数的影响,并研究热杀菌和辐照杀菌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鸭脯肉解冻过程最佳减菌化工艺为:在温度10 ℃,肉水比14︰100(m︰V)的条件下使用7.7 mg/L臭氧水浸泡解冻40 min左右,与对照样比较,鸭脯肉的菌落总数从2.7×105 CFU/g减少到1.1×103 CFU/g,大肠菌群从1 500 MPN/100 g减少到90 MPN/100 g,色差值增加1.07。腌制液的最佳减菌参数为:在腌制液中通入臭氧,使臭氧浓度达到0.6 mg/L后,在10 ℃的条件下处理14 min。与对照样比较,腌制液的菌落总数从2.3×105 CFU/g减少到0.6×102 CFU/g。经臭氧和稳定态ClO 2处理后的腌制液与鸭脯串倒入滚揉机正反滚揉5 min后置于4 ℃的冷库中腌制16 h。与对照样比较,使用臭氧处理后的腌制液腌制的鸭脯串的菌落总数从8.2×103 CFU/g降至1.4×103 CFU/g。处理样品经121 ℃热杀菌20 min或使用辐照杀菌(10 kGy、12 h)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感官品质。
2015, 31(3):219-22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0
摘要:利用大孔树脂D101对澄清柚汁的脱苦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脱苦率、Vc损失率、感官评价为研究指标,选择树脂添加量、树脂作用时间、吸附温度、柚汁pH值为条件因素进行单因素改进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D101树脂对柚汁进行脱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脂添加量1.7%,树脂作用时间18 min,吸附温度30 ℃,柚汁pH值3.5,该条件下,实际测出柚汁的脱苦率为69.91%、Vc损失率为25.62%。
2015, 31(3):224-230,2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1
摘要:为建立一种利用活性炭对紫苏叶多糖提取液高效低损的脱色方法。采用活性炭脱色,并通过响应曲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用量0.58%(m/m)、pH 6.0、温度50 ℃、时间15 min的工艺条件处理紫苏叶多糖提取液,其脱色率达99.99%、多糖损失率为5.05%。该法具有脱色效率高、损失率低等特点。
2015, 31(3):231-23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2
摘要:通过抽检湖南省8~10岁学生和孕妇人群的尿碘水平、甲状腺容积以及家中盐碘含量,分析湖南省各地区居民碘营养水平,评价现行的碘盐浓度能否满足湖南人民的碘营养水平,为有针对性的科学补碘提供决策依据。调查结果表明:2012年食盐加碘浓度调整后,湖南省仍然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孕妇碘营养水平是适宜的,其他人群碘营养水平大于适宜量水平,但碘营养水平维持在稍大于适宜水平,对于防治碘缺乏病来说也是有意义的。2009、2011和2014年监测中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76.36,270.80,222.80 μg/L,呈下降趋势。2011和2014年监测中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1.90,177.20 μg/L,呈大幅下降趋势,但仍在适宜水平。该结果与2011年碘盐浓度下调的因素相吻合,提示湖南省不同人群碘营养水平均向推荐的适宜水平在调整,推行的科学补碘和按需补碘策略措施正在逐步落实。
2015, 31(3):236-24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3
摘要: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作为质谱技术的一种,因具有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已作为高端检测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广泛应用。文章综述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真菌毒素6个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2015, 31(3):242-245,2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4
摘要:综述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阐述油脂中常见的内源性痕量物质如氧气、水、自由脂肪酸、单甘油酯和甘油二酯等对植物油脂肪氧化的影响,并对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痕量物质在植物油中所形成的联合胶体对植物油的氧化影响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在油脂精炼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促氧化痕量物质的含量,并避免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氧化降解,从而有效防止和延长脂肪氧化的发生。
2015, 31(3):246-25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5
摘要:乳及乳制品中矿物质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其营养质量的关键指标,选择出高效、灵敏、快捷的矿物质元素检测方法,在乳及乳制品的科研、生产、贸易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讨论乳及乳制品中矿物质元素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乳及乳制品中矿物质元素的检测方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免疫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伏安溶出法、酶抑制法等方法,最后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乳及乳制品中矿物质元素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015, 31(3):251-255.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6
摘要:在渔船渔业作业过程中,渔获物的冷冻冷藏方式直接影响着渔获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文章在分析不同制冷系统及冷藏方式的基础上,综述渔船上常用的冷冻冷藏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渔船用渔获物冷冻冷藏系统改进与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依据。目前,渔船常用的渔获物冷藏保鲜方式分4种:冰藏保鲜、冷海水保鲜、微冻保鲜及冻结保鲜。其中,前3种冷藏保鲜方式通常采用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冻结保鲜则通常采用单机双级活塞式压缩制冷系统。渔船低温冷藏舱中常使用的蒸发器形式主要有冷风机和直接蒸发盘管两种。中国的渔船用制冷系统多使用不环保的R22作为制冷剂,寻找新型环保、安全、高效的替代制冷剂亦是当下研究的热点。
2015, 31(3):256-259.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7
摘要:三文鱼肉质爽滑鲜美且营养价值高,但易腐坏。文章介绍冷藏、微冻、冰鲜、气调等三文鱼的常用保鲜方法及原理特点。列举三文鱼保鲜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三文鱼保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015, 31(3):260-263.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8
摘要:脂肪替代品可以替代传统冰淇淋中的脂肪,减少热量,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文章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脂肪替代品在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其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脂肪替代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015, 31(3):264-26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59
摘要:食品问题是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大陆的《刑法》与《食品安全法》存在着规定协调性不足,对危害食品安全持有型犯罪的规制、刑罚设置缺乏合理性等问题。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却积累了一系列丰富的经验,其不仅仅注重食品安全刑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范围广泛,在刑罚的设置上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中国大陆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的经验,协调《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内容,扩大刑法规制范围、增设持有型犯罪,完善刑罚设置、增设资格刑,以更好地发挥刑法规制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
2015, 31(3):268-271.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60
摘要:转基因食品作为生物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其对人类的作用同样具有其它科技成果的两面性。由于转基因食品相对于普通食品的特殊性,必须对其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此专门建立了试验和上市的审批制度、隔离制度以及标识制度,美国还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监管非歧视的法律原则。结合中国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现状,应当采取对其正式立法、颁布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条例、建立产业准入制度、加强执法方面的投入以及坚持非歧视的法律原则等方面的措施,才能保证中国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制达到既能有效地防范转基因食品产生的特殊安全风险,又不阻碍转基因产业的正常发展的良好效果。
2015, 31(3):272-274.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61
摘要: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四大问题,即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太单薄、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存在明显缺陷、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监管失职人员问责制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以刑法规制为主导的法律规制体系、统一各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完善社会监督预防体系。
2015, 31(3):275-277.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62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社会责任制度在中国食品企业存在重大缺陷,食品企业存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食品企业应当实行部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强制公开,政府应当制定并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应当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媒体的监督与宣传。
2015, 31(3):278-280. DOI: 10.13652/j.issn.1003-5788.2015.03.063
摘要:食品物流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品腐败变质、化学污染以及包装破损和食品过期几种情况。而产生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物流行业本身效率低下、中间环节过多、技术和食品安全意识欠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因素,也有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因此,必须同时从政府和食品物流经营者两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政策层面上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准入和检测制度,以及鼓励食品物流行业的投入、引导其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强相关宣传等措施;经营者层面则需通过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加强与食品安全相关技术、安全设施的投入,以及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等措施,达到保证食品物流中食品安全的目的。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电话:0731-85258200 E-mail:foodmm@ifoodmm.com 邮编:410114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食品与机械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