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怡红,邓启,伊文慧.黑木耳多糖——大豆蛋白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功能物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4(6).
[2]许朵霞,许洪高,毛立科,高彦祥.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1).
[3]何晓叶,邰克东,高彦祥,袁芳.美拉德反应制备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6(6):377-382.
[4]脂质体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
[5]反胶束萃取植物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
[6]胡传荣.植物蛋白功能特性及其测定的客观性刍议[J].中国油脂,1998,23(4):9-11.
[7]沈蓓英 倪培德.植物蛋白凝胶特性的研究[J].中国油脂,1995,20(4):33-37.
[8]朱建华,杨晓泉.真菌多糖研究进展--结构、特性及制备方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6):75-80.
[9]姜迎迎,钱磊,蒋崇怡,张平平,张志军,张业尼.多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复合物的功能特性[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0):220-224.
[10]陈晨,陈复生,刘伯业.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9(2).
[11]玉米醇溶蛋白-多糖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12]周裔彬,汪东风,周小玲,李雷,Zhu Yongxing,朱永兴.茶叶多糖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2):88-92.
[13]冀世敏,张连富.小麦面筋蛋白-果胶复合物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38(8):84-90.
[14]齐军茹,杨晓泉,廖劲松,彭志英.大豆蛋白-多糖干热制备复合物及其反应机理研究(Ⅱ)功能性质的改善[J].食品科学,2006,27(2):61-64.
[15]李闪闪,刘哲,职兰懿,田艳杰,刘红芝,石爱民,王强.新型物理改性技术改善植物蛋白加工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3,23(11):414-422.
[16]李琳,李晓玺,陈旭,何忠超,朱杰,闫景坤,袁建军,王宝贝.挤出对淀粉与植物蛋白复合物跨尺度结构与质构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3,23(1):397-408.
[17]赵蓓蓓,贾祥泽,孙思薇,郑宝东,郭泽镔.淀粉-多酚复合物理化及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8,39(13):297-303.
[18]朱颖,吴隆坤,贾有青,李哲,肖志刚,.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与可溶性多糖复合物功能性质及结构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0,20(5):181-186.
[19]董亚茹,陈贵堂.多糖铁复合物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8):2890-2895.
[20]金针菇多糖分离纯化及多糖铁复合物的制备[J].食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