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祺祺,程俊侠,王琦,王浩鹏,杨娜,郭俊彤,邵红军.抹茶茶汤感官理化特性、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9(9):181-186.
[2]3种藜麦发芽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J].食品与机械
[3]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
[4]朱柏雨,夏陈,罗棵濒,朱永清,唐晓波,陈建.四川黑茶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品质评价[J].食品与机械,2021,37(8):24-32.
[5]王丽,刘青青,许灿坤.不同冲泡水质对武夷岩茶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3):136-140.
[6]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
[7]茶汤中抗氧化物活性对比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8]王晶晶,朱尧,夏雨,孔亚帅,陈凌芝,卫艺炜,尹鹏,郭桂义.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特征分子网络对不同等级抹茶非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23):7750-7757.
[9]常泽睿,刘盼盼,郑鹏程,龚自明,高士伟,黄友谊.冲泡条件对橘红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4):8-15.
[10]李脉泉,张,灿,殷奔新,刘仲华.冲泡方式对祁门红茶茶汤品质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4):9507-9513.
[11]冲泡条件对恩施玉露绿茶茶汤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
[12]常,睿,陈善敏,罗红玉,张,丽,张,莹,王,杰,钟应富.不同类型沱茶品质与特征性成分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12):3867-3874.
[13]李婷,吕春秀,杨远帆,黄高凌,杜希萍,倪辉,陈峰.脱咖啡因绿茶汤与普通绿茶汤的品质对比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4):157-162.
[14]刘金鹏,蔡烈伟,杜琪珍.EGC分子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技,2012(11):269-271.
[15]王睿,赵欣.下关生沱茶和熟沱茶成分分析和体外功能性效果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6):150-154.
[16]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J].食品科学
[17]苏小琴,李强,左小博,谭蓉,杨秀芳,孔俊豪.基于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评价优化冷泡茶冲泡条件的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8(1).
[18]冲泡用水中Mg~(2+)对红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及机制[J].食品科学
[19]黄阿根,董瑞建,韦红.茶树花活性成分的分析与鉴定[J].食品科学,2007,28(7):400-403.
[20]刘琨毅,王利妍,安江珊,王兴华,罗慧,陈立佼,马燕,赵明.伞枝犁头霉纯菌与强化发酵普洱茶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0):202-209.