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李晓丽,王成,陶永霞,陈计峦,全龙凤,乔坤云,严淑云,刘峰娟.干燥方式对无核紫葡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7,33(11):143-146,211.
- [2]郑俏然,周凤,邢洁,陶雯,陈露红,李文峰,高晓旭,谭飔.干燥方式对牛肝菌干燥特性、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8,34(11):45-49.
- [3]李翠丽,冀晓龙,许芳溢,汪有科,王敏.干燥方式对梨枣粉品质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4(12).
- [4]何玉倩,宋晓燕,刘宝林.干燥方式对火龙果果皮理化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59-165.
- [5]唐毓玮,龙凌云,毛立彦,黄秋伟,温立香,李佳慧,池昭锦.干燥方式对睡莲花茶多酚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1):59-65.
- [6]康三江,宋娟,张海燕,袁晶,刘东.3种干燥方式对红辣椒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6):43-52.
- [7]李英迪,夏其乐,曹,艳,杨,开,毛荣良,黄良水.3种干燥方式对猴头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4):4595-4601.
- [8]李帆,邵佩兰,韩娅婷,谢惠,张丽芬.干燥方式对红枣色素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1).
- [9]程明明,周鹤,严玮桐,黄苇.不同干燥方式对西番莲果皮中湿法改性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5):77-82.
- [10]王红,吴启南,蒋征,樊修和,谷巍,乐巍.干燥方式对芡实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36(7):19-25.
- [11]不同干燥方式对黄秋葵脆条品质及能耗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
- [12]罗晓莉,张沙沙,张微思,曹晶晶,孙达锋.不同干燥方法对护色后金耳切片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5):227-232.
- [13]盛金凤,陈坤,王雪峰,叶冬青,零东宁,雷雅雯,何雪梅,孙健.不同干燥方式桑叶粉物理特性、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9):108-118.
- [14]冉思婷,梁晓锋,王杰.不同方式干燥的火龙果果皮粉加工与贮藏品质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23,39(10):185-193.
- [15]蔡,沙,施建斌,隋,勇,熊,添,陈学玲,范传会,梅,新.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11):78-86.
- [16]唐秋实,刘学铭,池建伟,陈智毅,李升锋,杨春英.不同干燥工艺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37(4):25-30.
- [17]尚平,关亚鹏,张丽媛,田亚红.热风干燥桑叶的干燥特性、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52-59.
- [18]不同干燥方式对青梅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
- [19]郭兴峰,傅茂润,杜金华,王晓.不同干燥方法对荷花花瓣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2).
- [20]微波真空干制加工对荷叶茶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